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於留學生無疑是魔幻的一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了很多人的留學計劃。
受疫情及各種因素影響,留學生對於出國目的地的選擇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前往美國留學的人數急劇下降,而相比之下,英國留學熱度持續攀升,甚至一躍成為中國留學生首選的留學目的地。
赴美留學人數大幅下降
近日,美國國際教育研究所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今年入學美國高校的國際新生人數下降了43%。
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國際學生無法入境美國,導致他們不得不推遲入學甚至放棄留學。
美國留學人數自2016年起連續下降
但值得一提的是,國際學生的入學率早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出現了下降的趨勢。據調查,這已經是美國國際留學生人數連續第四年下降。
赴美留學人數首次負增長
同時,根據2020年國際教育交流門戶開放報告,2020年留美國際學生總數為1075496人,比去年減少了1.8%。
美國疫情難以控制
談起留學生放棄前往美國的原因,遲遲得不到控制的美國疫情肯定是首要考慮因素。
自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幾乎持續不斷的增長。
根據《紐約時報》的疫情統計數據,11月12日美國日新增病例數首次突破15萬例。
可以說,美國的新冠疫情形勢每況愈下,每天都有令人感到恐慌的新紀錄產生,嚴重程度怎麼說都不為過。
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雖然美國疫情已經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但從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看,依舊看不到被控制住的希望。
川普政府在防疫方面的失敗已無需多言,但他依然在前幾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絕對不會採取封城的措施。而能夠實行積極抗疫措施的拜登政府,最快也要等明年才能正式成立。
面對這樣嚴重的疫情和消極的政府,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許多留學生不再選擇赴美留學。
川普政府打壓留學生
除了持續嚴重的疫情,美國政府打壓留學生的政策也成為許多人不願赴美留學的重要原因。
自從川普上臺後,為了保障美國本土人民的利益,不斷在推行著各種排外和保護性的政策。
除了千方百計的阻止國際學生留美工作,川普甚至在今年夏天計劃驅逐只上網課的在美留學生。
美政府計劃驅逐只上網課的在美留學生
不僅如此,據美國官方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9月,美國向中國內地申請人籤發的F-1學生籤證數量較去年同期下降99%。
這顯然不只是疫情的原因,因為同樣受疫情影響的英國,申請量反而上升了。
川普近幾年來執行的排外政策,才是籤證量急劇減少、大家不願再去美國留學的主要原因。
英國留學申請人數暴漲
相比之下,赴英留學的熱度卻蒸蒸日上,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將英國作為留學目的地。
據UCAS統計,2020申請英國大學本科課程的非歐盟學生共89130人,相比2019年增長了9.6%,其中中國學生佔比27%。
而截至2020年10月15日,已有4340名中國學生通過UCAS遞交了2021年本科申請,相比去年同期暴漲31%!
除了本科課程,近年來英國研究生課程的新生人數也不斷增加。
據HESA統計,2018-2019年在英國就讀研究生的學生總數高達585730人,比上一年同期增長3.3%,而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非歐盟學生數量激增。
為什麼同樣都是留學熱門目的地,英國卻呈現出與美國截然相反的情況呢
英政府對留學生利好政策
不同於美國政府拼命把留學生往外趕,而英國政府則是希望越多中國留學生赴英學習越好。
為了讓留學生能留在英國學習,鮑裡斯不斷簡化籤證流程。
他不僅宣布在英留學生籤證到期了還可以申請延期,並且破例讓留學生在英國境內就可以續籤。
除此之外,不同於川普要趕走大部分留學生,鮑裡斯則全力引進國際人才。
原定於2021年實施的畢業生計劃(Graduate route),將如期實施。
這也就意味著,所有在2021年夏季及以後畢業獲得學位的學生,都將可以申請獲得PSW籤證,有效期為兩年!包括現在已經在讀的學生。
獲得PSW籤證的留學生,在畢業後將有兩年的時間在英國找工作或開展商業活動。
不得不說,如果和美國對比,英國對留學生真的是好太多太多了,尤其歡迎中國留學生。
老牌教育強國
如果暫時拋開英政府對留學生的利好政策不談,英國作為老牌教育強國也一直以來深受留學生的喜愛。
英國的本科學制為三年,授課型碩士只需一年,高效率的短學製成為許多留學生的最優選擇。
雖然學制短,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英國大學含金量極高。
長期以來,英國大學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一直名列前茅。
在世界公認的三大大學排名QS/THE/ARWU中,多所英國大學牢牢佔據著世界TOP100的位置,足以見得英國高校的教育水平普遍處於世界前列。
留學申請發生變化
目前來看,儘管疫情推遲了留學生出國留學的時間,但出國需求並未減少。
當美國不再是大家的首選目的地,這部分學生自然會流向其他國家,而英國首先就將會收到大量申請。
此外,還會有很多同學因為疫情Gap一年後,會重新申請2021就讀英國大學。
就像上面英國UCAS的數據看到的那樣,這也意味著,2021申請季英國的競爭壓力會更大,申請難度比往年更高。
想要在這樣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就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