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傳「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這句諺語,有道理嗎

2020-12-10 三個老農民

本文由《三農領域耕耘者》原創

朋友們好,謝謝您點開《三農領域耕耘者》的文章,這裡致力於分享關於養殖和種植的一些知識。如果您也喜歡三農領域的話題,請點擊右上方藍字「關注」,這樣我們就可以經常在一起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流傳「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這句諺語,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望望窗外的天氣格外晴朗,作者想起了農村老人們常說的一句農村諺語:「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如果諺語說的有道理,那今年就不乾旱了9?如果這句諺語準確的話,那該多好啊!持續乾旱這麼多年了,而且是一年比一年乾旱,農民對甘霖的渴望,對風調雨順那些年的懷念,那不就成為現實了嗎?

然而一些農民也說,現在很多諺語說的都不能實現了,人們把大自然改變太多了,確實這種說法也很有道理。記得作者小時候,和大人們一起去拾野菜餵豬,大風過後玉米葉子上面都落上了塵土。大人們會說,會來一場雨洗玉米葉子的。真的午後就來了一場雨,玉米葉子又變得綠油油一片,在我幼小的心靈記憶裡,感到非常的神奇。

然而現在就不靈了,哪怕玉米葉子上有再多的塵土,那雨水也不知道跑哪裡去了,別說洗玉米葉子了,就是玉米旱的打蔫了,也不肯落下一滴雨水。因為小時候到處的柳樹不見了一絲蹤影,成片的楊樹林也消失了,那好吃的榆樹莢也找不到了,都被個人開荒了。

所以好多農村諺語也不靈了,眼看著天陰起來了要下雨,可是雨又沒有下,這些是經常見到的現象。記得小時候種玉米幾乎不用澆水甚至只是澆水一兩次,而現在如果離開井水就會顆粒無收。按照農村諺語本來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但是還是天災不斷。

不過這幾年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大多數農民也悔悟到了破壞生態環境的做法不對。作者發現今年春天土壤的殤情很好,多年以來第一次這麼好,希望這些農村諺語繼續很靈,「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那今天是天氣格外晴朗,是不是今年一定風調雨順啊!

因為農村這句諺語:「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說的是在農曆三月二十四這一天,如果有大雨,致使土地洪澇,那麼這一年就會天乾物燥。那麼反之則雨水充沛了,作者家鄉這裡怕旱不怕澇,因為沙性土的耕地比例很大,但願今年風調雨順。

最後敲一下重點:雖然「農曆三月二十四,大澇天大幹這句諺語,在從前很有道理。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劇,很多農村諺語已經不靈光了。這就需要我們大家亡羊補牢,讓大自然恢復到我們小時候那樣,那麼我們的農村諺語不就又準確了啊!願今年風調雨順,繼續大豐收!

相關焦點

  •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
    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你們那裡下雨了嗎?在我們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諺語,其中有些是用來說明天氣變化的。這是因為老祖宗通過年復一年的觀察,得出來的這些經驗之談,然後通過口口相傳的方式,把這些寶貴的經驗流傳千古。這些關於天氣的農村諺語,堪稱民間文化的瑰寶,常被廣大農民利用在生產生活之中。比如這句農村諺語:「大旱不過六月二十四」,就是告訴我們,即使天氣連續乾旱,在農曆六月二十四之前,都會迎來降雨。持續乾旱的日子不會超過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 7句流傳至今的農村諺語!字句間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都知道嗎?
    如我們所知,諺語類似於成語,但口語性強且通俗易懂,它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流傳、言簡意賅的語句。在過去的許多時日裡,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創造出了許多農村諺語,有的已經消失在歲月長河裡,有的卻流傳至今,依舊影響著一代人。
  • 農村俗語「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進入農曆七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一年一度的農曆七月十五了。這是一個在農村裡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有的地方叫它「中元節」,也有的地方叫它「鬼節」,而農夫的老家這邊叫它「七月半」。關於農曆七月十五,在北方地區還流傳著「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豐收」的說法,您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您認為有道理沒有?
  • 農村俗話: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兒別在河邊走,為何不能在河邊走?
    農村俗話: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兒別在河邊走,為何不能在河邊走?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農曆二月初二了,而在民間有著「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在這一天有剃頭的習俗。因為在很多地區過去一直流傳著「正月剃頭死舅舅」的民俗,所以一般都是在過年前就剃頭了,然後正月期間不能剃頭,一直要等到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才可以剃頭,這樣也寓意著一年都有好的「開頭」。其實在民間還有「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兒別在河邊走」的老俗語,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這句流傳已久的諺語,是什麼意思?
    「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這句流傳已久的諺語,是什麼意思?例如「燕子外遷,地旱天幹」說的就是氣象;「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說的是農民種地的經驗;「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說的是生活經驗;「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說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諸如此類諺語還有許多,它們生動形象地表達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時至今日,這些諺語還算得上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諺語的故事。
  • 你聽說過「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句俗語嗎?這句話有道理嗎?
    你聽說過「家有萬貫,帶毛不算」這句俗語嗎?這句話有道理嗎?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歷史了,因為我們是傳統的農耕大國,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農村人,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多文化都和農業有關,而其中在農村流行的很多的農村諺語,也是祖輩們根據經驗凝練而成的文化寶藏。
  • 俗語「二月十六下了雨,低洼高嶺都結谷」,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二十四節氣已經過了驚蟄,進入了農曆二月中旬。農村山坡上,不少人已經開始熱火朝天的幹農活了,有人反正農田準備春耕,有人正在栽大櫻桃樹,就連村裡一些年紀大的奶奶們,也三五成群的結伴到山上挖野菜,一番「春意盎然」的韻味!
  • 農曆三月二十四出生運勢怎麼樣 臨沂人不能全信命
    中國有句俗話說人的命天註定,中國人認為命運和生辰是有很大的關係的,那麼農曆三月二十四出生的人運勢怎麼樣呢?   二十四日,此日生人,為人伶俐,作事專業,有頭有尾,對人親切,四處友朋,受人敬愛,好積財寶,出外逢貴,刑克妻子,盛昌之命。
  • 農村諺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朝霞暮霞,無水煎茶」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既是農村俗語,又是農村諺語,是農民看雲識天氣的具體描述,與「朝霞不出屋,晚霞行千路」,是同一類諺語,是觀看早晚天上的雲霞(彩),就知道當天的天氣變化情況,即知道當天有無雨水。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冬至晴,五穀豐」,農村諺語有道理嗎?附冬至時節的農事活動
    古人很重視「四始」,即歲始、時始、日始、月始,冬至是日始,而「始」作為氣象上的「初始場」,多用於預示未來天氣、氣候,因此形成了很多與冬至相關的氣象諺語。農村諺語一:「冬至晴,五穀豐」大致意思是說,冬至這天如果天氣晴朗,預示著來年風調雨順,莊稼長得好,能夠喜獲豐收。
  • 諺語「耕地勤換種,糧倉關不攏」聽說過嗎?您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導語:農村諺語「耕地勤換種,糧倉關不攏」聽說過嗎?您知道其中的道理嗎?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有5000年悠久的文化歷史了,因為我們是傳統的農耕大國,大部分的人也都是農村人,所以流傳下來的很多文化都和農業有關,而其中在農村流行的很多的農村諺語,也是祖輩們根據經驗凝練而成的文化寶藏。
  • 2018農曆三月二十四出生是什麼星座 臨沂人有金牛座嗎
    星座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愛情運勢,那麼2018年農曆三月二十四出生的人是什麼星座呢?   農曆 二0一八年 三月 二十四日(陰曆)  為  公曆 2018年 5月 9日 星期三(陽曆)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所以,2018年農曆三月二十四出生的人是金牛座。
  • 農村諺語:芒種刮北風,旱了不會輕,農民:還準確嗎
    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諺語:芒種刮北風,旱了不會輕,農民:還準確嗎農村諺語是我們廣大農民,通過在日常生產生活中進行觀察發現,總結出來一些經驗,然後經過口口相傳,並且一直保留了下來,通過後人的歸納整理記錄,就形成了一整套的農村諺語。這些農村諺語對於我們農民幫助很大,對於農業生產起了很大的作用。
  • 農村俗語「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過去的農村有很多俗語都是千百年來沉澱下來的經驗,也許在這個時代我們感覺不靠譜,但在古老的農村種植莊稼都是靠天吃飯,這些經驗必須遵守。今天題主這句「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講的三月種大小麥時農民對天氣的預測。
  • 農村諺語「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農村諺語「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民間諺語是先人們思維智慧和生活經驗的結晶,精簡扼要,能夠簡明的說明問題。近日,小編就聽到一個諺語:「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那麼,說的有道理嗎?
  • 農村諺語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以前的老話讓人明智,很多都是老祖宗口口相傳好幾代下來的,比較經典的會用文字去記錄,有些諺語只是地方性的俗話,並沒有流傳開來。像是這句十個瘦子九個貧,一個不貧有精神,在我們當地,以前會常聽老人這樣講。其實這句話,是以前農村人對自己的自嘲。具體講的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經驗總結而來。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年逢雙春雨水多,年逢無春好種田」,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還有很多俗語都是跟小孩子有關的,比如今天我們要講的那句俗語「男佔三八必發,女佔三八必寡」,這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先的話還有意義嗎?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