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1+1+3+6+N」工程,講好嶺南故事,留住南粵鄉情
禪城祖廟:打造「首善之街」 推動高質量發展
撰文:閻鋒 李宗胤
攝影:戴嘉信
從廣州搭乘廣佛地鐵,20多分鐘可到達朝安地鐵站附近,這裡將崛起一座集電影、文創、文化與商業為一體的珠影·祖廟星光城。日前,廣東珠影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與片區所屬的祖廟街道朝東村朝一股份合作經濟社正式籤約。這就意味著,在禪城產業的「四朵金花」之一「環市童裝」的重要地標上,將生長出全新的產業項目。
祖廟街道要打造展示和體驗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不只是珠影·祖廟星光城這樣的新項目,在城市核心街區強調文商引領,探索文化商業旅遊相融合、舊改與產業城市提升相融合的更多可能,指向的是祖廟街道打造廣佛都市圈文商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目標。同時,祖廟街道還將全力以赴,打造廣佛都市圈創新創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示範區,基層治理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示範區。祖廟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志誠5月11日上線「2019問政禪城」系列訪談,首次系統闡述新班子對祖廟街道發展的觀察與思路,他用「1+1+3+6+N」工程概括祖廟街道將要做的事情,圍繞打造「首善之街」,打造展示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街道將以三大示範區、六大抓手推動接下來的高質量發展。
每年農曆六月六的「塔坡公誕」已經成為一項品牌民俗活動。
打造三大示範區扛起「首善之街」的責任與擔當
圍繞如何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如何強化優勢補齊短板,祖廟街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此次明確提出要打造「首善之街」,為禪城扛起「首善之區」的責任和擔當,這成為「1+1+3+6+N」工程中的第一個「1」。
第二個「1」則是將祖廟街道打造成為展示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何講好嶺南故事,留住南粵鄉情,是歷史賦予祖廟街道的使命。祖廟街道將依託祖廟—嶺南新天地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歷史街區,擦亮佛山乃至大灣區裡這張獨具特色的名片。同時,豐富的嶺南文化底蘊是祖廟街道最寶貴的資源,是祖廟區別於其他地方無法複製的吸引力,通過挖掘整合轄區歷史文化資源,計劃建設一個高定位、高標準的嶺南文化展示館,來系統展示嶺南文化發源和歷史,將祖廟街道打造成為展示和體驗嶺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內街小巷是佛山歷史的沉澱。
在此基礎上,祖廟街道將著力建設三個示範區:即廣佛都市圈文商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廣佛都市圈創新創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示範區,廣佛都市圈基層治理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示範區。圍繞上述「1+1+3」的目標,祖廟街道將以抓基層治理、文商引領、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產業提升和民生實事為六大抓手,鋪開N個具體項目。
其背後,近年來,作為區位資源和公共配套資源優勢突出的街區,祖廟街道一度被貼上了「高度建成區」「老城區」的標籤,在高質量發展的命題下如何挖掘潛力觸摸新的發空間,實現老城城市形態的提升、集聚創新要素、深化產業布局、提升產業服務等,一直為外界所關注。
文商引領城市更新延續嶺南記憶留住鄉愁
50多個城市參與的2019中國高鐵經濟帶旅遊博覽會剛剛在禪城落下帷幕。統計顯示,禪城「五一」假期期間,接待旅遊總人數同比增長10.02%,旅遊總收入同比增長11.68%。不只是「五一」假期,元宵節「行通濟」、三月三「拜北帝」、六月六「塔坡公誕」、九月廿八「華光誕」等佛山傳統文化民俗活動,都是在祖廟街道轄區內舉行。這些品牌活動為祖廟街道在文商旅融合的深度挖掘,埋下歷史的伏筆。
劉志誠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儘快活化老城區是一篇「大文章」。事實上,被稱為「蓮升片區」的老城區,是明清時期「四大名鎮」之首佛山鎮的所在地,是上世紀佛山商業手工業的歷史記憶空間所在。該街道轄區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其中國家級2處、省級3處、市級46處,尤其是「中國曲藝之鄉」(粵曲粵劇)、「中國南獅運動之鄉」(中國功夫)、「塔坡公誕」民俗文化活動,已經成為祖廟街道文化的三大拳頭品牌。
劉志誠透露,將以嶺南文化為引領,搭建高層次文商旅融合發展平臺,提升祖廟街道首位度,擴大影響力,吸引高層次資源和有影響力項目落地,推動文商旅融合突破發展,同時,以「三舊」改造為抓手,推動老城活化和城市更新。按照高水平中心區的標準,加快產業升級和城市功能再優化布局,推進佛山老城的活化和歷史古蹟的保護。
具體來講,祖廟街道將在老城活化中重點推進昇平片區改造項目4、5-1、7地塊,地塊處於品字街歷史文化街區範圍內,總佔地177.17畝,是佛山老城文化旅遊線路的重要節點。該項目計劃參考廣州永慶坊模式,由投資商出資負責加固修繕等工作,投資商取得一定經營期的模式進行改造。
同時,活化利用將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保留原有的街巷肌理,建築保留嶺南特色風貌,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導入創業辦公基地、文旅產業園、影視作品製作基地等,爭取將片區打造成「佛山城市新記憶、新鄉愁」和「佛山文商旅創新地標」。
16個舊改項目逐步推進舊改反哺產業提升
「祖廟街道如果要發展,每一寸土地都是要拆出來的,沒有舊改就沒有祖廟的發展。」祖廟街道辦主任肖映澤表示。在高質量發展的命題下,祖廟街道下一輪發展中的土地空間和載體問題,凸現出來。
事實上,對於祖廟街道來說,舊改與產業提升和城市品質提升相輔相成。不只是要打造影視文化娛樂體驗式創意園區的珠影·祖廟星光城項目,近年來,樂怡海創·文華薈、德鴻體育活力社區等一批新型載體,都是在此前村級工業園的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在這些新的園區載體中,金融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得以聚集。接下來,提升產業升級的帶動力,增強創新功能,服務佛山製造業創新發展,祖廟街道將重點發力補齊科技、人才兩個短板,努力建設創新要素資源集聚區。
祖廟街道轄區內共有9條行政村,目前未改造的舊村現狀,大都是密集低矮的工業廠房,土地利用率極低,居民的居住生活環境也亟待提升,村集體改造意願強烈。對此,街道制定了2019年至2021年三年改造計劃,配套專項扶持政策也正在制定之中,以保障改造項目質量和效益,確保政策扶持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按照計劃,祖廟街道將分年度推進果房新村、東升厚安舊村、永新南沙舊村、鎮安舊村、朝東1號地塊、東升鯉魚沙地塊等16個「三舊」改造項目,其中舊村居改造項目共有10個,舊物業、舊城區改造項目共有6個,涉及的改造面積約2400畝。目前,果房新村改造項目、永新南沙舊村改造項目和東升厚安舊村改造項目有望啟動,逐步鋪開舊村改造計劃。
「三舊」改造還有望為寸土寸金的核心街區釋放出一批養老、教育、市場、綠化、停車等公共資源,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城市生活配套。經初步統計,16個「三舊」改造項目,將可新增養老類社會福利設施8所、幼兒園9所、中小學4所、停車場9個、文化活動場所6處,以及一批市場、公園、公交首末站、醫院等公共配套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