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被「分割」、汽車鳴號屢禁不止,杭州「公述民評」提到的問題...

2020-12-18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張貝旎

一座城市的政商環境、居住環境、治理能力等,都深刻影響著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杭州,環境衛生不僅包括大家在馬路上能看到的城市潔化序化、市政設施養護、園林園藝等,也包括小區內的綠化養護、垃圾分類。

以「繡花」功夫做好環境衛生整治,需要下大功夫。

今天(11月24日),2020年杭州「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的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問的正是我們城市的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希望能夠通過問政,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化水平,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問政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和死角,相關職能部門又如何回應?

●公共區域堆滿垃圾,環境堪憂

在富陽區伊甸山莊公交車站邊,有一條向內延伸的遊步道,沿著遊步道往裡走,兩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有人居然還在這裡大小便,惡臭連連。

附近居民說,旁邊很多小區都非常漂亮,而這個地方,走幾步就截然不同。之前這個地方綠樹成蔭還有亭臺流水,他們經常會在這裡散步休憩。近年來無人維護管理,導致日漸荒廢,木亭子已經破敗不堪,小溪水質渾濁,放眼望去都是垃圾。

富陽區副區長卜利斌回應,視頻反映出了我們在環境整治過程當中還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向各位市民表示誠摯的歉意。這個點位,處於320國道沿線,剛剛進行過全面提升,兩側環境的整治至今已經完成900多處,這個點位也是其中一個,環境衛生已經完成了整改。

「因為現在320國道多個項目在推進,管理中可能會存在漏洞和盲區,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美麗杭州創建,圍繞百日攻堅行動繼續做好320國道沿線和其他區域的環境整治,努力讓我們富陽更清潔、美麗,希望富陽區的市民朋友繼續監督,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卜利斌說。

●道路綠化設置出問題,影響行人通行

下城區朝暉五區附近的河東路上有這麼一段人行道,道路被巨大的行道樹切成了一段一段,行人通行都只能走邊上的非機動車道。視頻中,短短半個小時內經過這段人行道的行人就有300多。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人行道還是頭一回見。

記者從下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局綠化辦了解到,造成這個問題是因為早期規劃的原因。那現在的道路通行問題該如何解決呢?下城區城管部門表示,他們只是道路的養護單位,無法對人行道進行改建。如果要進行人行道擴建或者改造,需要交通、規劃、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聯合商議,制定出方案以後才能落實整改,目前看來難度較大。對此,下城區副區長邵偉華表示,原來河東路路邊是綠化帶,後來部分進行硬化鋪裝,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反映出我們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有些熟視無睹,認為這樣的老路,好像這樣也合理。」他表示,本周五前會選新市街到潮王路路段,先行先試,由設計單位出具方案,區裡聯審。

計劃保留非機動車道至少2.5米,人行道拓寬70釐米,讓行人好走路。同時增加盲道設施,並增加休閒座椅。「基本上明年1月份可以完成。這個點完成後,我們要全面排查下城區,對類似情況進行參照整改。」

●小區內毀綠停車,矛盾突出

在上城區的復興南苑小區,停車難問題非常突出。小區路面共有車位300多個,而居民們的機動車停放需求已超1000輛。很多居民回家晚了沒地方停車,就索性把車停在小區內的綠化帶裡。

居民們表示,這個問題他們經常向社區反映,不過一直沒有人管理。而社區書記也覺得委屈:其實是在管的,但實在是管不住,「我打個比方,目前按照300個車位的量,我讓300輛車進,其它車不進來,那矛盾也會很多。」

上城區副區長薛鴻翔表示,復興南苑是商品房和安置房混合的小區,今天這樣的情況除了客觀因素也有物業管理的主觀因素。不過該小區已列入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的範圍,馬上要進場施工,對毀綠停車的情況已有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薛鴻翔認為,老小區停車難,光靠增加車位不能徹底解決。「我們想通過街道、物業和業委會三方聯合,對整個小區進行有序化的管理,充分聽取居民群眾意見,重新徵求、制定老舊小區的停車制度,給居民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無障礙設施,有標準卻執行不到位

為迎接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到2022年前,杭州要建成政策齊備,標準健全,設施完善,國際領先的城市無障礙環境。但杭州目前的無障礙設施環境建設,卻並不盡如人意。

延安路慶春路口的天橋,是杭城為數不多安裝了無障礙設施升降平臺的過街天橋。就算好不容易遇上了一座有垂直電梯的天橋,輪椅人士張倩嵐也需要撥打服務電話,等五分鐘後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在她的幫助下才能過天橋,整個過程耗時十五分鐘。

富陽城西郵政支局門口,無障礙通道上一張躺椅擋住了去路,而在無障礙通道的入口,一左一右兩個換鎖的攤位,也成為了進入無障礙通道最大的「障礙」。同樣,在富陽區玉長城廣場,也有無障礙設施被堵被佔的情況,這裡作為區域內重要的商業綜合體,人流量很大,商場一側的公交車站附近,停滿了非機動車,盲道被非機動車壓得斷斷續續,完全無法使用。

看起來,杭州街頭的無障礙設施,問題還挺多。對此,市建委副主任董天樂表示,接下來會從設計、施工、驗收這幾個關鍵的環節入手,大家一起來做好這個事情。設計環節,設計單位、圖審單位必須按照規範標準操作,施工過程當中做到能夠把圖紙準確轉化為現場,保證工程質量,同時政府加強這方面的監管。驗收環節,把無障礙設施建設作為驗收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跟殘聯也商量好了,在項目竣工前,由殘聯組織相關人士進行體驗,體驗中發現問題現場要整改,原則上對於違反無障礙設施標準的,在竣工驗收的時候就不予通過。」

●汽車鳴號,為何屢禁不止

有序、安靜的道路交通環境,也是體現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因素。機動車隨意鳴笛,卻是路上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這樣的情況在各大醫院以及培訓機構門口特別突出。上城區的浙大一院門口,機動車鳴號聲不斷。記者在醫院門口佇立了十分鐘,就捕捉到了22輛車按下了喇叭。

濱江區浙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門口,雖然已經過了醫院最繁忙的時間段,但幾乎每分鐘,都有汽車鳴號。在西湖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北門,隨著孩子們陸陸續續下課,汽車鳴號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其實,為了治理隨意鳴笛的亂象,交警部門已經陸續在街頭安裝聲吶裝置,對違法鳴號予以處罰。暗訪中,部分司機們卻表示,只要留心避開固定抓拍設備,還是能夠規避處罰的。

面對這個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杭州市公安交警局副局長蔡曉軍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已處罰了24000多起違法鳴笛,是去年前年的總和。除了不文明、習慣性的亂鳴號,道路擁堵、次序混亂也是重要成因,這種結構性、流量性的擁堵點目前已梳理了18個,正逐點逐個進行整治。

還有車輛或行人的違法行為造成後車鳴號,「譬如說過馬路、開車玩手機,電動車闖紅燈等等,闖到前面嚇到了,鳴了個號,等等。」蔡曉軍說,這些現象交警始終在嚴厲打擊,開車使用手機到今年迄今已經處罰了90多萬人。

「鳴號的問題有一定的隱蔽性,目前杭州已投入17套抓拍設備,我們也有移動式的可攜式設備,後續還有73套正在招投標,會陸續上來。」蔡曉軍表示,交警部門有信心也有決心把這項工作做好,真正把安靜還給老百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人行道被行道樹佔領,無障礙設施處處是障礙……杭州市「公述民評...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開展"美麗杭州"創建暨"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堅行動,力求"無街不美景、無處不精細"。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化水平,成為了擺在各級政府前的一道考題。11月24日,2020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第四場,聚焦 「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
  • 人行道被佔領,無障礙設施處處是障礙 「公述民評」聚焦環境整治短板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開展"美麗杭州"創建暨"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堅行動,力求"無街不美景、無處不精細"。如何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化水平,成為了擺在各級政府前的一道考題。11月24日,2020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第四場,聚焦 「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
  • 「無街不美景、無處不精細」 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 「公述民評...
    杭州日報訊 今年上半年,杭州開啟「美麗杭州」創建暨「城市環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百日集中攻堅行動,力求「無街不美景、無處不精細」。幾個月以來,環境整治效果如何?是否存在死角?環境整治標準夠不夠高?長效機制是否健全?
  • 幹部幹得好不好,群眾說了算 杭州市級「公述民評」今日舉行
    杭州市委副書記、市紀委書記葉明在公述民評大會上講話大會現場>>>點擊進入杭州網直播專題今天,杭州市召開市級「公述民評」大會,請來了各行各業的評議代表據記者了解,今天的「公述民評」大會上,每位被評議的對象都有10分鐘的述職時間和15分鐘的回答評議代表提問時間。在這10分鐘內,5家市直部門負責人和5名處級幹部對自己部門或處室的工作進行了認真總結,也提出了自己下一步工作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具體的措施。在經過緊張的述職述廉之後,10位評議對象面對的是更加「嚴厲」的民評代表現場提問環節。
  • 公述民評③丨市民辣問:家庭醫生籤而不約形同虛設?
    當2017「公述民評」第三場「『健康城市』怎麼建」現場,杭州市衛計委主任滕建榮向在座所有民評代表致歉。這場公述民評曝光了杭州家庭醫生「一人籤近千名社區住戶」「籤完之後再無聯繫」等現狀。滕建榮說,當前正處在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階段,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確實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籤約家庭醫生真的只是一種擺設嗎?
  • 杭州「公述民評」第四場聚焦教育培訓機構管理
    今年,杭州全力推進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大半年下來情況如何?收費、安全等問題到不到位?如何切斷培訓機構和民辦學校的聯繫……  昨天下午,「公述民評」 第四場面對面電視問政,聚焦教育培訓機構管理。  市教育局副局長高寧、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馮世聯、杭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分管負責人何銓壽以及十城區分管教育的副區長,共同接受現場問政。
  • 2019杭州「公述民評...
    杭州網 見習記者 陳培/文 記者 閆雨婷/攝2019杭州「公述民評」電視問政第三場活動現場11月13日,2019年杭州「公述民評」電視問政第三場舉行,本場以「垃圾分類是否精準協同」為主題,重點圍繞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減量等內容展開問政。
  • 2020「公述民評」第三場:強農惠農這些弱項亟待解決
    11月13日下午,2020「公述民評」電視問政第三場圍繞「強農惠農還有哪些弱項」的主題,重點針對鄉村產業發展不平衡、農村建設長效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村辦事難等問題展開。蕭山區、餘杭區、富陽區、臨安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分管負責人;市農業農村局、市建委、市發改委等部門分管負責人,接受現場民評代表的問政。
  • 杭州「公述民評」第三場聚焦...
    11月13日,2020年「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第三場聚焦「強農惠農還有哪些弱項」。農村企業後續發展受限?鄉村產業發展不平衡近年來,杭州農村經濟持續向好,農旅融合發展迅速。然而,當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農村這片熱土時,企業後續發展動力不足、擴大用地難、土地審批資料繁雜等一系列產業發展問題也隨之而來。
  • 民意觀察團為機動車違法鳴號治理提建議
    近期治理中,每天有兩三百起違法鳴笛行為民意座談會上,杭州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行車講文明,喇叭不亂鳴」集中治理行動的情況。市交警支隊副支隊長蔡曉軍介紹,杭州對於違法鳴號的治理是起步比較早的,在2016年,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將市區禁止機動車鳴號的區域範圍擴大調整為杭州繞城高速公路(不含)合圍的杭州市區所有城市道路。
  • 浙A9S223、浙A9S955、浙A8W988……杭州濱江交警曝光一批亂鳴號車輛
    7月19日起,杭州市啟動為期6個月的機動車違法鳴號集中治理行動。 一個月過去了,濱江區哪些地段亂鳴號比較多? 哪些車輛亂鳴號被曝光? 今天,濱江交警給出了答案! 濱江交警大隊在濱康路、濱文路、聞濤路等路段對違法鳴號查處的車輛通過誘導屏進行曝光。 濱江交警聯合交通執法大隊在地鐵站周邊開展違法鳴號整治行動。
  • 杭州危險住宅要一樓一檔案 裝修敲承重牆最高罰10萬
    昨天,杭州市住保房管部門舉辦「公述民評」活動,要述要評的就是關於房屋安全管理和房屋徵收管理兩個方面的工作,而房屋安全管理更成為其中的焦點。  危險住宅  一樓一檔動態監管  這幾年,全國的房屋坍塌案例不在少數。
  • 杭州2017社會評價意見十大熱詞:「跑改」「降費」等上榜
    杭州「最多跑一次」機關事務集中辦事中心。張煜歡 攝中新網杭州5月28日電(記者 張煜歡)28日,2017年杭州綜合考評社會評價意見報告及「十大熱詞」正式發布,這是該市第二次發布社會評價意見「十大熱詞」,「跑改」「降費」「地鐵」「環保」「教育」等社會關注熱點詞彙進入榜單。
  • 走路撞花壇 下雨踩水坑 杭州一場大比武 專門針對無障礙人行道
    為了營造市民安全、暢通的出行環境,全面提升人行道鋪裝質量和無障礙公共設施的服務功能,推進高質量工程建設,2020年12月8日,由杭州市建設工會、市政管理中心、西湖區質監站、市政行業協會主辦,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杭州希潤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西景市政建設有限公司、浙江廣播電視集團經濟廣播協辦的「2020年杭州市無障礙人行道板鋪裝技能競賽」在杭州市西湖區舉行。
  • 杭州「公...
    11月11日,2020年杭州市「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第二場,聚焦「社區治理還有哪些痛點」。權力小責任重,服務機制難落地小區管理錯綜複雜,在面對違章搭建、違規停車、非法出租等亂象時,由於社區沒有執法權,或是職能部門職責邊界不清,往往會使這種老大難的問題一再拖延,久久不得解決。
  • 佔人行道壓盲道 共享單車亂停車問題叫人頭疼
    打著「共享租借」招牌的共享單車在杭州又遇投訴。  從2月21日起,杭州西湖區城管局北山執法中隊、靈隱中隊陸續接到了市民打來的投訴電話:曙光路、體育場路有大批共享單車佔用了人行道停放,有的甚至還佔壓了盲道。  在此之前,因涉嫌佔道經營,共享單車已兩次被杭州城管教育整改。
  • 讓你走路走得更順暢 杭州首次啟動人行道隔離設施專項治理
    說起人行道隔離設施,很多人都不會太過注意,可實際上人行道隔離設施對於保障行車安全、減輕潛在事故程度起著重要作用,是來往行人生命安全的一把「保護傘」。細節決定一切,儘管是一個小小的人行道隔離設施。為營造舒適、安全、景觀和諧的步行環境,今年7月以來,杭州市首次啟動了全市人行道隔離設施專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