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何晟 通訊員 張貝旎
一座城市的政商環境、居住環境、治理能力等,都深刻影響著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杭州,環境衛生不僅包括大家在馬路上能看到的城市潔化序化、市政設施養護、園林園藝等,也包括小區內的綠化養護、垃圾分類。
以「繡花」功夫做好環境衛生整治,需要下大功夫。
今天(11月24日),2020年杭州「公述民評」面對面問政的第四場也是最後一場,問的正是我們城市的環境整治還有哪些短板?希望能夠通過問政,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品質化、智慧化水平,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問政中發現了哪些問題和死角,相關職能部門又如何回應?
●公共區域堆滿垃圾,環境堪憂
在富陽區伊甸山莊公交車站邊,有一條向內延伸的遊步道,沿著遊步道往裡走,兩邊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有人居然還在這裡大小便,惡臭連連。
附近居民說,旁邊很多小區都非常漂亮,而這個地方,走幾步就截然不同。之前這個地方綠樹成蔭還有亭臺流水,他們經常會在這裡散步休憩。近年來無人維護管理,導致日漸荒廢,木亭子已經破敗不堪,小溪水質渾濁,放眼望去都是垃圾。
富陽區副區長卜利斌回應,視頻反映出了我們在環境整治過程當中還存在不少短板和漏洞,向各位市民表示誠摯的歉意。這個點位,處於320國道沿線,剛剛進行過全面提升,兩側環境的整治至今已經完成900多處,這個點位也是其中一個,環境衛生已經完成了整改。
「因為現在320國道多個項目在推進,管理中可能會存在漏洞和盲區,下一步我們將結合美麗杭州創建,圍繞百日攻堅行動繼續做好320國道沿線和其他區域的環境整治,努力讓我們富陽更清潔、美麗,希望富陽區的市民朋友繼續監督,提出好的意見建議。」卜利斌說。
●道路綠化設置出問題,影響行人通行
下城區朝暉五區附近的河東路上有這麼一段人行道,道路被巨大的行道樹切成了一段一段,行人通行都只能走邊上的非機動車道。視頻中,短短半個小時內經過這段人行道的行人就有300多。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人行道還是頭一回見。
記者從下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局綠化辦了解到,造成這個問題是因為早期規劃的原因。那現在的道路通行問題該如何解決呢?下城區城管部門表示,他們只是道路的養護單位,無法對人行道進行改建。如果要進行人行道擴建或者改造,需要交通、規劃、住建、城管等相關部門聯合商議,制定出方案以後才能落實整改,目前看來難度較大。對此,下城區副區長邵偉華表示,原來河東路路邊是綠化帶,後來部分進行硬化鋪裝,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反映出我們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上有些熟視無睹,認為這樣的老路,好像這樣也合理。」他表示,本周五前會選新市街到潮王路路段,先行先試,由設計單位出具方案,區裡聯審。
計劃保留非機動車道至少2.5米,人行道拓寬70釐米,讓行人好走路。同時增加盲道設施,並增加休閒座椅。「基本上明年1月份可以完成。這個點完成後,我們要全面排查下城區,對類似情況進行參照整改。」
●小區內毀綠停車,矛盾突出
在上城區的復興南苑小區,停車難問題非常突出。小區路面共有車位300多個,而居民們的機動車停放需求已超1000輛。很多居民回家晚了沒地方停車,就索性把車停在小區內的綠化帶裡。
居民們表示,這個問題他們經常向社區反映,不過一直沒有人管理。而社區書記也覺得委屈:其實是在管的,但實在是管不住,「我打個比方,目前按照300個車位的量,我讓300輛車進,其它車不進來,那矛盾也會很多。」
上城區副區長薛鴻翔表示,復興南苑是商品房和安置房混合的小區,今天這樣的情況除了客觀因素也有物業管理的主觀因素。不過該小區已列入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的範圍,馬上要進場施工,對毀綠停車的情況已有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薛鴻翔認為,老小區停車難,光靠增加車位不能徹底解決。「我們想通過街道、物業和業委會三方聯合,對整個小區進行有序化的管理,充分聽取居民群眾意見,重新徵求、制定老舊小區的停車制度,給居民創造更好的居住環境。」
●無障礙設施,有標準卻執行不到位
為迎接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到2022年前,杭州要建成政策齊備,標準健全,設施完善,國際領先的城市無障礙環境。但杭州目前的無障礙設施環境建設,卻並不盡如人意。
延安路慶春路口的天橋,是杭城為數不多安裝了無障礙設施升降平臺的過街天橋。就算好不容易遇上了一座有垂直電梯的天橋,輪椅人士張倩嵐也需要撥打服務電話,等五分鐘後工作人員趕到現場,在她的幫助下才能過天橋,整個過程耗時十五分鐘。
富陽城西郵政支局門口,無障礙通道上一張躺椅擋住了去路,而在無障礙通道的入口,一左一右兩個換鎖的攤位,也成為了進入無障礙通道最大的「障礙」。同樣,在富陽區玉長城廣場,也有無障礙設施被堵被佔的情況,這裡作為區域內重要的商業綜合體,人流量很大,商場一側的公交車站附近,停滿了非機動車,盲道被非機動車壓得斷斷續續,完全無法使用。
看起來,杭州街頭的無障礙設施,問題還挺多。對此,市建委副主任董天樂表示,接下來會從設計、施工、驗收這幾個關鍵的環節入手,大家一起來做好這個事情。設計環節,設計單位、圖審單位必須按照規範標準操作,施工過程當中做到能夠把圖紙準確轉化為現場,保證工程質量,同時政府加強這方面的監管。驗收環節,把無障礙設施建設作為驗收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跟殘聯也商量好了,在項目竣工前,由殘聯組織相關人士進行體驗,體驗中發現問題現場要整改,原則上對於違反無障礙設施標準的,在竣工驗收的時候就不予通過。」
●汽車鳴號,為何屢禁不止
有序、安靜的道路交通環境,也是體現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因素。機動車隨意鳴笛,卻是路上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這樣的情況在各大醫院以及培訓機構門口特別突出。上城區的浙大一院門口,機動車鳴號聲不斷。記者在醫院門口佇立了十分鐘,就捕捉到了22輛車按下了喇叭。
濱江區浙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門口,雖然已經過了醫院最繁忙的時間段,但幾乎每分鐘,都有汽車鳴號。在西湖區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北門,隨著孩子們陸陸續續下課,汽車鳴號的現象也越來越多……
其實,為了治理隨意鳴笛的亂象,交警部門已經陸續在街頭安裝聲吶裝置,對違法鳴號予以處罰。暗訪中,部分司機們卻表示,只要留心避開固定抓拍設備,還是能夠規避處罰的。
面對這個久治不愈的老大難問題,杭州市公安交警局副局長蔡曉軍表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已處罰了24000多起違法鳴笛,是去年前年的總和。除了不文明、習慣性的亂鳴號,道路擁堵、次序混亂也是重要成因,這種結構性、流量性的擁堵點目前已梳理了18個,正逐點逐個進行整治。
還有車輛或行人的違法行為造成後車鳴號,「譬如說過馬路、開車玩手機,電動車闖紅燈等等,闖到前面嚇到了,鳴了個號,等等。」蔡曉軍說,這些現象交警始終在嚴厲打擊,開車使用手機到今年迄今已經處罰了90多萬人。
「鳴號的問題有一定的隱蔽性,目前杭州已投入17套抓拍設備,我們也有移動式的可攜式設備,後續還有73套正在招投標,會陸續上來。」蔡曉軍表示,交警部門有信心也有決心把這項工作做好,真正把安靜還給老百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