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陰如金,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由來
一寸光陰一寸金是經典名言,常常用來形容時間寶貴。這句話原本是一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貞白筆下。原詩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是唐昭宗時期的文人,進士及第後官封校書郎。他青年時在江西廬山求學,根據自己的真實經歷寫了這首詩。
-
一寸光陰一寸金,光陰為什麼稱為寸?
人們常會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按理說,在三維空間裡面,時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為什麼會被定義為寸呢?其實,這裡面是一個計時工具在做怪。這個工具叫做晷。而光陰這個詞就是由此而來的。只是為什麼用寸這個單位來形容光陰呢?究其原因,還是和這個小棍有關。
-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
古語有云,「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是多久?一」瞬間」是多長?只有0.36秒!一「剎那」呢?現代的計時單位,一天分為24小時,一小時為60分鐘,一分鐘為60秒等等,這樣的計時都很好理解。此外,在中國古代表述時間的詞彙中,光陰是用「寸」來量的。比如唐末詩人王貞白,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時,就曾寫下《白鹿洞詩二首》,其中一首中有「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句子。那麼,古代的時間為什麼用「寸」來表述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寸光陰不可輕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太陽是「光」,影子為「陰」,流逝的時間體現為光的陰影變化,「光陰」這個詞就由此而來。 我們現在用時、分、秒來度量時間,古人為何用「寸」來度量光陰?《大戴禮記·主言》中記載:「布指知寸,布手知尺。」鄭玄註解《禮記·投壺》時說:「鋪四指曰扶,一指案寸。」可見,寸是一指寬的長度。而晷針影子在盤上移動一寸所花的時間,就被稱為一寸光陰,即「寸陰」。
-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
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怎麼來的?「一寸陰」代表多長時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農村老人喜歡把自己的經驗總結成通俗易懂的俗語來傳給後代,讓他們汲取經驗增長知識。其中,他們總結的經驗規律中,就包括時間的,比如「一寸光陰一寸金」,說的就是時間對人的重要性。那麼,俗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古人早就使用「寸陰」這個詞了。據歷史記載,在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
你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上半句是什麼嘛?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老師、家長時不時把這兩句話拎出來教育我們時間寶貴,要好好讀書。但天性愛玩的我們根本不會把金子與時間聯繫到一塊,更認識不到時間到底有啥寶貴的。不過,你可能還不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來自一首詩,與之搭配的一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讀書不覺已春深」。「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今天把這兩句拿來發動態說說,再合適不過了。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並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最常用的古詩句,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很寶貴,而且過去了就永遠找不回來。當時的我們貪玩,很少真正懂得這句古詩的意思。如今三十而立,我們對於時間也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感悟。但是回過頭來看這兩句,一直以為是一句俗語,或者說,至少這兩句是出自同一首詩當中的。
-
中國詩詞大會:「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勸人努力學習、珍惜光陰的
A、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B、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C、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如果讓你來作答,你會選擇哪個選項呢?中國詩詞大會正確答案是B,即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個答案一公布,現場發出一片「啊」聲,有質疑,有驚訝,有遺憾!客觀地說,對於這三個選項,大多數人很難取捨。
-
【逝去的曾經】一寸光陰一寸金
年華一去不復返,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失去方知可貴……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已蹉跎。莫等閒,空悲切,白了少年頭。對我們來說,昨日已不可追。與其懷念懊悔昨天的過錯,不如從今好好把握每一刻。也許過去我們沒有住把握機會,但能不能不要再去嘆息,可不可以抬頭看看身邊的家人。她們一樣需要你的呵護和關心。
-
從馬克思主義角度看待「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句名言是小學時期的我經常聽到的名言,到了初中聽的少了,到了高中幾乎銷聲匿跡,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當代青年不好「騙」了。接下來談談這句名言,有的人的時間固然「一寸光陰一寸金」,有的人的真的一文不值。比如工作中的比爾蓋茨和上課玩手機遊戲的學生一樣,兩者固然不能相提並論。在當今經濟與醫學快速發展的時代,只要一個人有錢,他不僅可以買別人的時間,也可以買自己的時間。
-
「一寸光陰一寸金」與「一字師」
「一寸光陰一寸金。」是人們千古傳誦的名句,詩中感嘆時光的流逝,韶華的寶貴,勸勉人們要愛惜光陰,不要虛度年華。那麼這首膾炙人口的名句是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呢?
-
「一寸光陰一寸金」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唐詩是文人才子們思想精華的淬鍊,其中不乏人生的真知灼見,有許多句子千古流傳, 「一寸光陰一寸金」便是其中之一。這句勸勉世人珍惜時間的至理名言,我們寫文章常常引用,教導他人更是時時提及。問題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
「一寸光陰一寸金」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學者只有珍惜時間才創造自己的價值,為人類的文明發展,開拓新的知識天地。科技才能進一步發展,中國才能成為世界強國,屹立不倒。反之,浪費時間,碌碌無為的過日子,那麼不但會自己走向毀滅,還給國家帶來經濟上的損失。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句是「寸金難買寸光陰」嗎?原來都說錯了
該珍惜的錯過了,而一旦錯過就彌補不了,這時耳邊又迴響起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詩「一寸光陰一寸金」。這句詩的出處,是唐末著名的詩人王貞白在《白鹿洞兩首》中的名句,很多人在讀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後,自然而然地接下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這兩句根本就不挨著,不是同一首詩的內容,但是放在一起又是那麼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發人深思,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王貞白的這首詩。
-
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昨日黃昏,讀到王貞白的一首詩,愛不釋手:《白鹿洞二首·其一》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暮春時節,一寸光陰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如果不是道人來逗笑,還在深入鑽研周公孔子的精義、教導呢。」其名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至今民間廣為流傳。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相當於多長時間,不說你真不知道
老話常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時候詩詞經常會出現「寸陰」「寸晷」等詞句。那麼,「一寸光陰」指多久呢?這又返回他們前邊說的計時儀器設備——日晷。「寸晷」指一寸長的日影,「一寸光陰」便是晷針的身影在晷盤裡轉動一寸所消耗的時間。
-
老話說得好068: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歡迎收看本期老話說得好系列: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一句俗語老話,原話出自《增廣賢文》,意思是一寸光陰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昂貴,而一寸長的黃金卻難以買到一寸光陰,比喻時間十分寶貴。
-
「一寸光陰一寸金」,下半句不是「寸金難買寸光陰」,漲知識了!
這時耳邊響起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一寸光陰一寸金,從表面的意思來理解,就是說一寸長的時間,其實和一寸長的黃金一樣非常的昂貴。眾所周知,黃金在古代是非常有分量的,而用黃金來和時間做比對,也說明了時間是極其寶貴的。
-
「一寸光陰一寸金」後一句,並非「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這句話
「一寸光陰一寸金」後一句,並非「寸金難買寸光陰」,而是這句話用董卿在節目《中國詩詞大會》中說過的一句話來講,就是一場詩詞的狂歡,在這樣的節目對於一個主持人來說,也是充滿了挑戰的,儘管如此,董卿還是憑藉著自己紮實的文化底蘊
-
唐詩鑑賞:一寸光陰一寸金,流傳千古,它的原創者究竟是誰?
《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兒童啟蒙書目,歷經明清兩代文人學者整理、修訂,名言金句很多,其中有這麼兩句「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廣傳世間,是惜時、勵志的至理名言。廬山關於「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原始出處很長一段時間存在誤解,比如有一版的《辭源》就認為是出自元代同恕《送陳嘉會》詩:「盡歡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陰一寸金」;宋代朱熹的《勸學詩》也有「一寸光陰不可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