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鐵路不斷升級更新,原來蜿蜒在城市中的鐵路逐漸被棄用。鐵路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記憶,為了不讓其淪為了現代城市的汙染源,近年來各國政府和市民重新開始注意廢棄鐵路這一特殊的城市空間,越來越多的建築師、設計師嘗試改造廢棄鐵路,讓它們重新成為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如以美國高線公園(Highline)為代表的廢棄鐵路更新項目為各國城市提供了經驗借鑑,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也已展開了地區廢棄鐵路更新的設計與實施工作。
在世界上眾多的廢棄鐵路改造項目中,巴黎La Petite Ceinture(小腰帶)鐵路改造格外引人注目。
巴黎La Petite Ceinture是一條環線鐵路,修建在環城Boulevards des Maréchaux的內側。鐵路於1862年建成通車,到1934年,它經歷了70多年的城市客運服務後逐漸被廢棄。
小腰帶是巴黎的第一條城市鐵路,這條鐵路的長度與複雜的沿線空間讓其改造變得十分困難。經過不斷的摸索,小腰帶通過以點帶線的方式,以永續環保為方向變身成一個如今備受居民喜歡的生活休閒場所。它的成功改造也為探索工業時代的鐵路遺產,在現代城市空間中如何重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小腰帶」的歷史變遷
19世紀中葉,巴黎向周邊輻射的鐵路網經過數年修建已初具規模。當時這些鐵路網在巴黎市內終止於七大相互獨立的火車站,路網和火車站之間沒有鐵路連接,且市內道路尚不完善,給乘客和貨商帶來了不便。加上自1841年起,巴黎市政府修築城牆以保護巴黎,城內的軍需補給需要一條物資供應線。於是,La Petite Ceinture環線鐵路應用而生。
La Petite Ceinture這條長32公裡的環城鐵路沿元帥大道延伸,有的路段建在高架橋上,有的路段建在壕溝中,途中經過兩段隧道,主要是為城內的客流物資周轉,以及為軍事補給提供便利,在貨運和客運上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862年7月14日,小環線鐵路迎來了第一批乘客,往返Batignolles-Clichy-Rapée-Bercy之間,之後全線逐步開放客運服務。在普法戰爭期間有80萬人乘坐,同時,這場戰爭也暴露出小腰帶運能不足的問題。另一條環城鐵路——巴黎大環線鐵路於1877年運行,並逐漸分流了巴黎小環線鐵路貨運列車,有效地緩解了其負載飽和。
1878年,線路的年客流量達到500萬,而1900年隨著世博會的舉辦,小腰帶也創下了客運承載的記錄——運載量多達3900萬人次。
然而世博會之後,巴黎開通了第一條城市地鐵,標誌著地鐵客運時代的來臨。剛剛達到客運巔峰的小腰帶旋即被新興的地鐵取代,小腰帶的客運功能從此開始衰落。運輸聯合會幾次試著要把這條鐵路轉交給地鐵運營商巴黎城鐵公司(CMP),但都沒有結果。最終,因為小腰帶鐵路的客流量逐年劇減,巴黎市政府通過決議,決定1934年4月1日起停止小環線鐵路的客運服務。這個載客運行了七十多年的鐵路逐漸被廢棄。
隨著時間發展,小腰帶部分被拆除,其西部路段一部分被整合進城際輕軌RER,現存的小腰帶是一段23公裡的半環狀鐵路。小腰帶作為巴黎黃金地帶的鐵路環線,標誌著巴黎的歷史和記憶,因此在廢棄60多年後,巴黎政府和市民重新開始注意到了這一片帶狀的城市缺口,並試圖進行改造,重新利用起小腰帶的軌道設施和附屬空間。
「小腰帶」的重生之路
2006年,由於短期內小腰帶沒有新運輸項目,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與巴黎市籤署了一項框架協議,確定了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使用小腰帶的可行方案。該框架協議創建了四個社會融合項目,要保護小腰帶沿線生態,同時保留交通運輸的可能性,清除扔在軌道上的垃圾並管理生物多樣性。
此外,通過Réseau Ferréde France將其中一些建築物轉售給巴黎市或私有實體,並通過改建為文化目的場所(酒吧,飯店或音樂廳),來維護和修復以前的循環客運服務站。這涉及到奧納諾大道(今天的REcyclerie),聖瓦恩大街(Le Hasard Ludique),夏洛訥(弗拉什多爾),法蘭德橋(La Gare)和蒙魯的前客運站。
在公布小環線的改造計劃之後,巴黎市政府收到了來自各方專家、開發商以及市民的意見。關於小腰帶各個區段的改造一直處於爭議之中。直到2012年底,巴黎市和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組織了一次公眾諮詢。
針對小腰帶改造的公眾諮詢結果,SNCF和巴黎市政府於2015年4月籤署了有關巴黎小腰帶未來的新框架協議,新協議最終確認以」物種多樣性「和」可逆性「為指導方針的規劃框架,致力於促進自然,建築和景觀遺產的發展,並開發多種用途。小腰帶上多個站點目前已完成了改造。
La Recyclerie餐廳
La Recyclerie餐廳位於巴黎十九區地鐵Porte de Clignancourt站旁的Ornano老車站。這個項目已經實行了4年,目的是推行環保的消費意識,降低食物浪費,促進廢品回收利用。環保者們在這裡舉辦各種活動來傳遞他們的價值觀,比如DIY放映工作坊、展覽、菜園和環保知識科普。
車站的原候車廳擁有最佳的觀看小腰帶風景的角度,所以這裡給改造成了咖啡廳。咖啡廳在夜晚會將鐵路與隧道進行充分利用,作為露天電影院提供給客人。
餐廳的菜單都會根據當天可以供應的食材而改變,保證了每道菜品的新鮮。同時對素食主義者也很友善,每周四是純素食日,屆時菜單中所有肉食都會被刪除,讓你可以享用到100%素食!而這裡所有的食材都來源於餐廳的有機農場。
La Recyclerie的有機農場位於Porte de Clignancourt附近,是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農場裡有兩個蜂巢,一個雞舍,兩個堆肥系統,一個室內植物叢林和幾個菜園。農場所有的綠色空間共種植170種植物,2019年農場產出170公斤蔬菜,70公斤蜂蜜。
農場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開放性農業教育空間。在這裡可以學習園藝,幫助維護花園等。針對兒童客群,農場還設置了一個兒童工作室來舉辦園藝技術的研討會,而針對成人,在這裡可以學習如何在不花費資金的情況下在家中種植綠植。除此之外,農場也接受學校團體前來參觀學習。目前,農場設有36個講習班,每年有1000多名參與者,800多名學生到訪。
除了產品和環境設計盡顯環保主題外,餐廳的酒吧也是把環保和有機概念運用到極致!有機散裝葡萄酒,沒有華麗的包裝,只有質樸的酒桶。酒吧上安裝的三個木桶裡分別是來自法國本土手工工坊的葡萄酒:紅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
另外,La REcyclerie裡還有一間手工作坊。René作坊提供了許多工具,你可以自己上手體驗做零工,也可以帶孩子們來參加一些手工課程,提升他們的生活技能。家裡有哪些東西壞了,像是燈泡、咖啡機、小烤箱之類的簡單電器,也可以拿來讓這裡的師傅教你修一修。
Le Hasard Ludique文化空間
le Hasard Ludique坐落在靠近Saint-Ouen大街的前火車站中,是一個混合文化空間。在小腰帶荒廢后,這裡曾一度成為十八區街頭塗鴉的場所。經幾次易主和改造,終於在2010年被巴黎市政府買下,並將之改造為提供多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該空間利用沿河的一段小環線鐵路舊址新建了300m的露臺,可供容納大約250-300人。這裡定期會舉辦音樂會,俱樂部之夜,兒童娛樂活動等。之前的街頭塗鴉也沒有被去除,反而在成了街頭時尚的標誌。
車站內被改造成可以通往樓臺的工作室和室內表演廳。在工作室中,有各種課程,如親子戲劇表演課程、瑜伽課程,還有DIY工作坊、即興劇院等,不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休閒娛樂活動。而室內表演廳可容納30個座位,用於小型的戲劇表演,同時也負責向室外提供表演設備。
La Ferme du Rail鐵路農場
La Ferme du Rail鐵路於2019年12月17日揭幕,項目改造源自鄰裡居民和協會的願望,他們希望看到一個結合都市農業和團結的地方成長,因此La Ferme du Rail是一個圍繞城市農業,住宿,培訓和生產的聚會場所。該農場是一個混合項目,其用途是圍繞居住在那裡的受社會困擾的人和園藝學生組成的社區,為該地區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服務。
作為巴黎市政廳計劃的創新項目,這裡的改造包括打造一個永久性養殖,魚菜共生,種植袋,農林業的車間,生產溫室,蘑菇農場和其他農業設施、餐廳的室外空間,以及一個有15套公寓的住宿和社會融合中心和一個有5套公寓的學生社會住所,以激活改造後的產業。
La Ferme du Rail將在現場實施不同的栽培技術。如在種植的蔬菜中進行永續栽培;在公寓的花園中共養植物;在溫室中,準備高附加值的幼苗和農作物;在蘑菇屋裡,生產牡蠣蘑菇等。
而這計劃實施中將會有很多居民從農場的建設階段就開始參與,並會在這裡就業,負責場地物流,耕種土壤的準備,室外空間的布置,繪畫等等。
市場園藝和農場景觀區的維護也將是農場日常運營中分配給這些人的任務的一部分。針對那些經常流浪,無家可歸的人,這些貼近自然的工作構成了安撫和重新控制環境的因素。
該農場還將開展生物廢物的收集與回收活動,活動涉及從附近地區收集有機廢物及其堆肥。該生物廢物的十幾個生產商已經成為農場的合作夥伴,並且繼續收購新的餐館老闆或市場園丁。這項活動使農場能夠逐步積累底物,以替代目前佔據該地點的汙染土壤,從而實現高質量的農業生產。
小腰帶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改造方向,通過對鐵路不同路段的改造喚醒了城市角落的活力,帶動鐵路遺產的振興,同時創造了多種可持續的環保生活方式,可謂是巴黎的綠色先驅。
文章素材來源城市研究所、微歐時代,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