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系品牌退?本土品牌/門店進?

2020-12-09 騰訊網

美妝市場,正在乘風破浪。

而在破浪中,有的品牌選擇暫停,或退到安全區,有的則堅持在逆風突圍。

那麼,哪些在退?哪些又在進呢?他們的打法分別是什麼?

本篇報導將從財報數據、市場表現、融資及IPO等角度進行分析。

外系品牌銷售迎來下滑,

退至安全區/撤出中國市場?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1-6月限額以上化妝品零售額同比下降0.2%,其中6月份化妝品類零售總額達326億元,同比增長20.5%,而單月4月轉正、5月增速提升至12.9%就已超19年全年水平。

然,在中國經濟逐漸回暖,並開始不斷突破數據之際,記者從近期國外品牌發布的財報及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動作發現,外系品牌的表現似乎並不太理想。

1.日韓系品牌遇冷?

比如,7月29日,日本花王集團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財報。

據該財報數據顯示,截止6月30日,日本花王集團淨銷售額同比下降7.5%,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3.8%,淨利潤則同比下滑11.5%。而從化妝品業務來看,今年上半年,日本花王集團化妝品銷售額同比下降21.5%。不論是因疫情,還是其它,數字都反應出一個事實:日本花王集團業績在下滑。

又如,此前央視節目報導的一則消息聲稱,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將在韓國本土關店900家,僅保留10家線下直營的品牌集合店。

雖然,這一報導數據遭到了集團方面的否認,但從其發布的2020半年報數據顯示,集團上半年營業額下降23.4%,營業利潤下降67.0%。

從數據的角度來看,愛茉莉太平洋營業額及利潤雙雙下滑,至於關店,也確有此事。早在7月22日,就有報導顯示,廣州天河區正佳廣場的伊蒂之屋閉店,且店曾進行過「5件5折的清貨大甩賣優惠活動」。除此地之外,廣州天河又一城、西城都薈、上海、武漢等多地的伊蒂之屋也均已歇業關閉。

此前,記者在《單品牌店:你看我還有機會嗎?》報導中,便有提及,囿於疫情,國外的一些單品牌店陸續宣布「閉店」,或退出中國市場。

如與伊蒂之屋同屬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的另一「模範型」的單品牌店——悅詩風吟,在2019年關閉40家虧損門店後,於今年4月份宣布,2020年計劃再關閉至少90家在中國的虧損門店。

另一方面,雖然愛茉莉太平洋在線上仍保持著高速增長,但囿於疫情,線下渠道銷售也出現了雙位數下滑的事實情況。

而日本美妝巨頭資生堂集團雖在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透露,受疫情和產品結構不利的影響,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雙雙下滑,且泊美退出了線下渠道布局,資生堂官方美妝星品館亦關閉平臺所有銷售功能。

但這並不意味著,資生堂要退出中國,只是換了「規劃策略」而已,比如,在持續加碼資生堂旗下悠萊品牌在CS渠道的投入之外,還引進旗下高端護膚品牌悅薇,強勢入駐1000家門店,並依據市場做出相應的加碼政策和措施。

C短評:日韓系品牌不吃香了?或許只是當下的大環境所致,但不可否認的是,被諸多企業當做「範本」的韓系品牌及其門店,在中國市場線下渠道已開始逐漸顯示頹態。

2.歐美系/外資零售大跌

當然,品牌選擇關店/關停的並不只是日韓系,C2CC傳媒記者獲悉,近期歐萊雅集團旗下美容儀品牌Clarisonic科萊麗就發布公告稱,其品牌業務將於2020年9月30日正式關停,且旗下所有產品將在絲芙蘭、Ulta Beauty、亞馬遜以及科萊麗官方網站上五折出售,售完即止。

記者在其天貓旗艦店搜索後發現,其產品詳情頁面上也有「搶半價」、「2件7折、3件5折」、「直逼5折」、「55折到手」等促銷用語,但不全是5折。

而有關品牌關停的原因,科萊麗在官網上解釋則是「我們之所以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是為了讓歐萊雅集團能夠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核心業務上。」

這或許與歐萊雅近5年來,半年度銷售業績首次下滑有關。

據歐萊雅集團7月30日晚間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歐萊雅銷售額同比下滑11.7%;營業利潤同比下滑18.4%。

雖然銷售額及營業利潤雙雙下滑,但歐萊雅在中國市場上通過線上下線結合的方式,比如直播,於中國市場和電商渠道取得了不錯的表現,具體來看,就是中國市場同比增長17.5%,而電商渠道則同比增長64.6%。

另一下滑的國外巨頭集團是強生集團,據悉,其在第二季度營收下跌11%,淨利潤下跌35%。

而從外資零售來看,結果不是下滑就是撤店。比如,廣州首家在CEPA架構下進入中國大陸的外資零售機構萬寧,近期被報導或在2020下半年撤出北京,且因為疫情,萬寧已出現部分商品缺貨的情況。

對此,萬寧中國相關負責人則回應稱,部分北京門店關閉是其持續優化門店的戰略之一。

此外,中國市場上的零售表現,在大部分企業開始恢復時,也有一些連鎖出現下滑的情況,如香港高端化妝品連鎖零售商莎莎國際,截止6月30日的第一季度內,營業額同比下跌67.9%。

據莎莎國際表示,中國內地遊客消費減少是業績下滑的關鍵原因之一。截止2019年12月31日,莎莎國際零售店數目降至265間,而今,失去了內地遊客的它,更加難掩衰敗之殤。

C短評:如果說作為零售企業,門店與商品品類布局需要根據市場與顧客需求,調整均屬於正常的商業操作,但從實際銷售數據來看,外系品牌及零售的確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或退或改策略。

當然,在疫情之下,也有扭虧為盈的企業,如從寶潔集團發布的2020財年數據來看,寶潔淨銷售額同比增長5%,雖然增長數字不大,但這確是自2015年以來寶潔最佳業績,且在2020財年,寶潔淨利潤水平也創了近3年的最高紀錄,即實現234%的同比增長。

本土品牌/門店好消息不斷,

在資本市場上也成香餑餑?

不可否認,2020的疫情,讓世界範圍內的美妝市場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前文中已講了部分外企的例子,接下來,我們看下國內市場,本土品牌/門店的表現。

之於中國線上、線下的經濟,2020伊始爆發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個不小的衝擊。初期即2020年1-2月實體連鎖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美妝全渠道增長-13%,線上增長7%。

但隨著以直播/社群等方式的自救和他救,我們不難發現,在化妝品行業,資本和本土品牌市場上頻頻傳出了好消息。

比如,玻尿酸巨頭愛美克成功闖關IPO、美妝品牌「絲香門第」母公司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請,近期被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旗下擁有THE COLORIST調色師、KKV、KK館等多個連鎖零售品牌的新零售生態企業KK集團於近日完成10億元E輪融資等等。

上文中有提到,KK集團融資的事。其實不難理解,作為新零售賽道的領跑企業,憑藉其與Z世代的高粘性以及集合店業態的創新模式,迄今為止,其已完成了6輪融資,且在2019年10月完成D輪融資時,估值便已經超過10億美元。

此次新一輪融資則由CMC資本領投、Kamet Capital、黑蟻資本、渶策資本跟投,此外等部分老股東也繼續跟投。

之於他們,KK集團的KKV、THE COLORIST調色師等商業業態,疫情後恢復能力非常強,且其產品和運營創新性、快速擴張能力,以及數據驅動的能力,都是業內頂級的。

以彩妝集合店THE COLORIST調色師為例,據悉,其在疫後兩個月內新增了近100家門店,目前仍在加快全拓店步伐,預計到8月底,在全國門店數量將達200+。

另一現象級線下店——完美日記,也是頗受資本青睞。據The Information報導,完美日記已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投後估值達20億美元。

此外,其在線下開出的第100家店也已開始營業,且記者了解到,在經歷過疫情後,更堅定了完美日記的發展信心,據悉,其今年的開店計劃是400家,相較於疫情前的規劃可謂是翻了個番。

而一個由外行人,(即沒有化妝品、零售方面從業經歷的人)於2018年1月推出首家門店的NOISY Beauty(中文名:聲名大噪),截至目前,這一互動與服務型兼具的連鎖店,已經引進了300個左右的日韓人氣彩妝、國產新銳品牌,SKU達5000個。

雖然在美妝零售界,這一僅擁有20多家門店的連鎖,尚屬於「新人」。但是其在疫情期間,獲得了千萬級投資,據悉,這是其第二輪融資,由真格基金領投、復星銳正加注跟投。

疫情期間獲得融資的除了本土連鎖,還有新銳國貨個護品牌——BOBORE(波波瑞),據悉,此次千萬級投資主體是專注化妝品產業投資的磐締資本,這不僅是其2020年的第一筆投資,其還與幾大頭部MCN機構合作設立的流量賦能基金。這也就意味著,這一品牌將獲得資金和平臺流量的雙重支持。

C短評:雖然疫情對多數線下商業都是很大的挑戰,但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的,從資本方的態度來看,這或許是線下連鎖商業的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這與入局早晚無關,發展規模也可不視為首要因素,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更為重要的莫過於連鎖的發展潛力和前景。

實際上,從資本對於本土連鎖/品牌的青睞,我們也不難看出本土經濟的回暖之勢,但若因外系品牌銷售下降,有撤出或關店的動作,就斷定外系品牌已「頹廢」,這不免顯得有些片面。

雖然,在疫情之下,在這乘風破浪的美妝行業,銷售數據有所降,是大環境所致,但「縱有浮雲遮蔽日,陰霾亦只是須臾。」

在後疫情時代,真正擺脫「疫情」之困,不應該過於關注「數字」,而應該結合實際做調整,在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讓企業步入發展正規的同時,找到屬於自己的能講新消費轉化為推動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鋪就「超長雪道」,方是正解。

相關焦點

  • 空調行業:國產品牌集中度提升 精裝修盛行催生「國進外退」
    隨著國內家電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近年來以美的、格力為代表的本土企業,開始強攻這一大型商用市場,在市場需求趨緩的背景下,國產中央空調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而隨著下遊房地產下遊精裝修市場的滲透率提高,國產家用中央空調的產銷行情或將回暖。
  • 目標PK雅詩蘭黛 中國本土護膚品牌林清軒底氣何來?
    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催生了一批本土品牌,也讓國外品牌紛紛嗅到商機,爭相進駐中國,並且這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遙遙領先中國本土品牌,但隨著中國品牌的崛起,這一市場局面恐將被打破。   近日,一個中國本土護膚品牌——林清軒(需求面積:40-100平方米),正式向外界宣布自己的新目標:重振中國本土品牌雄風,並向雅詩蘭黛等國際一線品牌發起進攻,未來更是要與它們在中國高端護膚品市場PK。
  • 又一餐飲品牌倒下?一茶一坐門店歇業、消費者退卡
    12月16日,一茶一坐官微發布了「關於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預付卡退卡公告」。公告表示,由於一茶一坐出現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問題,為維護消費權益,上海一茶一坐餐飲有限公司在虹口區商務委員會監督下,委託上海市單用途預付卡協會展開一茶一坐預付卡退卡工作。
  • 「快時尚」成了過去,本土服裝品牌迅速崛起
    本土品牌迎來黃金時代與快時尚品牌的隕落相對的是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曾幾何時,人們觀念中老土的李寧、安踏等品牌,也利用品牌文化和懷舊風格加上「國潮」的設計理念,再一次成為國人眼中炙手可熱的品牌,有人戲稱:以前「沒錢買李寧」,現在還是「沒錢買李寧」
  • 天津加快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 門店開設超2000個
    原標題:天津加快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 門店開設超2000個 9月18日,天津市商務局召開天津市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工作加快發展工作會議。截至目前,本市便利店品牌主要有便利蜂、711、蘇寧小店、天食物美、山海藍圖(全時)、寶坻勸寶、羅森、米蘭、京東便利店、58優品、易捷、崑崙好客等品牌;門店總數達1500餘個,加上崑崙好客和易捷兩個加油站所屬的便利店品牌,共計2000餘個,較年初時增長近500個。
  • 做好門店生鮮品牌建設的六大要素及建議
    簡單來說,由於超市生鮮與傳統市場的巨大正面差異導致初次進店的顧客快速地認同和接受,導致超市生鮮經營變得更加容易並形成競爭力;相比之下,超市行業的非生鮮經營顯得與傳統櫃檯(副食品店)或夫妻店(便利店)經營沒有太大的差異,形成的吸引相當有限。兩相比較,顧客更能接受因為生鮮而進店。從這個層面來講,我們的生鮮經營在傳統零售行業就顯得更加重要和中心。
  • 中國本土4大超市品牌,真正國產,門店遍布全國,不比跨國超市差
    早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沃爾瑪就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在國內170多個城市都開設了門店,在國內零售這一市場的地位還是不容小覷的。不過隨著本土零售品牌的崛起,國內也有著不少出色的超市。而下面這4個都是我們中國本土的超市,屬於真正的國產。門店遍布全國,一點也不比跨國超市差。不知道你去過幾家呢?
  • 大數據顯示:昆明餐飲格局滇系品牌強勢霸榜
    本土品牌如何應對外來競爭?10月25日,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9》(下稱:《報告》)在昆明發布。《報告》顯示,在昆明餐飲市場,火鍋品類線上消費訂單量增長明顯,成為最火爆的消費餐飲品類;而在熱門商圈排名中,南屏步行街、南亞第一城、穿金路成為排行榜前三。  而在品牌表現上,本土餐飲品牌佔據強勢地位,不僅佔據餐飲品牌熱搜TOP3中的兩席,而且包攬了在線訂單量前三。
  • 英國品牌退出中國市場 本土潮牌崛起
    原標題:英國品牌為何「淪陷」中國市場?國貨正當時,本土潮牌市場崛起近年來知名英國品牌在中國市場紛紛「淪陷」,Topshop「走」了,New Look也「離開」了,業界人士紛紛感嘆,英國服裝零售行業似乎進入了「寒冬」?
  • 本土品牌的「資源詛咒」,回歸產品本身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批品牌的輝煌得益於時代紅利,而後來門店房租、產品更新邏輯都發生了變化,零售末端、消費者、營銷等也越來越難以把控,品牌陷入了「冰火兩重天」,即使最後吸取教訓,重新品牌迭代,也註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 又一家餐飲品牌倒下?一茶一坐公布預付卡退卡方案此前已大規模關店
    日前,一茶一坐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公告,針對因門店關閉歇業、預付卡無法正常兌付的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表示消費者可以2021年3月19日之前進行退卡在線登記。這距離其傳出大規模關店已經過去近8個月。一茶一坐來自中國臺灣,是一家連鎖品牌餐飲。2002年,其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中國大陸第一家店,此後一度在中國大陸的33個大中型城市地標商圈開設近百家門店。
  • 韓國平昌冬奧會臨近,本土運動品牌春天來了?
    日前,一則本土知名運動品牌德爾惠「欠債6.36億元」的消息備受關注,也因此喚起80後、90後一代對青春的追憶。與安踏、特步、361三大品牌相比,同樣發端於中國鞋都晉江的德爾惠命運殊途讓人唏噓不已。1989年,中國體育品牌商標意識開始萌芽,丁明亮註冊了德爾惠商標,安踏也在那一年問世。2007年,錯失周杰倫代言的安踏如願成為晉江體育品牌第一股,十年時間,市值從187億港元上升到970億港元。與此同時,和周杰倫一起成長的德爾惠,卻在上市、轉型的挫折中與本土運動品牌第一梯隊漸行漸遠。
  • 列強當道,本土化妝品品牌往何處去?
    2009年歐萊雅化妝品集團旗下品牌蘭蔻在杭州武陵銀泰的銷售額為5500萬——全球排名第五,在杭州大廈的銷售額為6300萬——全球排名第一。我想很多本土化妝品品牌老闆大概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抑或覺得我寫錯了,是不是多寫了一個零?因為這兩個數字實在是太刺眼了,也實在是不得不令本土化妝品品牌和本土化妝品人汗顏!
  • 英國時裝品牌L.K. Bennett申請破產 已關閉5家門店
    3月11日消息,英國時裝品牌L.K. Bennett已於上周四遞交破產申請,現已關閉5家門店並裁員55人,據悉,L.K. Bennett是英國凱特王妃最喜愛的高街品牌之一。   英國媒體天空新聞(sky news)披露,.因融資失敗,L.K. Bennett已正式宣布破產,並委託安永會計事務所監督執行。
  • 3000家門店歸零,女裝品牌Etam退守內衣,還有這些品牌已沒落……
    目前,該線上門店僅剩一件產品。客服表示,相應的產品已經全部售完。「現在我們也在陸續整理相關貨品,後續會有新品上架」。此後,這則來自上海破產法庭的「雙11」甩賣消息在社交媒體圈廣泛傳播,和吳小姐一樣,不少曾經艾格的忠實客戶紛紛轉發。
  • 韓國:本土箱包品牌比國際品牌「風頭更甚」
    韓國箱包品牌正變得越來越受歡迎。在該國的一些大商場裡,這些本土品牌甚至有了與國際箱包品牌一拼的實力。雨果網從《韓國時報》日前的報導中獲悉,韓國國產的箱包產品比以往更加受歡迎,還得到了全球的認可,其箱包業已經發展到向海外市場擴張業務的水平。
  • 長沙打造本土特色消費品牌生態鏈 68家品牌涵蓋吃喝玩樂購
    長沙打造本土特色消費品牌生態鏈,68家品牌涵蓋吃喝玩樂購 本土品牌抱團,擦亮「網紅城市」名片 長沙「網紅指數」的爆表,各類本土網紅品牌功不可沒。12月11日,包括長沙銀行、芒果TV、火宮殿、絕味鴨脖、湘江歡樂城等在內的68家本土知名品牌共同發起成立「湘江新勢力品牌聯盟」,以企業品牌建設助力城市品牌打造,進一步擦亮長沙「網紅城市」名片。
  • 市場走俏但亂象多 廈門本土滷味品牌該如何突圍
    然而,儘管市場很大,街上的滷味食品仍亂象叢生,健康和安全問題時有發生,而缺乏標準的生產流程和標準化的管理,也成為制約品牌發展的關鍵因素。面對如此現狀,鴨八公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一個廈門本土的滷味品牌,嚴選天然配料,採用「草本現滷」的健康方式,直觀展現現滷操作,獨特的包裝設計,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和消費習慣。
  • 長沙全屋定製找一線品牌好還是本土品牌好?
    全屋定製相比較於木工現場打和成品柜子,最大的好處就是全屋定製能夠極大化的利用空間,一個平方當成幾個平方來用並不是假話,而且相對於家中的一些異形空間和死角位置,成品柜子的尺寸不符,而全屋定製的話能夠很好地把柜子嵌入這些位置,為了讓空間能夠更好地得到利用,長沙裝修公司陽澤裝飾旗下的全屋定製品牌貴凡定製擁有自己的木製品加工廠和工程隊,且全屋定製的木製品可做到同色配套
  • 助推門店銷售轉型,米合良品發布「品牌經紀人計劃」
    當前線下門店轉型有兩大選擇,一是整合進中心化電商平臺成為品牌商,但是網店同品類之間同質化激烈、陷入價格戰、流量投入成本高,也有一些爆款網紅品牌利用自身粉絲、流量資源優勢開始反向整合供應鏈;另一個選擇是做「去中心化電商」,這包括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朋友圈、社群)培育品牌商的私域流量,也有採用私域流量電商平臺給品牌商開發的一些運營系統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