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12月18日報導,澳大利亞政府進行了一個大動作,澳總理莫裡森於當日重組了內閣。據悉,改組後的澳內閣貿易部長、金融部長等多個重要職務官員都發生了重變。尤其注意的是,原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轉任了澳金融部長,而原教育部長丹·特漢則接手了西蒙·伯明罕的職務。
由於當前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關係日趨緊張,所以莫裡森在此時大動內閣,尤其是更換貿易部長的行為被外界猜測是為了緩和中澳關係,恢復中澳經貿的正常關係。
自中國和澳大利亞發生貿易衝突以來,澳大利亞的各種出口商品都受到了莫大的影響。
澳大利亞是一個農產品出口大國,中國每年都要從澳大利亞進口大量的農產品,這使得中國穩居澳大利亞最大農產品進口國的地位。然而澳大利亞的大麥在被中方宣布徵收合計80.5%的雙反關稅之後,澳洲大麥對華出口量暴跌,出口損失慘重。
澳大利亞不僅因為中國的反傾銷調查而將承擔高額關稅,同時其大麥出口量也受到了相當大的限制。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因為中澳貿易關係問題,澳大利亞農民損失慘重,預計有1200萬噸大麥因無法出口而爛在地裡。
此外,該國大麥還有多個強勢的競爭對手。此前中國一直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如今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吃癟,澳大利亞的競爭者們紛紛出動,搶佔澳大利亞大麥的中國市場份額。據悉,俄羅斯、阿根廷等國家相繼向中國市場伸出橄欖枝。
屋漏偏逢連夜雨,澳大利亞對華的煤炭出口也遭遇了問題。今年10月,中國加強了進口煤炭的質量與安全檢測,而澳大利亞的煤炭因為檢測不合格被拒之中國市場門外,當月中國進口澳大利亞煤炭的環比驟減了60%。而嘉能可自然資源公司CEO伊凡·格拉森伯格表示,中國今年將會進口和去年相當的動力煤,約有1.85億噸,澳大利亞失去的那些市場,就會轉移到其他供應源的手裡。
不只是大麥和煤炭,澳大利亞的銅、鐵礦石、龍蝦等商品也受到了相當嚴峻的挑戰,同時還面臨著美國、巴西等國家的威脅。有消息指出,如果澳方還不儘快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那將意味著澳洲對華出口的103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6795億元)的商品都會面臨被取代的風險。
觀察者網12月15日消息,莫裡森表示希望中澳兩國恢復直接對話,並表示澳大利亞願意支持中國的經濟發展。然而澳大利亞原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當時卻揚言要把中國告上WTO,使得中澳貿易仍然緊張。
因此莫裡森此時更換貿易部長意圖再明確不過了,但是這對改善中澳貿易關係能起到作用嗎?希望澳洲政府也可以正視這個問題,中澳關係的惡化是因為澳方在多個問題的發言上已經嚴重侵犯了中方底線,使得中方市場漸漸對澳洲失去了信心,僅換一個貿易部長就想要讓中澳關係得到緩和,未免太沒有誠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