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貝果財經
原標題:口岸雙向積壓嚴重 中歐班列一艙難求
本報記者 孫麗朝 北京報導
「現在中歐班列回程和去程基本上都是滿艙,12月艙位已很難訂上,要到明年1月才能有報價和艙位。」北方一家大型物流公司的銷售人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因口岸站嚴重積壓,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鐵集團」)12月13日在內部發布調度命令,自13日18:00起到16日18:00止,各站裝到滿洲裡、二連、阿拉山口出口的貨物除了圖定中歐班列外一律停裝。這是國鐵集團在近一個月內因口岸積壓所發布的第三道停裝令。
此前,國鐵集團曾在11月22日發布調度命令要求除中歐班列外經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出境貨物一律停裝到11月25日。12月8日,國鐵集團又發布通知要求12月8日至13日各站裝到二連、阿拉山口出境的各類貨物一律停裝,如有重點物資需向國鐵集團提報。
一位中歐班列平臺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來,中歐班列發運量不斷提升,但口岸作業能力有限,加上邊境疫情防控等因素影響,導致大量貨物在口岸積壓,「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部分口岸出現較為嚴重的擁堵情況,隨著年底貨運需求的增多,近期擁堵情況愈發嚴重」。
12月12日,國鐵集團就中歐班列近期的擁堵情況回應稱,近期口岸交接能力確實有所下降,部分通道班列移動緩慢,國鐵集團稱這是由於西方聖誕節臨近,中歐班列需求旺盛,且口岸站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境外天氣惡劣等因素導致。鐵路部門已經採取措施,進行源頭調控疏解,採取階段性運力調控措施;同時在霍爾果斯、二連浩特等口岸實施擴能改造,提升交接能力;加強國際協調合作。國鐵集團表示,以上措施已經有效疏解了口岸擁堵。國鐵集團要求中歐班列在此期間不停運、不限裝。
上述中歐班列平臺公司人士表示,一列從中國開往歐洲的班列,中途需要經過兩次換裝,首次是在中國經獨立國協國家或蒙古國出境時,從中國的標準軌距(1435釐米)車板,換成寬軌(1520釐米)車板,第二次換裝是從俄羅斯西向出境去往歐洲,再從寬軌車板換回標準軌距車板,班列的順暢開行需要沿途各國的緊密配合。
「因為去程的車板堵在口岸,回程沒有車板來接貨櫃,所以擁堵一旦出現,就是雙向的。」上述人士表示。
中亞一位從事中歐班列業務的貨代也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中亞一些國家鐵路基礎設施和裝卸設備數量有限,調度水平較低,是造成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哈薩克斯坦的寬軌車板數量遠遠低於中國口岸,在車板調度到歐洲之後,哈薩克斯坦自己的口岸就面臨車板不足的問題。
對於中歐班列需求不斷增加的原因,一位國際物流公司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疫情衝擊之下,空運價格暴漲,船運公司減少遠洋貨輪班次和停靠港數量,便捷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所以中歐班列鐵路貨運成為越來越多客戶的選擇。「空運運力有限,且運費高。海運涉及船員檢疫、貨物裝卸等環節,人員接觸頻繁,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影響。許多原本走空運和海運的貨物轉移到了鐵路運輸,導致從今年2月開始,中歐班列運量不斷增長。」
國鐵集團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11月5日,2020年中歐班列開行已達10180列,已超過去年全年開行量,運送貨物92.7萬標箱,同比增長54%。今年11月,中歐班列繼續保持高位運行,開行1238列,運送11.5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64%、73%,綜合重箱率達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