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行業是國家基礎建設的重中之重,作為根本性支柱行業,電力對整個國家的安全、發展至關重要。近年,中東、拉美地區頻繁發生發電廠及電網遭受網絡攻擊的重大事故,採用國外CPU和作業系統存在「後門」隱患,帶來的安全風險與日俱增。中國電力系統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巨獸,2019年中國全社會用電量72255億千瓦時,比排名第二的美國高出64%。如果電力行業關鍵技術掌握在外國手裡,供應鏈受制於人,就卡住了我國能源電力的「脖子」。
分散控制系統(DCS)是火力發電的核心控制系統,作為電力系統的神經和大腦,其安全性與可靠性直接影響國家能源電力安全,堪稱「大國重器」。長期以來,國內DCS所使用的晶片、元器件以及作業系統等軟、硬體依賴進口,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實現DCS自主可控,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戰略意義。
可喜的是,從去年年底以來,國產化DCS系統紛紛在中國華電集團、中國華能集團旗下的5大發電廠投入使用。2019年12月26日,國產化DCS在華電揚州電廠330MW機組成功投運。2020年9月27日,國產化DCS在華電章丘電廠300MW機組成功投運。2020年11月18日,華能「睿渥」全國產化DCS在華能福州電廠350MW機組成功投運。2020年11月23日,華電「睿藍」全國產化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2020年11月25日,華能「睿渥」全國產化DCS在華能玉環電廠1000MW機組成功投運。
國產化DCS在華電揚州電廠330MW機組成功投運
全國產化DCS在華電蕪湖電廠660MW超超臨界機組成功投運
短短一年時間,基於國產飛騰CPU的DCS 相繼在30萬千瓦級、60萬千瓦級、100萬千瓦級機組相繼成功投運,由此掀開了我國電力技術史上嶄新的一頁。DCS研發應用一小步,國家能源安全一大步。
聯合攻關,「大國重器」築牢能源安全防線
為解決「關後門、堵漏洞、防斷供」,中國華電聯合飛騰公司、國電南自等企業,中國華能依託西安熱工院與飛騰公司、南瑞繼保強強合作,發揮產、學、研、用等多方技術力量,分別成功研製出華電「睿藍」全國產化DCS系統、華能「睿渥」全國產化DCS系統,從CPU等核心晶片到基礎電子元器件,從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軟體到應用軟體全部使用自主技術,軟、硬體國產化率達到100%,實現了鍋爐、汽輪機(含DEH)、發電機的全覆蓋控制。
全國產化DCS在華能玉環電廠1000MW機組成功投運
全國產化DCS在華能玉環電廠1000MW機組成功投運
分散控制系統(DCS)是發電廠的核心控制系統,晶片則是國產控制系統中最核心關鍵的部件,起著「心臟」的作用。缺少一塊國產晶片,都不能說是100%全國產化。為了確保入選的晶片都是「種子選手」,華電「睿藍」DCS、華能「睿渥」DCS項目組對每一塊晶片都進行全面「體檢」,由專人負責樣片測試,制定多種晶片替換預案,增加測試樣例。每一塊晶片都要經過300多個小時的高溫箱試驗,對外殼進行零下30℃至零上70℃環境高溫測試,確保晶片在各種嚴苛環境下都能夠安全穩定運行。
經過嚴格的甄選和測試,華電「睿藍」DCS、華能「睿渥」DCS採用了飛騰FT-2000+/64、FT-2000/4、FT-1500A/4,確保每一塊晶片都是中國「芯」,飛騰CPU則為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自主性提供了全面保障。
以華電蕪湖電廠投運的華電「睿藍」DCS為例,自主可控率和主要卡件國產化率均達到100%,其中使用飛騰最新一代FT-2000/4晶片的控制器,運算能力更強,功耗更低,全站SOE解析度高達0.25ms,優於行業1ms標準;系統採用全方位一體化安全防護體系技術,安全性大幅提升。經過多輪次技術方案驗證、晶片級和系統級反覆測試、迭代升級,目前整體性能穩定,主要技術指標優於國家及行業標準。
基於飛騰CPU的PDU機櫃
在華能玉環電廠百萬千瓦級機組投運的華能「睿渥」DCS應用結果表明,硬體板卡精度、抗幹擾性等多項系統指標超過國內外同類產品。接下來,華能將對系統內全部在役火電機組進行有序替換,全面保障能源電力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的本質安全。
自主創新,飛騰「中國芯」提供核心算力支撐
分散控制系統(DCS)的全國產化絕非一蹴而就,2018年飛騰公司就著手與中國華電、國電南自進行聯合技術攻關,全力解決電力「卡脖子」問題。2019年12月,基於飛騰CPU的分散控制系統(DCS)在揚州電廠開展了330MW等級火電機組的示範應用,運行安全穩定可靠。並於2020年7月29日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技術鑑定,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這是國產CPU在國內DCS中的首次成功應用,開創了國產化DCS在電廠機組落地應用的先河。華電集團揚州電廠DCS系統的穩定運行驗證了飛騰國產晶片安全性和穩定性,為推進電力核心控制領域的全國產化提供了成功範例,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晶片研發「國家隊」的核心成員,飛騰公司始終牢記「聚焦信息系統核心晶片,支撐國家信息安全和產業發展」的使命,堅持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為電力行業國產化提供強力支撐,為我國能源行業的安全穩定保駕護航。
飛騰FT-2000+/64高性能處理器具備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產高端通用CPU領域的空白,是中國首款自主設計的64核通用CPU,在國產高端伺服器、數據中心伺服器、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能夠勝任關鍵行業信息系統中對高端晶片的應用需求,獲2018年「中國芯」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
飛騰新一代桌面應用處理器FT-2000/4集成了4個飛騰自主研發的處理器核心FT663,兼容64位ARMv8指令集,主頻最高 3.0GHz,典型功耗10W。該款晶片在CPU核心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進一步縮小了與國際主流桌面CPU的性能差距,並在內置安全性方面擁有獨到創新,具備更先進的架構設計和微結構實現、更高主頻、更低功耗、更安全可信等特點。該晶片可通過「降頻」、「減核」的方式,在能源、交通、化工、金融等關鍵領域實現嵌入式低功耗應用,並榮獲2020年度中國芯「優秀市場表現產品」。
飛騰CPU產品具有譜系全、性能高、生態完善、自主化程度高等特點,主要包括高性能伺服器CPU(騰雲S系列)、高效能桌面CPU(騰銳D系列)和高端嵌入式CPU(騰瓏E系列)三大系列,為從端到雲的各型設備提供核心算力支撐。目前,飛騰的產品在政務、能源、交通、金融、電信、工業製造等多個涉及國家信息安全和重要工業安全的領域實現了批量應用,有力地支撐了自主信息系統生態的建設與發展。
央企擔當,護航「十四五」能源安全
華電揚州電廠、華電章丘電廠、華能福州電廠、華電蕪湖電廠、華能玉環電廠……短短一年時間,基於飛騰 CPU 的 DCS 相繼在30萬千瓦級、60萬千瓦級、100萬千瓦級機組成功投運,標誌著基於飛騰CPU的相關技術成果已然進入大規模推廣應用階段,可逐步應用於我國新建電站以及在役電站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替代,進一步提高電力生產企業技術裝備的國產化率,從根本上消除電力網絡安全的重大隱患。
最新出臺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要維護水利、電力、交通、通信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作為國資科技創新型企業,飛騰公司正在按照國家戰略部署,與能源電力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在發電、輸電、變電、配電 等領域加大產品研發力度,覆蓋了發電(火電、水電、風電、核電)和電網等生產和管理重點環節,加快電力裝備自主化進程。基於飛騰CPU 的工業控制及信息化系統正在更廣泛的能源電力應用領域落地,為新基建提供核心算力。
在即將到來的2021年,飛騰將持續賦能千行萬業,助力新基建蓬勃發展,護航「十四五」能源安全與國家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