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的發現比上帝粒子更重要」

2020-12-21 手機鳳凰網

什麼是暗物質?它的發現將有什麼重要意義?與「上帝粒子」的發現相比,暗物質發現更重要嗎?帶著這些問題,早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

■ 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科普暗物質

加拿大SNO地下實驗室  (地下2000米,2008年建成)

義大利GRAN SASSO 地下實驗室  (地下1700米,1987年建)

中國錦屏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實驗廳  (地下2400米,2010年投入使用)

全球主要地下實驗室分布圖。  製圖 鬱斐

什麼是暗物質?它的發現將有什麼重要意義?與「上帝粒子」的發現相比,暗物質發現更重要嗎?帶著這些問題,早報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

東方早報:暗物質與暗能量是一回事情嗎?

李淼:暗物質有點像物質粒子,只是不發光而已;暗能量根本就不是粒子。暗能量這個概念相對年輕些,形成只有10年。暗物質這個概念就很老了,可以追溯到1933年,那一年天文學家Zwicky發現一個星系團中的星系速度比預期的要大,根據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意味著星系之間還有很多我們沒有看到的物質,當時叫丟失了的物質。

東方早報:黑洞是暗物質嗎?

李淼:黑洞與死掉的恆星都是存在的,但是天文學家通過觀測,通過微引力透鏡的手段觀測到,所有死掉的恆星和黑洞,它們的質量加起來,不足以解釋暗物質。因為暗物質佔宇宙質量的25%(外電報導稱是23%),恆星和黑洞質量加起來遠遠不到這個量。

東方早報:人會被一堵牆擋住,太空飛船在太空飛行時會被暗物質擋住嗎?

李淼:不會。暗物質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質量呢?暗物質跟普通物質的相互作用很弱,但這並不代表沒有質量。暗物質與其他物質伴生,有物質的地方就有暗物質,但分布得更廣。比如說,在有恆星、星系的地方一定有暗物質,但暗物質要比這些星系佔的空間大許多,所以暗物質的質量比星系質量大。

東方早報:報導中稱,WIMP只是暗物質的一個候選體,什麼叫候選體?

李淼:暗物質有很多種可能性,只要有質量不發光就行,最早的可能性是死掉的恆星或黑洞,但這種可能性被天文學研究所排除,粒子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是粒子的話,就有幾種可能性,一種極弱相互作用,也可能是一種特別的中微子。如果極弱相互作用,正負電子對會反常,其他中微子不會有這樣的效果。

東方早報:如果暗物質真的被發現,有應用價值嗎?

李淼:應用價值暫時談不上,但起碼解決了一個多年的謎題。通過萬有引力很難解釋一些物理現象,太陽系或者銀河係為何能維持現在的狀態,光靠可見物質的引力是無法解釋的,但在暗物質的假設模型裡就可以解釋。

東方早報:暗物質如果被發現,會動搖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嗎?

李淼:它不會動搖20世紀的量子理論和相對論,還是在這個框架內解釋。

東方早報:去年科學家發現了「上帝粒子」,如果這次的發現最後被證實是暗物質,兩個發現哪個更重要?

李淼:這個發現要比「上帝粒子」發現更重要。如果沒有上帝粒子,我們的粒子標準模型就是不完備的。但是如果沒有暗物質,粒子標準模型也是完備的,只是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會困惑。如果丁肇中團隊的發現被確認,這肯定是這幾十年來的重要科學發現。

延伸閱讀

中國暗物質實驗室全球最深,條件最好

地下實驗室是暗物質實驗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目前,全球的地下實驗室有十幾個,為了避免專門挖掘地下實驗室的高成本,它們都是利用已有的土建設施,基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廢棄的礦井,比如美國700米深的SOUDAN地下實驗室,在建的DUSEL地下實驗室有幾百米到2400米深的多個實驗廳。另一種是利用隧道,在隧道裡橫向挖出實驗大廳。最著名的有義大利的GRAN SASSO 地下實驗室,入口建在一條10公裡長高速路隧道的中部,上方有1700米巖石覆蓋,實驗室內有3個各100米長、20米寬、20米高的實驗大廳和眾多較小的實驗廳和通道,內容積目前世界第一。

2010年12月,中國錦屏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正式掛牌。該地下實驗室有一個40米長、6.5米寬、8.5米高的實驗大廳,儘管目前大廳總容積不是很大,但它是目前世界上條件最好的地下實驗室:首先,它是當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實驗室,上方有2.5公裡巖層覆蓋,宇宙射線通量最少,每平方米每周只有一個μ子通過,比義大利GRAN SASSO實驗室小300倍。其次,地下實驗室所在處不是花崗巖,而是大理巖,其自然放射性相當低,實驗檢測發現其天然放射性比洞外的巖石都低,和義大利GRAN SASSO的巖石相比,放射性元素鈾的含量低了3倍。這些都為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目前地下實驗室的各個物理參數,包括宇宙射線通量、光子和中子的通量,都在測量之中。

DAMA實驗

DAMA實驗位於義大利的GRAN SASSO地下實驗室,選取碘化鈉晶體做探測器,使用了非常靈敏的光電管來探測碰撞後產生的光信號,光電管可以探測到一個光子(肉眼在白天每秒會看到1016個光子)。中科院高能所有幾位科學家是該實驗組成員。DAMA經過了十幾年的觀測,宣布發現了WIMP的年調製信號,所謂年調製, 是指WIMP相對於太陽的速度是一定的,而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因此,WIMP相對於地球的速度在冬天和夏天稍有不同,WIMP信號的事例率也會有周期一年的起伏。不過這一結果沒有得到其他實驗組的證實。

CRESST實驗

CRESST實驗同樣位於GRAN SASSO,該實驗使用鎢酸鈣(CaWO4)晶體作為探測器。它們將晶體冷卻到零下273攝氏度,只比絕對零度高0.05攝氏度。WIMP碰撞的熱信號會造成晶體溫度升高0.01攝氏度,再通過高靈敏度的「溫度計」來測量溫度變化。CRESST一期結果已經發表,沒有找到暗物質,二期結果正在分析之中。

XENON100實驗

位於GRAN SASSO地下實驗室的XENON100實驗是目前靈敏度最高的實驗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是參加實驗單位之一。XENON100使用了165公斤的液氙作為探測器,能夠探測光信號和電信號,通過兩者之間的比例關係,可以更有效地區分WIMP信號和外界普通粒子引起的信號,從而大大提高了實驗靈敏度。在2010年初發表了一個月的觀測結果,並沒有看到暗物質粒子。目前該實驗已經採集了一年的數據,正在緊張地進行數據分析。是否會發現暗物質粒子,大家都拭目以待。

CDMS實驗

CDMS實驗位於美國SOUDAN地下實驗室,它使用矽晶體和鍺晶體作為探測器。CDMS經過一年多的觀測,在2009年底發表了測量結果,宣布找到了兩例疑似WIMP信號事例。儘管有一定的可能性是噪聲事例,還是引起了科學界的極大關注。

CoGeNT實驗

CoGeNT實驗使用高純鍺探測器來觀測WIMP碰撞產生的電信號,也發現了疑似信號事例,還有待於進一步證實。

(該內容引自上海交通大學粒子物理宇宙學研究所研究員劉湘《尋找暗物質,錦屏來了》一文)

錄入編輯:王卉

相關焦點

  • 盤點改變世界發現:上帝粒子或解釋宇宙形成
    眾多不同國籍的科學家孜孜不倦投入其中,揭示了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發現,這些發現看似抽象,有些卻能改變我們所知的這個世界。發現疑似「上帝粒子」 或改變人類對宇宙理解追尋將近半個世紀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於2012年7月4日宣稱,找到一種新亞原子粒子,這種粒子與構成質量的「上帝粒子」的特徵「一致」。
  • 暗物質是什麼樣的粒子呢?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究竟是什麼樣?
    我們所看不見的暗物質20世紀70年代,暗物質的存在被正式肯定,宇宙理論大統一以後,科學家們在20世紀70年代末的實驗測量中發現中微子存在質量,並且質量在30eV左右(目前測量結果低於該數值然而,事物都有兩面性,同樣存在一種質量比較大的粒子,在宇宙早期的動能極低,這種粒子被稱為「冷暗物質」。不難看出,目前暗物質共分為兩類,即「熱暗物質」和「冷暗物質」。兩種宇宙結構形成模型這兩種比較特殊的物質雖然統稱為暗物質,不過兩者在宇宙中的結構形成卻天差地別。
  • 有科學家認為,sexaquark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把所有物質的內部粘在一起的「膠水」背後的數學原理,發現了一種奇怪的假設粒子,這種粒子從未出現在任何實驗中。這個怪胎被稱為sexaquark,由六個不同味道的夸克組成。除了是一個聽起來很酷的角色外,這個怪胎最終可以解釋一直令人發狂的神秘暗物質。物理學家發現,如果sexaquark有一個特定的質量,粒子可能永遠存在,不會發生衰變。
  • 丁肇中團隊稱或已發現暗物質
    丁肇中稱,將於未來兩到三周發表涉及暗物質的研究論文,對這項研究的進展作詳細闡述。1976年,因發現「丁粒子」,丁肇中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淼昨天對早報記者表示,根據現在丁肇中透露的消息,只能說探測到暗物質湮滅的信號的可能性比較大,但他沒有說這些信號來自暗物質還是脈衝星,「如果丁肇中團隊的發現被確認,這肯定是這幾十年來的重要科學發現。」
  • 世界上的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那暗物質是否也包含粒子呢?
    例如,光也由粒子組成,即:光子;引力波,理論上它也包含引力子,如果幸運的話,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並修復這些引力子。那暗物質呢?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的間接證據,如果存在,那它是否也包含粒子呢?據我們判斷,暗能量是不需要粒子的; 它很容易成為空間結構中固有的特性。解釋暗物質然而,從本質上,暗物質是不同的。
  • 世界暗物質日:專家聚焦三類實驗尋找暗物質粒子
    世界暗物質日:專家聚焦三類實驗尋找暗物質粒子 2019-11-01 00:22:14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19年國際暗物質日北京地區活動上,來自中國、英國的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科普暗物質研究進展,一起探討「上天」「入地」「人造」三類實驗搜尋暗物質粒子的可能路徑。
  • 核聚變陰暗一面暗:物質粒子或可發生神秘「暗聚變」
    星系和星系團外環繞著暗物質光暈(圖中藍色為暗物質,紅色為氣體)。一名科學家指出,暗物質粒子也許會發生一種名為「暗聚變」的現象。  若該理論正確,這一現象或可幫助物理學家解開暗物質的一大謎團。宇宙中大部分質量都由暗物質構成,我們卻對其了解甚少。假如沒有暗物質,科學家便無法解釋恆星在星系中的運動方式。但暗物質在星系中心的分布情況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科學家認為,暗物質由不會與組成恆星、行星和生物的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的粒子構成。因此這些粒子極難被探測到。但暗物質也許並非徹頭徹尾的「反社會分子」。
  • 暗物質是否已經被發現?它是否由已知的物質構成?
    暗物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理論性存在,它的出現其實和宇宙膨脹息息相關。我們知道宇宙一直在膨脹,而且膨脹速度還在不斷加快,但是科學家觀測星系時發現,靠外圍的天體繞星系中心旋轉的運動速度應當比靠中心的天體更慢。然而對大量漩渦星系旋轉曲線的測量表明,外圍天體的運行速度與內部天體近乎相同,遠高於預期。這暗示著這些星系中存在著質量巨大的不可見的物質。
  • 不明來歷高能電子可能是暗物質粒子湮滅證據
    不明來歷高能電子可能是暗物質粒子湮滅證據
  • 存在於理論中的 10 種奇特的亞原子粒子,誰會是暗物質的組成者
    愛因斯坦關於黑洞電子的研究並沒有成為當時粒子物理學的主流部分,但最近弦理論的創新使其成為最重要的基礎理論。現代弦理論家已經構建了將粒子視為微型黑洞的模型。這些模型有助於解決普通物理學中存在的計算問題,因此愛因斯坦可能並沒有太遠。
  • 歐科學家發現上帝粒子跡象 可揭秘萬物重量來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昨日公布來自大型強子對撞器(LHC)的重要數據,顯示「可能看到」有「上帝粒子」之稱的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該理論解釋粒子為何擁有質量,從而演化為我們身邊的萬事萬物,如果這一粒子被確認,那將是100年來人類最偉大的發現之一。
  • X17粒子不僅是第五種基本力的載體,也是解決暗物質之謎的關鍵
    匈牙利的一個科學家小組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暗示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亞原子粒子的存在。該團隊在2016年首次報告發現了該粒子的蹤跡,現在他們在另一個實驗中報告了更多的蹤跡。如果結果得到證實,所謂的X17粒子可能有助於解釋暗物質,科學家認為暗物質佔宇宙質量的80%以上。
  • 捕風捉影:暗物質|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為了顯得更博學,說暗物質都會順帶提一句暗能量。其實吧,把「暗能量」和「暗物質」放一起是很業餘的(呃,我本來就是業餘的),兩者雖然同屬「暗」字輩,本質上卻大相逕庭。
  • 暗物質終於找到了?科學家們明爭暗鬥,對暗物質的搜索正急劇擴大
    但為了防止暗物質過輕,一些科學家正在設置更小的"保齡球瓶"。 一場比質子重量更輕的暗物質粒子雨,可以偶爾將電子從它們的主原子中釋放出來。
  • 極為敏感的暗物質實驗發現了一些奇怪的東西
    在一個極其敏感的暗物質搜尋實驗中,出現了一個神秘的信號。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科學家們相信他們看到的是「雜音」,他們認為可能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今天,氙氣暗物質實驗背後的科學家們,報告了他們通過數據搜索與探測介質中電子相互作用的粒子的結果。
  • 大型暗物質探測實驗組PandaX發表重要成果
    PandaX是中國開展的首個百公斤級大型暗物質實驗,它的運行結果標誌著中國在暗物質探測這個前沿科學領域跨進世界先進行列。    本世紀以來,國際上相繼開展了20多個暗物質探測實驗,利用暗物質和探測器的直接碰撞來尋找暗物質。特別是近幾年來,義大利DAMA/LIBRA實驗,美國CoGeNT和CDMS兩個實驗,以及德國CRESST實驗先後宣稱發現了疑似輕質量暗物質的信號。
  • 「上帝粒子」能讓宇宙毀滅?
    物理學家發現,一種賦予宇宙中所有物質質量的基本粒子有朝一日也可能導致宇宙的毀滅,這種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即所謂的「上帝粒子」。該粒子所創造的「負能量泡沫」一旦與宇宙相撞,宇宙便會在瞬間灰飛煙滅,就像最初的大爆炸一樣突然。
  • 科技手抄報:暗物質裡藏著宇宙質量之謎
    2月20日,該項目的提出者和首席科學家丁肇中透露,AMS首批數據的分析報告將在幾周內發表,很可能將是暗物質研究的階段性突破。  繼去年宣布發現「疑似上帝粒子」之後,暗物質正成為物理學界著力攻打的前沿目標,相關消息和猜想不時見諸媒體。那麼,暗物質究竟有多「暗」,物理學家又是如何計劃用科學之光去照「亮」它呢?
  • 揭秘,什麼是暗物質?關於暗物質的二三事
    圖解:從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應,星系團CL0024+17內部被發現存在有一個暗物質圈,在這張哈勃太空望遠鏡像片裡以藍色顯示出來。當然,宇宙膨脹的減速還沒有被觀測到,但理論上來說,膨脹速度必定會減慢。宇宙充滿了物質,萬有引力將所有物質拉到了一起。
  • 英科學家發現「上帝粒子」跡象 系萬物質量之源
    「該死的粒子」或「上帝粒子」無論大千世界多麼豐富多彩,組成它的物質都是由夸克、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組成的。基本粒子之間存在著引力、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四種自然力的相互作用。然而,物理學家一直力圖找到把四種自然力統一起來的途徑,以證明宇宙具有一種基本的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