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火鍋,大家都知道四川重慶的火鍋最有名,麻辣的、三鮮的,卻不知道,老北京也有自己的一個特色火鍋。這個就是羊肉火鍋,俗名「涮羊肉」。
如今的大街小巷,不論哪個城市,到處都有烤羊肉串的,但是,吃涮羊肉的,卻不怎麼多。因為,這可是北京的小吃,而且,只有來北京了才能吃到正宗的涮羊肉。
這個涮羊肉,雖然大多用的也是羊肉串,但跟那個烤羊肉串不同,它是在湯裡涮著吃。
過去的北京人吃羊肉,除了烤著吃,還愛把羊肉放在沸水裡燙熟,然後蘸著自製的特色調料吃。當然,人們吃著涮羊肉,往往還要就個燒餅,自然是別有風味。再後來,人們有了一些改變,就索性把調料弄在滾水裡,調成一鍋美味的湯,然後將羊肉串放進去,直接在湯裡涮著吃,倒也更簡便了些。
正因為有這麼一種吃法,這個北京的涮羊肉,還被叫做「羊肉火鍋」,或者叫「羊肉涮鍋」。這倒跟四川的火鍋有對峙的感覺,算是老北京自己特色的火鍋小吃。
其實,涮羊肉這種特色小吃,大約從元代開始的,後來漸漸到清代才真正流行起來。要說這個涮羊肉的製作方法,倒也有個大致步驟和工序,不能馬虎。這裡一種稍微高檔一點的製作方法。
首先這個主料一樣都不能少,要選到羊肉、水細粉絲、羊骨、魚、白菜頭、蝦仁。
調料則要用到香菜末,醃韭菜花,麻醬,料酒,腐乳,滷蝦油,辣椒油,醬油,香油,醋,蔥花,姜。不過,這個調料只是理論上的,也可根據個人口味和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
製作的時候,先用羊骨、魚和姜加水做湯。再將羊肉凍硬,把凍肉進一步剝除肉頭、邊角、脆骨、雲皮、筋膜等,然後切成15釐米長、3釐米寬的極薄片,碼在盤中待用。接著把蝦仁加入湯內。
先下入少量肉片在湯中撥散,待其涮成灰白色時,隨即可蘸調料吃,然後肉片隨涮隨吃,切忌下得過多容易老化影響鮮嫩。
到最後,等肉片涮完後,再加入白菜、粉絲,當然也可以用豆腐、菠菜之類的,作為湯菜來食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個羊肉火鍋,也不斷被各個羊肉館的廚師改進,來吸引更多的顧客。慢慢地流傳到今天,最初的滿族人羊肉火鍋,就不斷演變出多種「版本」的涮羊肉了。民間有了自己的涮羊肉,也有被大傢伙兒稱為「羊肉鍋子」。然而,由於回族人擅長宰羊,因而這個羊肉鍋子一開始,大都由清真館來經營買賣。
正如《舊都百話》裡這樣寫道:「羊肉鍋子,為歲寒時最普通之美味,須與羊肉館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遊牧遺風加以研究進化,而成為特別風味」。
可見,在老北京,這種羊肉鍋子是遊牧民族的吃法,後來改成了流行的涮羊肉。而且它有個特點,就是通常要在嚴寒的大冬天裡吃,並且在羊肉館裡,這樣,既能吃到正宗的羊肉,還能暖身熱和。
你吃過北京的涮羊肉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我是星姐美食記,每天都會分享各種烹飪技巧,飲食小常識及美食趣聞。如果您也熱愛美食,歡迎點讚、收藏、轉發,並持續關注我,您的支持就是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