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諺語「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什麼意思?說的有道理嗎?
民間諺語是先人們思維智慧和生活經驗的結晶,精簡扼要,能夠簡明的說明問題。近日,小編就聽到一個諺語:「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那麼,說的有道理嗎?在農村這些諸多的俗語之中,很多都是關於天氣的諺語,都是依靠一些經驗傳承,長年累月積累的經驗,因為過去缺少科技。那麼。這句話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呢?
科學依據
「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這句老話說的是在冬至節氣的這一天,如果陽光明媚是一個大晴天,那春節的時候,這個地方就會下雨或者下雪。其實有點科學依據,冬至日為每年的12月21-23號,日期根據每年的情況有變,冬至是和清明節一樣的活節。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與我國所在北半球距離最遠,為受陽光照射最少的一天。地球處於近日點,轉速最快。
冬至這一天晴天,說明當天我國該地雲霧稀薄,陽光直射大地,溫度較高,近地面低壓,形成暖氣團。從冬至日開始,地球轉速逐漸減慢,太陽逐漸向北半球偏移,北半球受太陽光照射開始增多。而由於土地向外散失積攢的低溫能量和空氣中水蒸汽等的作用,近地面天氣一天冷似一天,數九寒天開始。也就是說該地在冬至日形成的暖氣團會受到數九天冷氣團的衝擊,形成冷暖鋒對流,從而形成雨雪天氣,表現為"春節雨雪連"。
真實情況
但是,這則諺語意義不大,因為要知道因為冬至離過年還有很久的時間,準確的預測出過年的天氣變化,不太可能,其實,小編覺得,冬至期間對於天氣的預測,更像是只是人們一種美好的猜測,值得一定程度的借鑑,但是不可完全認定。
其實還有一種說法,叫做冬至無雪必是髒年,髒年也是指在春節期間容易發生雨雪的天氣,下雪下雨在過去很不方便,會造成道路泥濘不堪,滿地都是泥水,根本沒有下腳的地方,十分的髒,所以這樣的年也被稱之為髒年。
意義價值
老祖宗智慧很高明,經驗豐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一些局限性,我們不可盲目的實用農業文明時代的經驗,適用現在的情況,由於現代工業文明對於環境的改變,很多地區的小氣候有變,而且古人往往生活在平原,諺語只適用於中原地區,對於其他地方,不要搬來就用。但是我國古代人民勇於探索的精神還是值得認可的,他們通過大量的實證經驗總結出了這句俗語,足以見得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應該學習古人這種勇於探索的精神,向他們學習這種鑽研的態度。
本文的內容今天就到這了,關於本文的內容你有什麼問題和想法要說呢?歡迎下方留言,要是喜歡此文,請關注並點讚呦!
(作者:一代天驕溫某某,本文由「生活的一種境界」創作)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