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85後私募投資者的傳奇自述:用三年時間從2000萬賺到8個億

2020-12-11 騰訊網

  前言

  「85後」交易員在私募圈的地位頗為尷尬;與「70後」相比,算不上是圈裡的領軍者,與「90後」相比,又稱不上新秀,算來算去可能用「中堅力量」來形容較為貼切。然而,就是有一個這樣的「85後」私募團隊,創造了用時三年從2000萬賺到8個億的奇蹟。

  與吉姆(化名)的接觸時間並不長,他是一個典型的「85後」。從圈內人口中所知,吉姆是北方某私募團隊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所屬投資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公司自2015年創立之初的2000多萬交易資金,截至目前,自有交易資金已高達8億元左右,這些錢都是過去三年間做交易所得,且只專注黑色系商品。

  「能撐得過三年的私募其實不多,而專注於期貨市場的私募則很是有限,更別提只在幾個黑色系品種上。」 吉姆用一種穩重的口吻說,三年來,經歷過幾次驚心動魄的行情,不能說全都大獲全勝,時而也有敗績,但從年度成績來看,團隊的戰績都是以幾倍的收益告終。不過,回顧2017年,整體缺少了前兩年的喜悅,這與市場的大環境有關,也與公司的發展相聯。

  相識

  經過了解,吉姆出生於1988年,算起來已經是接近「90後」,微胖,甚至用虎背熊腰形容,說話豪爽中略帶謹慎,這可能是與相識度有關。一個典型的北方人。

  吉姆的團隊大概有10個人左右,且主要成員均為集中在「85後」,部分還有「90後」。公司雖然是一家專注於商品私募的投資公司,但股東卻是產業背景,一個焦化廠的老闆,這也許是公司專注黑色系商品投資的主要原因。

  「從全國私募布局來說,南北方私募無論是從風格或資金量來分,其差異化較大。」 吉姆概括整個私募圈生態。一般來說,北方私募資金量不比南方,其投資思路偏產業現狀,而南方私募整體資金量較大,投資思路多圍繞著信息來,包括產業信息和技術面分析。

  用行內的話來說,南北方私募圈的投資「氛圍」差別很大。北方私募圈人傻錢多,南方私募圈精打細算,且愛研究、愛學習。

  繞著小區花園轉了一圈後,吉姆顯得有些累了,「哎,經常需要盯盤,白天盯、晚上盯,現在多走幾步路都有些累了。」

  即便是身材魁梧的北方大漢,由於工作的特殊性,長期缺乏鍛鍊,身體比正常人看來都要弱一些,這可能也是很多「小圈子」會經常組織打籃球、打高爾夫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可以多些鍛鍊,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與圈內的溝通,互相交流經驗,甚至還可以互相合作。

  轉型

  2012年,本科畢業的吉姆進入了北京某期貨公司,從一名業務員做起。這家期貨公司從行業排名來看,並不靠前,也沒有特別的競爭優勢,但就是在這樣的公司裡,吉姆表現出了較強的工作能力。

  時行業共計有160多家期貨公司,市場體量不過2000多億元,該年行業龍頭中證期貨的客戶保證金也不過93億元,永安期貨次之,保證金規模僅為69億元。同時,繼投資諮詢業務開閘後,資產管理業務也在該年浮出水面,首批18家提交特定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申請的期貨公司臨近年底才獲得審批通過。期貨資產管理業務牌照在該年正式發放。

  「那一年,我剛進入這個行業,年初進入行業,年末才有期貨資管業務,這是期貨私募的一個裡程碑時段。」 吉姆說,當時並沒有過多的接觸私募,因為那時候的業務人員主要是開發客戶,為公司拉資金規模,且待遇也都比較低,業務人員每個月才3000多元。如果個人業務量在500萬以上,才有拿提成的可能,全年下來工資不足10萬元,這在金融行業來說,基本上是最低了。

  轉眼,三年過去了。

  到了2014年,吉姆個人服務的客戶資金量已增長至3億元,當時所在的期貨公司總客戶資金量也不過10億元,相當于吉姆個人承擔了公司總業務的30%;雖然如此,但薪酬待遇並沒有呈倍數增長,全年下來工資在20萬左右。

  「那時候我意識到,期貨行業真的是太小眾了,一方面是給從業人員的歸屬感不強,另一方面,也是經過三年的工作所積累的心得體會。」 吉姆略帶失望地說道,雖然資管業務的推出使期貨公司擺脫過去「靠天吃飯」的窘境,靠單一經紀業務的盈利模式被打破,但仍然沒有較大改變行業生存現狀。

  「2014年下半年,我在思考,接下來我該怎麼做,因為在期貨公司裡,個人業務量能夠保持幾個億資金量的並不多,就算是我再堅持,可能上升空間也不大了。」 吉姆稍微嘆著氣說著,就在這時候,我的一個客戶找過來,問我是否想給自己打工?我說想想。

  這一年,吉姆轉型了。

  驚魂

  2015年對于吉姆來說,是新的開局之年,經過簡短兩個月的準備,四五人的小團隊緊張籌備好,處于謹慎考慮,出資人在初期僅給了2000萬的自有交易資金,且雙方也達成了相關協議。

  2000萬,相對來說並不多,但換位思考,老闆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雙方的認知度還不高。」 吉姆平常語氣說,當時我跟團隊人員說,一年之內,這2000萬後面要加個「0」。

  簡單的將數字後面加個「0」,看起來挺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對于吉姆來說,2015年和2016年這兩年,有幾波行情可能是他這輩子也無法忘記的,最終,吉姆還是做到了。

  吉姆略有興奮的說道,2015年市場對黑色系的熱情多集中在鐵礦石和焦炭兩個品種上,當時的供需現狀是供過於求,尤其是焦炭的期現價格,在該年上半年持續陰跌,市場交易規模和客戶數量不斷下降,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我們一直堅守在這兩個品種上,上年持續做空,下半年持續做多。

  「2015年鐵礦石期價從年初的500元/噸持續下跌,一直跌到該年9月份的282.5元/噸歷史新低,而我們當時手裡的資金有限,但還想『一口吃個胖子』,所以基本上都是滿倉進的。」 吉姆掩蓋不住內心的興奮,該年2月份是鐵礦石期價跌幅最深的月份,當時2000多萬的資金滿倉做空,3月初已翻倍,後來期價3、4月份略有反彈,我們有所減倉,但倉位還保持在80%左右,隨後在5、6、9月份的時候,還是保持空頭思路,方向上保持不變滿倉殺入,半年資金已接近1個億。

  「開局半年,團隊取得了翻翻的成績,這對於老闆和所有人來說,簡直是樂翻了天。」 吉姆語氣加粗說道,這半年,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從天堂到地獄的快感,你能想到嗎?盤中大家的表情時而大放光彩、時而緊鎖眉頭,毫不誇張的說,就好比參加藝考要考面部表情似的,跟周星馳的演技有的一拼。

  吉姆總結說,第一輪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得驕人成績,主要在於我們對現貨市場的信息掌握的很及時,能夠對供需格局吃的很透,畢竟我們有產業背景,這是很多做私募缺乏的優勢。

  第一輪博弈結束了。

  「即便上半年已經完成了預期業績,但還是沒敢放鬆啊,因為下半年的趨勢還改變了。」吉姆略顯緊張的說道,做期貨最怕賭錯方向,一旦方向錯了,怎麼補救都沒用。讓我刻骨銘心的第二場戰役是在2015年末和2016年初,可以說,2015年12月份和2016年1月份簡直是冰火兩重天。

  「2015年12月是大漲的一月,而2016年1月是暴跌的一月,要想在兩個緊鄰的月份中不斷調整交易方向,著實是一種考驗。」吉姆為難的說道,交易員又不是神算子,怎麼可能會料到這個月是大漲,而下個月是大跌,簡直天方夜譚嘛。

  2015年12月,鐵礦石和焦炭期價迎來了大漲行情,當時吉姆手中掌握自有資金8000萬元,他在猶豫,反彈行情能否持續?滿倉殺入還是輕倉探路,隨後在補倉盈利?

  「大不了就當上半年沒賺錢還不行嗎?先把老闆投入的本金保留下來,剩餘的盈利全部殺進去。」吉姆激動地說,當時我就這麼跟老闆和團隊說的,最壞的結果是該年的盈利打水漂,當時也有人反對,畢竟取得的成績不容易,不想就這麼一波行情白白堵上身價,但我告訴我他們,做期貨,遇到極端行情的時候,就是要賭,要有勇氣賭,賭對了,你就是真理,賭錯了,汲取教訓。

  在吉姆的執意下,2015年12月選擇了滿倉做多。

  「那個月給我帶來的快感是我這輩子從未體驗過的,每天有大幾百萬的波動,還好我們賭對了方向,都是幾百萬的進帳。中間也有虧損的時候,每次虧損都會有同事跟我說,『差不多就行了,咱今年都可以去美國旅遊了』,但我每次都堅定且開玩笑的說,我們今年要去歐洲旅遊。」吉姆說到這裡,已經激動地站起來了。

  進入2016年1月份,市場風格輪換,這時候吉姆有四個選擇,一是堅持多頭思路保持不變,滿倉殺入,繼續保持現有的策略;二是適當減倉,維持當前策略不變,實現相對穩定收益;三是調換方向,押注空頭,滿倉殺入;四是調整空頭,輕倉進入,待趨勢確立後再滿倉進入。

  「畢竟老闆是產業出身,在大漲和大跌交替之際,我們部門連續兩個周末加班,讓老闆出面邀請了產業資深人士,把黑色系2015年供需格局和2016年的預測進行了深入的學習,最終確立了空頭思路。」吉姆堅定的說,我這人就是這樣,只要堅定了方向,一般都是滿倉進入,不會一點一點的玩,太沒意思了。

  第二輪博弈開始了。

  在2016年1月份,時值黑色系跌宕行情頻繁之時,也是主力1601合約到期之時,事實上,還有一個堅定吉姆做空的理由。

  對於其他私募來說,如果賭錯了方向,可能就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但對于吉姆的團隊來說,如果賭錯了方向,剛好是1601合約交割月,交割現貨也能夠供應老闆的焦化廠所需,這或許是吉姆敢於豪賭的原因之一。

  「1月初,我堅持滿倉做空焦炭和焦煤期貨,當時資金量在1到2個億,盤面最大的波動有時超過了千萬元,我慶幸賭對了方向。」吉姆不自覺的深吸了一口氣,手中的煙不知什麼時候也點上了,對於那輪1月行情,我自始至終都在盯著,有時連上廁所都不敢去,手機保持靜音狀態,座機也拔了線,盤中幾乎不與外界聯繫,緊盯盤面走勢。1個月後,我的頭上多了好幾縷白髮。

  後來估算,吉姆團隊在整個1月獲利金額在1個億以上,加上過往收益,全年整體自有資金接近3個億。

  第三輪博弈一直等到了此後的幾個月。

  可能大家對2016年的「雙11」行情記憶猶新,在2016年11月11日的夜盤交易中,短短幾分鐘,黑色系經歷了從漲停板到跌停板的過程,不乏投資者在這波行情中虧得血本無歸,有的投資者在被強平之後,連翻本的機會都沒趕上。

  對于吉姆的團隊來說,也是如此,但好在當時倉位已經有所下降。

  「對於『雙11』行情,雖然刻骨、但不銘心,刻骨是因為迫於壓力我們降低了倉位,大概當時在60%的倉位參與交易,不銘心是因為這輪極端行情,是我唯一一次沒有成倍數盈利的行情。」吉姆掐著手中的煙說道,不過,整體來說,在這輪行情中我們也賺了將近1個億。

  敬畏

  操盤三年,歷經三場戰役,截至目前公司累計盈利資金接近8億元,對于吉姆來說,應該是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

  他最常掛在嘴邊的是就是:敬畏市場。

  「滿倉是我的風格,但並不等於我不夠敬畏市場。」吉姆說,一般來說,交易員的操作思路圍繞著基本面和技術面來進行,但兩者卻不能很好的運用;我比較側重基本面研究,畢竟我們(公司股東)是有產業背景,只有將現貨市場供需信息及時掌握,才能作為期貨交易的依據。而技術面則能夠讓你回顧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及時止損,只有學會止損,才能夠做好交易。

  「一方面是將基本面信息全面掌握,把握好正確的方向,確立了趨勢是首要,另一方面,做好止損。」吉姆表示,將這兩條做好才是對市場最好的敬畏,如果能夠將兩方面很好的結合和運用,滿倉交易也不會承擔很大風險。

  投資是一個相對專業的事情,對於像吉姆這樣的投資策略可能並不是個例,但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並不值得借鑑,畢竟追求短期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較大投資風險。欲速則不達。

  2017年整體交易情況對于吉姆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波折,在他看來,一方面是市場運行沒有出現類似2016年的幾波極端行情;另一方面,也與交易策略的調整有關,雖然還會有滿倉入場的時候,但全年多數時候的倉位保持在30%左右。

  而對於2018年,吉姆確立了兩條交易基線:一是向管理型產品方向發展;二是堅持看好黑色系投資機會。

  「結構化產品已經越來越被市場拋棄,原因在於這類穩健性產品不能夠刺激新生代私募人員的神經,只有管理型產品才會贏得市場青睞,與客戶進行風險共擔、收益共享,這將是我們團隊今後的方向。」他說,而由於股東背景的優勢,今後的交易領域還將圍繞在黑色系商品中,因為我們已經將黑色系現貨產業了解的非常深入、透徹,這才是團隊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此外,基於對黑色系需求端周期性考慮,2018年一季度將是需求高峰的尾聲,2月和3月還有穩重有漲可能;進入二季度,期價或有回調可能。當然,這是在供應端相對穩定,以及政策調控不明顯的情況下所預測的。

相關焦點

  • 炒股16個月從100萬到1億 組團炒幣卻被「團滅」8億 私募大佬怒了...
    摘要 【炒股16個月從100萬到1億 組團炒幣卻被「團滅」8億 私募大佬怒了 起訴幣圈大佬】曾叱吒私募界的大佬楊永興進軍幣圈出了大事:價值1.4億元的資產不知去向,跟隨其進入幣圈的20人遭遇同樣厄運,涉及失蹤的資產價值共約1.1億美元(約合8億元人民幣
  • 中國第一民間「銅王」葛衛東—從10萬賺到160億靠賭?
    他,農村出生,畢業後在糧食公司整整當了8年默默無聞的外貿員,終於決心在2000年初放開膽接觸金融市場。他不聽旁人勸導不斷投身風險度極高的投資還押上自家的房子,從他初次接觸金融市場時,僅僅只用了4年,就從10萬資金一路賭到了近50億。不久後他在「銅」上的運作,甚至直接讓整個華爾街為之顫抖,達到了近200億身家。
  • 一個85後的百億私募之路
    執掌進化論的王一平,是一個85後年輕人,長著一張娃娃臉,一切看起來剛起步。只不過,進化論資產管理規模已經超100億,是一家頗受業內認可的量化+主觀私募機構。剛搬新辦公室,王一平帶記者轉了一圈,頗有激情地講述著各個部門的布局和講究。這麼一位雪球大V起來的年輕人,如何在5年的時間,做出一家業內知名的百億私募,這家私募如何投資,未來去向何方?
  • 奔私4年,私募經理收入從400萬到1億,百億私募一年又能賺多少
    圖片來源:花瓣美素去年A股的分化行情成就了一批崇尚價值投資的明星私募。在收益率和規模飆升的同時,明星私募收入大幅增長,不少公司員工的薪酬明顯提升,年底更是有望收穫高額年終獎。更有甚者,一位前券商系資管人士,辭職投身私募四年後,收入從400萬激增至1個億。
  • 4年浮盈80億!全球私募巨頭投資A股公司 三輪減持套現50億!
    摘要 【4年浮盈80億!全球私募巨頭投資A股公司 三輪減持套現50億!】堅守4年,33億投資狂賺80億,這就是全球私募巨頭KKR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傳奇故事。
  • 網信的700億難題、中鐵系37億私募逾期、85後房產中介的騙局
    投資者要維護自身權利關鍵是修改合夥協議,制定在符合法律關於有限合夥規定基礎上的有利於自己的條款,更重要的是搞清楚「資產包」的真實狀況。85後房產中介導演的私募騙局「如果不是這個事,我可以帶著1000多萬元的現金回江蘇老家,買最穩當的理財產品也可過上富足安穩的退休生活,老兩口可以週遊世界。
  • 金誠集團700億私募崩盤:一個80後「律師CEO」的財富迷局
    陳筱說自己那個時候並不符合私募投資者的條件,「投資基金需要300萬存款證明,我肯定沒有,要麼連續三年年收入50萬以上,這我都不符合」,但是領導表示可以幫她搞定。2018年7月6日,金誠集團發布了延遲兌付公告,陳筱立馬去找領導要求贖回投資款,結果一直被「踢皮球」,除了損失重金的壓力之外,她更怕的是不知道怎麼和親戚、朋友交代。
  • 盤點私募大事件!21億產品爆雷,500萬私募搶人才,神仙打架
    國內私募風生水起,外資私募不甘示弱,截至11月底,外資已經備案61隻產品,僅11月就有瑞銀資產、惠理投資、元盛投資與霸菱投資四家私募發行新產品。不管是P2P暴雷,還是私募暴雷,都意味著不少投資人將面臨一定的損失,近期就有21億的私募產品爆雷,而背後老闆甚至還是一個負債纍纍的在逃「老賴」。這個11月,私募圈都發生了這些大事件!
  • 金融3·15|「85後」房產中介導演的私募騙局:荒唐的故事仍在上演
    ▲爆雷後,投資人在公司財務部發現的大量銷毀、撕碎、丟棄的合同和財務文件85後的潮汕「小杆子」騙翻400多人涉案20億投資者多方了解到,導演這幕基金騙局的肖建海,是個85後的潮汕人,初中文化,軒鴻公司網站上說是清華五道口的EMBA畢業。
  • 全球票房大賣5.85億,他片酬收2000萬美元,威爾史密斯果然旺票房
    某天「夜魔」攻擊了他的住所,此時他的研究已經獲得成功,他當時只有堅持到天亮,人類才能得以延存。《我是傳奇》這類題材其實並不新鮮了,但「一人一狗」這個設定還是很有創意和賣點的。男主角威爾史密斯那時候正值事業最巔峰狀態,這是一部以精彩劇情為主打的科幻電影,該片雖然沒什麼特效大場面,但片子推出後非常賣座。
  • 如何用五塊錢賺到一個億?
    最近有一個問題一直迷惑著我:如何才能用儘量少的投入,實現賺它一個億的小目標呢?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組數據:2014年,瑞波幣XRP私募,價格是0.0000007元一個。投資5元,能夠買入710萬個。在2018年1月4日賣掉,當時價格20元一個。用時3年,5塊錢變成一個億。2014年,以太坊ETH進行私募。私募價1.89元,投資2萬元,能買到1萬多個。在2018年1月14日賣掉,當時ETH價格是一萬多。耗時3年賺到一個多億,成本2萬。過去幾年裡的造富神話,讓原本默默發展的區塊鏈一下子成為時下最熱門的詞語。
  • 一個85後初中生在深圳「富豪圈」的龐氏騙局!
    近年來,以集團化為依託的私募基金非法集資風險事件日漸增多,投資者往往因私募機構的所謂「集團背景」和私募基金產品的「高息回報」誘惑而放鬆警惕,掉入陷阱。貳騙子是個古老的職業,而金融詐騙是其中的「最高段位」。
  • 做實業虧掉炒股賺的400萬,重回股市五年後成功逆襲!私募管理規模50...
    雪球:你用500萬做個三個創業項目,都失敗了,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特別適合做投資的?梁宏:對我11、12年的時候,500萬先後投了三個項目,有的是純財務投資,有的是自己投自己管,但最終結果都是失敗了,剩下來沒多少。
  • 2.3億私募爆雷!投了300萬,三年到期才被告知本金不見了!投資者怒告...
    在鉅派理財師的推薦下,投資人周先生於2016年6月20日與鉅洲資產、招商證券籤訂了《「鉅洲智能製造2018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基金合同》,投資300萬元,認購費3萬元。其中,基金管理人是鉅洲資產,基金託管人是招商證券。 三年後基金即將到期時,周先生卻等來了「私募資金被挪用」的消息,300萬元本金不翼而飛。
  • 4個85後組團"忽悠"股民2.5億!有人交40萬投顧費炒股,結果100...
    中國基金報記者 楚深一家具有27年歷史的老牌投顧機構,不到四年時間,竟然狂騙股民2億多元,超過800名投資者上當受騙。其中,「勝贏版」服務內容主要是個股推薦、買賣點把握等;「智贏版」服務內容主要是由首席老師提供上述服務;「慧贏版」和「私人定製計劃」服務內容相近,主要是公司利用私募、外圍等資金計劃拉升股價的服務。
  • 5178點私募三年大考,有些私募業績已翻倍
    三年後的今天,上證綜指在3100點上下飄忽不定,點位還不及當初的60%。大家關心的是指數能否穩守3000點,沒有人期冀5178點的瘋狂。5178點至今已整整三年,在這跌宕起伏的日子裡,A股經歷了2015年的暴跌、2016年的熔斷,2017年的一九行情以及今年以來此起彼伏、波動頻繁的市場行情。無數個股還在低位徘徊,難現5178點前夕的驚人股價。
  • 私募加槓桿失敗的辛酸故事:從60億到幾億 重倉股遭遇連續跌停
    原標題:私募加槓桿失敗的辛酸故事:從60億到幾億,重倉股遭遇連續跌停,淨值跌到2毛7曾想自殺 摘要 【私募加槓桿失敗的辛酸故事:從60億到幾億 重倉股遭遇連續跌停
  • 一個寒門大學生外賣員的自述:當騎手2個月,賺了200塊錢!
    一個大學生外賣員的自述:月薪過萬隻是傳說,2個月只賺了200塊!蘇小龍是一個90後大學生,今年剛畢業,找了2個多月的工作,依然沒有找到適合的,於是在學校所在的城市裡,幹起了外賣員。第二天蘇小龍到了隱藏在居民區樓下的一個站點,站長跟他說沒有電動車的話,可以租公司的,一個費用300元,頭盔和工裝一共100元,餐箱押金100元。這些費用需要先上交,蘇小龍交了這些錢後,站長讓他在一份合同上簽字,代表正式入職了,蘇小龍開始從事這份「月入過萬」的工作。
  • 科創板交易首月暴漲433%,有私募獲配近3億,一隻股票狂賺1447萬
    28隻科創板個股上市以來股價漲幅全部超過70%,平均漲幅也達到171.01%,其中8隻超過200%,漲幅最高的為7月22日上市的沃爾德,上市以來股價上漲433.36%。開市至今,科創板單只個股成交額均超過百億元。科創板交易火熱,打新科創板的私募也賺得盆滿缽滿。
  • 深圳驚現"龐氏騙局":2千投資者3.6億掉灰私募陷阱【2】
    藉助「私募產業園」堂而皇之募資   部分投資者表示,金博億向他們介紹時,不像其他騙子公司不敢透露公司詳情,而是主動邀請他們到公司參觀了解,而客戶到來後看到金博億就位於政府建立的深圳私募產業集聚園,而且具有一定的規模,原來的疑慮也就打消了   如此漏洞百出的公司竟然能輕易騙取客戶的巨額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