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姚景春:牛莊村裡的「老黃牛」

2020-12-16 人民網河南頻道

 

李修樂 攝

他姓姚,不少人卻習慣喊他「牛書記」。為啥呢?

有人說:他吃苦耐勞,像一頭勤懇的老黃牛;

有人說:他情深義重,像一頭忠厚的老黃牛;

有人說:他奮鬥不止,像一頭執著的老黃牛……

他,就是平頂山市財政局駐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第一書記姚景春。這個45歲的中年漢子,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把一個髒、亂、差的村子,變成了一個環境優美、和諧文明的「新村」。他先後獲得「寶豐縣扶貧十大標兵」「寶豐縣扶貧之星」等榮譽稱號,牛莊村也被評選為「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今年三月份,姚景春還被推薦參與全省扶貧工作先進個人評選。

「感謝市委為我們派來的優秀幹部。幹事創業,靠的就是像姚景春同志這樣的『老黃牛』精神!」寶豐縣委書記張慶一這樣高度評價姚景春。

堅守·堅持

2017年11月22日,牛莊村群眾發現,村上來了位戴著眼鏡、文質彬彬的幹部。「聽說是上頭派來扶貧的第一書記。」「啥扶貧書記,還不是來做做樣子。」「就咱村這窮樣兒,恐怕窩暖不熱就要捲鋪蓋走人了!」人們議論紛紛,並沒對他的到來抱多大希望。

群眾的態度,沒有讓姚景春氣餒。

「說實話,對當初來到60公裡外的村裡任第一書記,我也曾經猶豫過,我知道扶貧工作責任重,會很苦,很累,但是,既然做出了選擇,我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做出個樣子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和期待,也讓群眾明白,咱們第一書記是來幹實事的!」 姚景春說。

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

到村上後,姚景春就住在村委會大院。以前在家經常吃現成飯的他,現在不得不自己動手。可是,住的地方太簡陋,連一個廚房也沒有,做飯的時候,他只好把煤氣罐搬到院子裡,做好後再搬回屋裡。有一次,外面颳大風,煤氣火苗被吹得東倒西歪。沒辦法他就試著在屋裡做,結果炒菜時被嗆得流淚咳嗽,屋裡的氣味好幾天還擴散不出去。

12月份的時候,下了一場大雪,氣溫驟降到零下十幾度。由於溫度太低,把水管凍住了,連吃水都成了問題。沒辦法,他就買了幾桶純淨水,天天煮方便麵吃。更糟糕的是,過了幾天,鎮裡維修電路,電也停了,山區溫度低,晚上常常凍醒。他只好把自己的軍大衣找出來,蓋在被子上面取暖。

當時,姚景春還在鎮裡掛職任黨委副書記,在鎮政府有一間臨時辦公室。鎮裡有電、有水,也有空調,於是,鎮黨委書記楊淑禎勸他可以先去鎮政府住幾天,等村上水電恢復正常了再回去。可是,姚景春說,組織上要求第一書記要吃住在村,我要是不在村裡,群眾有事找不到我怎麼辦?於是,他婉言拒絕了鎮領導的好意。

「堅守崗位,是對駐村第一書記最基本的要求,要是連最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那就啥事也幹不成。」在晚上凍得睡不著覺的時候,姚景春就在日記裡寫上這樣一句話鼓勵自己。

由於工作壓力大,加上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到村上沒多長時間,他就感冒了,體溫燒到38度多,渾身酸痛,咽喉紅腫,連話都說不出來。當時,村幹部勸他回去休息幾天,他想,自己剛到村上就因為小病請假,群眾會不會想著這第一書記真嬌氣,就不是幹活的料兒。於是,他就去附近的衛生所包了幾包藥,一天工作也沒有耽誤。結果,因為沒有得到好好的治療和休息,一個小小的感冒,拖了一個多月才痊癒。

就這樣,憑著一個共產黨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他硬是堅持了下來。「我們的第一書記不是來走過場的!」村民對他的看法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

嗓子·樣子

牛莊村地處寶豐縣西部山區,相傳是明末李自成的軍師牛金星的祖籍所在地,至今還有牛家古槐、牛家古井等遺蹟。然而,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源匱乏、土地貧瘠等原因,全村300多戶村民,200多戶都是貧困戶,是寶豐縣有名的窮村。

剛到這裡,看到村裡滿地垃圾,汙水橫流,初冬時節依然是蒼蠅亂飛,臭氣燻天。「沒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談什麼幸福感?」姚景春決定先從整治人居環境開始。

可是,抱著滿腔熱情而來的姚景春,卻被當頭潑了冷水。

他和村兩委會幹部商量說,先找兩輛鏟車、挖掘機組織幹部群眾清理垃圾。可是,他連續催了幾天,居然沒一點動靜。

當他再次催問的時候,終於有人給他透了底:清垃圾,找機械,沒有錢誰幹?

姚景春這才明白工作的分量。可是,幫扶資金沒有到位,怎麼辦?

「不等不靠,自己幹!」姚景春和大營鎮包村幹部李永康一商量,決定聯繫自己的朋友援助。聽說他到了離家100多裡外的貧困村當第一書記,幾個朋友二話沒說,就開著挖掘機、鏟車來到牛莊村義務清理垃圾。

2017年11月29日,天剛亮,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佔清就聽見外面鏟車轟鳴,車輛穿梭。他知道,姚景春已經開始自己幹起來了。「看來,這第一書記不是來做樣子的!」他趕緊叫起村主任茹平正,掂著工具就上了工地。

不一會兒,村兩委幹部來了,村上的黨員來了,再接著,群眾代表也來了……人多力量大,三天後,垃圾全部清運完畢。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不管幹啥,幹部帶頭就不難。」姚景春說。

的確,第一炮打響後,姚景春在村上的工作算是開了個好局。

垃圾清理完後,他又著手整治村上的排汙溝。頭天晚上開會決定下來,第二天,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就帶著幾個村幹部到縣城去採購汙水管道。三天之後,就轟轟烈烈地開工了。

緊接著,他又發動幹部群眾,在村裡原來堆垃圾的角角落落修建了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花園。為了體現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們用汝瓷、鈞瓷的豔麗瓷片和奇石裝飾花池花帶,並在適當的地方布置上徵集來的石磙、磨盤、罈罈罐罐等農村古物,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小花園建好後,沒有綠化資金,怎麼辦?姚景春又通過微信朋友圈募到兩千多棵各類花木果樹,分發給每家每戶。如今在街角花園和村後荒坡上,已是綠樹成蔭,枝頭掛果。

扶貧先扶志。為此,姚景春在村裡的顯著位置樹立標牌,繪製圖文並茂的文化牆,宣傳黨建知識、扶貧政策、感恩孝道、美好家風、民風民俗等。如今,走在牛莊村,處處都是濃鬱的宣傳氛圍,傳遞了正能量,倡導了新風氣,提升了村民精氣神。

真心·真情

「群眾工作不好做。」得知姚景春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後,曾有朋友這樣給他打「預防針」。

剛到村上後不久,姚景春就有了體會。村上有個姓李的貧困戶,母親70多歲,常年癱瘓在床,弟弟精神不正常,一家三口擠在兩間破舊的危房裡。看到這情景,姚景春回到單位爭取了扶貧資金,決定為他蓋新房。本來想著,這樣的事情肯定很受歡迎,可誰知,當姚景春組織村上幹部和村民為他蓋房子時,這個貧困戶連面也不照,每天照常外出。有村民勸他,在家給幫他蓋房的人燒點開水,他卻說,想讓我燒水也行,一天得給我120塊錢工錢。

此話一出,有人氣憤不已。姚景春耐心給大家講這個貧困戶家裡的特殊情況,安慰大家繼續幹活兒。房子建成後,正趕上下大雪,他們一家三口搬進了新房,再也不用躲在四面漏風的危房裡凍得瑟瑟發抖了。春節時,看到前來看望慰問他們的姚景春,老李淚流滿面地說:「姚書記,要不是您,恐怕不知道啥時候俺一家就凍死在老房子裡了,您就是俺的恩人啊!」

「哪有真正不明事理的群眾,哪有什麼難做的群眾工作,只要付出真心,就一定能收穫真情!」姚景春說。

村上一位叫閆志偉的貧困戶,今年50多歲了,和80多歲的母親相依為命。第一次到他家裡走訪的時候,姚景春一陣心酸:由於地面沒硬化,院裡泥濘不堪,幾乎無法下腳;屋裡堆滿了破紙箱、編織袋、舊衣服等撿來的破爛兒,臭氣燻人;沒有廚房,就在正堂屋生火做飯,隨時都有失火的危險;屋裡只有一個15瓦的小燈泡,已經被煙氣燻得黢黑,還落滿了一層蒼蠅屎……姚景春看到這種情況就協調了資金,幫他家打了地平,蓋起了廚房,把屋裡的破爛全部處理了,還特意換上了一個明亮的節能燈。看著煥然一新的屋子,閆志偉和老母親激動地說不出話來。

如今,有難事,找姚書記,已經成為牛莊村村民們常說的一句話。

姚景春的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裡感激在心裡。在牛莊村老村和村委會之間,有一座「袖珍橋」。村主任茹正平說,這座方便大家日常通行的小橋,就是姚景春和村民深厚感情的見證。

原來,從姚景春住的地方到老村,有一條小水溝,無法通行,只能繞到村外的207國道。而走訪群眾、查看工程,姚景春平均每天要跑五、六趟,連胳膊都曬得半截黑,半截白。特別村上修水泥路時,他每天去查看進度,協調工作,把腳都跑腫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村民不忍心他們的第一書記太累,於是,自發去山裡採石料,在小溝上建起了一座小橋。有群眾算了一帳:小橋建成後,姚景春一趟可以少跑300米,一天下來,可以少跑將近兩公裡,一月下來,可以少跑五、六十公裡,一年下來,可以少跑幾百公裡。「我們不想讓我們的第一書記那麼累!」村民胡國現說。

其實,那些傳遞在第一書記和村民之間的明心故事,何止這些:

---下大雪停水時,村民趙團正冒著大雪,用三輪車給姚景春送來一大桶井水;

---今年春節前,看到姚景春中午加班沒時間做飯,村民宋彩紅特意做了韭菜雞蛋水餃,吩咐孩子給他送到了辦公室;

---村民陳發輕見村室條件太簡單,就專門在自己家騰出一間房子,三番五次邀請姚景春搬過去住。被姚景春婉言謝絕後,他氣得半個多月不和姚景春說話。

---看到姚景春到鎮裡買菜不方便,村民把自己種的青菜擇洗乾淨,悄悄放到他的辦公室門口……

「每當我想到這些,就會感到發自內心的溫暖。跟群眾的深情厚意相比,我覺得,即便是再苦再累,也根本不算什麼!」姚景春說。

大家·小家

姚景春的老家在南陽鄧州農村,父親前年去世後,家裡只剩下母親一個人,由於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他幾次把母親接來後,母親都又堅持回了老家。70多歲母親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腦梗、胃病等多種老年病,還經常不明原因地發低燒。但是,母親不識字,也不會騎車,自己去看病很作難。姚景春是個孝順孩子,平均每個月都要回家一趟,帶母親到大醫院裡看病、調藥,尤其是父親去世後,他和兄弟回去得更勤了。

可是,自從到村上當第一書記後,他吃住在村,連個囫圇星期天都很少歇過。半年來,他就在春節和父親忌日的時候回去過兩次。母親知道他忙,就常常把電話打給小兒子,詢問他的情況。「每次掛了電話,弟弟都會給我打過來,說咱媽又想你了,你給他回個電話吧!」姚景春說。「每次給母親回電話,我都會忍不住掉淚……」

姚景春的兒子去年9月份上了大學,姚景春到村上任職後,家裡只剩下了妻子一個人,家裡的大小事情全靠她一個人撐了起來。一個周五的晚上,妻子知道他該回來了,就打算做些好吃的等著他。不料,老化的水管突然爆裂,水嗞嗞地向外竄,捂都捂不住,妻子趕緊給姐姐打了電話,等姐姐上門來時,廚房裡、客廳裡到處都是水。等姚景春晚上趕回家時,看見妻子一個人坐在沙發上滿臉淚花的時候,他哽咽了。

姚景春的兒子在千裡之外上學,春節好不容易放假回來,很想見到爸爸和他說說心裡話。可是,就連這麼簡單要求他都做不到。兒子發微信說:「爸,你快回來吧,我想你了!再不回來我又要開學了!」。為了見到爸爸,兒子只好搭車來到村裡看望爸爸。兒子拉著他的手說:爸,抽空回家看看媽媽和奶奶。她們嘴上說家裡沒事,其實心裡可想你了。一提起母親,他的心裡就一陣酸楚,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他哽咽地說:孩子,別說了,等我到城裡辦事時,順便回去看看她們。

每當提及家人,姚景春總是滿懷愧疚,總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子、做丈夫、做父親的責任。然而,妻子不僅不埋怨他,還安慰他說:「咱們的家是個『小家』,『小家』要服從『大家』,你既然選擇了當第一書記,就安心在村上幹吧,啥時候鄉親們都脫貧了,再一心一意照顧咱的『小家』吧」!

有了親人的支持,姚景春才能安心地撲下身子在村上幹。

從任職的那天算起,才半年多點的時間,牛莊村這個他心中的「大家」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蚊蠅亂飛的垃圾堆不見了,代之的是一個個精巧別致的街道小花園;臭氣燻天的排汙溝不見了,代之的是新修的涵道;積水遍地、泥濘不堪的道路不見了,代之的是平坦乾淨的水泥路修到每家每戶的門口……村民說,過去牛莊髒得像「牛圈」,出門都不想說自己是牛莊人,現在的牛莊終於乾淨敞亮起來了!

其實,敞亮的不僅僅是牛莊的環境,幹部群眾的思想也在春風化雨中悄悄發生著改變。

「聽說村上準備建廣場,要是沒地方,就用俺家的老宅子吧!」不久前,牛莊村一個姓胡的貧困戶找到姚景春,提出把自己的舊宅基地免費讓給村上建文化廣場。過去,提起這個貧困戶,村幹部都直搖頭。原來,這個姓胡的貧困戶,家裡孩子多,日子過得很緊。但總是不思進取,過一天算一天,只會伸手等救助。家裡的老房子破舊不堪,雨天漏雨,晴天漏風,屋裡院裡到處都是垃圾,幾乎沒有下腳的地方,他也懶得收拾。後來,在姚景春的耐心幫助下,他不僅自己的家也收拾得乾乾淨淨,還經常參與村內的環境整治工作。最近,他家新蓋了四間平房,為了表示感謝,他主動要把老宅基讓出來建廣場。

一位姓陳的村民患有尿毒症,對生活失去了信心,整天唉聲嘆氣,牢騷話多、意見大,抱怨補助的錢太少了不夠花。村裡為他安排了一個公益崗位,他卻說:「我有病,村裡就應該照顧我,我只拿錢不幹活。」姚景春多次上門開導他,關心他的病情,並鼓勵他要樹立信心,戰勝病魔。現在,他人也開朗了,生活也樂觀了,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他說:「像我得這病花費這麼大,要不是黨的扶貧政策好,看病能報銷,有幾條命恐怕都沒了。」

5月31日,在牛莊村中間一個乾淨的小院裡,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原來,這是姚景春倡導的「愛心超市」正式開業了。當天,75名小學生從這裡領到了書包文具等物品。超市有香皂、毛巾、圖書、文具等各類生活物資7000多件,全部是社會各界義務捐贈的。今後,牛莊和附近四個村的村民通過參加孝老愛親、義務勞動、環境保護、志願服務、家庭美化等活動獲得積分,然後憑所得積分,到愛心超市免費兌換生活用品、學習用品、小家電等。看到駐村第一書記實實在在幹事,村民都豎起了大拇指。「以後俺家要天天打掃衛生」「趕快把孩兒的學習抓抓,成績提上去」「俺以後也要對公公婆婆好」「往後再有培訓我也要參加」……

村幹部也在姚景春的帶動下,幹事創業、服務群眾的勁頭空前高漲。村支部書記李佔清妻子常年有病,需要人照顧。加上還管理著一個養殖場,他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村上的大小事情,他從來沒有耽誤過一次。村主任茹平正腿腳不方便,但每天總是早早就來到村部,忙的時候,晚上能工作到半夜也不肯休息。在他們的帶領下,過去那些一個月也來不了村部一回的村幹部,現在天天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群眾有事跑前跑後,忙得一溜煙兒。

環境美了,人心齊了,姚景春更有信心了。

現在,牛莊村正在加緊引進發展工藝製作、塑料清洗、肉牛養殖、房產建築等產業項目,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同時,由專家參與的全村整體規劃已經出爐,牛莊村將依託『河南省傳統村落』的優勢,發展鄉村旅遊,真正讓群眾擺脫貧困。「我們將利用爭取到的260萬元資金,對村上的池塘和河流進行整治,讓牛莊村真正靚起來,富起來,『牛』起來!」姚景春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按十二生肖排行計算,出生於1973年的姚景春正好屬牛。如今,他就像一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老黃牛,在牛莊村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執著前行。而在不遠處,他們已經看到了曙光。(張毅力)

(責編:尚明楨、黃莎)

相關焦點

  • 河南寶豐:牛莊村收穫「真情」的「老黃牛」
    地處河南省中西部的平頂山市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村。這裡土地貧瘠、資源匱乏,全村300多戶村民,200多戶都是貧困戶。由於村裡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曾被稱為「牛圈」。如今,在「老黃牛」姚景春的帶領下「牛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也打心眼裡感謝。
  • 牛莊村裡來了位「牛書記」
    有人說:他吃苦耐勞,像一頭勤懇的老黃牛;    有人說:他情深義重,像一頭忠厚的老黃牛;    有人說:他奮鬥不止,像一頭執著的老黃牛……    他,就是平頂山市財政局駐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第一書記姚景春。這個45歲的中年漢子,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把一個髒、亂、差的村子,變成了一個環境優美、和諧文明的「新村」。
  • 大營鎮牛莊村:河道治理讓水清景美
    原標題:大營鎮牛莊村:河道治理讓水清景美 「現在牛莊河變化大得很,這裡已成了大家休閒娛樂的好去處。」5月29日,正在牛莊河河邊散步的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村民趙團正說。 如今的牛莊河,河水清澈,岸邊綠樹成行,翠竹搖曳,一個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呈現在人們面前。
  • 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越來越美了
    原標題: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越來越美了   涼亭、長廊、花園……雖然家門口的小遊園還沒有完全建成,但村民李娜和鄰居已經開始坐在裡面聊天了。「前些年村裡滿地垃圾,汙水橫流,蒼蠅亂飛。現在出門就是遊園,心情可好了。」2月25日,寶豐縣大營鎮牛莊村村民李娜說。
  • 合陽縣新池鎮牛莊村第一書記張王濤:扶貧路上踐初心
    合陽脫貧攻堅故事系列報導(一)|新池鎮牛莊村第一書記張王濤:扶貧路上踐初心張王濤,合陽縣財政局駐新池鎮牛莊村第一書記。2017年6月,響應號召,主動請纓,放棄城裡優越的工作條件,奔赴到脫貧攻堅戰最前線,立志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功立業。
  • 嵩縣牛莊村:大山裡有條致富路
    2015年6月,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決心要讓對口扶貧村牛莊村天塹變通途。此後,經過籌備建設,一條6.7公裡彎彎曲曲、起起伏伏的盤山水泥路,終於打開了牛莊村出山的大門。 「我打算回老家種藥材。」日前,記者在位於車村鎮鎮區的幸福家園見到了牛莊村村民慄玉果。今年37歲的慄玉果此前一直在外打工,一家七八口人擠在土坯房裡。
  • 嵩縣牛莊村:昔日窮山村 闖出致富路
    和大家一樣,嵩縣車村鎮牛莊村村民各有看法。 劉春聚說,幸福就是放羊、種香菇;解思會說,幸福就是蓋新房,給老婆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牛莊村地處伏牛山深處,平均海拔1100米。過去,這裡很窮,565口人散居在一條十幾公裡的溝裡,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
  • 駐馬店上蔡牛莊村:愛心捐助,情滿金秋
    獵狐網河南消息(高超、尼學奎)11月5日,由河南省駐馬店市林業局、銀河傳媒(北京)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助資助學暨志智雙扶大型公益活動,在上蔡縣齊海鄉牛莊村文化廣場拉開帷幕。助學捐資,大愛無疆,激勵少年早成標梁,授人玫瑰手留餘香。
  • 渭河行 | 武山縣牛莊村:守護河湖生態美 打造美麗鄉村新名片
    由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天水市水務局、天水市生態環境局天水市農業農村局主辦天水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甘肅華建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全程支持的渭河行--渭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媒體新聞行動今天走進渭河流經天水的第一村
  • 地瓜喜獲豐收 海陽核電工業區西遠牛莊村農民日子甜起來
    西遠牛莊村有80畝的地瓜地 村民們在地裡勞動著 豐收的地瓜 機器、人工相互配合 膠東在線10月26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姜琳) 如今正是地瓜成熟的時節,在海陽核電工業區西遠牛莊村有80畝的地瓜地,村民們在地裡勞動著,感受豐收的喜悅。
  • 肥城市安臨站鎮牛莊村:「戶戶通」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肥城市安臨站鎮牛莊村村民辛愛蓮說。據牛莊村村支部書記王光前介紹,為了使道路更加通暢,群眾出行更加便捷,該村於2019年全面啟動「戶戶通」工程。得益於村領導班子團結、村民積極配合,村裡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完成了戶戶通工作。
  • 不忘初心勇挑千斤擔 牢記使命甘為孺子牛——合陽縣新池鎮牛莊村黨...
    我叫屈雙民,是合陽縣新池鎮牛莊村三組人,現任牛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同時擔任牛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合陽縣第十八屆人大代表。今天很高興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我在脫貧攻堅中的親身體會。做好扶貧工作首先要做好規劃,我積極與第一書記、包聯單位財政局溝通銜接,對每年的工作任務提前謀劃,制定工作計劃,同時對今後三年制定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計劃。召開脫貧攻堅專題會議,認真對「四支隊伍」每名成員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和細化,嚴格按照鎮黨委「三會」機制,每周一晚召開例會,安排工作,由第一書記親自對脫貧攻堅任務進行部署,每周四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確保任務落到實處。
  • 「聚焦精準扶貧」牛莊村的太陽能路燈亮了
    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官兵指揮村基礎設置建設 劉澤洪 圖黑燈瞎火幾十年的牛莊村亮了,牛莊人笑言,「自從來了扶貧的兵哥哥,在十裡八村,俺們終於牛了一回。」這僅僅是今年3月份,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給河南省偃師市邙嶺鎮牛莊村人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舉措。邙嶺鎮牛莊村是駐偃武警河南總隊機動支隊的分包幫扶村,也是武警河南總隊的幫扶聯繫點。
  • 海陽市西遠牛莊村:沙土地上崛起產業園
    水母網10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唐壽銳 通訊員 陳菲菲 焦坤)進入海陽市西遠牛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個溫室技控大棚和一大片果蔬種苗基地。「我們村種了『魯厚甜1號』網紋瓜、『煙薯25』紅薯、有機草莓等,一共210畝,長勢很好。」村民李堯璞打開了話匣子。
  • 茌平牛莊村開建「花果村」
    春有杏,夏有桃,秋有核桃棗、石榴柿子李子梨,四季瓜果飄香,還會不經意邂逅杏花、桃花、海棠,凌霄、紫藤……常年被美麗環繞,將是聊城市茌平區振興街道牛莊村村民指日可待的幸福生活。「我們村2條南北街,4條東西街,今年種了13個品種果樹,8個品種的觀賞木,1800多株苗。」
  • 海陽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西遠牛莊村
    海陽市鄉村振興現場會——西遠牛莊村 2020-10-16 17:05:34 來源:
  • ...踐行為民初心 ——市第二人民醫院赴平輿縣萬冢鎮牛莊村開展...
    牛莊村的村主任王一男告訴筆者,牛莊村能順利實現脫貧目標並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居)委」稱號,市第二人民醫院功不可沒。提高站位 強化責任醫院領導班子不斷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精準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成立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走訪調研、精準施策。醫院選派一名科級幹部和兩名工作隊員在牛莊村開展幫扶工作。
  • 「我家街巷最美」系列展示|泰安市肥城市安臨站鎮牛莊村
    肥城市安臨站鎮牛莊村「以前胡同到處坑坑窪窪,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還會有積水。現在,村裡的胡同都修了水泥路,不僅出行方便了,環境也整潔了。」7月30日,在泰安肥城市安臨站鎮牛莊村,村民王秀蘭在自家門口乘涼,坐在乾淨寬敞的水泥路上,心裡樂開了花。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海陽市西遠牛莊村:沙土地上崛起產業園
    水母網10月9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唐壽銳 通訊員 陳菲菲 焦坤)進入海陽市西遠牛莊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個溫室技控大棚和一大片果蔬種苗基地。「我們村種了『魯厚甜1號』網紋瓜、『煙薯25』紅薯、有機草莓等,一共210畝,長勢很好。」村民李堯璞打開了話匣子。
  • 海陽西遠牛莊村建起博士站 為傳統農業裝上「科技引擎」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5月20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宮欽釗 潘曉芸 修子鎵) 在海陽市核電園區西遠牛莊村溫室技控大棚裡,果農鞠忠良正拎著籃子貓在果葉繁茂的嶺溝中採摘網紋瓜,棚外不遠處的空地儼然就是一個交易市場,果農、商販來來往往,一些電商在現場直接架起了桌子做起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