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兒子杜維善,靠讀書贏得出路,無償捐給國家價值18億文物

2020-10-17 塵緣易絕

提起上海灘的青幫頭目杜月笙,想必中國人對其並不陌生。早年間,家境貧寒的杜月笙隻身來到上海討生活,最終靠著八面玲瓏的處世能力和成熟過硬的交際手腕,從一無所有走向了人生的巔峰,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為「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待人做事很有一套,不做任何傷害無辜之事,為人處世有底線、有原則。這一點,也很好地體現在他對兒女的教育之上

杜月笙對兒女接受教育的事情十分重視,在其影響下,10個兒女成年後皆選擇了從文,尤其是小兒子杜維善,牢記父親的教誨,不僅成為了億萬富豪,還給祖國無償捐獻了價值逾18億的古董

父親杜月笙去世、家道中落,杜維善靠讀書開啟了精彩人生

1928年,上海灘的京劇名伶姚玉蘭正式嫁給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成為了杜月笙的第四房夫人,1933年12月,姚玉蘭為杜月笙生下一子,在杜家二代男丁中排行第七,取名杜維善

杜維善的幼年是在上海的杜公館中度過的,父親杜月笙在上海有名望有地位,除了青幫的灰色收入之外,他不僅創立了中匯銀行、經營商業公司,還成立了「三鑫公司」,壟斷了法租界的鴉片提運,可以說是財源滾滾、日進鬥金。

在父親的庇護下,杜維善的童年過得既快樂又幸福

杜月笙雖說是上海灘的青幫頭目,但內心卻也十分向善。杜月笙能賺會花,從來不吝嗇將錢財花費在濟困扶危、興辦教育、抗敵救國之上。他曾斥巨資建起許多醫院和學校,如今的江蘇科技大學,其前身就是杜月笙興辦的上海大工職校。

杜月笙雖然出身於黑道,但他卻極為重視兒女的教育和未來的出路。他慧眼如炬,深知未來社會是讀書人的天下,所以,他要求孩子們重視學習、以學致用,甚至還努力將兒子們送到國外去留學讀書,讓他們接受最先進的教育

1949年,伴隨著解放戰爭隆隆的炮火聲,杜月笙拖家帶口地從上海搬到了香港。

1951年盛夏,杜月笙因舊病復發而去世,臨終前,杜月笙反覆告誡兒女們2件事:一是永遠不要涉足黑道,二是要永遠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作為小兒子的杜維善,也深深地將父親的教誨銘刻在心中。

治喪期滿,姚玉蘭就扶著丈夫的靈柩、帶著幼小的幾個孩子去了臺灣。在臺灣,背井離鄉、錢財無多的姚玉蘭受盡了白眼和艱辛,但她發誓要供子女讀書、讓兒女成才。

體諒母親不易的杜維善從小就知道刻苦讀書,他在臺灣讀完了小學和中學,隨後,考入了澳大利亞的坎培拉大學,主修地質學

為了勤工儉學,杜維善在大學期間一直四處打工,他給人勘察地質、當過銀礦礦工、幫人販運牛羊、做過屠宰工,這些生活經歷雖然苦澀,卻在日後的生活中給了杜維善意想不到的饋贈

躋身億萬富豪行列,成為資深古錢幣收藏家

畢業後,科班出身的杜維善起初在一家石油公司任地質工程師,但薪水微薄,只夠溫飽。

一次偶然的機會,杜維善發現臺灣大量從澳大利亞進口牛羊肉,利潤空間很大,所以,他果斷轉行當起了肉製品商販,賺了個盆滿缽滿

手中有了積蓄後,頭腦靈活的杜維善先是買下了澳大利亞的銀礦,後又進軍石油行業,不到10年的光景便成為了億萬富豪

後來,事業穩定的杜維善定居在加拿大,將大把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從事他心愛的文物收藏,特別是古錢幣收藏

一開始,杜維善收藏的興趣非常廣泛,但當他聽人說資深收藏家都是專注於某一類收藏之時,便想到了他平日裡最感興趣的古錢幣收藏,於是,杜維善便開始對古錢幣進行深入且持久的研究和收藏

在古錢幣收藏界,古波斯薩珊王朝的金銀幣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金銀幣」。

在我國初唐時期,絲綢之路上出現了一個非常短命的國家——薩珊王朝,當薩珊王朝覆滅後,一些王室貴胄從絲綢之路逃至大唐避難,因此,薩珊王朝的金銀幣就這樣被帶到了我國境內。

因為薩珊王朝存世時間極短,故此流傳下來的金銀幣數量極少,因此薩珊王朝的金銀幣是歷來古錢幣收藏界中的稀世珍寶

有一年,杜維善回臺灣旅居,看好了一棟小樓,便以2千多萬的價格買了下來。第二天,他跟朋友去會見一個常年往返於大陸和臺灣之間的資深藏家。

此行,該藏家帶來了2枚罕見的薩珊金幣,對方看杜維善是同好,便提出以1枚金幣1千萬的價格出售。杜維善愛幣成痴,居然在口袋已空的情況下,將剛買的小樓抵押出去,換得2千萬買下了那兩枚薩珊金幣。

除了四處收集、收藏薩珊金銀幣,杜維善還熱衷於收藏秦代半兩錢、五銖錢,以及絲綢之路上其他歷史古國的錢幣。

多年來,杜維善潛心研究古錢幣及古錢幣背後那些絲路古國的歷史和文化,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杜維善將心血匯集成書,成為了古幣收藏界的學者級人物。

據悉,杜維善最多時收藏了2萬多枚古錢幣,是名副其實的資深古錢幣收藏家。

心繫故土,灑脫捐出了多年的無價珍藏

1990年,杜維善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上海探親,並在上海市博物館馬館長的陪同下參觀館藏文物。

這一次,杜維善看見了有鎮館之寶之稱的一枚殘舊的薩珊金幣,方知故鄉的博物館是多麼亟待豐富自己的館藏。

於是,杜維善當即允諾要無償贈送上海市博物館300枚薩珊古幣,但當時,馬館長認為杜維善只是隨口一說而已。

而僅僅1個月後,杜維善二次來到上海市博物館,將帶來的367枚薩珊王朝的金銀幣全部無償捐贈給了該館

後來,杜維善又6度造訪上海市博物館,每次都是來無償捐獻古幣。據最終統計,杜維善一共向上海市博物館無償捐贈古錢幣2128枚,當時,這些珍貴無比的古幣文物一共估價為18億元人民幣,不但震驚了國內的收藏界,還震驚了無數國人。

人們對杜維善的舉動肅然起敬,可杜維善卻大方地表示:雖然這些古幣是我難以割捨的愛好,但它們本就屬於中國,回到中國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為我始終都是中國人,這樣做才有意義

也許正是由於父親杜月笙當年的諄諄教誨,方令杜維善始終心繫祖國、不忘出身。

骨子裡深深植根的愛國情懷讓杜維善能忍痛割愛,做出義舉,彰顯了一個中國人的遊子情懷。儘管杜維善不如父親杜月笙那樣赫赫有名,但他卻和父親一樣懷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相關焦點

  • 杜月笙兒子杜維善,靠讀書贏得出路,無償捐給國家價值18億文物
    杜月笙對兒女接受教育的事情十分重視,在其影響下,10個兒女成年後皆選擇了從文,尤其是小兒子杜維善,牢記父親的教誨,不僅成為了億萬富豪,還給祖國無償捐獻了價值逾18億的古董。 父親杜月笙去世、家道中落,杜維善靠讀書開啟了精彩人生 1928年,上海灘的京劇名伶姚玉蘭正式嫁給上海青幫頭目杜月笙,成為了杜月笙的第四房夫人,1933年12月,姚玉蘭為杜月笙生下一子,在杜家二代男丁中排行第七,取名杜維善。
  • 他是杜月笙的兒子,1991年回到上海後,竟無償捐給祖國18億文物
    過去一個世紀裡出現了很多傳奇人物,了解中國近代歷史的人,都聽說過這個人,他就是杜月笙。人們一見到這個名字,也許就會回憶起那個風景如畫的上海灘,到處都是紙醉金迷的生活,在近代歷史上,關於杜月笙這個人,有各種說法,今天要講的這個人物,跟杜月笙有很大的關係,他是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小時候,父親就教導他要愛國,即使當時杜維善一家為躲避災禍去了臺灣,也依然記得父親的教導。
  • 杜月笙最小的兒子,謹遵父親叮囑不入黑道,還捐18億給國家
    杜月笙最小的兒子,謹遵父親叮囑不入黑道,還捐18億給國家 導語: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之後,他的小兒子杜維善跟隨母親前往了臺灣。杜維善自知家裡再也沒有依靠,他只能拼命讀書學習謀求出路。在杜月笙臨終之前,他曾經囑咐子嗣後人不要從事黑道生意了。
  • 杜月笙臨終給兒子留下兩句話,杜維善謹遵一生,為中國捐18億古董
    所以說對於杜月笙的話題也是充滿著爭議的,他是個粗人,接受教育不多,但是卻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杜月笙對他的兒女寄予很大的希望,他一輩子走在刀尖上的經歷使他不願讓任何一個子女走他的老路。杜月笙對子女的教育極為嚴格,他喜歡有才華的孩子,常常跟兒女們說他小時候家境貧窮,沒有機會念書,要兒女們珍惜現在的讀書機會。兒子杜維藩一次大考逃考,被他狠甩了兩個耳光。
  • 此人是杜月笙的兒子,曾捐獻價值18億古董給國家,只因一句話
    此人是杜月笙的兒子,曾捐獻價值18億古董給國家,只因一句話!歷史大基地為大家帶來有溫度和深度的歷史故事!他曾無償捐獻了價值高達18億的古董給中國,這樣做的目的也是遵守了父親生前所留給他的一句話。到底怎麼回事呢?一起看下去!
  • 杜月笙雖是黑幫老大,但有個聞名世界的兒子,將18億古董捐國家
    ,在上海灘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說一,沒人敢說二字,作為他的兒子,杜維善註定擁有不平凡的人生。初來臺灣,生活艱辛,為了養育幾個孩子,姚玉蘭不得不放下杜太太的身段,靠給人唱戲維生,而她的幾個孩子,也飽嘗人情冷暖,杜維善很爭氣,他拼命讀書,想要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於是中學畢業後,順利前往澳大利亞留學,並成為一名地質工程師。
  • 杜月笙雖是黑幫大佬,但有個家喻戶曉的兒子,無償捐出18億文物
    杜月笙和姚玉蘭結婚後,兩人有兩兒兩女,最小的兒子叫杜維善。他收藏的古幣都是他非常寶貝的東西,卻在1991年12月26日向上海博物館免費捐出367枚薩珊王朝的銀幣,這是為什麼呢?杜維善當初為了買其中兩枚銀幣,在60年代花了足足240萬元,如果300多枚,價值約在3億多。
  • 杜月笙雖是黑幫老大,但有個聞名世界的兒子,曾將18億古董捐國家
    他便是我國著名收藏家、古錢幣研究專家杜維善。看到這個名字,想必大家都很陌生,但他的父親,你絕對熟悉——上海青幫老大,杜月笙。 毫不誇張地說,當年的杜月笙,在上海灘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說一,沒人敢說二字,作為他的兒子,杜維善註定擁有不平凡的人生。
  • 杜月笙雖是青幫老大,但他兒子卻令人敬佩,曾捐出18億文物給祖國
    靠著「交情」杜月笙在青幫混的風生水起,有一會黃金榮家的鴉片丟了,杜月笙毛遂自薦的去找。杜月笙不僅找到了鴉片,還靠著三言兩語把偷鴉片的人也帶了回來。 黃金榮給了杜月笙1000塊大洋想要看杜月笙怎麼花,沒想到杜月笙即沒有拿去賭,也沒有拿去嫖,而是和手下的兄弟們分了。黃金榮當即表示,將來青幫必有杜月笙的一席之地。
  • 他是杜月笙的兒子,為中國捐贈18個億的古董,事跡讓人敬佩
    他是杜月笙的兒子,早年移居加拿大,為了一句話,他為中國捐獻了價值18個億的財寶。 他就是杜維善。 杜維善是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小兒子,其母是姚玉蘭。杜維善在家中排行第七,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因此人稱其為老七。
  • 杜月笙是青幫大佬,卻有一令人敬佩的兒子,捐出了18億文物給國家
    或許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杜月笙吧。杜月笙的發家史也是頗具傳奇性,杜月笙1888年出生於江蘇省川沙,早在4歲之前,父母便相繼去世了。由繼母還有親戚撫養長大,杜月笙14歲的時候,便隻身一人前往上海打拼。機緣巧合之下拜入了上海灘青幫。由於做事機敏,再加上極為懂得為人處世。受到了黃金榮和林桂生的悉心培養。杜月笙本人也是一個十分「講究」的人。
  • 黑幫大佬杜月笙的幼子,因父親臨終前一句話,捐18億給博物館
    杜月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民國時期在上海翻雲覆雨的著名黑幫老大,他可謂是上海唯一的風雲人物。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作為一個黑幫的老大,他居然還培養出了一個享譽世界的愛國的兒子,還捐了18億的股東給國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小編我帶你一探究竟吧。
  • 杜月笙最小的兒子,1991年回到上海後,無償捐獻18億古董給國家
    1991年,杜月笙的兒子回國,一出手就捐獻18億古董給國家杜月笙這個名字在曾經的上海可謂是一個盛極一時,因為他是在那一段幫派盛行的時期的一個響噹噹的大佬。不過,我們下面要講到的,可不是杜月笙這個人,而是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一個知名的收藏家。杜月笙有五個太太,而杜維善為四太太所出,也是杜月笙最小的兒子。父親去世後,他就跟著母親去到了臺灣。
  • 因黑幫老大臨終前一句話,他兒子成年後,捐18億給博物館
    杜月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作為民國時期在上海翻雲覆雨的著名黑幫老大,他可謂是上海唯一的風雲人物。但是大家都不知道的是,作為一個黑幫的老大,他居然還培養出了一個享譽世界的愛國的兒子,還捐了18億的股東給國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讓小編我帶你一探究竟吧。
  • 杜月笙兒子一生愛錢,卻捐給國家18億
    都說"為官要學曾國藩,從商要學胡雪巖,做人要學杜月笙"。三人都是政界、商界響噹噹的大人物。而虎父無犬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杜維善的故事。先來介紹一下杜月笙,在上海灘,他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杜月笙幼子杜維善,無償捐贈價值20億元文物,受訪笑答我是中國人
    ▲杜月笙舊照 他的十個兒女如今都過著平凡的生活,其中最小的兒子杜維善牢記父親遺訓,繼承了父親的遺志,永遠銘記自己是中國人,他曾為我國捐獻價值
  • 杜維善為何向中國捐獻價值18億古幣?其父杜月笙的一句話發揮作用
    1949年,杜維善跟隨父母到了香港不過兩年,父親因為哮喘身體狀況急轉直下,病危時,杜月笙將大女兒杜美如叫來了身邊,讓她去香港滙豐銀行取來了一沓收據。這些收據都是當時有頭有臉的人寫下的,總價值超過了1億美元,對於當時已經不復繁華的杜家來說這1億美元極其重要。
  • 杜月笙最小的兒子,錢幣藏家杜維善辭世,曾捐上博兩千餘古錢幣!
    杜維善杜維善,1933年12月16日出生,系杜月笙最小的兒子,排行老七。2013年,在歷年多次捐贈之後,杜維善再向上海博物館捐獻了400多枚西域古代國家錢幣文物,包括古代貴霜王朝、阿拉伯—薩珊王朝、白衣大食和黑衣大食的金、銀、銅幣。
  • 杜月笙小兒子杜維善向祖國捐贈的薩珊王朝卑路斯一世金幣有多珍貴
    提起民國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現在還經常出現在書籍和影視作品之中。但對於他的子女,世人卻知之甚少,更不知道他的兒子杜維善曾經無償捐獻價值18億元文物。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樁舊聞。
  • 青幫大佬杜月笙的幼子,聽從父親告誡不入黑道,捐18億給祖國
    前線的要求軍事裝備,杜月笙二話不說就捐了大量的,軍用汽車、裝甲車、軍用電話、發報機等等。日本人在戰爭中不惜使用生化武器對付中國軍隊。八路軍在山西作戰急需要防毒面具,而八路軍造不出。杜月笙聽說後,通過集資專程從荷蘭進口了一千具防毒面具,親自通過水路送到前線。在此期間,他與共產黨有了頻繁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