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鐵路變身城市秘境,巴黎小腰帶鐵路是如何涅槃重生的?

2020-12-10 睿途旅創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鐵路不斷升級更新,原來蜿蜒在城市中的鐵路逐漸被棄用。鐵路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記憶,為了不讓其淪為了現代城市的汙染源,近年來各國政府和市民重新開始注意廢棄鐵路這一特殊的城市空間,越來越多的建築師、設計師嘗試改造廢棄鐵路,讓它們重新成為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如以美國高線公園(Highline)為代表的廢棄鐵路更新項目為各國城市提供了經驗借鑑,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韓國等國也已展開了地區廢棄鐵路更新的設計與實施工作。

在世界上眾多的廢棄鐵路改造項目中,巴黎La Petite Ceinture(小腰帶)鐵路改造格外引人注目。

巴黎La Petite Ceinture是一條環線鐵路,修建在環城Boulevards des Maréchaux的內側。鐵路於1862年建成通車,到1934年,它經歷了70多年的城市客運服務後逐漸被廢棄。

小腰帶是巴黎的第一條城市鐵路,這條鐵路的長度與複雜的沿線空間讓其改造變得十分困難。經過不斷的摸索,小腰帶通過以點帶線的方式,以永續環保為方向變身成一個如今備受居民喜歡的生活休閒場所。它的成功改造也為探索工業時代的鐵路遺產,在現代城市空間中如何重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小腰帶」的歷史變遷

19世紀中葉,巴黎向周邊輻射的鐵路網經過數年修建已初具規模。當時這些鐵路網在巴黎市內終止於七大相互獨立的火車站,路網和火車站之間沒有鐵路連接,且市內道路尚不完善,給乘客和貨商帶來了不便。加上自1841年起,巴黎市政府修築城牆以保護巴黎,城內的軍需補給需要一條物資供應線。於是,La Petite Ceinture環線鐵路應用而生。

La Petite Ceinture這條長32公裡的環城鐵路沿元帥大道延伸,有的路段建在高架橋上,有的路段建在壕溝中,途中經過兩段隧道,主要是為城內的客流物資周轉,以及為軍事補給提供便利,在貨運和客運上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1862年7月14日,小環線鐵路迎來了第一批乘客,往返Batignolles-Clichy-Rapée-Bercy之間,之後全線逐步開放客運服務。在普法戰爭期間有80萬人乘坐,同時,這場戰爭也暴露出小腰帶運能不足的問題。另一條環城鐵路——巴黎大環線鐵路於1877年運行,並逐漸分流了巴黎小環線鐵路貨運列車,有效地緩解了其負載飽和。

1878年,線路的年客流量達到500萬,而1900年隨著世博會的舉辦,小腰帶也創下了客運承載的記錄——運載量多達3900萬人次。

然而世博會之後,巴黎開通了第一條城市地鐵,標誌著地鐵客運時代的來臨。剛剛達到客運巔峰的小腰帶旋即被新興的地鐵取代,小腰帶的客運功能從此開始衰落。運輸聯合會幾次試著要把這條鐵路轉交給地鐵運營商巴黎城鐵公司(CMP),但都沒有結果。最終,因為小腰帶鐵路的客流量逐年劇減,巴黎市政府通過決議,決定1934年4月1日起停止小環線鐵路的客運服務。這個載客運行了七十多年的鐵路逐漸被廢棄。

隨著時間發展,小腰帶部分被拆除,其西部路段一部分被整合進城際輕軌RER,現存的小腰帶是一段23公裡的半環狀鐵路。小腰帶作為巴黎黃金地帶的鐵路環線,標誌著巴黎的歷史和記憶,因此在廢棄60多年後,巴黎政府和市民重新開始注意到了這一片帶狀的城市缺口,並試圖進行改造,重新利用起小腰帶的軌道設施和附屬空間。

「小腰帶」的重生之路

2006年,由於短期內小腰帶沒有新運輸項目,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與巴黎市籤署了一項框架協議,確定了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使用小腰帶的可行方案。該框架協議創建了四個社會融合項目,要保護小腰帶沿線生態,同時保留交通運輸的可能性,清除扔在軌道上的垃圾並管理生物多樣性。

此外,通過Réseau Ferréde France將其中一些建築物轉售給巴黎市或私有實體,並通過改建為文化目的場所(酒吧,飯店或音樂廳),來維護和修復以前的循環客運服務站。這涉及到奧納諾大道(今天的REcyclerie),聖瓦恩大街(Le Hasard Ludique),夏洛訥(弗拉什多爾),法蘭德橋(La Gare)和蒙魯的前客運站。

在公布小環線的改造計劃之後,巴黎市政府收到了來自各方專家、開發商以及市民的意見。關於小腰帶各個區段的改造一直處於爭議之中。直到2012年底,巴黎市和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組織了一次公眾諮詢。

針對小腰帶改造的公眾諮詢結果,SNCF和巴黎市政府於2015年4月籤署了有關巴黎小腰帶未來的新框架協議,新協議最終確認以」物種多樣性「和」可逆性「為指導方針的規劃框架,致力於促進自然,建築和景觀遺產的發展,並開發多種用途。小腰帶上多個站點目前已完成了改造。

La Recyclerie餐廳

La Recyclerie餐廳位於巴黎十九區地鐵Porte de Clignancourt站旁的Ornano老車站。這個項目已經實行了4年,目的是推行環保的消費意識,降低食物浪費,促進廢品回收利用。環保者們在這裡舉辦各種活動來傳遞他們的價值觀,比如DIY放映工作坊、展覽、菜園和環保知識科普。

車站的原候車廳擁有最佳的觀看小腰帶風景的角度,所以這裡給改造成了咖啡廳。咖啡廳在夜晚會將鐵路與隧道進行充分利用,作為露天電影院提供給客人。

餐廳的菜單都會根據當天可以供應的食材而改變,保證了每道菜品的新鮮。同時對素食主義者也很友善,每周四是純素食日,屆時菜單中所有肉食都會被刪除,讓你可以享用到100%素食!而這裡所有的食材都來源於餐廳的有機農場。

La Recyclerie的有機農場位於Porte de Clignancourt附近,是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農場裡有兩個蜂巢,一個雞舍,兩個堆肥系統,一個室內植物叢林和幾個菜園。農場所有的綠色空間共種植170種植物,2019年農場產出170公斤蔬菜,70公斤蜂蜜。

農場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開放性農業教育空間。在這裡可以學習園藝,幫助維護花園等。針對兒童客群,農場還設置了一個兒童工作室來舉辦園藝技術的研討會,而針對成人,在這裡可以學習如何在不花費資金的情況下在家中種植綠植。除此之外,農場也接受學校團體前來參觀學習。目前,農場設有36個講習班,每年有1000多名參與者,800多名學生到訪。

除了產品和環境設計盡顯環保主題外,餐廳的酒吧也是把環保和有機概念運用到極致!有機散裝葡萄酒,沒有華麗的包裝,只有質樸的酒桶。酒吧上安裝的三個木桶裡分別是來自法國本土手工工坊的葡萄酒:紅酒,白葡萄酒和桃紅葡萄酒。

另外,La REcyclerie裡還有一間手工作坊。René作坊提供了許多工具,你可以自己上手體驗做零工,也可以帶孩子們來參加一些手工課程,提升他們的生活技能。家裡有哪些東西壞了,像是燈泡、咖啡機、小烤箱之類的簡單電器,也可以拿來讓這裡的師傅教你修一修。

Le Hasard Ludique文化空間

le Hasard Ludique坐落在靠近Saint-Ouen大街的前火車站中,是一個混合文化空間。在小腰帶荒廢后,這裡曾一度成為十八區街頭塗鴉的場所。經幾次易主和改造,終於在2010年被巴黎市政府買下,並將之改造為提供多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該空間利用沿河的一段小環線鐵路舊址新建了300m的露臺,可供容納大約250-300人。這裡定期會舉辦音樂會,俱樂部之夜,兒童娛樂活動等。之前的街頭塗鴉也沒有被去除,反而在成了街頭時尚的標誌。

車站內被改造成可以通往樓臺的工作室和室內表演廳。在工作室中,有各種課程,如親子戲劇表演課程、瑜伽課程,還有DIY工作坊、即興劇院等,不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在這裡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休閒娛樂活動。而室內表演廳可容納30個座位,用於小型的戲劇表演,同時也負責向室外提供表演設備。

La Ferme du Rail鐵路農場

La Ferme du Rail鐵路於2019年12月17日揭幕,項目改造源自鄰裡居民和協會的願望,他們希望看到一個結合都市農業和團結的地方成長,因此La Ferme du Rail是一個圍繞城市農業,住宿,培訓和生產的聚會場所。該農場是一個混合項目,其用途是圍繞居住在那裡的受社會困擾的人和園藝學生組成的社區,為該地區提供一系列有吸引力的服務。

作為巴黎市政廳計劃的創新項目,這裡的改造包括打造一個永久性養殖,魚菜共生,種植袋,農林業的車間,生產溫室,蘑菇農場和其他農業設施、餐廳的室外空間,以及一個有15套公寓的住宿和社會融合中心和一個有5套公寓的學生社會住所,以激活改造後的產業。

La Ferme du Rail將在現場實施不同的栽培技術。如在種植的蔬菜中進行永續栽培;在公寓的花園中共養植物;在溫室中,準備高附加值的幼苗和農作物;在蘑菇屋裡,生產牡蠣蘑菇等。

而這計劃實施中將會有很多居民從農場的建設階段就開始參與,並會在這裡就業,負責場地物流,耕種土壤的準備,室外空間的布置,繪畫等等。

市場園藝和農場景觀區的維護也將是農場日常運營中分配給這些人的任務的一部分。針對那些經常流浪,無家可歸的人,這些貼近自然的工作構成了安撫和重新控制環境的因素。

該農場還將開展生物廢物的收集與回收活動,活動涉及從附近地區收集有機廢物及其堆肥。該生物廢物的十幾個生產商已經成為農場的合作夥伴,並且繼續收購新的餐館老闆或市場園丁。這項活動使農場能夠逐步積累底物,以替代目前佔據該地點的汙染土壤,從而實現高質量的農業生產。

小腰帶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改造方向,通過對鐵路不同路段的改造喚醒了城市角落的活力,帶動鐵路遺產的振興,同時創造了多種可持續的環保生活方式,可謂是巴黎的綠色先驅。

文章素材來源城市研究所、微歐時代,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拒絕高線公園,巴黎將廢棄鐵路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城市秘境」
    小腰帶因地制宜的開發策略,為探索工業時代的鐵路遺產,在現代城市空間中的涅槃重生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 ▼ 小腰帶客運量以及時間線這條環繞巴黎城市黃金地帶的鐵路環線,曾經是這個城市最繁忙的交通血脈,卻在它被廢棄的80多年裡逐漸被人遺忘,成為巴黎居民口中的「沉默之線」,甚至一度成為了廢墟愛好者喜歡的「城市秘境」。
  • 這些廢棄鐵路被改造後,竟成為了城市的時尚打卡地
    有一種文藝,叫做「壓鐵路」,他們熱衷於拍攝鐵路,那延伸的鐵軌,似乎在安靜的訴說過往的故事,有一種「在路上」的感覺。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鐵路不斷升級更新,原來蜿蜒在城市中的鐵路逐漸被棄用。無數廢棄的鐵軌安靜的躺在喧囂鬧市的一隅,獨自享受歲月與塵埃年復一年的撫摸。
  • 重生後的城市廢墟有多驚豔?看完這些經典案例就知道了!
    在城市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齒輪下,有很多建築被時代拋下,它們或許是曾經風光,現今破敗的商業空間;亦或是曾經繁忙,現今無人問津的廢棄鐵路;又或是曾經重要,如今無人記起的廢棄廠房……然而,城市中各種各樣的廢墟不應是無藥可救、無法挽回。它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其所蘊含的文化與自然力量就像是個寶藏,只要加入了創新的力量,就能變廢為寶。
  • WA丨軌道遺產與城市再生丨廢棄鐵路與城市再生研究綜述丨​夏海山
    這期間也是英國新的城市化階段——從重建到再生探索城市再發展的幾十年,工業化之後以及鐵路衰退給城市帶來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在探索解決城市新的發展矛盾中如何對待工業時代遺存,特別是如何認識包括鐵路遺產在內的工業遺產對於城市發展的價值,是城市再發展形成內生驅動力的一條發展軸線(圖2)。
  • 140餘條「羈絆」,西安市內廢棄鐵路專線如何盤活?
    實際上,如何盤活廢棄鐵路專線,涉及產權歸屬、協調機制、利益分割等,遠比想像的要複雜……140多條鐵路專線將城市割裂西安北二環馬旗寨小學附近,有一條總長約13公裡的鐵路,也是主城區跨度最長的一條專用線——紅旗廠專線。近兩米高的綠色鐵柵欄矗立在鐵軌兩邊,中間留出一條便道,供行人通過。上世紀50年代,紅旗廠鐵路專線投入使用。
  • 廢棄鐵路即將變為旅遊觀光鐵路
    feijiu網資訊平臺: 長鋼原有一條通往壺關太行山大峽谷附近的鐵路,現已廢棄。大峽谷景區相中了這條鐵路,想把它連接過來合理利用,將旅遊業做大做強。日前,雙方達成共識,廢棄鐵路即將變為旅遊觀光鐵路。旅遊觀光鐵路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他是伴隨我國經濟發展,鐵路高鐵連線成網,旅遊業快速發展後應運而生。
  • 紹諸城際鐵路黃了?漓渚鐵礦廢棄鐵路綜合利用工程開工!
    11月12日上午,漓渚鐵礦廢棄鐵路綜合利用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市委書記馬衛光宣布開工,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講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徐國龍,市委常委、秘書長陸維陪同參加。漓鐵最重要大配套設施——紹漓鐵路,也完成了使命,將退出歷史舞臺。紹漓鐵路全長13公裡,貫穿整個紹興西部地區,是連接漓鐵選礦廠與紹興站,即蕭甬線的一條專用線,也是其最長的一條支線。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的貝聿銘說過,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
  • 廢棄鐵路專用線能拆除嗎
    記者走訪發現,在朝陽區的駝房營路、青年路和豐臺區豐臺東路等路段都有鐵路專用線橫穿馬路,汽車經過時會出現顛簸,並伴隨咯噔咯噔的響聲。而且由於鐵軌較為光滑,雨雪天行人和騎車人還經常在軌道間滑倒,交通事故時有發生。附近居民希望這些廢棄的鐵路專用線能夠得到妥善處理。
  • 《蚌埠中心城區廢棄鐵路專用線空間利用規劃研究》獲全省一等獎
    【摘要】 橫亙在城市中心的廢棄鐵路專用線為城市發展和功能完善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空間機會,如何發揮好其作為公共空間的觸媒作用,創造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生...
  • 西安140餘條廢棄鐵路專線,是拆除還是改造?
    鐵路是城市的經濟大動脈,與城市發展特別是工業發展緊密聯繫。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原先位於城市偏遠地區的鐵路線逐漸進入了鬧市區,原先繁忙熱鬧的鐵路運輸線逐漸清冷下來,出現無人使用、無人管護的現象,既影響居民生活和城市觀瞻,又因佔用寶貴的土地資源而影響城市發展,成為沿線群眾和屬地政府的鬧心問題。
  • 一條廢棄的鐵路,修建途中經歷了什麼呢?
    諾裡爾斯克一座工業城市,卻沒有內陸交通線,這裡既沒有公路,也沒有鐵路,運輸貨物主要依靠水運,人員運輸主要依靠空運但是,為什麼諾裡爾斯克卻有在蘇聯時代建立的火車紀念碑,這是為什麼呢?諾裡爾斯克本來是一條鐵路的始發站,但是鐵路還在建設之中史達林就去世了,在那個時代,為了防止洩露501和503這兩個集中營代碼,便將其廷議成為薩伊鐵路,保密級別很高但是這條鐵路將近2000公裡,規模很大,那麼它是怎樣保證秘密不被洩露的呢?關鍵就是古拉格。
  • 違建快拆完了,未來西安這條廢棄鐵路的命運將是什麼?
    此後,一條起於西安東站,止於紅旗廠的貨運鐵路專用線啟用,這條名為紅旗鐵路專用線的鐵路線當時有18家單位共同使用,並且還擔負著西安市鋼材、糧食、油料等資源的部分運輸工作。在市內交通短缺、城市建成區面積未擴大的時代,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 伊春市中心區2處鐵路廢棄線路拆除
    本報訊(胡連臣 謝英德 記者 趙斌)24日,按照市政府城市規劃會議精神和集團公司要求,綏工伊春鐵路線路車間對市中心區內2處原翠巒線廢棄部分線路成段拆除,極大地方便市民出行。
  • 廢棄的鐵路鋼軌,為什麼沒有人回收、重新冶煉?
    嚴格來說,鐵路不回收廢棄鋼軌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在更換較多的線路上,鐵路工務部門會把換下來的有磨損而無法繼續使用的鋼軌丟在鐵路兩側,但是會在特定的時間開行收軌車進行回收。回收之後,廢棄的鋼軌會被運往鐵路部門儲存鋼軌的貨場、倉庫保管,部分高標準鐵路的廢棄鋼軌會安裝到低標準的鐵路上繼續使用,也有堆放在貨場最後腐蝕掉和換下來埋到鐵路兩側的荒地裡。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廢棄的鋼軌很少重新煉成鋼鐵循環利用呢?
  • 京原鐵路將變身市郊鐵路
    本報訊(記者李博)今天上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城市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做客北京交通廣播「治堵大家談」節目。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北京還將充分挖掘既有鐵路線的資源,開闢更多的市郊鐵路。目前,北京共開通運營三條市郊鐵路,分別為S2線、副中心線和懷密線。北京城市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對於貫穿房山並連接十渡等風景區的京原鐵路,北京市已與鐵路部門達成一致,未來將會推進市郊鐵路京原線的建設工作,現在正進行前期研究。開通後,將溝通西南部與中心城區,成為通勤快速通道,並成為沿線特色文化休閒旅遊的通道,也將成為山區「生命線」。
  • 鳳凰浴火 涅槃重生 《紅月傳說》涅槃系統上線!
    玩遊戲,上51.com在佛教文化中,「涅槃」意味著新生,意味義無反顧不斷追求的執著精神,而在51《紅月傳說》最近的更新中,全新涅槃系統即將上線,鳳凰浴火,涅槃重生,涅槃之後會有那些不同呢?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京原鐵路將變身市郊鐵路 「門大線」開通後將服務門頭溝區旅遊
    原標題:京原鐵路將變身市郊鐵路   本報訊(記者李博)今天上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城市鐵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做客北京交通廣播「治堵大家談」節目。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北京還將充分挖掘既有鐵路線的資源,開闢更多的市郊鐵路。
  • 鐵路盡頭有一個神秘的廢棄小站
    業餘登山者在山區徒步行走,偶然發現一段廢棄廢棄的鐵軌;看上去像是很多年沒有使用的鐵路,鐵軌鏽跡斑斑荒草遍布。為了節省體力大家決定沿著鐵路線行走。沿路上所有的鐵路配套設施都被拆除或是廢棄,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走了很久發現一個類似站臺的設施在前面。
  • 昔日廢棄的鐵路隧道:當今的《寶成鐵路文化體驗館》!
    為弘揚寶成鐵路建設者們將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無私奉獻,忘我勞動的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讓後輩們銘記住這段輝煌的歷史。我們變廢為寶,以著名作家杜鵬程先生當年在寶成鐵路修建工地靈官峽段採寫的《夜走靈官峽》為背景,依託廢棄的鐵路隧道,採用聲光電、雕塑、場景展現的手法分五個展區氣勢恢宏再現當年修建寶成鐵路的壯觀場面,項目自籌資金3000多萬元,以隧道人的情結用心弘揚寶成精神。
  • 老工業城市株洲變身記:在轉型升級中「涅槃重生」
    株洲市委網信辦供圖(「中部崛起勢正勁」:湖南篇)老工業城市株洲變身記:在轉型升級中「涅槃重生」中新網株洲9月21日電 (記者 唐小晴)湖南株洲,一座被稱為「火車拖來的城市」,是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和國家長株潭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