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

2020-12-20 三個老農民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

在我們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諺語,其中有些是用來說明天氣變化的。比如「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就是說在今年八月十五中秋節的晚上,如果是陰天,那麼明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一定會飄落雪花,紛紛揚揚的打到彩燈上面,而且非常準確。這是因為老祖宗通過年復一年的觀察,得出來的這些經驗之談,然後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把這些寶貴的經驗流傳千古。

這些關於天氣的農村諺語,堪稱民間文化的瑰寶,常被廣大農民利用在生產生活之中。比如這句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就是告訴我們,即使天氣連續乾旱,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之前,都會迎來降雨。持續乾旱的日子不會超過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這句農村諺語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天上的仙子。有一天他偷偷的到人間遊玩,發現大地寸草不生,河水已經乾涸斷流,便去找「龍王」問個緣由。哪曾想老龍王沒有看得起他,給他吃了個「閉門羹」。一怒之下他揭了老龍王24片「龍鱗」,拔掉了6根老龍王的鬍鬚。

他逼迫老龍王興雲降雨,並且警告他如果超過農曆6月24日,沒有降雨,這個仙子繼續來拔龍鬚,揭龍鱗。龍王被打怕了,即使上邊不允許降雨,在這天或者之前,也會偷偷的下一點雨。可是這件事傳到「玉皇大帝」那裡,是他要懲罰這裡的人,因為這地方人太惡了,所以不讓老龍王下雨的。

可是這位仙子是「佛祖」的表弟,「玉皇大帝」又沒有辦法過度懲罰,只好推個順水人情,讓他和另外一個犯錯仙子,去人間修行。多少年一遇到亂世,就讓他倆再投胎去拯救,歷經千辛萬苦之後,再轉世去修行,一直等到人間惡人消失殆盡,再允許他返回天庭。

雖然這個仙子被懲罰了,可是他畢竟是佛祖的表弟,老龍王因為自己從前目中無人,以為有玉皇大帝旨意,可以誰都不怕,結果吃了個大虧。這下學乖了,只要是乾旱到農曆6月24日之前,總會偷著降雨,因為好了傷疤還是沒有忘了疼啊!

所以後來這裡人,為了感謝仙子,很多人都棄惡從善,漸漸的惡人越來越少,好人也就開始越來越多,後來這裡的天氣,就開始變得風調雨順了。所以也就成了現在這樣,農民都是非常的純樸善良,因為只有惡人消失了,這位美麗可愛的仙子,才能重返仙界。

這個美麗的傳說,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他是我們廣大農民,希望所有人都變得善良,想用傳說來達到最終的一個美好願望。因為雖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農民,都保留著勤勞能幹的優良傳統,可是總有一小部分人,依舊是以惡人的方式生活。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為了這個美麗的傳說,讓我們一起都做個好人吧!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六月初一流一流,狗子不吃白饅頭」農民:那吃啥呢
    六月初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古代農民都非常重視,所以就在不同地區,出現了五花八門的農村諺語。比如孝感農村地區,就廣為流傳著這句農村諺語:「六月初曬破臉,畈裡幹起鍋巴片」,意思是說在六月初這一天,如果太陽火辣辣的,都能把臉曬起皮,也就是說這一天非常炎熱,那麼這一年就會大旱,地表的土都被曬得卷了起來,像我們吃的鍋巴那樣。
  • 今天五月十三,俗語「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啥意思?今天下雨好嗎?
    在農村中關於五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旱不過五月十三」,那麼天氣乾旱和五月十三有什麼關係呢?今天下雨好不好呢?在以前由於沒有像現在這麼先進的預測未來天氣的科技,但農民卻偏偏靠天吃飯,智慧的勞動人民只能從生活和勞作的經驗來預測未來天氣變化,以及對農事的影響。俗語「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就是眾多預測未來天氣俗語中的其中之一。
  • 農村流傳「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這句諺語,有道理嗎
    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流傳「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這句諺語,有道理嗎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望望窗外的天氣格外晴朗,作者想起了農村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農村諺語:「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如果諺語說的有道理,那今年就不乾旱了9?如果這句諺語準確的話,那該多好啊!
  • 農村俗語「寒露雷聲發,大旱一百八」是什麼意思?蘊含什麼道理
    文/青夕農村俗語「寒露雷聲發,大旱一百八」是什麼意思?蘊含什麼道理?現在如果要想知道天氣氣溫怎麼樣,大家去看天氣預報之類的就能知道了。下面我會說一下這二十四節氣的其中一個節氣,一般過了這個節氣氣溫就會越來越低,通常就開始慢慢降到零下溫度了,也就代表著開始進入冬季了。你們有猜到我說的是哪一個節氣麼,它就是一年中天氣變化轉折點之一的寒露。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現在我們早已經過了這個時間段了。
  • 農村有句話「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是什麼意思呢?
    大家好,歡迎繼續關注鄉間老農民,帶給你不一樣的農村新生活。提起農村的俗語,很多小夥伴都很感興趣,紛紛在留言中說想要了解多一點,老農我只能奮發圖強,努力去尋找多一點有趣的東西吧。今天給大家說的一句俗話就是「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這是農村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話,據說這句話和關二爺有關,具體詳情聽老農一一道來吧。五月十三這天雖然不是什麼什麼傳統的節日,也不是什麼十二節氣之類的,但是很多農村都非常重視這一天,都要買酒買肉拜祭神靈。
  • 2019行測常識知識點速記 中國二十四節氣諺語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知道與其相關的二十四節氣諺語都有什麼嗎?下文中我們將為廣大考生介紹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中國二十四節氣分別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有哪些?
  • 農村諺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既是農村俗語,又是農村諺語,是農民看雲識天氣的具體描述,與「朝霞不出屋,晚霞行千路」,是同一類諺語,是觀看早晚天上的雲霞(彩),就知道當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即知道當天有無雨水。
  • 今天5月13,農諺: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五月十三下雨好不好呢
    導讀:今天5月13,農諺:大旱不過五月十三,五月十三下雨好嗎進入農曆五月之後,天氣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氣溫驟然的上升,高溫天氣頻發,在民間有很多關於五月的農諺,其中有一句大家所熟知的「大旱不過五月十三」,這乾旱的天氣跟五月十三有啥關係呢?其實關於五月十三,民間是有典故出處的。
  • 俗語「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什麼意思?昨天家中下雨的注意了
    它雖然不如諺語辭藻華麗,但是更為言簡意賅,通俗易懂。俗語的覆蓋面通常都很廣,生老病死,宅子風水,還有天氣氣象特徵。總的來看,俗語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比如這句「淹不淹,就看六月二十三」,就是一句有關天氣氣象的俗語。
  • 農村俗語「立秋不下雨,二十四個秋老虎」是啥意思,秋老虎厲害嗎
    下個月的八號就是立秋了,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可以說是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節氣了,所以在農村關於立秋的俗語有很多,比如「立秋不下雨,二十四個秋老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秋老虎又是什麼意思呢?
  • 五月十三老關爺磨刀,千年的諺語,準確的天氣預報——大旱不過五月...
    在這天,全國大範圍的地方都會下雨,並伴隨轟轟的雷聲,據說這雷聲就是關帝磨刀的聲音,雨水是磨刀溼潤滴下來的。在古代人們的信奉中,這天下的雨是從天庭直接降落人間的,這個下雨便是吉兆,越大越好,預示著今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為什麼人們會說「大旱不過五月十三」呢?
  • 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諺語「驚蟄聞雷,穀米賤如泥」啥意思?如今還適用嗎?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七月十五定旱澇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等到了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大的乾旱或者是洪澇災害不再會出現了。
  • 農村諺語:小滿無雨天乾旱,家家戶戶吃飽飯,小滿無雨不好嗎?
    農諺說「小滿無雨天乾旱,家家戶戶吃飽飯」,小滿無雨不好嗎?農村諺語是用來指導和幫助農民進行農業生產時的方法、經驗等等的描述。但是,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各個地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的不同,農業生產卻有很大的差異性,導致農諺有很大的局限性。
  • 農村俗語:六月初一動了流,七十二暴到中秋!今年夏天是澇是旱?
    廣大農民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三農新世界,好久未更新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兩句農村農諺俗語,一起來看看吧!自打開春以來,這田裡的莊稼就著實沒有得到幾場透雨的滋潤,眼看著玉米葉子都一天一天幹的打起了捲兒,不少人都對此感到憂心忡忡,擔心今年夏天的旱情仍舊會持續,畢竟,咱莊稼人一年的收入可全靠這地裡的糧食啊!
  • 「大旱3年忘不了五月十三」,5月13是啥日子?這天下雨有啥說法?
    導讀:「大旱3年忘不了五月十三」,5月13是啥日子?這天下雨有啥說法?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有看雲識天氣的本領,有些還會根據不同的日子、節氣來預測後面年景的好壞。其中有一些特殊的日子,就成為了農民預測天氣的關鍵。
  • 農村俗語"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是什麼意思?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是和農業生產關聯緊密的節氣,古人認為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也就是說到了立夏時節,地裡的莊稼作物都會長大,這個符合二十四節氣起源的黃河流域的莊稼生長情況。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
  • 農村俗語:「芒種火燒天,夏至雨綿綿」,啥意思?五月會幹旱麼?
    農村俗語:「芒種火燒天,五月夏至雨綿綿」,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一年之中的芒種節氣這天,如果天氣晴朗悶熱,在農曆五月的夏至份,會經常下雨,還會有雨綿綿的景象。這種天氣對於,一些種植玉米大豆的地方,是有利於豐收的。
  • 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月死,無福之人六月生」,為什麼這麼說呢?
    1.農村俗語:有福之人六月死,無福之人六月生農曆六月,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如果在六月這個火熱的天氣裡死了人了,那麼屍體很容易腐爛,在我們村子裡就有這個情況,往往六月死的人,三天就會很臭了,從棺材裡面就會流出水出來。
  • 了解過農曆的六月初六嗎?是農村的傳統節日嗎?看完心裡有數了!
    摘要:農曆就是陰曆嗎?農曆的六月初六為啥在農村這麼重視?看完有數了!今天就是我們的農曆六月初六,我小姑一家今天就回家來了,還有我的兩個小表妹,中午就吃了一頓,幾乎每年都是如此。要說今天具體是什麼日子,我也說不出來,但至少一定是個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