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事萬物的出現都不是在近古時代,而是在距今兩千多年的先秦時代。那個時期的中國人處於中華古代文明發展的少年時期,他們擁有足夠的精力去探索一切未知和已知,而中國人早期在探索的過程之中對於天文現象的研究可以稱的上是東方之最。
這是因為中國人從原始社會開始就已經產生的天下情懷,他們通過各種天文手段將自己所居住之地劃分為九州,然後通過北鬥七星對天下地區進行劃分,這些絕密手段都是存在於上層貴族之中,根本不為當時之百姓所知道,今時今日我們能夠看見這些奧秘是因為知識的全面開放和文化普及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兩千年前,少數人通過觀察天象來為中國之民制定謀略天下的曆法,到了今天,我們依舊能夠通過天文上的星星來對宇宙星空和地球之民的萬事萬物作出指導意義,正如近日的北鬥衛星多次升空從而構建屬於中國的大國導航系統,這與兩千七百年前春秋時代古人仰望星空是一樣的道理。
上古時代以北鬥七星作為天下指南
古代百姓的生產力原本就是十分不發達的,他們對於古代世界的認識也是十分的有限,當時以數千人或數萬人之部落所能夠探索的地方不過是數百裡之地,在今天就是相當於一個縣的地方,這樣的土地範圍未免太過狹小,但在哪個世界靠腳丈量的時代,都是如同天文數字一般的存在。所以為了有一個更方便的方式,讓人不迷路,讓當權者能夠更好的掌握天下,北鬥七星天文定理誕生了。
古代人的生活十分簡單,並不是如同我們今人一樣豐富多彩,當我們現代人沉迷在各種娛樂與放鬆身體之中的時候,古代人就會選擇在勞動閒暇的時候選擇思考人生。當時的人們對於尋找方向只能放置於天空和大地,大地是處於一個時刻變換的階段,不能夠作為恆定的參照物來為人們指定方向。也許有些人會說天空的恆星也在移動,但我們須知這是地球的移動讓我們覺得他們在動,真正居住在這個天下的人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及絕大部分的晴朗夜晚見到閃爍的群星,這就是指示方向不變的基礎。
北鬥七星在億萬年的星空之中本來寥寥無名,可是在中國人發現並長期使用之後,它就成為了人類文化中的重要坐標。當時的古人在日以繼夜的觀察之中發現天空中的星月雖多,但只有北鬥七星才能以其明亮的光芒讓人得以辨別,且他們七顆星星以特殊的順序進行排列,這讓人更容易記住。我們中國人以生活之中的勺子將其命名為勺狀七星。因為中國人生活的土地一直是位於北半球,而北鬥七星的位置又是固定在天空中的北方,所以對於原始四方的概念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學過函數或者方程的人都知道,多個未知數可以通過一個已知數和公式來求導出其他未知。這個數學概念在我們初學者看來十分深奧且神秘,但真正精彩的是中國人的祖先早在兩千七百多年之前就已經把這種概念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並讓民間大眾得以輕鬆掌握,這簡單的四字口訣到現在都有流傳,那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句話到了如今即便是兒童也能夠隨口道來,但歷史之中真正的發現者卻在時間長河之中被遺忘,所以我作為歷史的研究者之一,有義務且有必要為中國人的祖先正名,我要讓後世之人知道古代中國人在各個方面從來沒有落後於世界,天文方向格局亦是如此。
北鬥七星在古往今來的含義
古代的北鬥七星可以粗略的分為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因為每一顆星星都有他獨特的天空文章和光芒程度,所以中國古人給他們的命名也是獨有特色,但當時的三代天下早已經淪為了家族天下,所以為北鬥七星取名之人自然也擺脫不了世俗的色彩,我們可以輕鬆的看見每一顆星星背後代表之現象皆有人間秩序的影子。
所以說將貪狼比作是管理人間禍福之星,讓人們對於世間未知之事能夠多一個寄託之物,而文曲和武曲兩顆星星又是代表了人間文武之道,這是中國古代朝廷之中的兩個對立面,基本上科舉考試第一名都會被人們說成是文曲星下凡,而對於武功厲害,軍事才能出眾獨步天下之人,百姓也會叫他一聲武曲星,這些都是武曲星和文曲星對古人底層生活的影響面。
破軍這顆星星則是在人們心中扮演了軍隊之中敢死之士的形象,這個星星的運行軌跡關係著天底下是否會發生戰爭,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大家也覺得它是一顆不祥之星。祿存則是代表著人家富貴和升官發財,這一點被人們所喜愛,廉貞這顆星星則是代表人間清廉之官和正義之士,因為中國朝廷的正在運行總是需要一些敢於說真話的人,就如同明朝的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樣。
北鬥七星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之中亦隨著其發展,而今日的中國又靠著科技的發展在距離星空更近的地方建立了北鬥導航系統,使得五千年的北鬥七星遙控天下方式自先秦以來得以刷新,而我們今人之辨別方向跟不是如當初一般得以知道東南西北即可,在更多的時候,如今的北鬥七星導航系統,他是中國人在太空之中為民服務的利器,更是現代中國人遙控天下的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