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中年得子,甚是溺愛。他給兒子吃好的,穿好的,自己卻省吃儉用,爛衣破衫。他含辛茹苦地拉扯兒子成人,供兒子念書,為兒子蓋房,幫兒子娶媳婦。
後來他老了,不能幫兒子什麼忙了,兒子卻開始嫌棄他。一開始是冷言冷語,後來覺得他越來越礙眼,甚至經常打罵他。最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兒子將他趕出了家門。
他無奈地來到一所破廟避雨,想到自己的遭遇,他老淚縱橫。自己曾經那麼愛兒子,如今卻受到這種待遇,他仰天長嘆:「佛祖呀,為什麼對我這麼不公平?」
在一道閃電過後,一個更蒼老的聲音說:「這是對你的報應啊。」借著閃電的光,他看見一個鬚髮皆白的老人從破廟的角落裡走出來。他大驚道:「你是佛祖嗎?」
那個老人說:「你這個混蛋!連你親爹都不認識了!二十多年前你把我趕出來,沒想到如今你也有這樣的報應吧?」
佛說,種下什麼因,收穫什麼果。善惡到頭終有報,並非宿命論的解釋,而是因果關係的推演。你對著鏡子微笑,回報給你的也是一張笑驗;你對著它生氣,它回報給你的一定也是一張生氣的臉。
世間萬物都有其自身的定律,一切結果都有它的原因,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脫逃。世間的一切結果,都是由每一個人播下的種子而產生的,這就是所謂的行為導致結果。
所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不管有多少理由,都不要輕易地傷害任何人。有機會就要多幫助別人,被你幫助的人,也許會給你意外的福報。
一位媽媽經常帶女兒去離家不遠的溶池洗浴,由於浴池存放現金不方便,所以敏次去她們帶的錢者啊好子。有一次,浴池漲價了,由於事前不知此事,她們有帶足夠的錢。浴池老闆知道她們常來,就上她們下次補上。
事後,她們家買了熱水器,不用外出洗澡了,可是女兒一直想著這件事,總會時不時地問媽媽,什麼時候給那個浴池送錢去。
孩子是誠實的,為了幫女兒完成這柱心事,媽媽又帶女兒去了那家浴池,並當著女兒的面把上次所差的錢給補上。給錢時,浴池老闆很詫異,說自己早就忘了這件事了。
這雖是一柱小事,可就是這樣一件件的小事一點點充實了孩子的心靈,就像一粒粒種子,在孩子尚未開墾的心田上生根、發芽。
做家長的在孩子的內心播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收穫什麼樣的果實:播下孝心的種子,你也將收穫孩子對你的孝順;播下文明的種子,你也將會收穫孩子對你的禮貌;播下誠實的種子,你也將會收穫孩子對你的忠誠。
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切皆有因,一切亦有果。有的家長在抱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可能沒有想過,正是自己平時的「不拘小節」,在孩子的心田上播撒了一些與孩子幼小的心靈不相稱的種子,才使得孩子過早沾染不良習氣,使其原本純潔的心靈無法健康成長。
為人父母者在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處理事情的方式可能已經被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父母應以身作則,讓孩子的視野少些汙濁,少些低級思想。如此,才能讓孩子心靈的出野開滿聖潔之花。
你要想獲得什麼樣的結果,就先看自己種下了什麼樣的種子。自已過去沒有做過的行為,肯定也收穫不了明天的結果。只有播種愛、友誼、善良和尊重的種子,才能收穫愛與友誼、善良與尊重的果實,對人對己概莫能外。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們就應該想好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任何時候,都不要因受外界的誘惑而作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如此,不管收穫什麼樣的結果,我們可以做到心安理得,不抱怨,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