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關公真的有用嗎?

2020-12-04 春花秋落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被曹操生擒,在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可惜歲月不饒人。

據說,關公麥城戰死後,冤魂不散,滿懷一腔冤氣,提著腦袋,四處鳴冤.一天,路遇佛祖釋迦牟尼,關公向佛祖傾訴滿腔冤屈之後,佛祖開導他:你說死得太冤,可是,你生前殺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你殺的人還少嗎?難道他們都該殺,人家都死的不冤?關公一聽,頓時大徹大悟.詢問佛祖,如何才能消除冤氣?佛祖勸他,趕快皈依佛門,才能心底坦蕩,祛邪扶正.關公聽了佛祖規勸,決心皈依佛門.後被佛教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天尊關帝聖君」鎮壇護法,威鎮山門.現四川梁平縣的明代建築「雙桂堂」,一進廟門,見到的是關公的殿堂.只見關公帶領關平、周倉,扶佑佛殿神聖.其來源即出於上述典故.

關公神勇無敵,一身正氣.在民間驅儺習俗中,奉為壇神或戲神.、梓潼陽戲、提陽戲都敬關公為主神.開戲,必設關公聖像、先祈關公後開正戲.在梓潼縣還有「關公掃蕩」的習俗.每年春節或關公生日,均要從廟裡抬出關公像,在田野、村寨中遊走(掃蕩),以借關公之威,驅邪納吉,保一方平安.屆時,當地群眾,在村頭莊尾,設壇迎送,氣氛熱烈隆重,可謂一大宗教民俗景觀.人人敬仰。

關公也叫「關聖帝君」,即「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如今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關於其來歷,前面已有介紹,其職能有「治病除災,驅耶闢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因為商人認為有三,一是說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二因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三因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這種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且江湖上結義弟兄,亦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如今,關公在寶島臺灣還有一個封號——玄靈高上帝.此是清以來,百姓生活之苦和外患之辱,更祈求於關公保護.江南一些城市的百姓在慘遭清兵和外國侵略軍的屠殺時,曾抬出關公的神像聚集民眾以抗外辱。民眾在遇天災、疾病、爭執時,則向關帝求雨、求藥,求他驅災陣魔、求他正直決斷,皇室求關公保國家富強,地方求關公除暴安良。近世自於內憂外患,一些民眾在逃往臺灣時,將關公這一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流傳了下來.當代商賈興盛,關帝又被尊為武財神,保護工商業的興隆.

手持青龍偃月刀的關羽神像、關羽的祠廟遍布各地,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古代祭祀的戰神本是「兵主」蚩尤.就官方的祭祀言,唐初開始便有武廟,但主祀的是周朝名將姜子牙,而關羽則為從祀.至遲宋朝末年,民間供奉關羽的廟宇已經「郡國州縣、鄉邑間井皆有」(郝經《陵川集》).元代朝廷雖崇信喇嘛教,但未箝制人民信仰,因此民間對關羽的崇信有增無減,元朝皇帝且曾遣使致祭.明清以降,供奉關羽的廟宇不僅遍布中國內地,且延伸至西藏、朝鮮半島乃至海外.今日僅在老北京城裡,就有一百多座專供關公或兼供關公的廟宇。

據統計,歷史上有16位皇帝23次為他御旨加封(上文只是撮舉其要),爵位由侯而王,由王而帝,乃至關聖大帝,可謂榮寵非凡,獨步千古,於是就完成了他「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由人而神的改造過程。在這一歷史過程中,上至高居廟堂的帝王將相,下至終生勞作的庶民百姓,從舞文弄墨的文人學子、揮槍弄劍的草莽義士,到勾欄瓦肆中的說書藝人、梨園演場中的戲子優伶,乃至遠避塵世的僧尼道姑,幾乎都陸陸續續匯入了美化、聖化和神化關公的潮流。

在這一浪高過一浪的關公崇拜浪潮中,從關公身上發掘出來的和被追加到關公身上的美德與美譽,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真實的關公,幾乎達到了無人可及而又無以復加的地步,關公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頂禮膜拜的神聖偶像。於是,生活於三國時代的關公,在宋元明清之際,便漸漸地超凡脫俗、青雲直上,由一個充滿悲壯色彩的人間英雄,變成了萬民禮拜的神聖偶像。在成千上萬的歷史人物中,名聲越來越大、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大帝,進而上升為「神」的,恐僅有關羽一人。

根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共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有關帝廟3萬餘座,僅馬來西亞和日本就有關帝廟1000多餘座。2000年,印度還在興建大型關公公園。

現在關二哥是信仰,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都在拜關公,你拜對了嗎有人不能拜關公 有種人拜了關公受不起
    來源: 劉婭觀娛樂 舉報   從清朝時候開始中國人不管黑道還是白道兒,甚至做生意的人都喜歡拜關公
  • 商人拜關公 百姓拜關公 佛教道教也拜關公,為何人人都拜關公?
    中國人好供奉神明這是大家都知道的,生孩子要請送子觀音,開灶要拜灶王爺,種地要拜土地公,就連求雨都要請雷公電目。可以說中國人的神仙各司其職、分工明確。無論百姓想求什麼都找的到專門的神仙來拜。
  • 拜關公也有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要拜金袍關公?
    ,也會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能順利抓到壞人。而兩者拜的關公,一個穿紅袍,一個穿綠袍,這其中到底有何講究?金袍和無袍的關公,又歸誰拜? 關羽,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乃漢末三國時期蜀漢的名將,關於他的歷史記載,最早見於陳壽的《三國志》,書中評價關羽乃「萬人之敵,為世虎臣」,評價相當之高,而後《三國演義》出現,進一步完善了關羽這一歷史人物,關羽也正式成為「忠義」的化身,為世人所祭拜。
  • 蔡英文拜關公的信念並不純粹!
    關公在臺灣影響力深遠,僅廟宇多達500多座「臺獨分子」的禍心不必說,讓人想不到的是,既然近一步想放棄中國史,那麼臺灣民進黨一伙人為何非常喜歡拜廟求神呢?在眾多廟神中,以關公最多。在新版歷史書中,民進黨強制性的把三國歷史抹掉,既然不喜歡關公,為何要拜關公呢?難道就不怕得罪關公嗎?
  • 你知道嗎,為什麼香港黑幫和警察都拜關公?
    你知道嗎,為什麼香港黑幫和警察都拜關公?年輕人已經很少看港片了,但是對於80。90後,香港的警匪片是童年的記憶,在香港警匪片裡,警察和黑道都會拜關公。黑白二道都崇拜關公,關公到底是有什麼魅力,可以徵服黑白二道。
  • 女人不拜金,拜什麼?拜關公嗎
    這段時間突然興起的撒嬌句式女人不拜金,拜什麼?拜關公嗎?男人不花心,花什麼?花無缺嗎?男人不好色,好什麼?好are you嗎?比如這個:連我你都不喜歡,你喜歡什麼,喜之郎嗎?你連我您的不愛,你愛什麼?愛麗絲嗎? 你連我都不在意,你在意什麼?在義大利嗎?你連我錢都不還,你能還什麼?還珠格格嗎?
  • 現在結義拜關公,那麼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拜的是誰?
    我國有句古語叫文拜孔子,武拜關公,而且現在關公也已經成做了很多生意人的保護神,黑道和白道都會拜關公,關羽也是忠義和正義的化身,而且也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嚮往和寄託。現在的我們結義可以拜關公,那麼在劉備關羽和張飛三個人在桃園結義的時候,又拜的是誰呢?換句化來講,在關羽沒有被神話前,人們結義會拜誰?
  • 在關公故裡「關公門前耍大刀」 是真的!
    關公的「青龍偃月刀」,這把刀差不多有五十公斤,別說耍大刀了,就拿起來估計也夠嗆,但是關羽力大無窮,他能把這把刀耍的龍飛鳳舞的,所以說好刀配好兵是真的。關羽也利用這把刀斬殺了很多名將,比如顏良文丑等,從此打響了自己的名號。
  • 代州武廟拜關公
    拜關公 結善緣 學關公 行鴻運 2020年9月27日有幸隨代縣作協的文朋詩友一道去訪武廟、拜關公。 武廟坐落於代縣城西南街。據《代州志》記載:建於元天曆2年,即公元1324年,之後屢有修葺、增建。佔地八千平方米,坐西向東,是一處兩進四合院落式的古老建築群,具有典型的北方金、元建築風格。
  • 拜關公也有這麼多講究?黑幫拜紅袍,警察拜綠袍,誰拜金袍關公?
    看了這幾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黑社會出來「幹」之前,總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平安;警察出來「幹」之前,也要拜一拜關公,保佑自己順利捉到壞人。還有兩拜的關公,一個穿紅衣服,一個穿綠衣服,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無衣關公,無衣關公,又歸誰拜?
  • 「女人不拜金,拜什麼,拜關公嗎?」這句話應怎麼回懟才爽
    ~01「女人不拜金,拜什麼,拜關公嗎?」這句話應該怎麼回懟才爽……這不是當代年輕人應該有的價值觀,如果家裡有錢,老爹是土豪的話那拜金真的無所謂,畢竟花的錢是自己的,又沒有影響到別人,可是如果自己沒錢,又一味的追求高消費,這樣的價值觀真的不可取,認清楚自己的實力和平凡非常重要,更何況消費主義本身就是收割窮人的智商稅!
  • 結拜時為何拜的是關公?那「桃園結義」,拜的是誰?
    其中「關公」就是這樣的一個傑出代表人物。他從《三國演義》文學中衍生而來,經過了文學作品的美化鍍了一層金,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他逐漸成為了"忠、義"的代表。而劉關張「桃園結義」這個典故,也被後人稱道。在之後只要是兄弟結拜都會拜「關公」像,那麼結拜時為什麼都要拜關公呢?在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他們拜的又是誰呢?今天你們來看,我來說。
  • 後代人拜把子都跪拜關公,劉關張當年桃園三結義,他們拜的是誰
    導言關羽去世後,民間尊為「關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朝雍正時期,尊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地位等同。道教將關羽奉為「關聖帝君」,即人們常說的「關帝」,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民間所供奉的「關公」又被臺灣信徒稱為「恩主」,即救世主的意思。關羽,被尊稱為中國武聖,是漢末三國時代蜀漢的大將,關羽變成武聖的歷程很繁雜,可是卻得到大家的尊重。中國有句俗話稱為文拜孔子,武拜關公,甚至於當下關公像也變成了許多 商人的守護神,黑白兩道都喜愛拜關公,關公象是忠肝義膽的化身,當下也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寄託。
  • 香港警察為什麼也要拜關公?
    去年在香港看警察集體拜關公時,方覺這種想法實在是幼稚,其實,祭拜神靈、祈求保佑,早已有之。燃上炷香,許上一個願,恭恭敬敬地拜上三拜,這些在民間,或求錢財,或求官職,或求子嗣,或求平安,都已是司空見慣了。只是,在內地還沒聽說過哪個公安機關集體燒香拜神靈的。但在香港卻有,而且人家做得那麼認真,那麼投入,那麼虛誠。井沒有人對此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因為這已經成為香港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
  • 大砍中國史,蔡英文還敢拜關公?
    民進黨的「臺獨」禍心不必多說了,令人好奇的是:一幹綠營頭面人物,都特別喜歡拜廟求神,其中關公拜得可不少;現如今把三國的那一段歷史從課本中砍掉,就不怕關公生氣怪罪嗎?在臺灣,信眾把關公稱為「恩主」,也就是救世主的意思,是忠義愛國的象徵。目前,臺灣主祀關公和配祀關公的廟宇,將近有500座之多,可見其普遍性。
  • 在華人圈裡,為什麼大家都拜關公?網友:缺什麼拜什麼!
    在很多電視劇中,凡是涉及到國外的戲份,我們總能看到一些寺廟橫行,許多人都在拜關公。那我們就有疑問了,按理說孔子不是最為出名的嗎?華人拜也應該拜孔子,玩什麼拜關公呢?很多人都想不通。想不通的原因是你不知道關公在華人文化圈裡的象徵,他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是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在追去,但仍舊缺少的精神。我國古代有許多優秀的古代典籍,傳到國外的也不少。其中《三國志》就受到了外國人的歡迎,像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越南等這些曾經有過漢文化普及的地方,以及現在以華人為主要人口居住的地方,到處可見關公廟,甚至很多人家裡請了關公。
  • 為什麼合夥做生意的人都拜關公?
    所以一些生意人都供奉著關公像。相傳關羽在家鄉山西運城犯了人命官司而亡命天涯,到後來隱姓埋名來到河北一帶以販賣綠豆為生。當初關羽從老家潛逃時只帶了半布袋綠豆,他以此為本錢做起了小生意。關羽上過幾年的私塾,在做生意過程中逐漸發明了記帳薄,收入、支出記得清清楚楚,加上精打細算,兩年後不僅娶妻生子,而且有了些積蓄。
  • 結拜是一個很傳統的文化,現在都拜關公,那關公拜的是誰?
    那麼拜把子這個風俗到底從什麼時候來的呢?它的意義又是什麼?記載暫時比較早的拜把子的事情應該就是劉關張三人了。但現在在港臺影劇裡面常見的拜把子都是拜關公。因為關公是忠義的代表,那麼在劉關張三人還沒有拜把子之前,古人如果要結拜兄弟的話跪拜的是誰呢?除了兄弟之間姐妹,當兩個異性人感覺彼此不錯的時候,也會結拜天地成為夫妻。
  • 海外的拜關公歷史
    在華人圈,拜關公是很常見的現場。既可以保發財,也可以保平安。廣東,香港等地區,拜關二爺尤為流行。而且拜關公的人,也是形形色色都有。警察會拜,黑社會也會拜。只不過他們拜的關公略有不同,黑幫拜的穿黑鞋,警察拜的穿紅鞋。而隨著華人流落到世界各地,拜關公的傳統,也流傳到了世界各地。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關二爺,為什麼中國人愛拜關公
    ,特別是在清朝,關二爺被進一步神化,目前關二爺已經進化成了「全能型保護神」什麼人都拜關二爺,特別是香港,黑白兩道都拜關二爺。關二爺也感到很頭疼啊,你們都拜我,那我去保護誰呢。大家有沒有想到過,為什麼中國人都愛拜關公呢?因為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武藝嗎?不是,如果說是因為武力,那麼呂布等人比關羽還要厲害,為什麼不拜呂布等人呢?那是因為他們只有武藝沒有武德,關二爺嫉惡如仇、忠義無雙的性格受到了大家都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