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承諾業主用來健身、遊泳、兒童遊樂的休閒會所,如今卻大門緊閉,賣給了私人,據說還要用作寫字樓。」近日,家住成都碧桂園海昌天瀾的業主們很氣憤,他們向四川手機報記者反映,該休閒會所位於小區內部正中央,和業主同進同出,業主們擔心,如賣給他人商用,工作人員將隨意進出小區,安全又該如何保障?
小區內的會所大門緊閉
該會所位於小區內部中央
業主:賣房時承諾的會所,如今變賣他人
「很多業主都是因為有這個3000多平的會所,才在這裡買房安家,當時會所非常氣派,健身、喝茶、兒童遊樂一應俱全。」成都碧桂園海昌天瀾業主劉先生告訴四川手機報記者,他於2012年左右,花費200多萬元在此購房,「當時看房、籤合同都在會所裡面,感覺非常好,各種宣傳資料、現場屏幕和銷售人員都承諾,會所將用於遊泳、健身、咖啡、兒童遊樂場等。」劉先生說,當年購房時,其他房子沒修好,唯獨此會所一應俱全,和他一樣被吸引買房的,還有很多業主。
2016年,開發商開始填蓋遊泳池
業主們介紹,從2012年到2016年,開發商都按照此前的宣傳,幾乎免費提供了承諾的服務設施,業主們很滿意。「直到2016年,開發商突然就把會所裡的恆溫遊泳池填了,變成了平地,用來作為銷售區域,售賣其他期的房子。」業主劉先生稱,當時業主們提出異議,還找來萬安街道作為第三方見證,三方籤署了承諾書,承諾以後將恢復遊泳池。
「考慮到開發商還要賣房不容易,大家就妥協了。」同樣在此購房的張女士氣憤地說,業主們很講道理,當時選擇了妥協,但沒想到開發商得寸進尺,如今卻變賣了會所。
現場:兩層高的會所門窗緊鎖
四川手機報記者在該小區看到,位於小區內部中央位置的會所有兩層高,面積較大,門窗已被全部鎖上。透過玻璃門看見部分桌椅板凳歪斜一地,但依稀能見得內部氣派的裝潢。從外部看,部分區域有施工跡象。
開發商:會所已售賣,口頭承諾不作寫字樓
對此,該小區開發商成都海昌置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復記者:該樓盤於2011年由原大連海昌集團開發,並修建、銷售、交付一期別墅,項目公司名為「成都海昌置業有限公司」,於2016年3月由碧桂園收購合作,碧桂園繼續開發三至七期住宅和學校,項目公司名未變。其工作人員認為,此前的銷售承諾發生在原公司,且合同未做約定,「收購時,前一家公司不會告知我們他們承諾了業主什麼。」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會所已售賣並取得不動產證,會所的業主口頭曾表示「不會用作寫字樓,但會有二、三十人出入」。
那麼「二、三十個陌生人可隨意出入小區內部,是否安全?」,該工作人員稱「其他業主邀請親朋,也是請陌生人進了小區」。
業主提供的宣傳資料顯示為「會所」
投訴回覆:小區內無會所,只有商業用房
業主們撥打12345熱線反映此事,得到的回覆是:天府新區已責成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調查,經查閱並約談成都海昌置業有限公司,核實確認,該小區內無會所等相關用房,售樓部所在物業規劃為獨立產權商業用房,無規劃變更情況。目前已對外出售並取得產權。
合同中明確約定買受人「不得進行餐飲、有毒有害、腐蝕、放射、易燃易爆危險品和高汙染、高噪音、中介、喪葬類經營活動」,對買受人經營範圍進行明確限定。鑑於該商業處於小區內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已責成成都海昌置業有限公司會同物管方針對商家經營使用行為編制專項管理方案,規範其物業使用、進出管理等。
天府新區規建局:小區內可報批商業體
四川手機報記者以業主身份諮詢天府新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建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小區內部確實可以報批商業體,但至於最終該商業體是出租還是售賣,由開發商和物業來定。
業主提供的環評報告顯示也為「會所」
環評報告:會所內設遊泳池、健身室、咖啡廳等
但業主提供的環評報告顯示,該商業用房的使用功能一項寫明「初期作為售樓部,後期作為會所(內設是遊泳池、娛樂室、健身室、瑜伽室、咖啡廳、西餐廳等)。建築面積約3346㎡」
業主劉先生稱,近期,他們針對環評報告與小區開發商再次商議,開發商表示「環評對規劃沒有約束力」。
律師:開發商宣傳存在誤導
對此,北京市惠誠(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笛認為,如果業主能提供宣傳資料、視頻等證據,那開發商前期宣傳則存在誤導;其次,如果後期會所業主將其作為寫字樓使用,其他業主可提出異議,要求整改;最後,張笛提醒,購房者一定要看清合同條款,勿輕信銷售人員口頭承諾。
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陳軍認為,即便會所業主取得合法產權證,也不能證明開發商就無過錯,前期開發商的宣傳是內部會所,但實際是商業,或存虛假宣傳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