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如何判斷水裡有沒有魚?看水色就知道

2020-12-16 釣魚王小二

當我們釣魚人來到一個陌生水域,第一件事應該就是判斷水中有沒有魚了,經驗豐富的釣友判斷水情魚情的手段可以說是層出不窮,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鼻子聞等等。但是對於新手來說,就有點犯難了,往往需要通過詢問或者跟著老釣友才能過過手癮。那麼,有沒有適合新手,簡單、直觀的方式來判斷魚情呢?答案當然是有的,那就是通過看水來釣魚了。

水中的泥沙、菌類、浮遊生物、汙染程度跟水中的魚兒有著直接的關係,通過觀察水色,也就是水體的渾濁與否、肥或者瘦,基本就可以確定有沒有魚,魚口又如何。今天,小編來教大家判斷哪幾種水色不適合釣魚,當釣友們看到這幾種顏色的水體,建議揮一揮衣袖,瀟灑的轉身離開。

一、過於清澈

首先,如果發現水面太過清澈,一眼望去就能到底,基本可以斷定無魚或者只有小魚了。一方面,這樣的水體太瘦,沒有食物,根本養不活魚兒,另一方面,太清澈,不利於魚兒的隱藏,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把魚兒嚇壞。所謂水至清則無魚就是這個道理。

二、過於渾濁

太清澈不行,太渾濁也不行,當發現水體過於渾濁,呈現為泥漿色時,那麼,另尋它處吧。這樣的水體會嚴重影響魚兒的視覺,不利於尋找食物。民以食為天,魚兒也一樣,阻礙我吃飯?那我就搬家。

三、紅棕色

通常,這類水體生長著大量的甲藻門的藻類,在陽光的照射下會呈現紅棕色、紅褐色,如果甲藻大量繁殖時水色還會呈醬油色,透明度減小,含氧量也會下降,這是水質變壞的標誌,很容易引起魚類死亡。

四、綠褐色

也就是釣魚人口中的肥水了,水質太肥,往往就代表的難釣魚,水中藻類、浮遊生物過多,會使魚兒食物不愁,我們釣魚的餌料吸引力會大大降低,同時水中的含氧量被瓜分,使魚兒無精打採,為我們垂釣更添難度。如要在肥水釣魚,需要做好完全的準備,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五、有油脂

也就是被工業汙染的水體,多數為黑色或紫色,當然也有其他顏色,同一特點就是水面會漂浮一層油脂。碰到這種水面不用我說,相信釣友也會調頭就走,汙染嚴重的,魚兒無法生存,即便不那麼嚴重,釣上來的魚也會有一股油味,除了丟棄毫無用處。

也許有人會說了,咋都是不能釣的水色呢?那麼,小編簡單的介紹一下,淡黃色、褐色、乳白色的水體表示鯽魚較多,青黃色草魚較多,深黃色則鯉魚較多,釣友們可以因水施釣哦。

相關焦點

  •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
    釣魚,最怕水中無魚,怎麼判斷水裡有沒有魚?垂釣之前,先要選擇作釣的位置。為什麼呢,釣魚釣魚,總要選擇一片水裡魚類豐富的水域作釣,不然,水中沒有魚,一切為作釣所做的準備工作都將付諸東流了。沒有魚怎麼會有魚給口,沒有魚給再好的餌料都沒有任何用處。目標魚永遠不知道,原來你準備了這麼豐盛的釣魚餌料。選釣點,是非常複雜又依賴於經驗積累的技術活。釣點的選擇要根據目標魚群的棲息特點,像是魚種所在水中的泳層不同,那釣點自然也不一樣。底層魚種的釣點一定是在水深的水域,中上層魚種的釣點可以選在近岸的淺灘等地。季節不同,釣點也很不一樣。
  • 讀懂水色,辨明魚泡,水裡有沒有魚一眼看穿,讓你不做「光頭佬」
    拿點餌料帶上魚竿,來到有水的地方就能釣到。其實我想說,這樣是不對的。因為,你不知道水裡面有沒有魚,盲目下竿只會讓你「剃光頭」。一次兩次這樣,時間長了就會被人稱作光頭佬! 自然是要給大家帶來點乾貨,掌握這些就能更好的判斷,水裡面有沒有魚! 其實水裡面有沒有魚,只要自己掌握的東西夠豐富,其實一眼就可以看穿!本期我來給大家分享的是兩個知識點。一個是看水色,一個是看魚泡。它們足以反映出水中是否有魚,長話短說了!釣友們請耐心往下看吧,千萬別走開喲!
  • 初到陌生水庫野釣,怎樣判斷水裡魚多不多?有這4招就不怕了
    評論區有些釣友特別喜歡說這樣一句話「釣魚的技術再好,水裡沒魚也白搭」。其實咱們釣魚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選什麼天氣出釣,選哪個釣位,選什麼餌料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的地方有魚才行。路人甲就出了次洋相,前幾年的一個夏天去一個半山小水庫釣魚,打窩後半天沒魚,同去的幾個人也是沒口。
  • 【釣魚技巧冬天野釣鯽魚,打窩誘魚技巧教學
    冬天野釣鯽魚,打窩誘魚技巧教學,釣獲20多條野生大板鯽魚。目前廣大粉絲釣友們都知道,冬天的野釣非常難釣魚,特別是野生大板鯽魚比較難釣,有時候即便打了窩子,也沒有十足把握將野生鯽魚釣上來,所以如果在打窩誘魚上出了差錯,我相信你在野釣過程中就不一定有好的收穫,今天就跟粉絲釣友們分享一下,我在冬天打窩誘魚的技巧和技術,希望能幫助到各位粉絲釣友。
  • 都說「養魚先養水」,那水質不良有何表現?如何正確判斷水質優劣?
    都說"養魚先養水",水養好了之後養魚這個事也就成功了一大半!那麼怎樣的水才是好水,如何來判斷呢?但如果養了一個月以上的缸,水還是很綠的話您得查看下過濾系統的問題了,例如過濾大小是否合適、過濾材料擺放是否合理等,當然有時魚的密度大了之後也易出現這種情況,這時可以考慮在裝盞UV燈來殺掉過多的藻類;還有一種水其水色為帶白色的,有時還有一股很重的腥味臭味,說明水已壞掉了,這種水得馬上換水了,否則魚離生病已不遠。
  • 野釣應該如何選擇浮漂,什麼樣的浮漂適合野釣使用?
    現在浮漂的種類有很多,在分類標準上就有很多種,比如浮漂的材質、浮漂的外形、等等都可以作為分類的標準。那釣友們英愛如何選擇一款適合的浮漂呢?接下來就以野釣浮漂來說明一下如何選擇浮漂。棗核型的浮漂因為橫截面積比較大大,入水後下降速度均勻並且比較緩慢,配合著長子線,下擺時間長,有利於底層或稍微離底魚的接口,瘦長棗核型的浮漂一般漂腳漂尾較短,配合著短子線,鉤餌到底快,可有效躲避小雜魚。這樣的浮漂對於野釣時非常適合的。
  • 魚上鉤你卻不知道讓魚白白跑掉,來這裡教你如何準確的知道魚上鉤
    現在可以用來釣魚的區域分為養殖塘和野釣,野釣和在養殖塘釣魚最大的區別就是不知道野釣的水域裡有哪些魚種,魚兒的體型大小也都是不確定的。喜歡在養殖塘裡釣魚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養殖塘裡有什麼樣魚種、每個魚種的數量和體型大小魚塘的老闆最清楚了,到了池邊向老闆一打聽就全都知道了,想釣什麼樣的魚就準備什麼類型的餌,準備多大線組就行。但是野外釣魚魚的種類和體型大小都是不知道的,那麼如何在魚上鉤時準確的知道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一一講解。
  • 冬季到陌生水域作釣,首先要判斷水域是否有魚,老釣友用這兩招!
    不同的釣友都有不同的答案,你也許認為是釣技,餌料,每個釣友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到了冬季,釣魚什麼最重要,那絕對是資源,沒錯一定是資源,其它季節魚類比較活躍,自然水域可作釣的魚類多,當到冬季很多魚類都停口過冬,作釣的對象魚少了,釣魚的資源就變得尤為重要,重要的在有魚的水域作釣,如何找到有魚的自然水域作釣呢?
  • 夏季野釣,這樣調漂最實用,魚口清晰上魚快,釣一次爽一次
    無數的釣友更加喜歡野釣,現在在任何水邊都能看到臺釣釣友的身影。相信很多臺釣的釣友不少都是從養殖塘學技術,然後在野釣中慢慢找到了釣魚的樂趣。野釣的最大樂趣我覺得就是不確定性,經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而且野釣不管是釣魚,看看風景也是不錯的享受。不少釣友問,野釣的話上面浮漂好用一些?
  • 野釣抽窩釣法並非無用武之地,使用不當小雜魚分分鐘教你重新做人
    大家知道在黑坑釣魚都使用散炮抽窩的方式去垂釣,一是因為黑坑垂釣時候老闆他不準我們去打窩料,二是因為黑坑是放的養殖魚,沒有小雜魚或小雜魚很少,所以很多釣友都會去買一些散炮。包裹在魚餌上面,餌料入水之後散炮霧化開,如果頻率能打起來,就會形成一個立體霧化帶,誘魚效果也是槓槓的。
  • 很多人野釣不會合理選擇釣位,看完這篇文章就知道魚藏在哪裡
    最近很多人問小崔,野釣當中如何選擇釣位這個問題,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當我們在戶外野釣當中,選擇釣位的時候,如果說我們出釣的時間不是特別長,那我們選擇釣位的時候,儘可能的選擇之前釣友們經常釣的釣位,因為這樣的釣位,以前的釣友在哪裡投放窩料,包括餌料會給水下的魚形成一個天然的魚道,對出行釣魚時間不是特別長的釣友來講,可能中魚連杆的機率更高一些。
  • 長江大湖釣魚,用包穀野釣長江鯿魚,還釣獲一條4斤的野生紅尾魚
    長江大湖釣魚,用包穀野釣長江鯿魚,還釣獲一條4斤的野生紅尾魚,磯竿換了蚯蚓拋出去,因為水淺拋得很遠,反正聽不到墜落水的聲音,輕輕在緊線,只見魚竿尖在輕點,而且傳到了手上,提起魚竿釣中魚,很重的感覺,好像錨鉤一樣,而且不像有中魚的情形,誤認為掛在另一根魚竿的魚線上,於是就沒有管它。
  • 冬天野釣:沒有障礙物的水域,魚都藏哪裡?臺釣和傳統釣哪個好?
    冬季魚難釣,除去魚的活性低、覓食不積極外,重要的是魚趨溫的特點,棲息、躲藏在深水處、水草窩裡,基本不四處遊弋,打窩、聚魚有難度,自然難以垂釣。而釣友的問題很有意思,「在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垂釣,到底是「臺釣好、還是傳統釣好」,想要回答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從下面幾個點入手,具體如下:1、臺釣、傳統釣法簡介2、魚在沒有障礙物的前提下,它的分布、棲息在哪裡?3、在不同條件、環境下,到底是臺釣效果好,還是傳統釣好?想要清楚的回答這個問題,就要知道魚的棲息特點,層層推進,具體如下。
  • 闖缸魚到底有沒有其存在的價值,如何判斷闖缸成功了呢?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闖缸魚怎麼看失敗或者成功,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算成功了?雖然大部分魚友都認為下闖缸魚是為了提前培養硝化系統,事實上也有測試水質好壞的作用,因為我們購買的魚缸到底玻璃膠是否幹透或者有無其他殘留,我們自己可能並不知道,對於新魚缸來說,如果玻璃膠味沒有走完,特別是酸性玻璃膠飼養高溫的熱帶魚。
  • 水色過渾魚不容易發現鉤上的餌食,水色清中帶濁是釣魚的最佳水域
    湖泊、水庫釣魚,是一門學問,與溪河釣、池塘釣大有區別。水色過渾魚不容易發現鉤上的餌食,水色清中帶濁是釣魚的最佳水域。關於辨水色釣諺云:"水清如鏡,釣魚不行。水呈泥漿,釣魚泡湯。"水色的好壞、清濁對魚類的生長繁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魚類喜歡在清潔的水域生活,不喜歡在渾濁或環境汙染的水域生活。如水色為深褐色、鐵鏽色等的水域,很難釣到魚。因為深褐色、鐵鏽色的水域裡缺乏氧氣。
  • 【釣魚技巧】冬季江河中水廣魚稀,野釣做好這三點冬季不空軍
    冬至之後天氣越來越冷,野釣越來越難有好的收穫,大多數釣友都不指望有好多釣獲,只是希望不空軍就好,但由於自然水域的資源限制,冬季釣魚人空軍也是在所難免。很多釣友人都知道,當進入寒冬季節後,自然水域的魚都比較難釣,但最難釣要屬江河,這些天然形成的江河支流,地勢複雜多變,共同的特點是走水,冬季在這樣的自然水域作釣,如何才能釣到魚呢,到底有哪些技巧呢? 野釣主要針對自然水域,對於江河這類走水的自然水域,作釣起來相對於湖庫要更難。
  • 冬天釣鯽魚如何正確選擇最佳釣位!春釣灘冬釣深嗎?
    第二點、看天氣有太陽出釣,話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實際作釣時卻往往很難把握,下面我們便來分析下如何才能選擇最佳釣位。1、選擇水中草窩:古話說釣魚不釣草,等於瞎白跑,釣點選擇的話其實也會分為很多種類,但是要從最有效,最方便尋找的方面來說的話,一定非水中的窩子莫屬了,因為水中的窩子有魚才是王道,首先水中草可以為魚遮擋一些水面的寒風,草窩下邊的根系也會對對水底寒流起到一定的阻礙,從而起到相應的保溫作用,另外草窩附一般草籽或者爛泥也是比較多的,這些可以為鯽魚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 在小溪裡釣上來了一尾細鱗魚,這魚竟是罕見的「雙嘴魚」
    對於許多釣魚人來說,野釣更是充滿了野性、未知性,因為水下面有太多未知的因素,所以很多釣友都比較鍾愛野釣。比起塘釣,野釣的時候偶爾還能拉上來幾尾「奇怪」的魚。釣友小王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冬天天冷,但是溪流裡還是可以釣的,因為那裡的水溫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低,小溪裡往往以馬口、溪石斑或者細鱗魚為主。前幾天,釣王小王在溪釣的時候,拉上來一尾形似細鱗魚的小魚,看這外型明明就是一尾細鱗魚,因為鱗片較為細密,所以在我們這裡被稱之為「細鱗魚」,也不知道在別的地方這魚被稱之為什麼魚?
  • 冬季合理打窩誘魚多,新手釣友掌握這三點,冬季野釣打窩上魚多!
    釣魚人都知道,野釣要想釣得好,打窩少不了,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在自然水域作釣,打窩變得尤為重要。釣魚打窩主要是起誘魚作用,把魚群誘到窩點,這樣釣魚人才會有更多的釣獲。當寒冬季節到來之後,自然水域的水溫下降,魚的活性大大降低,魚群的活動範圍也隨之縮小,那冬季該如何打窩才能誘到魚呢?眾所周知,釣魚打窩能有效的提高魚獲,尤其在水廣魚稀的自然水域,作釣前打窩也是必不可少的事,但有些釣友野釣前也打窩了,為什麼他們依然釣不到呢,這就跟打窩技巧有很大關係。
  • 立冬後野釣,餌料進入「加腥」時刻,如何提高它們的誘魚效果?
    冬季野釣有難度,很大原因是因為低水溫,抑制了魚的活性、攝食慾望。但相比其他季節,冬季用餌、選餌,卻簡單了許多,少了甜味、香味、酸味、臭味等凌亂、多樣的複雜味型,一個「腥味」便足以支撐整個冷冬。那麼冬季的魚為何偏好腥味餌料,在使用這些腥味餌料又該注意什麼?本文一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