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以聲傳情」優秀作品集中展演

2020-12-18 北晚新視覺網

昨天,由北京市教育學會舉辦的「見字如面·以聲傳情」優秀作品展演活動在北京市第二中學上演。

演出以網絡直播的形式呈現,以抗疫抗洪為切入點,分「致成長」「致思念」「致未來」三大篇章。優秀學生代表將信箋中對偉大逆行者的讚揚、對父母親人的思念感恩、對國家的熱愛之情等通過朗讀的方式表達出來。

活動發起人之一李檳子同學說,在疫情襲來的日子裡,對電子產品的過分依賴,讓自己太久沒有感受到筆墨的味道,也太久沒有靜下心來去寫字。因此希望同學們可以用手寫書信這一有儀式感的形式來溝通、來表達心聲。

在家人鼓勵下,李檳子拿起紙筆開始給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和師長寫信。她找到六位好朋友,一起起草了倡議書,呼籲更多人拿起紙筆表達心聲。

為了給更多熱愛書寫和朗讀的同學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北京市教育學會同步發起「見字如面·以聲傳情」視頻徵集活動。截至目前,已收到400餘封手寫書信作品和400餘個書信朗讀視頻。

原標題:「見字如面·以聲傳情」優秀作品集中展演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廣燕

流程編輯:TF010

相關焦點

  • 「見字如面·以聲傳情」 書信作品集中展演在北京二中舉行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媽媽,這是第一次我和您分開這麼長時間,疫情期間,保護我們的超級英雄,就是您和無數的醫護人員……」「爸爸,雖然我沒考100分,但我卻做了更好的自己,希望您能試著發現我的優點……」拿起紙筆,見字如面。
  • 王珞丹《見字如面》以聲傳情 溫柔治癒觸人心弦
    近日,實力演員王珞丹登上新一季《見字如面》的舞臺。節目中,她分別為觀眾帶來了19世紀著名詩人茨維塔耶娃和《權利的遊戲》中龍母扮演者艾米莉亞的兩封信件。王珞丹通過溫暖治癒的聲線,傳遞出信件人文字中蘊含的飽滿深情。節目播出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王珞丹讀信是真的zqsg!小姐姐聲音撩我!」「以前曾讀過這首詩,經過王珞丹讀後體味到了另一種全新的感受,隱忍克制卻又熱烈奔放的愛。」
  • 「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施劍松)日前,由7名北京初中生在疫情期間發起的「拿起紙筆見字如面」書信交流活動走進故宮。9位學生代表再次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給故宮寫信的倡議:「讓我們實地探訪,線上相約,看古代建築,學歷史文化,遊文物展館。
  • 見字如面,往事猶可追
    是否還懷有那見字如面的期待,那一紙素箋的牽掛?一臺《見字如面》的節目,與《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一樣,不斷用傳統的美好和溫柔的記憶撩撥我們浮躁的心靈。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炫目的燈光,一人一桌一封信,在這個春日,且憑尺牘寄長懷。   見字如面,睹物思人。書信,這種年代久遠的通訊形式,歷經歲月的洗禮,跨越時間的長河,仍能觸及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柔軟。
  • 北京邀請向全市中小學生拿起紙筆「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角樓,好久沒去見你了……願你在永恆之中,不再感到孤獨。因為人來人往,雲捲雲舒,還會有很多個我,還會有很多個六百年,還會有很多以後的以後。」
  • 一紙書信寫傳承——「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 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三毛遺屬把《見字如面》告了!
    日前,三毛遺屬起訴《見字如面》的三家聯合出品方,認為節目"嚴重侵犯了涉案作品的修改權、複製權、表演權和信息網絡傳播權",要求公開道歉及相關賠償。這起案件的庭審,於 4 月 24 日下午通過網際網路直播,吸引了 1700 萬網友在線觀看。
  • 見字如面
    「健兒:見字如面。」20年前我在省城讀大學期間,父母共寄給我100多封信,信裡說過的大大小小那些事,現已全記不得了,只有開頭這百篇一律的6個字,仍深深銘刻在我心底。「見字如面」,每當我打開一封封家書,讀到這句套話,總會忍俊不禁。信是父親執筆的,他上世紀50年代師範畢業,做了半輩子教書先生,自然熟知尺牘格式。
  • 所謂「見字如面」
    時下「見字如面」一詞有泛濫之勢,某電視臺有一檔有名的讀信節目,便以「見字如面」為題。然而多數人似乎不知,這一提稱有其專屬性,是長輩寫信給晚輩的專用語,一般是父母寫給子女。  古人講求孝道,無論子女對父母晨昏定省、當面問安,還是父母對子女耳提面命,都強調一個「面」字。由此又派生出「父母在,不遠遊」等信條。
  • 《見字如面4》:以「藝文志」開篇,用詩心對應時代焦慮
    所以節目組第一期「藝文志」把「槍口」朝向電影、文化、音樂領域,把「炮火」集中在漫威電影、周杰倫歌曲等眾多粉絲擁戴的文娛作品,不禁讓人為其捏了把汗。「藝文志」看似文藝卻充滿了力量——Diss漫威,挖苦標題黨,並向流行音樂發出質問。信件主題從流行大片到流行音樂,從標題黨到粉絲圈,演員和嘉賓一路戲謔吐槽、暢快笑罵,幾乎是自絕於江湖的姿勢。
  • 「見字如面」讓傳統文化教育有了新路徑
    11月27日,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與故宮博物院、國家大劇院聯合主辦的「見字如面·對話故宮」書信交流活動,在故宮博物院報告廳啟動。9位學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期待我們一起,見字如面,對話故宮!」
  • 《見字如面》持續領跑網綜口碑
    與此同時,節目繼續蟬聯豆瓣一周熱門影視榜首,引來數個微信大V公號如毒舌電影、獨立魚電影、反褲衩陣地等撰寫長文激賞《見字如面》,數篇點擊量10萬+推薦好評文在朋友圈形成不約而同的轉發態勢。今晚8點,騰訊視頻,《見字如面》合集第四期,精彩持續放送。1月21日晚9點20,請鎖定黑龍江衛視,細細品味箋短情長。
  • 《見字如面》好評如潮 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原標題:在書信中與文化重逢   【文化評析】   近日,一檔名為「見字如面」的節目在某網絡平臺開播了。這檔定位於「用書信打開歷史」的節目沒有勁歌熱舞、大咖雲集,只是請來一些影視演員朗讀名人書信,然後由嘉賓對背後的故事進行簡單解讀,透過文字與聲線,展現別樣的沉靜之美,為歲末年初的喧鬧螢屏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節目一經播出,點擊量就達幾百萬,兩期播完,好評如潮。   書信曾是人類最重要的溝通載體。作為面向大眾的綜藝節目,名人書信的確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 中國新聞獎一等獎文字通訊作品《見字如面23年》賞析
    這篇新聞作品,由記者康勁撰寫,獲得了第二十八屆中國新聞獎文字通訊一等獎。 這篇獲獎通訊作品通過一對平凡夫妻23年共同寫下的「家庭日記」,在聚少離多和牽腸掛肚的敘述中,在「見字如面」的純情家風裡,傳遞著深遠的情感。
  • 純美依舊 不負相思《見字如面》第二季重磅歸來
    自去年《見字如面》第一季強勢熱播後,就成為文化類節目新的標杆之作。清流逆襲,純美震撼,觀眾的呼聲從未停止。由人人貸獨家冠名的《見字如面》第二季全面升級,9月12日,將攜重量級嘉賓和信件登陸騰訊視頻和黑龍江衛視與觀眾見面。歷時9個月精挑細選的70多封信件,16位頂級藝術家精彩演繹,6位嘉賓睿智解讀個性闡釋,純美依舊,不負相思,《見字如面》第二季將再次用書信喚起千萬觀眾的情感共鳴。
  • 《見字如面2》姚晨讀給丈夫的信 演繹戰地情書
    網易娛樂12月20日報導  在最新上線的一期《見字如面2》中,姚晨用聲音讀「活」了抗戰時期一位妻子寫給飛行員丈夫的信,既有兒女情長的溫柔,又有家國情懷的堅毅。空軍飛行員劉粹剛隻身赴戰場殺敵,與妻子許希麟極難見面,只能通過信件傳情。劉粹剛24歲時英勇殉國,這組往來信是他們最後的「情書」。姚晨臺詞功底沉厚,讓人們「聽」見了一個剛柔並濟的妻子:她既能用溫柔的聲調說著對丈夫的的叮囑,也會堅毅地說出「望你多多的殺敵,望你珍重,望你為國珍重」的豪言壯語。有網友評論說 「好的演員用聲音也能感染人」。
  • 《平調大秧歌》榮獲山東省第三屆優秀廣場舞蹈作品展演優秀展演獎
    11月23日,由山東省文聯、省舞蹈家協會主辦的山東省第三屆優秀廣場舞蹈作品展演在青島舉行,聊城市舞蹈家協會、茌平區文聯選送的原創舞蹈《平調大秧歌》獲得優秀展演獎。本次展演共有來自全省各市16支優秀的廣場舞隊伍同臺競技表演,通過廣場舞生動鮮活的表現形式,舞出了全省人民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自信昂揚的精神面貌。經過省舞協專家現場評審,《平調大秧歌》《美麗鄉村奔小康》 等8 個作品獲優秀展演獎,《擔經新頌》《盛世舞韻》等8個作品獲得展演獎。
  • 見字如面,一封家書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關注「見字如面,一封家書」活動,撰寫一封給自己父母的家書,表達對父母的感恩與牽掛。報名即可領取交大紀念品(紀念品和家書需一同寄回家中)。悄悄告訴你,優秀作品將會有專屬的一期分享推送,還會有第二課堂的學時(大家記得發送投稿時,附上學號與姓名,以防錄入學時出錯)!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編輯:謝智毅微信編輯:林秀瑩責任編輯:毛心雨Guan_ni????
  • 《見字如面》第四季首播 獨特視角審視流行文化
    事實上,觀眾喜愛《見字如面》,正是因為這個節目直面而不是迴避真正的問題,並且通過多種視角的提供,讓觀眾獲得思考的樂趣和有價值的收穫。有觀眾表示「節目的深度和廣度在所有綜藝節目中是領先很多的,各種觀點而非一家之言,可以靜下心來,仔細品味。」
  • 【聚焦滿意度】見字如面,賓至如歸
    【聚焦滿意度】見字如面,賓至如歸 2020-10-13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