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讀書學「錐刺股」 致針灸銀針在體內遊走險釀大禍

2021-01-10 環京津網

讀書時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通過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這是發生在戰國時期政治家蘇秦身上著名的「錐刺股」故事。如今,類似的故事又演繹出新版本:一名12歲男孩,為了完成作業時不犯困,竟趁家人不注意,將奶奶針灸治療時使用的銀針插入尿道,造成銀針在體內遊走,險些釀成大禍。

模仿「錐刺股」讀書 體內插入銀針

這名12歲的男孩小李,家住陝西寶雞,9月開學時就上五年級了。

7月25日中午,小李在家寫暑假作業時,一直犯困。一旁督促他學習的母親,就上去說了兩句。「但是我也心疼孩子,就讓他去睡午覺了。」可沒想到,這個午覺睡的,差點要了孩子的命。

「下午4點,我把孩子叫醒了。」小李母親說,他們每天下午都有快步走鍛鍊身體的習慣。可是,這天孩子的表現特別怪異,走路不但比平時慢,表情也顯得很痛苦。昨天,小李母親告訴記者,當時她走在孩子前面,不停地催促,為此還和小李生了氣。

直到當天晚上10點多,小李突然走到母親身邊說:「媽,我跟你說個事,你別生氣。」小李說,中午寫作業時他覺得困想睡覺,可躺上床後,又覺得應該堅持把作業寫完,於是就悄悄拿了奶奶在家存放的治療面癱的針灸銀針,從下體塞了進去。

緊急手術取出銀針

聽到這兒,小李母親被嚇了一大跳,連夜將他送到了離家最近的醫院,但由於銀針在其體內留存時間過長,加之小李下午曾劇烈運動過,造成銀針在體內遊走,無法取出。隨後,當地醫生建議趕緊轉院治療。

7月26日凌晨2時許,小李被緊急送到西安市兒童醫院泌尿外科。入院時醫生發現,銀針不但無法取出,反而慢慢開始往小李的膀胱移位。與此同時,小李的下體也開始劇烈疼痛。

「孩子表情痛苦,我就害怕針在孩子體內傷到別的臟器。」昨日上午,已成功接受手術治療的小李,還躺在兒童醫院泌尿外科住院部的病床上觀察。小李母親落淚稱,都怪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課本和思想上,對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引導不夠。

這種行為可能致命

西安市兒童醫院泌尿外科醫生王盛興告訴記者:「銀針是很銳利的器械,長時間存在於體內,其鋒利的一端已經刺進了孩子尿道壁。入院時的影像片顯示,銀針長約10釐米,還未進入膀胱。當晚就給孩子做了緊急膀胱鏡手術,將插入體內的銀針取出。」

王盛興說,幸好小李就醫及時,這種尖銳的銀針在身體內遊走,極有可能穿透其他臟器,造成更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危及生命。據他介紹,該院泌尿外科一年來已遇到多起類似病例,有男孩也有女孩,從孩子下體取出的東西除了銀針外,更多的是玩具、鋼珠等。

醫生提醒: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園丁。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中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特徵就是變化,包括身體、大腦、情緒、與家人的關係、與朋友的關係等。當青春期的漩渦席捲孩子時,家長必須把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控制在安全範圍內。文/圖 記者 葛蘭

相關焦點

  • 小學生為讀書學古人「錐刺股」,導致銀針在體內遊走險些釀成大禍
    小學生為讀書學古人「錐刺股」,導致銀針在體內遊走險些釀成大禍因為面對著枯燥的文字,讀書時打瞌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有些人一看書眼睛就不聽使喚,眼皮子就跟有什麼拽的一樣,直往下耷拉。而如今,一位小學生可能是因此而受到了啟發,從而演繹出了新版本「錐刺股」的故事。陝西寶雞有一位12歲的小男孩小李,在今年後半年馬上就該上五年級了。一天中午,小李在寫暑假作業的時候一直打瞌睡,媽媽看到兒子困得不行了便建議兒子趕快去睡覺,可是令媽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午覺」差點要了兒子的命。
  • 「錐刺股」的錐是什麼
    「頭懸梁,錐刺股」的錐是什麼?這些問題,考古學都可以解答。秦末就有名片了現今在社交生活中,名片已成為不可缺少之物了。可是你知道,名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它又是怎樣演變的嗎?名片至少在秦末漢初就出現了。謁是下級對上級、晚輩對尊長通名時用的名片,通常用於比較莊重、正式的場合,平時在親朋同僚之間使用的是一種比較簡易的名片,叫做「刺」(札)。刺的出現比謁略晚,但至少到東漢時也已十分流行了。有意思的是,刺傳到日本後,也被日本人所接受,他們至今仍把名片叫做「刺」。
  • 魚刺卡喉後,婆婆現學「網紅妙招」取刺險釀大禍
    楚天都市報12月1日訊(記者廖仕祺 通訊員周珊)63歲的陳婆婆喝魚湯時不慎被魚刺卡住,她於是上網現學「取刺妙招」——鼻子裡塞大蒜、口含白砂糖等,結果魚刺沒取出來反而險些釀下大禍。專家提醒,「網紅取刺妙招」和飲醋、吞飯等土方、偏方一樣不可取,魚刺卡喉自取有講究,警惕「妙招」變「奪命損招」。據陳婆婆回憶,昨日午餐吃了財魚豆腐湯,因味道鮮美,僅剩的最後一點湯渣也被她一口氣喝完,當時就覺得喉嚨疼,想著肯定是卡了魚刺。
  • 現代版「錐刺股」
    提及三班班長李繼承,連隊官兵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的,這傢伙為了學好專業知識,竟然上演了現代版的「錐刺股
  • 頭懸梁,錐刺股,值得提倡嗎?
    頭懸梁,錐刺股,對國人來說,應該是耳熟能詳的勵志故事!頭懸梁,講的是漢代孫敬,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就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系在房梁上,打瞌睡了就會扯到頭髮,馬上趕走睡意!錐刺股,講的是戰國時的蘇秦為了發奮讀書,讀書困了想睡覺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把自己疼醒,繼續讀書!這兩個故事,看起來非常的勵志,孫敬成為了漢代遠近聞名的大儒,門生遍天下。而蘇秦,成為了大政治家,配六國相印!
  • 古代雞湯系列——頭懸梁錐刺股
    頭懸梁錐刺股,貌似經常出現在中學的勵志名句裡面。它說的蘇秦的故事。 蘇秦---最著名的說客蘇秦的故事,是所有勵志故事裡面極為精彩的一篇。他把自己的書都拿出來看了一遍,得出結論----這麼多的書,讀完了也不能獲得榮華富貴,都是些沒有用的書 頭懸梁錐刺股於是蘇秦同學,翻箱倒櫃,終於找到一本書---武俠小說裡面,一般管這個叫武林秘籍。這本書就是---陰符經。然後,蘇秦同學就頭懸梁錐刺股,廢寢忘食,刻苦研究陰符經。
  • 蘇秦錐刺股學以致用
    錐刺股 蘇秦讀書欲睡,引錐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著乎。意思​說:挑燈夜讀,困意襲來時用錐刺自己大腿血流到​腳跟。自言自語說,哪裡還會有遊說國君而不能讓他拿出金玉錦繡以及卿相尊位給我的道理呢。​ 經過一番苦讀,終於學有所成。
  • 頭懸梁,錐刺股的開創者,別人家的孩子——蘇秦
    在以前讀書時我們經常會被家長拿來比,所以就有別人家的孩子一詞;而家長老師們為了勸學,經常說的莫過於「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這兩詞了,尤其是頭懸梁,錐刺股。「頭懸梁,錐刺股」之所以被大人們經常拿來舉例勸學,是因為這個典故的主人公蘇秦的確讓人為之嘆服。蘇秦的身世:蘇秦生在農家,最後通過頭懸梁,錐刺股般的學習狀態,成功身佩六國相印,成為六國「從約長」,他這翻蛻變可以說是從寒門到封侯拜相的典範,而父母也希望自己子女成為人中龍鳳,所以頭懸梁,錐刺股就成了最適合對我們勸學的典故。
  • 「頭懸梁,錐刺股」式的學習方式可不可取?
    「頭懸梁,錐刺股」是古人刻苦努力讀書的象徵,但我認為這種方式不可取。一、「頭懸梁錐刺股」式學習是一種痛苦讀書學習的目的是獲得知識,獲得東西應該是快樂的。學習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不是學一次就結束。如果用「頭懸梁,錐刺股」的方式,學一次在心裡留下的映象是痛苦,那下一次想到讀書,便增加這種痛苦的感覺。是正常的人對痛苦的事都不會喜歡去做,快樂的事都願意去做。如果對一個孩子說:你去讀書需要把頭掛起來,要用錐子扎屁股。我想還沒讀,孩子已經被嚇倒,哪還敢去讀書?小孩連生病打針都害怕,打過一次針,下一次都不敢見醫生。有些孩子為什麼喜歡上幼兒園,因為幼兒園好玩,有小夥伴的陪伴,能給他帶來快樂。
  • 頭懸梁錐刺股的歷史故事
    頭懸梁錐刺股」講的就是蘇秦青年時期勵志的故事。蘇秦出身寒門,胸有大志。為了集中精力學習,蘇秦冥思苦想,讀書時他把頭髮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梁上,如果一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到後來,蘇秦靠自己努力成為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謀略大師。
  • 針灸銀針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1月22日(國際·一周看天下)針灸銀針這是11月14日在聖保羅拍攝的巴西中醫藥診療培訓基地展示的一套傳統針灸銀針。
  • 頭懸梁 錐刺股的真正意義
    大家一說起努力學習的方式就是「頭懸梁,錐刺股」,其實這個方式是倆個典故,這倆個典故是我國在歷史上說一些勤奮好學、刻苦努力的代表。「錐刺股」一開始有的人以為這個錐刺股就是拿錐子刺自己的屁股,其實在古代時期股代表的是大腿,所以大家不要在以為刺股是在刺屁股了。
  •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
    都聽過「頭懸梁,錐刺股」,但你知道那個錐究竟是什麼東西嗎一說到考古,很多人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古老文物,由於這些物件大多年代久遠,與我們現在的生活偏離的有些遠,所以,大多人會覺得關心這個沒有太多的意義,其實,如果抽 出一些時間,對文物做些了解
  • 後人皆知頭懸梁錐刺股,卻鮮有人提及
    其中錐刺股的故事出自《戰國策-秦策》中《蘇秦使將連橫》。蘇秦多次以「連橫」主張遊說秦惠王均未被採納,在所有積蓄都花完後只得衣衫襤褸、形容枯槁、非常落魄的回到家中。作為一個失敗者,妻子沒有從織機上下來迎接他,嫂子不給他做飯,甚至父母都不和他說話。
  • 房玄齡:錐刺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
    房玄齡:錐刺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房玄齡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位臣子,也是一位非常有名的謀士,房玄齡在唐太宗的手下做官也是為其所重用還有器重,不僅僅是因為其才華橫溢,文思出眾,更加是因為其善於處理政事,而且為人正直仁義,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才子。
  • 大學開設「通宵自習教室」,真的需要「頭懸梁,錐刺股」嗎?
    不少學生拿出「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來安慰自己:古人都如此,年輕人吃點苦怕什麼?可是,我認為「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方式不科學,不可取。1.「頭懸梁,錐刺股」僅僅是表達了學習需要刻苦的精神「頭懸梁」說的是漢朝的孫敬非常喜歡讀書,經常讀書到半夜,時間長了不免打瞌睡,認為浪費了時間。
  • 頭懸梁,錐刺股的兩人後來混得怎樣?歷史老師肯定忘了告訴你!
    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我們耳熟能詳,那麼這兩個故事的主人公結局究竟如何呢?相信歷史老師絕對不會告訴你。頭懸梁的主人公是孫敬。孫敬是漢朝人,年幼時就很愛讀書,視書如命。他讀書是為了激勵自己用繩子把自己的頭髮拴在橫梁上,只要自己打瞌睡低頭,繩子就會扯他的頭髮,這樣就會清醒過來。
  • 頭懸梁,錐刺股的那兩個人,後來變成什麼樣了?網友:三歲看老!
    在大家讀書的時候肯定都聽個一個詞:頭懸梁,錐刺股,這兩個詞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成語懸梁刺股。這個成語是兩個典故,也就是說這個成語裡面有兩個故事。相信很多朋友以前肯定還以為這個一個故事,在把頭髮拴在房梁上的時候,屁股下面還放一把錐子。
  • 「錐刺股」的蘇秦,在長大之後經歷了什麼?老師不會告訴你!
    「錐刺股」的蘇秦,在長大之後經歷了什麼?老師不會告訴你!在我們小時候的記憶當中家人或者是老師對於教育問題都是非常看重的,因為在我們學習的課本當中,都曾經會有一些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典故來教導自己的孩子,那麼在這些經典的典故當中,我想大家一定記得有這麼一句話,那就是頭懸梁,錐刺股,那麼說起這個典故當中的錐刺股主人公就是蘇秦,而蘇秦當時為了能夠讓自己下定決心去好好讀書就以錘子刺自己的腿,這樣的做法來影響自己,但是「錐刺股」
  • 雙語成語故事丨頭懸梁 錐刺股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少兒英語>英語故事>正文雙語成語故事丨頭懸梁 錐刺股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a man named Sun Jing was a famous politic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