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六月初一流一流,狗子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

2020-12-19 三個老農民

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狗都不吃白饅頭」農民:大豐收啊!

農村諺語作為一門民間文化,在神州大地上廣為流傳,上至80多歲的老翁,下到10多歲的兒童,都能夠說上幾句。這些農村諺語,有些是指導我們農時,有些是關於天氣收成,可謂是五花八門,包羅萬象。

但是這些農村諺語都很準確,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百歲老人告訴我們,因為這些都是古代農民,通過積年累月的生產生活,積累的經驗以這種口語的方式,口口相傳流傳至今,是經過多少代人驗證過的。

比如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這句話是用了極度誇張的手法,意思是狗都吃得太好了,連白面饅頭都吃膩了。這是為了說明在農曆六月初這一天,如果下雨下得地面上產生流水,由高處流到低洼,雨水充沛的這一年會豐收,農民收入就很大,生活水平也就提高了,當然吃的就會很好了,搞得小狗都挑食了。

六月初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古代農民都非常重視,所以就在不同地區,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農村諺語。比如孝感農村地區,就廣為流傳著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曬破臉,畈裡幹起鍋巴片」,意思是說在六月初這一天,如果太陽火辣辣的,都能把臉曬起皮,也就是說這一天非常炎熱,那麼這一年就會大旱,地表的土都被曬得卷了起來,像我們吃的鍋巴那樣。

還有鄖西地區,關於六月初這天的天氣,流傳的農村諺語:「六月初下一點,十片荷葉九片卷;六月初下一陣,放牛娃子淋成病」。說的也是在六月初這天,如果雨很小,就下了一點雨,那麼下半年就會幹旱,池塘裡的荷葉大多數都被曬得打卷了;如果這天下雨能夠達到陣雨,那麼下半年就會雨水很多,能把放牛的孩子都給淋出了毛病。

這句農村俗語也和我們文章裡所說的,浠水農村地區的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狗都不吃白饅頭」,所表達的意思差不多,都是說如果六月初這一天,有大一點的雨水,那麼下半年就會雨水比較充沛。

還有浠水地區,對於六月初的天氣,農村諺語形容的就更有意思了,它是這樣說的:「六月初丟一丟,你那兒不收我這兒收」。意思是說六月初這天,雨水不均,有的地方下了,有的地方沒下雨,那麼下半年就會出現,下雨的地方豐收,不下雨的地方欠收。

很多地方對於六月初這天,都有關於天氣變化的農村諺語。比如谷城地區的「六月初灑一點,農人吃飯撈大碗」,竹溪地區的「六月初動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都和我們今天主要講的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狗都不吃白饅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六月初這一天如果下雨,就會是豐收之年。

不過現在這些農村諺語,都是被當作茶餘飯後的笑談了,因為現在的所有農村,通過農田基本建設以後,旱澇保收已經成為現實。也就是農民們常常感到自豪的原因,他們遇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年年增產增收,已經成為了新常態。

朋友們,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流一流,狗都不吃白饅頭」,農民說:狗都不吃白饅頭,那吃啥呢?吃肉啊!大豐收年啊!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月初一動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今年夏天是澇是旱?
    廣大農民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三農新世界,好久未更新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兩句農村農諺俗語,一起來看看吧!自打開春以來,這田裡的莊稼就著實沒有得到幾場透雨的滋潤,眼看著玉米葉子都一天一天幹的打起了捲兒,不少人都對此感到憂心忡忡,擔心今年夏天的旱情仍舊會持續,畢竟,咱莊稼人一年的收入可全靠這地裡的糧食啊!
  • 俗語:六月初一灑一丟,白面饅頭撐死狗,啥意思?蘊含古人智慧
    文/春天俗語:六月初一灑一丟,白面饅頭撐死狗,啥意思?每年到了農曆六月份,這幾天的天氣總是陰雨綿綿的,導致地裡的草瘋長,如果不把草除去,就會影響莊稼的正常生長,所以每到這時農民們就要上地除草,增加了農民的耕作負擔。但是這幾天下雨並不意味著只有壞處,農村就有兩句諺語是關於這幾天下雨的,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在我們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諺語,其中有些是用來說明天氣變化的。這些關於天氣的農村諺語,堪稱民間文化的瑰寶,常被廣大農民利用在生產生活之中。比如這句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就是告訴我們,即使天氣連續乾旱,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之前,都會迎來降雨。持續乾旱的日子不會超過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這句農村諺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天上的仙子。
  •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句農村諺語的什麼意思?一線是啥?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句農村諺語的什麼意思?一線是啥?「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這個農村俗語透露這深深的科學現象,或許聽過的人並不是很多,但是這是一個十分經典的諺語,不少人奉為經典。要知道一件事,就是我們農民伯伯沒有固定時間,白天和夜晚的比例,什麼時候開始白天,是十分關鍵的,這極大的影響了老百姓的工作時間。這個諺語透露的科學現象說的就是每天的天長天短,因為我們知道,在不同的時候,出於地球公轉的原因,黑天和白天並不對等。自古就有春分者陰陽相半的說辭,什麼意思的呢?
  • 昨天六月初一,「半年節」,北方吃餃子做大餐,南方居然這麼過
    昨天六月初一,「半年節」,北方吃餃子做大餐,南方居然這麼過!說到昨天的話,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天,沒什麼稀奇。其實昨天對於北方一些地區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因為昨天就是六月初一,也就是所謂的半年節,這一天預示著陰曆年已經過了一半了。
  • 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
    導讀: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有道理嗎?啥時出生比較好呢在農村,對於生兒育女有很多講究,農民在現實生活中總結出來了很多與天幹地支生辰八字相關的風俗文化,這些看日子,生辰、八字等還影響著現在的生活。
  • 在洛陽農村,大年初一早上不吃餃子,都吃這個!
    洛陽農村,大年初一早上不吃餃子,吃啥?農村還有一個這樣的風俗!大家都知道洛陽人喜歡喝湯,洛陽人愛喝各種湯:羊肉湯、牛肉湯、驢肉湯、豆腐湯、不翻湯、丸子湯、小碗湯、胡辣湯等等,在老家生活了20多年的我,對喝湯也是尤其鍾愛;甚至新年的第一頓飯就是喝湯,那就是「涼粉湯」!
  • 俗語「五月不吃馬,六月不吃羊,打死不吃騾」啥意思有何講究?
    大家好,我是小編開心果,很高興每天能和大家分享一些農村裡的那些事!就讓開心果帶你了解更多農村裡的人和事。如果想持續收到本欄目,請點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五月不吃馬,六月不吃羊,打死不吃騾」啥意思有何講究?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農村附近也通上了火車。還有些發達的地區也通上了高鐵。
  • 農村諺語:芒種刮北風,旱了不會輕,農民:還準確嗎
    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諺語:芒種刮北風,旱了不會輕,農民:還準確嗎農村諺語是我們廣大農民,通過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進行觀察發現,總結出來一些經驗,然後經過口口相傳,並且一直保留了下來,通過後人的歸納整理記錄,就形成了一整套的農村諺語。這些農村諺語對於我們農民幫助很大,對於農業生產起了很大的作用。
  • 北方人請注意:農曆六月初一,你回娘家了嗎?
    農曆六月初一,是回娘家的日子。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很多河南媳婦都會選擇在今天回娘家、走親戚。那麼,這個風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選在農曆六月初一呢?農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間比較重視的節日。
  • 農村老人常說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有什麼寓意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在農村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有哲理性的諺語,這些諺語雖然聽起來並不中聽,但卻能夠帶給大家深刻的道理。而這些諺語往往都是有著特定的時代背景的,很多諺語在現在依舊適應,當然也有一些諺語已經不適應今天的社會發展,如「男人嘴大吃四方,女人嘴大吃家當」這句話在今天已經完全不適應了。那小編就帶著大家一去看看這些哲理性的諺語。
  • 都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那2019年啥時立春
    都說「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那2019年啥時立春?農村人對節氣是很看重的,因為農民朋友靠種地獲取主要的經濟來源,天氣狀況影響著莊稼的收成,所以農民都會說自己是靠天賞飯吃的,農村人播種收割也有講究,什麼節氣幹什麼事,比如清明種蔬菜啊,芒種的時候收割小麥等等。冬至代表一年要結束了,立春代表一年四季又開始重新循環了。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 農村俗話「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是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我們中國的文化非常的博大精深,特別是一些俗語,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內涵,這些俗語非常形象地描述了現實中的一些事物和景象,很容易被人們接受並流傳,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話「有福之人六月生,無福之人六月死」,大家知道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頭九不落雪,九九如六月」,這句農村俗語有什麼含義呢?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在以前的農村,沒有很發達的科技,農民要是想知道未來的天氣,靠的是什麼呢?就是先人留下來的一下關於天氣變化的俗語來判定的,而且這些俗語都比較的準確,不僅是最近幾天的,還有可能是接下來的幾個月的。
  • 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說的啥意思呢?
    導讀:今天六月初六,農諺:「六月六,家家曬紅綠」,啥意思呢?今天是中伏第一天,也恰逢是農曆的六月初六,在農村對於雙數日子都會有很多的說法。其中也包括了六月初六,在北方地區會在這一天包餃子、吃麵條,這段時間正處於頭伏二伏之中,也被叫做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大部分農村在六月六還是會選擇包餃子吃。除了飲食之外,在農村還有關於六月六的農諺叫做:六月六,家家曬紅又曬綠,說的是啥意思呢?
  • 農村老話「五年六月七日八時」,知道啥意思?
    在農村,一些老年人拉呱,經常說起一句老話,叫做:「五年六月七日八時」。好多年輕人一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啥意思。但老人們都懂,聽後會附和地點點頭,或若有所思,沉默了。前些日子又見有人問起這個問題,阿兮今天就來說說這句農村老話,給沒聽說過的城裡人和農村年輕一代知道。其實「五年六月七日八時」,這裡面的數字五六七八,代指的是年齡段,也就是我們平日說的50/60/70/80歲,換另一句農村老話,您可能恍然大悟:「六十不勸酒,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 今天四月初一,為什麼有農民說: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
    還沒感覺到開始,一年中的三個月已然結束,今天是2020年的農曆4月1日,是農村老人口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一個讓農民擔心害怕的日子之一。都是規矩惹得禍,讓農民們一年到頭過得這麼累,剛度過了讓人不省心的三月三七幾個日子,今天又迎來了頗為擔憂的四月初一,事可真多啊!為什麼農民會害怕一些日子呢?這些日子有沒有什麼說法?可有道理嗎?其實俗語中的害怕二字為擔憂的意思,農民幹的是啥?種莊稼啊,農民們擔憂的日子都跟莊稼有關係。
  • 農村諺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話在現在社會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的俗語包含著很多的哲理和智慧,而這些話雖然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實際上卻能夠表達多種意思。但也有一些俗語並不是適應於現在的社會,比如說「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這句話在今天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而對於「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這句諺語,而這句話的最初流傳的原話是「初一的官,十五的娘娘」,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在過去的時候有一個地主人家,他家裡雖然家財萬貫,但兩個孩子卻長得非常的醜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