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相當於多長時間,不說你真不知道

2020-12-04 國學苑

導言

中國古時候是全世界天文學專業最先進和優秀的國家之一,古代科技更重視源自日常生活,而生活需要各種各樣新技術。實際上古人沒有當代先進的高新科技,因此 更重視天文知識的積累,他們日出而作,日暮而息,看星辰日月蹤跡來設計安排時間。她們禁不住要問,怎麼時間計算能精確嗎?古人聰慧超逸,這一點難題自然打不倒她們的。

早在公元二十世紀,中國古時候就開始應用圭表測量晌午的日影長短以定節氣,定回歸年或陽曆年。圭表是一種既簡易又關鍵的測天儀器設備,由「圭」和「表」2個構件構成,是運用日影開展精確測量的古時候天文學儀器設備。

之後,她們在圭表的基本上,根據測算太陽,月亮與地球中間的關聯創造發明了日晷[guǐ],根據投射能夠精準地計算出日,時,刻,分及其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古時候說白了的日上三竿就表明下午,現在是24小時計時,而古時候是12個時辰,日晷上便是以12個時辰測算的。

之上都必須太陽光照射來確定,那麼陰雨天和夜裡該怎麼辦?古人創造發明了漏壺。「流水刻漏何曾住,玉作彈棋盡未平。」作家經常借刻漏滲水,暗喻心身的孤獨。刻漏雖準,卻太過精緻繁雜,不可以隨時地應用,並且受溫度影響出現偏差的原因非常大。聰慧的古人迅速便又尋找到更加靈便的方法——時光沙漏和火鍾(包含燈、香、燭等鍾,靠點燃計時)。

那時候在皇室皇宮,計時主要是「自鳴鐘」,每一個時間都是會有些人出去打鼓整點報時,民俗關鍵靠打更,因此 儘管古時候沒有時鐘,可是時間觀念的把握並沒有大的差別。如今我們都是依照大白天、夜裡而計時間,實際上古時候,古人習慣性把大白天稱之為「鍾」,夜裡稱之為「更」或是「鼓」,因此 有「晨鐘暮鼓」和「三更半夜」一說。

老話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時候詩詞經常會出現「寸陰」「寸晷」等詞句。那麼,「一寸光陰」指多久呢?這又返回他們前邊說的計時儀器設備——日晷。「寸晷」指一寸長的日影,「一寸光陰」便是晷針的身影在晷盤裡轉動一寸所消耗的時間。

自然下列這類叫法尚需討論:「晝」字是由「一、日、尺」三字構成,弦外之音便是一晝一尺,一天兩尺的含義。按一尺十寸,大白天12小時測算,一寸就是1.2鐘頭,累計72分鐘。

除此之外,古時候四炷香意味著一個時辰,一炷香大概如今半小時,自然古時候還用一盞茶、一眨眼、彈指一揮間、一瞬間、一念間等形容時間,並且愈來愈精準。

相關焦點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光陰如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由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是經典名言,常常用來形容時間寶貴。這句話原本是一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筆下。原詩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是唐昭宗時期的文人,進士及第後官封校書郎。他青年時在江西廬山求學,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了這首詩。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有了這樣的時間參照,許多形容時間的詞語就好理解了:「彈指一揮間」是7.2秒,「一瞬間」只有0.36秒,「一念」更短暫,而「一剎那」,則短到很難讓人能有明顯感覺的地步。此外,在中國古代表述時間的詞彙中,光陰是用「寸」來量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
    文案|藝述史 主播|月涵 藝述史官方原創 從小的時候,說起珍惜時間,我們會的第一句話應該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其實啊,這句話並不是這樣的組合。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麼嘛?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老師、家長時不時把這兩句話拎出來教育我們時間寶貴,要好好讀書。但天性愛玩的我們根本不會把金子與時間聯繫到一塊,更認識不到時間到底有啥寶貴的。後來,大把的時間被我們揮霍了,人也長大了,突然就懂了。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自一首詩,與之搭配的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讀書不覺已春深」。「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今天把這兩句拿來發動態說說,再合適不過了。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寸光陰不可輕
    你是否知道,古人為何把時間稱作「光陰」,又為何用長度單位「寸」來衡量時間? 光陰一詞的出現,與古代的計時工具有關。在清代以前,中國沒有鐘錶,要想計時很不容易。當然,這並不代表古時沒有計時工具——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和生產實踐中,通過對一些自然現象的不斷觀察,逐漸掌握了日升日落、星辰出沒、月亮圓缺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並以此為契機發明了各式各樣的計時工具。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為什麼稱為寸?
    人們常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按理說,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為什麼會被定義為寸呢?其實,這裡面是一個計時工具在做怪。這個工具叫做晷。在古代,人們沒有準確的計時工具,有人就在石板上豎起一支小棍,太陽照下來時,由於角度不同,每個時間段小棍的陰影部分投射的角度也不同,所以當太陽的軌跡在一天內經過不同地點就代表了不同的時間。而光陰這個詞就是由此而來的。只是為什麼用寸這個單位來形容光陰呢?究其原因,還是和這個小棍有關。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但這句話是誰說的,你知道嗎?
    從小我們就被教會「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警示我們要珍惜時間,做有用的事情,不要枉費了青春、虛度了歲月。否則,事後再追悔已是莫及。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話都很熟悉,但這句話出自哪裡,作者是誰,你是否知道?
  • 中國詩詞大會:「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勸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
    A、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B、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如果讓你來作答,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但是,我們不是常用「一寸光陰一寸金」來勸勉別人,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嗎?我們且聽專家來解釋。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貞白《白鹿洞》詩之一,全詩為: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比如說,你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是一句俗語,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慈禧所作的一首詩中的最後一句;比如說,你知道蘇軾的名句「一樹梨花壓海棠」,以為是描寫景色的古詩,殊不知,這是老夫少妻的隱晦說法。從小求學,就被家長和老師教導要珍惜時間。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一寸光陰一寸金,既熟悉又不熟悉,它的原出處你知道嗎
    說到珍惜時間的名言,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話是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我們都知道,編於明代,現在常被當做兒童啟蒙讀物。但是「一寸光陰一寸金」最早並不是出自增廣賢文,而是出自一首唐詩。
  • 【逝去的曾經】一寸光陰一寸金
    作者:寶寶知道 任意門。花兒還有重開日,人生沒有再少年。日子象流水一樣,一刻接著一刻滑過,累積成周,累積成月。 年華一去不復返,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去方知可貴……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已蹉跎。
  • 老話說得好068: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歡迎收看本期老話說得好系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一句俗語老話,原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十分寶貴。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句到底是什麼,我真答不上來啊!
    要說這一季《詩詞大會》上的坑,我跳得最憋屈的一道題就是這「一寸光陰一寸金」。你要說我完全想不起來什麼,我也認栽。但是這句詩明明從小聽到大的啊!嘴邊明明有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啊!可是,心裡又知道肯定是錯的……那叫一個堵得慌啊!原題是這樣的:請問「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句是什麼?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嗎?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錯的
    說起我國的傳統文學大家都知道那句話,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近現代散文,雖然很多優秀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失傳,但是那些流傳下來的卻成為永恆的經典,而其中尤其是以唐宋的詩詞最為經典,往往是寥寥數語就讓人拍案稱絕,這篇文章筆者還是為大家帶來一首唐代的詩歌,雖然這首詩大家並不熟悉,但是其中有一句卻被大家耳熟能詳
  • 「一寸光陰一寸金」
    時間的步伐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往永遠靜立不動。「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記得剛上學那會,當時還不知道看時間,每天反正就那樣過下來了,直到上了小學那會,才知道時間的重要性,有時候上課無聊就在書上畫畫,畫完了又擦,每次考試題不會做了就想起自己上課做的那些事,那會考試一般一個小時,不會做了就瞎寫,考試成績出來才後悔,上課做小動作就是浪費時間,之後就改正了這些壞毛病,覺得時間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帶給我們一切。
  • 「一寸光陰一寸金」,大部分人搞錯了,不知道後面還有兩句更出彩
    「一寸光陰一寸金」意思是告訴人們時間很珍貴,千萬不可浪費虛度。但是,這裡也許你會有個疑問:「一寸金」指的是一寸長的金條,「一寸光陰」指的什麼?光陰怎麼可能用長度單位來表示呢?其實,這與古代的計量工具有關。古人沒有鐘錶,他們就用日晷來測算時間,這是一種觀測日影記時的儀器,主要依靠日影的位置來判定時辰和對應的刻數。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句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嗎?原來都說錯了
    對於珍惜時間的話題,很小的時候就有老師和父母告訴我們,不要白白浪費青春。可是小時候貪玩,根本不往心裡去,哪裡懂得時間的珍貴。年輕時總覺得有大把的時間,揮霍時間又不是罪。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我們的父母頭上有了白髮,而我們也不再年輕,這種時間的潛移默化,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該珍惜的錯過了,而一旦錯過就彌補不了,這時耳邊又迴響起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詩「一寸光陰一寸金」。
  • 人人皆知「一寸光陰一寸金」,你知道上半句嗎?原詩告訴你
    從小的時候,說起珍惜時間,我們會的第一句話應該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但其實啊,這句話並不是這樣的組合。在《中國詩詞大會》上也有一道題目是,回答出「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一度難倒了選手。那今天咱就來說一說這上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