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諸志祥原著小說改編的動畫片《黑貓警長》,1984年首次登陸大熒幕,深受兒童們的喜愛。作為中國動畫史上的經典角色《黑貓警長》播出五集後就不幸夭折,關於它夭折的傳言很多,有的說是版權問題,有的說是製作人退休,還有一種說法是故事內容過於現實和恐怖。該動畫片講述了勇敢的黑貓警長率領部下破獲螳螂案,殲滅一隻耳,等危害森林穩定的案件,並讓動物們過上無憂無慮日子的故事。現在仔細推敲《黑貓警長》的故事細節,我們能夠看到那個年代的縮影。森林裡的動物們有著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徵。為打擊犯罪犧牲的「白貓班長」,暗喻了為守護和平而犧牲的英雄,狡猾狠毒的犯罪分子「一隻耳」,形容當時社會存在的無賴與惡勢力。而「螳螂夫妻」則隱喻了為了下一代而犧牲本我的老百姓。與傳統的兒童動畫片相對比,《黑貓警長》折射出的社會現實,瓦解了童話世界的「完美」與「友善」,它不同程度的反應了黑暗的社會現象和無可奈何的人生道理。1984年的中國處於另外一種動蕩,人們食不果腹,迷茫並不知未來該如何,在動畫片中,黑貓警長這個角色,是強勢冷血並且為了和平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恰好呼應了那個年代人們思想的偏執,也展現了兒童動畫片正義與邪惡應有的感知,把社會原本的樣子通過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嚴格意義上說,這部動畫片首先通過卡通片的形式描繪出英雄的形象,對於孩子的引導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其次在畫面處理上,以擬人的形式貼合實際有一定的角色影響力。另外其藝術性和商業性,確實打造了動畫歷程上的輝煌。作為70,80心目中的經典形象,這部動畫片過於殘忍的片段,與當時社會的發展基調,確實存在一些矛盾。無論是因為哺育下一代而被吃掉的螳螂丈夫,還是螳螂家族砍殺蝗蟲屍首分離的畫面,也超出了一定兒童心理承受的極限。《黑貓警長》最後的那句請看下集,著實給人們留下了一個遺憾。其導演也曾透露「這部動畫片短暫而輝煌的夭折,也是我心中的痛。」《黑貓警長》之所以如今依舊能引起人們的懷舊,很大程度上,是這部動畫片先進的故事理念和拍攝方式,有著反諷的韻味。成年人世界的善與惡,在動畫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難怪人們常說,好的題材必定來源於現實,而《黑貓警長》恰好就是那個年代,動蕩中國最真實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