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程琦2月15日報導:「地方變了,味道沒變,價格也不變」被譽為「上海灘十碗最好吃的餛飩」之一的夢花街餛飩在經過了春節前換新址的兩天試營業後,將於本月19日正式營業,營業前東方網記者對新店進行了探訪。
19號新址重新開張老味道價格不變
夢花街餛飩新店位於中華街、光啟南路路口,醒目的logo、具有文藝氣息的外表,讓人眼前一亮,走進店鋪內,白白的牆壁、現代感的裝修、明亮的燈光,整潔而又乾淨。
店鋪大約70平方米,後廚、店招各佔一半。對比以前弄堂裡侷促的空間,新店更寬敞,最多能坐18個人;新的廚房亦不再是黑暗潮溼的棚戶,而是標準化的餐飲後廚,煤氣灶、冷藏櫃、排煙機、洗滌池等設備一應俱全,完全符合餐飲經營的相關規定。
記者來探訪時,恰逢宋家三姐妹的大姐在廚房裡包餛飩、三妹夫檢查廚房的設備,大姐的兒子宋超在店裡忙幫做些輔助工作,由於還沒正式對外開業,大姐包一些餛飩給熟悉的親朋好友,而不對外售賣。不過,這期間不斷地有老顧客前來詢問開業時間。
「什麼時候開啊,孩子上學要吃、我們一家早飯也要吃,再不開我們等的都沒心向了。」劉阿姨帶著外孫前來探店,看著店鋪還沒開,有些失望而歸。記者在店鋪門外看到寫著「十九號正式營業「的字樣。
燒水、擺好生餛飩、豬油、榨菜、雞蛋絲、香蔥等材料,一切準備工作就緒。三妹夫紀師傅穿上潔白的廚師服,挽起袖口,拿起漏勺開始熟練地掂量一碗小餛飩的個數,再把漏勺連同餛飩浸入沸水中,不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老上海味道」餛飩就出鍋了。
紀師傅說,以前老店是不講本錢的,現在新開了店鋪,開銷大了,不過來的都是老街坊,老客人,性價比不能變。據悉,店鋪重開後價格維持在小餛飩7元;大餛飩15元10個,12元8個,不過,或許未來也會做出一些小調整。
有證有照已成立「夢花家餐飲公司「
1992年,宋家三姐妹下崗,在夢花街19號經營起了餛飩生意。熟悉的豬油打底,金黃的蛋絲、碧綠的香蔥、大餡薄皮、量大份足,深受百姓歡迎,市民爭相購買。
直到2015年8月25日,夢花街餛飩上了電視節目《夢想改造家》,店鋪被重新裝修,原本已名氣不小的餛飩店,一夜成為焦點話題。
節目中設計師將這家僅有24平方米的小店,改造出商居兩用的空間。然而沒想到的是,節目播出當天,一家人還沒來得及搬進「新家」,就被人舉報無證經營,而因為房屋面積太小等原因,宋家人一直沒能把證照補辦下來,所以從那時起就再也沒能重新開業。
夢想改造家讓「夢花街餛飩店」再次火了,也讓它間接的關門了。作為為老店付出設計心血的設計師史南橋,記者試圖聯繫採訪他,卻被婉言謝絕了。在給記者的回信當中提到,一直有關注夢花街餛飩店重新開張的情況,不過出於之前的經驗,不希望一家人站在風口浪尖上,希望它們平安喜樂,不受太多打擾。
儘管設計師有諸多擔憂,但是記者在店鋪內看到了著有「上海夢花家壹玖餐飲公司」的營業執照;經營範圍:餐飲服務、餐飲企業管理。三妹夫紀師傅高興地說,咱現在也是「正規軍」,有證有照啦。
可堂吃可外賣「全員上陣」人手不夠對外招工
此外,記者在新店內還看到了「餓了麼」外賣的字樣,紀師傅告訴記者,餓了麼在新店重開中幫了不少忙,招牌logo就是它們幫忙設計的。未來餛飩不僅可以堂吃也可以外賣。
「不過,根據年前的試營業情況,人手是絕對不夠的。」在老店和新店門口,記者都看到了「招工啟示」:招收包餛飩工、燒餛飩工、勤雜工和小時工若干名。
紀師傅說,新店重開的話,如果再加上外賣,有的忙了,招收五六個包餛飩工都不一定夠。
現如今宋家第三代也陸續的參與到了餛飩店的運營當中,可謂一家人「全員上陣」。不過,小輩們平日裡分別都有自己的工作,休息日才回來幫忙。大姐的兒子宋超說,包餛飩從小看著家人做,自己從小就會,不過現在才25歲,還沒有全面上手,如果家裡需要,未來就會親自上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