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彌勒紅色記憶:彝族「黑虎將軍」張衝

2020-08-27 小松稞生態連鎖超市

追尋紅色記憶系列報導今天(2020年7月2日)播出:彝族「黑虎將軍」張衝

在悲壯艱苦的抗日戰爭年代,彌勒走出了一位讓彌勒人引以為傲的抗日名將—張衝將軍。

張衝將軍被譽為「三神」將軍:戰神、鹽神和水神。他出生於彌勒一個彝族小官宦家庭。早年在地方自組武裝,臺兒莊戰役使他成為「抗日名將」,他先後被任命為雲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張衝將軍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不平凡的一生。他的故事我們先從一塊彌勒市太平水庫的「澤流萬裡紀念碑」開始說起。

太平水渠旁荷花綻放,稻禾飄香,一條終年流淌不息的水渠順坡蜿蜒。一塊「澤流萬古」的紀念碑矗立在渠崖上,清晰可見。在太平水庫附近的村落,年長者在父輩的描述中依然對當年張衝興修水利的偉業記憶猶新。

【彌陽鎮阿烏村太平水庫建設參與者 胡家林】:張衝將軍為我們下一代在上東鄉修了這個太平水庫,水利問題解決了,我們上東鄉真真成為彌勒的魚米之鄉,人民生活改善了,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張衝的大恩大德。

彌勒、瀘西兩地,是張衝將軍的衣胞之地。這裡,世代居住著勤勞勇敢的各族人民。

張衝在給省府的報告中說:「只以水利未興,地利未闢,致20餘萬膏腴之地付諸荒蕪,而彌(勒)、瀘(西)、路(南)、陸(良)各縣附近山居人民2萬餘戶,種植貧瘠山地,終歲勤勞,未得溫飽,沃壤荒棄,國計民生損失。」

1940年3月經張衝的積極建議,雲南省政府在彌勒縣城設立彌瀘水利監督署,張衝任監督,負責彌瀘水利建設。

張衝親題署聯,聯云:「水到渠成無旱患;力期耕者有其田。」在彌勒水利工程開工典禮會上,張衝說:「我有信心、有決心在我有生之年把南鄉壩的水利辦成功。」

翻開彌瀘地方史志:1940年張衝任彌瀘水利監督期間,就規劃興辦彌勒水利蓄灌工程和竹園甸惠渠引灌工程。

【彌勒太平水庫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副高級工程師 普紅文】 :太平水庫壩址是在原來1940年張衝將軍規劃設計的基礎上興建的,當時規劃是三千萬方的庫容,解放後1956年10月份全縣人民投工投勞,到現在已經建成八千六百萬方庫容的中型水庫了,這個水庫建成以後,對彌陽鎮、新哨鎮、還有東風農場管理局10餘萬畝農田灌溉取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彌勒東山,又稱熊山,為烏蒙山脈南延部分。山大箐深,森林茂密,曾經是綠林好漢們的出沒之地。

位於東山鎮松棵村的張衝故居2003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佔地面積588平方米,大門上鑲嵌有「大夫舊第」石刻一方。

公元1901年張衝就誕生在這裡。張衝走上「綠林」道路,因傾慕《水滸傳》梁山好漢林衝,遂改名。

坐在故居的石階上,聆聽老樹在風中吟詠,往事依稀,時光斑駁。張衝將軍生活的少年時代,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少年時的張衝追尋真理曙光,曾在這裡拉起農民武裝隊伍,活躍於富源、羅平、師宗、瀘西、陸良、邱北、彌勒一帶。反對貪官汙吏、劫富濟貧。

【東山鎮黨委書記 李建卿】:張衝將軍是我們東山人民的驕傲,我們要把愛國愛黨,為民造福,敢於擔當的張衝精神,不斷發揚光大,近年來,東山鎮把張衝故居打造為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把集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命名為將軍寨,把東山鎮紫洋芋命名為將軍芋,不斷擦亮張衝精神名片,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歷經風雨的洗禮,在張衝將軍的故居,一件件斑駁的物件,一份份珍貴的史料,記載著將軍一生的光輝事跡和高尚品格。在建黨99周年之際,一批又一批黨員來到故居瞻仰將軍接受洗禮。在城區,彌勒人飲水思源,建立了張衝雕塑,讓後人銘記將軍事跡,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進動力。

記者/楊銳 王傑 何勇

來源:騰訊網

小松稞超市今日頭條號為公益性彝族文化推廣平臺,若有侵權請聯繫管理員刪除,感恩有您!若想了解雲南美食也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小松稞超市SONCOOO.

相關焦點

  • 彝族黑虎將軍
    張衝將軍(1901年–1980年)張衝,字:雲鵬,彝族。1900年出生於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不砍村。因崇拜《水滸傳》林衝而改名張衝,是20年代瀘西、富源、彌勒、邱北、路南一帶懲奸除惡、劫富濟貧的綠林好漢。
  • 他是彝族的「黑虎將軍」,曾率滇軍血戰臺兒莊,後投奔延安
    15歲時,他家遭到土匪洗劫,張衝一出門就撞見了一夥土匪,他急中生智,和土匪說自己只是僱工,願意給土匪們帶路,見土匪信以為真,他就騙土匪說正門設有機關,強攻只會白白受傷,於是把土匪們帶到了後門。但是後門緊鎖,張衝就建議用火把門燒開,並毛遂自薦去找柴火,由此趁機逃出魔爪。隨後張衝立刻去隔壁村寨求救,村民立刻鳴鑼而來,邊跑邊喊「抓土匪」。
  • 抗戰有功的「黑虎將軍」,飽受蔣介石迫害,後成新中國副國級領導
    下面,老覃就來詳細說說這個張衝。實際上,這個張衝並不姓張,他是彝族人,出生於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布坎,彝姓尼娜,他的家境不錯,自小讀過私塾,後入鄉和縣城小學讀書,以漢姓中的大姓「張」為己姓,起名「衝」,字「雲鵬」。
  • 彌勒這些人,太了不起了
    彌勒城小火車頭廣場上矗立的張衝將軍塑像。張衝率領彌勒將士奔赴臺兒莊戰役1938年3月,時任滇軍六十軍副軍長(軍長為盧漢)兼一八四師師長的張衝,率眾抵達武漢駐訓,4月投入臺兒莊會戰,一八四師防守臺兒莊東面的禹王山陣地。一批優秀的彌勒戰士就隨張衝投入到這場戰役中。
  • 彌勒彝族是哪裡人,他們有什麼特別?
    彌勒彝族阿細人,自稱阿細潑,居住於彌勒城西北部的西山(西一鎮、西二鎮、西三鎮統稱)。西山方圓923平方公裡。境內群山環抱,萬木蔥蘢,山嶽起伏,地勢險要,這裡是朱家璧將軍領導的雲南反蔣武裝鬥爭著名的革命老區,是阿細先基的發祥地,阿細祭火的原生地,還是名揚中外的阿細跳月的發源地。
  • 彌勒:這些名人,個個都太厲害了!
    彌勒「秋雨書院」的落成,將進一步豐富彌勒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動彌勒人文精神的挖掘。 彌勒這些名人,個個都太厲害了 聯聖孫髯翁:長眠於彌勒
  • 穿越惠州追尋紅色記憶
    參加「紅色記憶 穿越惠州」紅色徒步體驗活動的人員,身穿紅色上衣穿越龍門縣平陵街道白芒坑革命遺址。 紅色革命精神催人奮進,紅色記憶穿越時空閃耀光芒。惠州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這裡走出了廖仲愷、鄧演達、葉挺、高恬波、曾生等革命先輩,英雄們的事跡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紅色之歌。
  •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先烈意志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先烈意志
  • 新聞特寫: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抗聯精神
    請看新聞特寫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抗聯精神早上七點,省抗聯遺址集中連片保護普查現場調研工作組統一出發,踏上挖掘我市東北抗聯故事的行程。第一站,工作組來到了位於鶴北林業局的東北抗聯文化鶴北陳列館,在陳列館內,展出著有關於抗聯英雄趙尚志將軍的遺物,館內工作人員也對其中一些物品進行了講解。
  • 雲南彌勒,感受彝族人的生活,再一次見證不一樣的雲南
    湖泉溫泉在彌勒,坐落在半山腰上。小山上的溫泉有不同的種類,鮮花溫泉,藥草溫泉,各式各樣,莓莓決定在這裡停留一天的時間,把溫泉全都泡了。樹蔭下的溫度都不高,並且涼涼的正適合現在初夏。莓莓最喜歡這裡的牛奶浴,溫潤如玉。這裡真的是一仙境。享受一天就結束了。在吃的方面,莓莓最推薦這裡的紅酒烤肉。
  • 追尋紅色記憶 重走長徵路
    為加強黨性教育,培養敢於鬥爭、勇於擔當意識,激發全體黨員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近日,韶關市軍糧供應中心黨支部赴南雄油山上朔和珠璣靈潭開展「追尋紅色記憶、重走長徵路」的微黨課活動。全體黨員聽黨課、學黨史,重溫入黨誓詞,重走長徵路,追尋先輩足跡,體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紅色傳統教育。
  • 「追尋紅色記憶 弘揚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故事會」舉行
    新民晚報訊 (通訊員 張蕾 王歡 記者 江躍中)參加過抗美援朝的89歲老戰士劉石安,近日應邀來到中國航油集團海鑫航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鑫公司」),主講在此舉行的「追尋紅色記憶 弘揚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故事會」。
  • 追尋革命歷程,重溫紅色記憶
    追尋革命歷程,重溫紅色記憶 2020-12-15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市品牌之人傑地靈,文化璀璨,南滇福地:彌勒
    南滇福地——人傑地靈,文化璀璨「人傑」:楊繩武(明末兵部尚書)、王熾(清末巨商)、熊慶來(世界級數學家)、張衝(著名抗日將領、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孫髯翁(古滇名士、大觀樓長聯作者)「地靈」:錦屏山、白龍洞、猴子箐、楊公祠、大樹龍潭、慶來公園、誕湖泉生態園,彌勒寺、慈雲洞、禹門寺
  • 追尋紅色記憶 重溫革命歷史
    在其100餘平方米的客廳改成的書屋裡,各種書架上、桌子上、椅子上,甚至地板都擺滿了一本本、一摞摞的紅色經典書籍。    「看,地板上這些書從左到右,我是按著中國共產黨建黨歷程的大事排列的,從建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等紅色經典都有。」袁有告訴記者,這些紅色經典書籍都是他的寶貝,每一本都是他費盡周折多方搜羅來的。
  •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陝西延安延長延安精神紅軍小學...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陝西延安延長延安精神紅軍小學紅領巾尋訪實踐活動紀實2020年庚子鼠年,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一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讓中國迅速進入了戰時狀態,但在習近平爺爺的親自指揮部署後,得以控制並遏制住。
  • 追尋紅色記憶!愛國主義主題聯建活動讓青春飛揚
    追尋紅色記憶!愛國主義主題聯建活動讓青春飛揚大眾日報記者 薄克國2020-07-20 16:40:5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 ·大眾日報客戶端7月16日,青島西海岸公用事業集團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團委組織團員青年與業務合作村的青年,來到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楊家山裡紅色教育基地,開展「追尋紅色記憶,不負青春韶華」愛國主義主題聯建活動
  • 追尋|金寨記憶
    這樣一個地方先後組建了12支紅軍隊伍接連走出了59位開國將軍被習總書記評價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它就是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縣」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金寨縣走進紅色金寨追尋紅色記憶速戳視頻、一睹為快!
  •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武定縣人民法院到王復生、王德三...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武定縣人民法院到王復生、王德三烈士故居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2020-07-03 0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追尋紅色記憶|一擔皮籮
    開欄語:踏尋革命先輩的足跡,用鏡頭和筆觸傳承紅色精神。即日起,懷化日報開設《追尋紅色印記》專欄,集中刊發紅色革命故事和懷化英烈故事,通過追尋紅色足跡、重訪紅色舊址、展示紅色文物等多種方式,充分發掘宣傳紅色資源蘊含的革命傳統和奮鬥精神,對我市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一次全面宣傳,激勵全市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