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溯古①|小清河已快九百歲,河道曾經屬於古濟水

2020-12-21 海報新聞

一渠清水、萬千魚蝦,舟楫林立、商賈如雲……

它從鬧市中發源,奔騰獨流入海;

它是古濟水的遺存,更是古代山東經濟動脈。

作為山東境內一條重要河流,小清河不僅集宣洩洪水、排除坡水和航運功能於一身,更在近九百年的時光中積累了深厚的歲月沉澱。

2019年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式啟動,古老的小清河將再現黃金水道盛景。

為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文娛副刊編輯中心推出「小清河時光」全媒體系列報導。

南宋建炎年間,劉豫附庸金朝而成偽齊王,主持開挖小清河。如此算來,小清河已經有快九百年歷史。然而,小清河在此之前,已經有了深厚的歲月沉澱。

中國古人把奔流入海的河流稱作「瀆」,長江、淮河、黃河、濟水尤為重要,被稱作「四瀆」。「四瀆」之一的濟水早已消失,但是通過地圖上的濟源、濟寧、濟南、濟陽等地名,仍能讀出濟水的印記。

宋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陽)決口,於梁山泊分為南北二支,一支合南清河(即古泗水)入淮河;一支合北清河(即濟水、大清河)入渤海。當北支的黃河水奔流到濟南華不注山附近時,一下子決口脫離了古濟水的河道,折向東北流入濟陽,衝決出一條新河道,最終在利津入海。

黃河在濟南一拐彎,華不注山以東的濟水故道便失去了用處。劉豫便將其「廢物利用」,在濼水入濟水處築堰,濼水的源頭是赫赫有名的趵突泉。劉豫此舉將歷下諸泉水引入濟水故道,並對沿線河道加以疏浚,形成了一條新河,這條河便是小清河。元於欽《齊乘》對此記錄很清楚:「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偽齊劉豫乃導之東行為小清河。」

從1130年到1137年,歷時8年,這條新河全線挖通,因依傍大清河,故名小清河。劉豫本是被寫入《宋史》叛臣傳、留下一片罵名的人物,但他在開挖小清河這件事上,客觀上為山東做了一件好事,對小清河流域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籍對小清河的記錄

結合《水經注》來看,今天的小清河所經區域即古濟水所在。小清河流域不斷受到黃河侵淤,在濟水湮沒後,又形成新的河道,儘管名稱不同,由濟水演變為清河而至小清河,但其功能是一致的,宣洩洪水、排除坡水和航運。

除了經常受黃河「折磨」,濟南泉水時多時少也給小清河航運帶來了不少困擾。為了解決水源不穩定的問題,1905年,清政府在濟南西郊的睦裡莊建閘,開新清河,引玉符河水東流,經吳家堡、匡山北與柳塘河(今興濟河)合流,經香閘村東,過林家橋入小清河。從此,小清河的水源,除原主源市區的諸泉外,又向上延,增加了玉符河,形成了現在的規模。

小清河是一條美麗的河,散發著文化馨香的河,似一條五彩斑斕的玉帶,蜿蜒穿行於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5座城市,流經槐蔭、天橋、歷城、章丘、鄒平、高青、桓臺、博興、廣饒、壽光10個縣(市、區),在壽光羊角溝注入渤海,全長237公裡,流域面積10572平方公裡,覆蓋山東陸地近十分之一的面積。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相關焦點

  • 小清河:脫胎於古濟水的黃金水道
    如果您與小清河有相關的回憶、感想,請發至郵箱:qlwbxujing@sina.com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  趵突泉是主要源頭河道曾屬於古濟水  南宋建炎年間,劉豫附庸金朝而成偽齊王,主持開挖小清河。如此算來,小清河已經有快九百年歷史。然而,小清河在此之前,已經有了深厚的歲月沉澱。
  • 小清河究竟是條什麼河
    可見237公裡長的小清河已成為山東人民引為自豪的「母親河」。遺憾的是,至今我們在述說這條母親河的歷史時很多都有錯誤,甚至連小清河是天然河還是人工開挖的運河都搞不清楚。  小清河是古濟水下遊自濟南入海的一段  曾有媒體報導說,「當年,曾鞏在大明湖北岸築匯波樓,疏通城區積水,過了幾年又開鑿小清河,將濟南北部積水引入渤海,城區由南向北逐漸涸為平陸。」
  • 「營丘論壇」高青小清河沿線考古發現對尋找營丘的指導意義
    小清河的來歷:小清河是一條源於濟南城市中心泉群,並獨流入海的河道。若追本溯源可上溯到古代「四瀆」之一的「濟水」,今小清河是濟南以東延續古濟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小清河之名始於南宋初年,《齊乘》云:「古濼水自華不注山東北入大清河」。金朝之附庸偽齊王劉豫「堰濼水東行入齊(ji)故道,名曰小清河,」「蜿蜒東北流約五百裡,至馬車瀆如海。」
  • 泉邊|母親河的前世今生:一篇文章讀懂小清河歷史
    可見237公裡長的小清河已成為山東人民引為自豪的「母親河」。遺憾的是,至今我們在述說這條母親河的歷史時很多都有錯誤,甚至連小清河是天然河還是人工開挖的運河都搞不清楚。就是說,「小清河」名稱是在曾鞏逝世後40多年才出現的,而且是劉豫所為,與曾鞏毫不相干。再說,「開鑿」一詞也不妥,若小清河果為人工河,也應該用「開挖」,不能用「開鑿」。實際上,小清河是古「四瀆」之一的古濟水下遊自濟南入海的一段。濟南即因其地處濟水之南而得名。這是古已有之的河道,也無需人工開挖。
  • 小清河重新煥發新活力
    今天來說一下源於濟南市泉群的小清河,是一條黃河流域位於山東省中部的渤海水系河流。 小清河幹流自歷城以下,大致與古濟水流經地區相同。5世紀末以後,菏澤以西的濟水上段逐漸堙塞,濟水僅餘下段,唐代改稱為清河。至北宋,又稱北清河。
  • 「上古四瀆」之一的濟水與黃河、清河、大清河、小清河的關係辨析
    濟水含沙量巨大,一路東推,至東漢時期,滎澤便已不堪重負,被填成了一片平原,不復存在。「今塞為平地,滎陽民猶謂其處為滎澤。」到了隋唐時期,山東巨野澤上遊的兩條濟水河道因為缺少水源補充,北濟乾涸淤塞,僅剩南濟白溝河道勉強維持(唐代引汴水補充)。最遲到北宋以前,巨野澤上遊的濟水徹底堙沒消失。
  • 泉水叮咚,濟水之南;黃金水道,清河溯源
    小清河幹流自歷城以下,大致與古濟水流經地區相同。5世紀末以後,菏澤以西的濟水上段逐漸堙塞,濟水僅餘下段,唐代改稱為清河。至北宋,又稱北清河。大約在北宋熙寧年間(1068~1077年),黃河決溢合北清河入海,從歷城東北又決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濟陽縣境,與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經地區大致與今之歷城以下黃河所行地區相同,此後黃河多次經此道入海,河道逐漸寬廣,而歷城以下濟水則源短流微,漸趨堙塞。
  • 小清河復航東營段河道疏浚 千噸船舶由河入海
    據了解,小清河復航工程是山東省政府批覆實施的《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溝通「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戰略區和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小清河復航工程(東營段)全部位於廣饒縣境內,全長40.2千米,其中8.7千米為廣饒縣和壽光市的界河。起點為從博興的金家橋樞紐往東,終點為小清河的支流塌河。
  • 濟南小清河的開通與治理
    劉豫在其稱帝期間(1130—1137),強令徵集民工開挖河道,歷時數年,鑿通了小清河。  劉豫開鑿小清河,是在歷城縣華山之南筑堰(名「下濼堰」),由此而向東北方向打通了一條與當時的「清河」平行的河道,使原來注入北清河的濟南北郊湖泊之水,改向東流,經章丘、鄒平、長山、新城、高苑等地,於博興的馬家瀆注入渤海,全長500多華裡。
  • 小清河:因運而生,曾經繁盛
    有關人士指出,小清河復航所需要的條件均已具備,且目前處於復航的最佳時機,通航後將成為我省內河航運中一條橫貫東西的重要"黃金水道"。  近日,記者就小清河復航進行了採訪調查,形成了小清河的"復航夢"系列報導,今起推出第一篇,敬請關注。  □ 本 報 記 者 陳 明  本報通訊員 段崇臻  "小清河就是因運而生的。"
  • 小清河復航,能否助力濟南力壓青島成為山東第一城!
    在當前好多濟南人的印象裡,小清河主要是一條用來洩洪排澇的河道,實際上小清河歷史上也曾是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一條黃金水道。後來陸路交通不斷發展,同時小清河流域工農業用水大增,水源不足,1997年停航。近年來,小清河復航工程項目作為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首批優選項目,2019年12月15日,小清河復航工程正式開工,預計2022年完工通航,小清河航運從繁盛到蕭條,再到如今即將復航,能否助力濟南成為山東第一城,讓我們拭目以待,畢竟,第一次通航的小清河就為濟南帶來了繁華。
  • 小清河的歷史你知道嗎
    這條新挖出的河流就是小清河。劉豫希望這條河流在排澇防洪的同時,兼有舟楫之利。  當時小清河的大體走向是從趵突泉北流,至西門的護城河,匯集周圍江家池、五龍潭、古溫泉附近名泉泉水後,經過三道虹橋一直向北,而後折向東流,流經大明湖東北原匯波門外,連通大明湖的湖水向東北流向華不注山,接著經過章丘、鄒平、桓臺、高青等縣在濰坊羊口入海。  之所以叫小清河,是因為當時還有條大清河。
  • 小清河復航工程 濟南人「直掛雲帆濟滄海」不再是夢
    黃河、小清河、徒駭河構成了山東西北部的主要河流網線,這其中,尤以小清河對濟南影響最大。2018年,小清河復航即將進入實施階段,徒駭河復航也已進入研究論證階段,作為魯西北主要河道,長期以來小清河對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 觀瀾|「五一」小清河景觀帶要開放啦!你可知這條河的前世今生
    最近,小清河的消息漸漸增多。五一期間,濟南小清河沿線將正式開放,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工程已經全線完成。小清河生態景觀帶改造提升工程西起睦裡桃源節點,東至濟廣高速,主幹長約24公裡,河道兩側總長約48公裡,改造提升面積約120萬平方米。
  • 觀瀾丨「五一」小清河景觀帶要開放啦!你可知這條河的前世今生
    之所以叫小清河,是因為當時人們把從東平到利津這一段濟水叫做大清河。小清河直通大海,因魯北渤海灘涂盛產食鹽,小清河成為食鹽和魚蝦進入內陸的便道,濟南也因此成了著名大碼頭。魯北渤海灘涂生產的食鹽,今天仍在全國佔據重要地位。古代食鹽地位重要,小清河的開通大大抬升了濟南的地位。城之名尚存,而濟河名已無,這是一種地域文化上的損失。
  • 濟南有「小清河」景觀,齊河還有個「大清河」
    清代著名詩人查慎行的一首七絕《大清橋》,道盡了當年大清河的風流美景。「大清河」景區位於德州市齊河縣南新區,距濟南西外環二十多公裡,大清河景區建有主題廣場、親水沙灘、濱河棧道、齊州塔、碑廊等景觀。橋、園、樹、品景觀形成了「一河、四圖、五園、八景」布局。
  • 【清河史話】話說那些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二):永濟渠
    【清河史話】話說那些滋養清河千百年的古河流(二):永濟渠 2020-03-11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姓源自清河」的歷史地理闡釋
    清河屬於黃河中下遊地區,黃河中下遊地區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但是(黃河)歷史上,特別是戰國以前這個河道經常漫流,遷移不定,時常出現多股河道並存的局面。歷史上黃河曾以「善淤、善決、善徙」聞名。據歷史地理研究,在有歷史記載的兩千多年裡,黃河決堤泛濫1500餘次,重要的改道26次。當然之前肯定也不會少,但是都沒有詳細的記載。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黃河下遊河道,被稱為「禹河故道」,大體經過河北平原,由今滏陽河道、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
  • 趙延鳳:小清河治理需齊動手 不能「自掃門前雪」
    >小清河沿岸是山東近代工業的起源小清河是山東省境內的一條重要河流,流經濟南、淄博、濱洲、東營、濰坊5市。小清河沿河兩岸曾經水產豐富,五穀豐登,人口密集,工業發達。趙局長介紹說,小清河東流經歷城、章丘、鄒平、高青、桓臺、博興、廣饒、壽光等縣至東營羊角溝入渤海,流經的城市大多是經濟發展較為快速的地方,如鄒平的紡織業,被譽為「鐵匠之鄉」章丘的手工業也迅速發展起來。
  • 匯泉水,入渤海,四大泉群匯入小清河東流到海 通漕運,興工業,千年小...
    在濟南城區自西向東有興濟河、虹吸乾河、北太平河、工商河、迎濟河、西圩濠、生產渠、後引河、西護城河、北護城河、西濼河、東濼河、柳行河等與小清河貫通的河道。」  那麼四大泉群如何匯入了小清河呢?郇起鴻進一步向記者解釋:「東、西濼河是濟南市諸泉之水注入小清河的主要通道。」「趵突泉泉群、五龍潭泉群部分泉水及南部山區排水,沿西護城河,經葦閘,匯於西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