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就過年了,中國北方人都會吃餃子。但是,南方人卻不同,大多數人過年時不吃餃子。同是一個國家,為啥過年的習俗差異這麼大呢?其實,影響南北過年習俗的差異,原來是小麥的產量。
春節期間,北方人必須吃餃子。
在中國新年吃餃子有很多含義。餃子是諧音的。按照古代的天地計時法,從晚上23點到第二天1點是午夜,也叫午夜。而午夜12點正是午夜的中間,這是新老時光的轉折點。除夕夜的午夜,不僅是新老兩天的轉折點,也是新老兩年的轉折點。因此,12點一到,人們就會從舊年走向新年,這就是所謂的「多歲餃子」。過年的困難,過年吃餃子,就是希望我們能順利度過新舊交替的危險時期,獲得好運。
此外,包餃子還真是一派團圓的景象。因為家人都忙著一起包餃子,嘴巴也不能閒著,需要一起聊天交流感情,所以餃子也象徵著新年團圓和溝通。
餃子製作是北方人多年來遵循的習俗。它保存了這麼多年。
那麼,南方人在元旦吃什麼呢?它們是不同的。在廣西,有的在元旦吃米飯,有的吃湯圓,有的在元旦吃粽子。不過,菜品很多,一般8到10道菜,其中一定有魚,象徵著一年多。
對許多南方人來說,過年時不僅不吃餃子,平時也不吃餃子。為什麼?事實上,這與小麥的產量有關。
小麥的產地在西亞和中亞。一般認為,從周朝開始,小麥就從新疆、蒙古等地傳入中國。在漢代,中國種植了大面積的小麥,以廣泛使用石磨為標誌。農田水利的蓬勃發展,集約化種植水平和抗旱保墒能力的提高,為小麥大面積種植創造了良好條件。
然而,小麥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很高。根據數據,
過去南方也種小麥,大多是10月底至第一年11月初,第二年4月至5月收成。屬于越冬作物,又稱冬小麥。但產量很低。畝產量約300斤。對農民來說,如果他們在冬季種植油菜,他們的收入將明顯好於冬小麥。
與南方相比,北方乾燥寒冷。在許多地方,整個冬天什麼也種不下。年降雨量較少,約400~500mm,主要集中在7、8月份。因此,3、4月份將選擇抗旱性強的春小麥,畝產1公斤左右。
在這種情況下,北方農村的小麥種植比南方普遍。
因此,北方人研究吃和喝周圍的麵粉,所以不可避免地,他們都喜歡吃餃子。但是,由於小麥產量低,與麵粉缺乏接觸,南方人不喜歡餃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也是必然的結果。我不喜歡平時吃,所以春節期間包餃子是不可能的。
儘管在北方和南方買麵粉很方便,但這一習俗有其傳統。隨著時間的推移,南方人過年不包餃子。
北方人喜歡餃子,也喜歡吃滿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