[摘要]對大國而言,處理與小國的關係不可想當然,也不可簡單化。在許多不對稱互動關係中,大國關係是難以規避的背景,不對稱互動在某種情況下不過是大國關係的延伸而已。
作者:韋民,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要點1:大國在不對稱互動,尤其不對稱衝突中,既有顯而易見的優勢,也有日漸凸現的劣勢。大國的優勢在於擁有的壓倒性實力,劣勢則是潛在的道德風險。
要點2:言行一致是大國風範的重要表現。「口水戰」不是真正大國的行為方式,而是小國的普遍性行為。
要點3:真正的大國是用「行動」體現政策意志,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必有果,這才是大國應有的風範。
要點4:良好的國內治理是贏得小國敬重的關鍵,民不聊生、腐敗盛行的大國是無法徵服人心的。治理出色的大國在處理不對稱關係時就不會陷入小國不對稱策略製造的困境,就會不戰而屈人之兵,成本最小化地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
【編者按】「良好的國內治理是贏得小國敬重的關鍵,民不聊生、腐敗盛行的大國是無法徵服人心的。」在互聯互通、互依互賴的全球化時代,國際安全問題極為複雜,小國也成了國際安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韋民在《小國與國際安全》書中剖析了小國的心理特徵和行為傾向以及大國的應對策略。韋民認為在不對稱互動,尤其是不對稱衝突中,大國至少要做到洞悉小國心理、樹立大國威望以及有效威懾域外大國的戰略衝動。治理出色的大國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成本最小化地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以下為相關內容摘錄:
不對稱互動中的大國優勢與劣勢
不對稱互動是當今國際關係的有機構成。大國關係是國際關係的主旋律,大小國家間的關係也是其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對大國而言,處理與小國的關係不可想當然,也不可簡單化。在許多不對稱互動關係中,大國關係是難以規避的背景,不對稱互動在某種情況下不過是大國關係的延伸而已。
當今世界,大國在不對稱互動,尤其不對稱衝突中,既有顯而易見的優勢,也有日漸凸現的劣勢。大國的優勢在於擁有的壓倒性實力,劣勢則是潛在的道德風險。「威逼」與「利誘」是大國處理與小國關係的常規策略,然而,在其他大國介入的情況下,這種策略往往會產生負面的政策效果。在小國採取不對稱策略的情況下,大國往往會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總體來看,在不對稱互動,尤其不對稱衝突中,大國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小國對外行為更易走極端
第一,洞悉小國心理。內在心理與外在行為相互建構。小國的行為方式建立在其特有的心理基礎上,洞悉小國的心理是有效應對它們的前提。與大國相比,小國具有幾個頗為獨特的心理特徵。
(1) 更具脆弱感。脆弱感源自國際比較。因為太小,在「巨人」面前的「渺小感」必定油然而生,在不可比擬的力量面前也會產生強烈的「無力感」和「無助感」。相對更強的脆弱感是小國的普遍心態。
(2) 更敏感。越是脆弱,就越是敏感。從國際法層面看,小國享有與大國平等交往的地位和權利;然而,在權力分配上,大小國家間卻嚴重失衡。平等的內在需求與顯著的權力差距構成了無法擺脫的心理矛盾。因此,小國的外部認知往往更為敏感多疑,對遭受權力歧視、主權侵犯和不公正的對待常常深感恐懼和不安。
(3) 更強的認可需求。越是無足輕重,外在認可的需求就越強烈。存在感是任何行為體的重要行為表現。外部認可是小國凸現自身存在感、獲得尊重和尊嚴的重要途徑。
(4) 對外行為更易走極端。一般而言,在行為的光譜上,小國更有可能處在「沉默」和「冒險」的兩個極端上,意在避免或努力引起關注。兩種行為方式都是精確算計後的策略。在不對稱互動中,小國可能更傾向於冒險行為。相較大國,小國資源稀缺,在涉及切身利益的爭端中往往難以妥協退讓;小國目標較為單一,更能聚焦於特定事務上,並糾纏不休;小國信息能力相對欠缺,對大國關係發展往往難以作出準確評估,更可能在局勢失控時採取冒險行動;小國傾向於將爭端訴諸國際機構和世界輿論,且往往會為此製造吸引外部關注的衝突性事件。此外,與肩負全球責任的大國相比,小國似乎沒有多少道德壓力約束,也就很少面臨違背國際道義的道德風險。這相應增加了小國作出激烈反應的可能性。
良好的國內治理是贏得小國敬重的關鍵
第二,樹立大國威望。大國有大國的國際義務,小國也有小國的國際擔當。在不對稱互動中,大國威望是約束和規範小國行為並與其和平相處的重要途徑。小國敬畏大國,就會尊重大國的利益和戰略關切;小國藐視大國,則會引發各種爭端,甚至刀兵相見。大國威望不僅源自其對小國的尊重和關切,更源自大國風範的塑造。強大的實力當然是大國威望構建的前提,但是,一以貫之的行為風格更是國家威望的重要標識。其一,言行一致是大國風範的重要表現。「口水戰」不是真正大國的行為方式,而是小國的普遍性行為。其二,真正的大國是用「行動」體現政策意志,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必有果,這才是大國應有的風範。其三,良好的國內治理是贏得小國敬重的關鍵,民不聊生、腐敗盛行的大國是無法徵服人心的。治理出色的大國在處理不對稱關係時就不會陷入小國不對稱策略製造的困境,就會不戰而屈人之兵,成本最小化地實現自己的政策目標。
小國冒險行為實質上是大國戰略博弈的延伸
第三,小國的「對抗性」行為往往是域外大國介入的產物。小國是現實的,它們往往通過追隨現有體系中的最強者以尋求國家安全利益,或者以此作為不對稱互動中的重要策略。小國冒險行為實質上是大國戰略博弈的延伸。對當事大國而言,這樣的不對稱互動或衝突絕非大小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問題,而是域外大國戰略布局的一環。因此,如何有效威懾域外大國的戰略衝動是解決小國「滋事」的關鍵。其一,強大的軍事威懾力量是阻遏域外大國戰略衝動的前提。只有可信的軍事實力才是消弭任何戰略敵意的可靠保證。其二,明確界定自身戰略利益的內涵與外延,劃定戰略底線。其三,制定完善和有效的應對策略。
綜上所述,小國是國際安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互聯互通、互依互賴的全球化時代,國際安全問題極為複雜,影響國家安全和國際安全的行為主體形形色色,一個都不能忽視。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小國不斷構思和實踐著各種適應性的生存策略,展現出各具特色的安全行為方式,並扮演著頗為獨特的國際安全角色。在國際安全研究中,大國視角固然重要,小國視角亦不可缺失;後者不僅是一個有益無害的補充,甚至可以從中獲取一些意外的理論啟示。(編輯:陳菲)
本文由出版社獨家授權騰訊思享會刊發。文中圖片及小標系編者所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
韋民,博士,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東亞政治經濟、東南亞地區研究等,主講「東亞政治經濟」「國際關係心理學」「全球化與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研究」等課程,著有《小國與國際關係》《東協研究新視角:民族主義與地區主義的互動》,譯有《亞洲人會思考嗎?》《光明會:陰謀論的前世今生》(合)《大融合:東方,西方與世界的邏輯》(合),並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多篇。
新書介紹:
本書是作者繼《小國與國際關係》之後推出的關於小國研究的又一力作。在國際安全中,大國舉足輕重,小國亦不可或缺。前者是國際安全環境的塑造者和主導者,後者則在其中扮演著獨特的角色並發揮著相應的作用。
欄目簡介
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讀書在今天可以變得更便利,但不會變得更輕鬆。為增廣智識的讀書,不妨給自己加一點點難度。
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歡迎朋友們轉發至個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關注我們,可在微信裡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眾號,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訂閱。
微信公眾號已開放置頂功能,歡迎您在本號設置頁面裡打開置頂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