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社會上有關啃老的討論不斷,並衍生了「啃老族」一詞,顧名思義就是不能獨立謀生,還需要父母或者其他人的資助的年輕人群。話題雖然沉重,也並非是中國獨有的現象,即便是像日本這類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同樣不能倖免,此類人在日本也被稱為是「尼特族」。
日本尼特族人群很早就有,人數已經高達450萬,年齡最大的已經達到50歲。尤其是在日本經歷過房地產經濟破裂後,尼特族人群開始劇增。不工作,不結婚生子,已成年卻仍舊未「斷奶」,靠著父母來維持生活。日本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老人,年齡70歲,但是一直靠著父母生活,父母去世則以遺產為生,整日憋在家中,任由家裡垃圾堆成山也不打掃,簡直是啃老的骨灰級級別。
如今來看,中國這種啃老現象也不容樂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成為啃老族,依靠父母生活,或者淪為新型啃老族,自己有謀生的能力,有收入,但是需要父母補貼一部分。根據調查,目前中國共計有30%的年輕人需要靠父母補貼,超過60%的人有啃老現象。不過這也跟中國過高的房價、生活壓力有關,30歲以下的年輕人想靠自己在城市中買房安家簡直不可想像,加之高居不下的結婚彩禮,很多人結婚不得不靠父母資助才行。
其實不能一棒子打死,有些人啃老是主動為之,有些則是實屬無奈,當然對於中國父母來說,他們樂於通過自己的幫助改善孩子的生活條件,而且很多年輕人並非樂於啃老,實屬沒有辦法,如果能夠憑藉自己努力在大城市買套房,相信很多人也不願意啃老,但是事實上迫於生活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步入了啃老行列,中國也恐將步入日本的後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