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網 見習記者 陳培/文 記者 閆雨婷/攝
2019杭州「公述民評」電視問政第三場活動現場
11月13日,2019年杭州「公述民評」電視問政第三場舉行,本場以「垃圾分類是否精準協同」為主題,重點圍繞垃圾分類投放,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理,垃圾減量等內容展開問政。
智能分類設備也「犯傻」
相關部門:垃圾分類監管還需要環環相扣
2015年,《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今年,這個條例又進行了修改升級。如今4年過去了,但記者在走訪調查中卻發現垃圾分類問題依然還很多,小區垃圾分類設施不到位,居民錯投亂投沒人管,一些看起來「高大上」的智能分類設備徒有虛表等問題引發在場市民一片唏噓。
在現場播放的問題視頻中,今年九月,蕭山區錢江世紀城的江南麗錦小區每戶分發到一個綠色的小垃圾桶,專門回收易腐垃圾,當時宣稱這個第三方服務商產品「好嘞易腐垃圾收集站」的每個垃圾桶都有獨立晶片,從而實現對用戶的追蹤。然而,記者卻發現,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即使桶裡有分錯的垃圾,保潔員也不會進行登記追蹤。
同樣,在錢塘新區的保利江語海小區,居民使用了一卡一戶一袋的智慧化垃圾分類機制,垃圾袋上的二維碼可以追溯投放源頭,但是記者調查發現,不管居民分沒分類,每天收到的評分都是優,顯示投放正確。
這些小區引入的第三方智能設備怎麼犯起了「傻」?對此,錢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俞斌表態:有一些工作沒有落實形成一些閉環,造成一些問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巡檢工作不到位,二是第三方服務的主體也缺乏對巡檢的有效監督,第三是社區,包括相關管理部門,在監管上面沒有發現。
下一步,先是將加強巡檢;再會同第三方認真研究,同時在區的層面推廣,同時巡檢是否到位還有設施是否正常運行等;重中之重還是要研究這個服務管理做到環環相扣。
另外,在現場播放的問題視頻中,上城區南星街道金色家園每層樓道裡都只有灰色的垃圾桶,所有垃圾混合投放,最後全部由保潔人員來分;在濱江區浦沿街道錢塘福苑,申請一批黃色垃圾桶,流程走了一個月還沒落實;濱江區賀田尚城小區雖然實行了每天兩次的定點投放,但在非垃圾投放時間段,小區綠化帶上、道路邊隨處可以見丟棄的垃圾袋,並且袋內垃圾也沒有進行分類。對於這些問題,各區負責人紛紛表態回應並給出解決思路。
參與活動的問政嘉賓
大件垃圾佔了小區半幅道路
農貿市場被罰了三次、停運兩次仍混投
除了小區生活垃圾,市民家中裝修產生的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處理和回收也遇到了困難。在拱墅區德勝新村小區內,臨時大件垃圾堆放點因為垃圾堆積量太大,有些已經傾倒在了小區道路上,再加上周邊擺放的雙色垃圾桶,幾乎佔去了半幅道路,小區居民叫苦不迭。
居民表示,有時候廚房垃圾也倒在那裡,清理時間不一定的,「我跟12345反映三次了,也沒用,算了。」
對此,拱墅區副區長餘榮升回應: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我們的工作沒有完全到位,我回去之後將做好三項工作,第一我們爭取在明天後天就把德勝新村堆放點上的垃圾清理完畢,搞好衛生,第二個剛才看到這個垃圾堆放點緊挨著居住區,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堆放點外圍因地適宜做一些圍擋,儘量減少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影響,第三要進一步做好全區的大件垃圾情理工作,同時加強日常監管和檢查。
除了居民家中大件裝修垃圾,農貿市場每日產生大量的生鮮垃圾也不少。按照《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農貿市場應根據蔬菜瓜果、腐肉內臟等不同種類的生鮮垃圾設置單獨的投放容器或者投放點,投放時應去除塑膠袋等包裝物。
然而,在餘杭區金家渡農貿市場記者看到,雖說商戶按照市場方要求都配備了雙色垃圾桶,但桶內菜葉、塑膠袋、魚類內臟等垃圾均為混放。
餘杭區副區長王豔勤回應:金家渡農貿市場因為垃圾分類不到位,區城管開過三張罰單,停運了兩次,同時對相關的經營主體進行了罰款,這只能證明剛性的執法未必能夠取得最好的效果。所以,下一步對市場經營戶、個體工商戶,要加大宣傳教育,以及鼓勵督察公示,真正讓居民、個體工商戶養成分類習慣。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形成倒逼機制,最後就是推行就地處置設備,生鮮垃圾易腐垃圾直接不用清理出去直接處理。
民評代表投票環節
建築垃圾如何減量?
市城管局:聯合執法信息互通
此外,建築垃圾減量化也是垃圾分類的一大難題。西湖區文一西路有一處在建工地,偷倒者一個月甚至會光顧十餘次,這裡的工人告訴記者,偷倒往往發生在凌晨,防不勝防,監控存在死角拍不到。
據杭州市渣土辦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垃圾主要有兩方面來源,一是居民房屋裝修和店面裝修等產生的裝修垃圾,二是建設工地施工中產生的工程垃圾。對於工地成為被清倒垃圾的對象,這一塊誰來管管。
「雖然《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是2015年底實施的,但杭州的垃圾分類工作其實在2010年就已經開始,開展快十年了,我也管了這麼多年,總體水平還是比較低,當然也很慚愧。」問政現場,杭州市城管局副局長彭保華帶來一份圖表,顯示杭州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總體情況,做得比較好的去年只有6.1%,今年雖然上升到了16.99%,但依然不到20%。
接下來該如何改進?彭保華說,該怎麼管,條例已經很明確,相關的文件、政策、法規也都有了,問題出在各個環節上。「思想上重視還不夠,責任沒有落實到位,保障還不夠有力。」他表示,垃圾分類工作,對各區都有考核,對單位和個人也有處罰,今年處罰的單位已有1904家,處罰個人3377人,今後這個力度還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