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昭和」男兒到「令和」廢柴:中國會步入日本的後塵嗎?

2020-09-05 混沌錄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令人不解的是,如今的年輕人似乎越來越喪。著名脫口秀演員李誕的一句「人間不值得」,引發了多少年輕人的共鳴。這種喪文化的背後,是青年人觀念的巨大轉變。

自明治維新起,日本的綜合實力迅速提升。此後,日本經歷了轟轟烈烈的昭和時代,來到了喪氣十足的令和時代。

從「昭和」男兒到「令和」廢柴,日本的轉型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奧秘?而日本的這種轉變,又會給如今的中國年輕人哪些啟示?生於不同時代的年輕人,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

日本人為何對昭和時代念念不忘

這是日本最美好的時代,因為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著希望的光芒。對於日本的中老年人來說,昭和二字代表了希望與美好。雖然他們中的大多數沒有親身經歷過,但從祖輩的口中,足以感受到這一時代的無限美好。

1926年12月25日,日本天皇裕仁繼位,正式啟用年號昭和。1989年1月7日,隨著天皇裕仁去世,日本史上最輝煌的昭和時代宣告了終結。

在此期間,大部分的昭和男兒受到西方軍國主義思想,對於自己的國家有著驚人的自信。他們對日本天皇誓死效忠,渴望成為世界的領導者。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昭和男兒自然英武非凡。

而這一時期日本對於年輕一代的培養,也以全面素質教育為主。學生們不僅需要學習文化知識,還要掌握多個方面的本領。

雖然日本最終沒有實現領導世界的夢想,可這種教育對年輕人此後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在昭和時代前期,日本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戰敗國,等待著日本的是國家的全面崩潰。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戰敗後的日本在美國的扶持下,拋棄了舊有的發展模式,快速進入都市化進程。

到了80年代,日本早已成為世界上最為龐大複雜的經濟體。其發展勢頭甚至趕超了美國,國家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從一個普通日本家庭的角度來看,昭和時代無疑是對於普通人最好的一個年代。

首先是西方文化與思想的快速傳播,讓當時普通人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戰後重建為年輕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若是在某一領域頗有天分之人,皆可得到重用。若是才能普通,只要認真工作也能擁有不錯的生活。

這一階段,日本女性就業人數也屢創新高,女性地位的提升令更多的日本人對待生活充滿希望。了解到這裡,人們對於昭和時代念念不忘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昭和時代的男性絕不會窩在家裡惶惶度日,充足的就業機會令每個人的才華得到充分施展。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昭和時代符合許多人最初對於未來的憧憬,而當時勢頭大好的就業環境也為人們的幸福生活提供可靠保障。面對身邊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自然非同一般。

令和時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這麼喪

「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承載著對於未來美好的期盼,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

19年4月1日,日本正式啟用年號令和。頗為巧合的是,這一天恰好是西方的愚人節。令和「廢材」這種說法,嚴格上來說並不恰當。

早在令和時代開始之前,日本的年輕人中就開始流行喪文化。這並不僅僅是年輕人自身的問題,也與日本如今的社會形勢有著很大的聯繫。

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19年日本人口老齡化比例高達27%,位居世界之首。更令日本人絕望的是,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而日本人均壽命為84.2歲,即使是六十多歲的老人,家中可能還有雙親需要贍養。65歲之後,奮鬥了一輩子的日本人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這給日本的財政部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維持正常的收支,日本年輕上班族不得不繳納高額的保險金。

而更令日本年輕人無法接受的是,國家並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在經歷了經濟的飛速發展之後,日本很難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而日本人的退休年齡較晚,大部分的工作機會被中老年人所佔據。

一個日本的大學畢業生,往往需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面試,才有可能獲得一份正式的工作。而其他的年輕人為了維持生計,則會選擇打短工的形式。試想一下一個學生時代的佼佼者,最後淪落到臨時工,這帶來的打擊可想而知。

因此日本年輕人之中,喪文化變得越來越流行。而「令和」時代的年輕人,也擁有了廢材的稱號。在他們之中,有些人還在工作的道路上苦苦掙扎,有些人則乾脆選擇了放棄努力,依靠父母維持日常的開銷。

他們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漫畫和遊戲之中,拒絕外出拒絕提升自己。但父母總有去世的那天,這時候他們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中國會步入日本的後塵嗎

現如今,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經過了前期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的經濟增長也逐漸趨於平穩。隨著喪文化在年輕人之中的流行,人們不禁擔心中國會步入日本的後塵。但仔細對比兩國的情況之後,這種擔心基本可以打消。

首先是人口老齡化的問題,目前國家已經開放了二胎。雖然部分獨生子女有可能面臨兩個人贍養四位老人的情況,但由於健全的養老保險,這種壓力完全可以承受。

此外是就業機會的問題。現如今大學畢業生逐年增多,每一年都被稱為最難就業年。但實際上,就業難的背後是很多年輕人不滿意現有的工作崗位,而不是完全沒有就業機會。

只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年輕人找到工作還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也出現了大批新的崗位。這些崗位更適合年輕人,避免了日本年輕人與中年人搶奪工作崗位情況的出現。

從「昭和」男兒到「令和」廢柴,日本轉型的背後是短時間經濟飛速發展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過快的經濟發展讓日本人錯估了未來的形式,預支了未來的幸福與穩定。

當輝煌過去之後,許多人又採取了減少生育的方式減少生活的壓力。而這,無異於殺雞取卵。如今的日本已經騎虎難下,若要避免情況繼續惡化,大力扶持這一代的年輕人才是關鍵所在。

讓年輕勞動力不再窩在房子裡,讓年邁的老者可以安享晚年,只有這樣日本的未來才有希望。

日本「令和」廢材的喪是刻在骨子裡的,很難在短時間內有所改善。而對於中國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喪更多的是對自己如今情況的調侃。在熬過了這段艱難的時期之後,他們又會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因此對於中國人們大可不必擔憂,年輕一代會承擔他們的責任,擁有精彩紛呈的人生。這世上的年輕人本沒有錯,他們會擁有怎樣的精神面貌,主要取決於國家的態度和政策。

只有國家實力變得越來越強,年輕人的眼中才會逐漸有光,才會努力尋找生活的意義。「令和」廢材,可悲可嘆。

相關焦點

  • 昭和的男兒,平成的死宅,令和的???
    昭和的男兒,平成的死宅。這句調侃的梗道出的其實是日本的一個社會現象,是人群心理的變動,這種變動不但影響了社會的人,同樣也將體現在那個時代的作品中。那麼,昭和的男兒們他們看動漫嗎?他們都看什麼樣的動漫呢?
  • 繼「平成廢柴」,日本「令和」一代也已經有外號了……
    在日本,「昭和男兒」「平成廢柴」,這些具有時代特色的標籤性稱呼,相繼退入歷史的帷幕。傾聽著「令和」匆匆來臨的時代腳步,人們不禁想問:新時代的日本人呈現的將是什麼的新形象?在討論新形象之前,我們不妨重溫一下舊形象。
  • 繼「平成廢柴」,日本「令和」一代也已經有外號了......
    在日本,提到「昭和」,人們的腦海中都會呈現出一道「切割線」——1945年。儘管「昭和」的起始與終止年分別是1926年和1989年,長達64年之久,但是由於1945年(昭和二十年)日本的戰敗,讓人們不得不把「昭和」年代劃分為「戰前昭和」和「戰後昭和」。在「戰前昭和」將近20年期間,日本瘋狂地對外發動了侵華戰爭,不僅給被侵略國家帶來深重災難,也導致310萬日本人在戰爭中死亡。
  • 日本新年號「令和」,是在向「昭和」年代致敬嗎?
    作為漢字文化圈中唯一一個還在使用年號的國家,日本剛剛公布了新年號:「令和」。日本當地時間11時40分(北京時間10時40分)左右,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新年號定為「令和」。稍後,首相安倍晉三召開記者會發表講話,介紹新年號出典,「直接傳遞新年號包含的意義並向國民寄語」。
  • 二戰前後日本女性:戰前非昭和男兒不嫁,戰後青睞理工直男
    二戰前:家長系社會,非昭和男兒不嫁‍二戰前的日本家庭的是保守的代名詞,其家庭構成中的保守程度更是要高於當時的民國政府,而且作為家長的父親擁有絕對的權力。比如《啊海軍》中的主人公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和地主家的明子是青梅竹馬,但到了的他去了海兵學院之後卻拒絕了明子,原因就在於去了海兵學院的他和鄉下的明子就是兩類人。當然這些軍校和王牌大學的昭和男兒,畢竟是少數,而且她們都會選擇富裕家庭的女子作為結婚對象。
  • 二戰前後日本女性:戰前非剛猛昭和男兒不嫁,戰後青睞理工直男
    而且日本女生只能丈夫犯罪的時候才能的提出離婚,而日本男性可以隨時隨地地對妻子提出離婚。而如果嫁到一個吃軟飯的丈夫那這個女性基本上就悲劇了,因為法律規定日本女子在嫁給丈夫後,丈夫擁有財產的最終使用和支配權。昭和年間都是以男生擔當家庭的主導,所以對於女性來說嫁什麼樣的男人才算幸福的呢?
  • 從昭和到令和:從男兒變偽娘,日本男子形象大變遷
    日本男子形象變遷從昭和男兒到令和猛男其實昭和男兒是日本人對自己的一種稱呼,從廣義上來講,在日本昭和年間(1926-1989)出生的男子都可以被人稱為昭和男兒。典型對的男兒形象50年代後期,經歷過二戰的日本社會是充滿朝氣的,從50年代大發戰爭財中崛起的日本社會從國民到文化都是代表自信,所以與其說很多日本人是喜歡昭和男兒,更不如說他們嚮往那個自信和鬥志昂揚的時代,不過在1989年昭和天皇駕崩後
  • 日本450萬「尼特族」,50歲仍靠父母生活,中國恐步入後塵
    他們大多數時間都不工作,也不結婚生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靠著父母的收入維持自己吃喝的基本需求。而且,隨著日本社會福利的進一步提高,這樣的人也越老越多。據統計,日本的啃老族已經達到了450萬年人,他們的年齡最大的已經達到50歲,即便已經50歲了,他們依舊靠著父母的養老金生活。
  • 踏過昭和、平成、令和,歷經79年的「日本小姐」選美你知道嗎?
    踏過昭和、平成、令和,歷經79年的「日本小姐」選美你知道嗎? 「日本小姐」 (「Miss Nippon Contest」) 從首屆1950年起至今已經踏過了70年光陰 踏過了昭和、平成,迎來了令和三個年號 當年今日每個年號背後優秀冠軍
  • 日本暴走族興衰史:曾風靡亞洲,喧囂之後消亡,此間再無昭和男兒
    熟知日本文化潮流的人都知道,在日本進入80年代之後,成功進入世界GDP第二的日本社會開始有些自信過頭了,在父輩們經過50-70年代的打拼之後,這些戰後才出生的昭和男兒在心態上也開始變的叛逆起來。而最能反映這個的現象的就是日本新一代群體——暴走族,在日本的崛起!那麼什麼是暴走族?為何說他們是日本昭和男兒最後的倔強呢,在他們之後再無熱血中二男?
  • 日本「啃老族」達450萬,最大50歲仍未「斷奶」,中國恐步入後塵
    話題雖然沉重,也並非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即便是像日本這類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同樣不能倖免,此類人在日本也被稱為是「尼特族」。日本尼特族人群很早就有,人數已經高達450萬,年齡最大的已經達到50歲。尤其是在日本經歷過房地產經濟破裂後,尼特族人群開始劇增。不工作,不結婚生子,已成年卻仍舊未「斷奶」,靠著父母來維持生活。
  • 中國大慶油田即將要油枯城衰,會步入玉門的後塵嗎?今天算明白了
    然而在此背景下,常常有傳聞表示我國的大慶油田即將要油枯城衰,步入玉門的後塵,這一傳聞有幾分真實度呢?如果大慶油田真的枯竭,這一城市會就此走入絕境嗎?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解答這一問題。 大慶油田是我國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油田資源,多年來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著穩定的石油資源,其規模放置於世界眾多油田之中都是難得的。
  • 日本不婚不育不買房成為低欲望社會,中國即將步入後塵?
    日本是亞洲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但是近年來日本的發展卻遇到了很大阻礙,其中一個最明顯的阻礙就是人口老齡化。日本人口老齡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年輕人的低生育率越來越多,日本的年輕人選擇不婚不育不買房。這並不是發達國家的通病,而是日本之前的過勞社會所留下的後遺症。
  • 令日本人懷戀的昭和時代,是如何造就的?
    昭和是日本裕仁天皇在位期間的年號,裕仁天皇在位的1926年12月25日到1989年1月7日就是日本的昭和時代。隨著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病逝,第二天,日本告別昭和,迎來平成時代。戰後十年是經濟恢復發展的時期,從1956年開始進入高速成長和現代化發展階段,到了七十年代又放緩了發展步伐,直到在泡沫經濟中進入平成時代。而今天日本人時常懷念的「古き良き時代(古老而美好的時代)」,其實是二戰結束後一路高歌凱進的昭和中後期。
  • 中國樓市會不會步入日本的後塵?364萬億泡沫令人擔憂
    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中國房價一升再升,很多人買房並不是付全款,而是從銀行貸款,這就導致房地產行業的高槓桿率,根據國家2019年的數據計算,中國住房貸款已經達到了7.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過度依賴貸款買房,會造成房地產行業的泡沫經濟。
  • 從「平成之豚」到「令和猛男」,減負40年的日本,究竟培養了什麼
    41年前,一位叫傅高義的美國教授了發行了一本名為《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的暢銷書。 由於這本書的發行時間,恰巧趕在了日本經濟崛起的前一刻,所以一度被盛讚為驚世之作。 書中除了對日本的質量管理、組織能力等方面進行了大篇幅的介紹和稱讚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關於日本教育改革的。
  • 小米的艱難轉身,會步入樂視的後塵嗎?
    小米誕生於2010年,自其誕生之日起,便一直是會聯網的熱點話題,2018年第四季度以來,因為業績的下滑讓人們對於小米的前景異常關注,而在開年的新品發布會上,小米公司創始人雷軍的『喊打喊殺』,更是讓小米處在又一輪的輿論焦點中。
  • 「令和」時代來臨,日本終於告別那個盛產「平成廢宅」的時代
    日本正式告別平成年代,啟用新年號「令和」。「對於我來說,只是年號發生了變化,生活還是會和以前一樣。」日本民眾並未對逝去的「平成」產生太多的感慨。反而對於另一個時代的懷念,卻充斥在日本的社會——那就是「昭和」時代。
  • 近代日本男生髮型變遷史:昭和男兒追求板寸,令和猛漢喜歡中長發
    普通招核男孩家庭,男子都是幹練的短髮在昭和時代的日本陸軍因為作戰需求,士兵們往往會將自己的髮型剃成短寸頭和球頭(雨田君老家這麼叫)。平成和令和年代當然到了平成年代的,日本人的髮型則出現了大的改變,更加的偏於中性,以木村拓哉等人為首的偶像團體們,打耳釘,戴項鍊的花美男迅速徵服了日本和亞洲。昭和年代的硬漢板寸髮型也淡出熒幕。
  • 令和,「令人想起昭和」
    豆瓣ID:防寒對策編輯:小柿編者按近日,日本新年號定為「令和(れいわ)」的新聞刷遍國內外各大媒體,置身於沸沸揚揚的「吐槽聲」中筆者才終於實感到平成真的要離我們遠去了,些許若有所失的惆悵之餘,又不禁懷抱一絲期許,不知若干年後(也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