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地區成最優先方向
眾所周知,俄羅斯國徽上的「雙頭鷹」一頭向西,一頭向東。而今它的鷹眼較前更多地瞄向了東方。2月27日,普京發表題為《俄羅斯與變化著的世界》的對外政策綱領性文章,其中將中俄關係放在比俄歐和俄美關係更突出的位置。他在文章中明確提出,俄羅斯需要一個繁榮和穩定的中國,而中國則需要一個強大和成功的俄羅斯。
隨著美國戰略中心轉移亞太地區,不可避免對俄羅斯在這一地區的利益造成威脅。歷史的教訓使俄羅斯的對外政策更趨務實,一切從國家利益出發的普京,面對來自美國對他再次當選總統姍姍來遲的祝賀,重返克裡姆林宮後必將制定更加清晰的亞太戰略,其中,密切對華關係、發展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和重塑俄羅斯在太平洋地區的角色將是俄亞太戰略最主要的內容。普京外交政策的主攻方向在選前發表的文章上已初露端倪。
實用主義是普京一貫的風格,從2000年上臺後,他開始推動多邊外交政策。俄羅斯是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俄必須放棄歐洲中心主義,維持歐美外交和亞太外交的平衡。俄羅斯外交「看東方」的重要轉向強化了俄國作為歐亞地區大國的概念,也意味著從實際出發的普京將更專注俄羅斯有重要利益的歐亞地區,包括發展俄中關係。聽起來更響亮的「全球大國」的定位在普京的眼裡遠不如當下維護國家利益更重要,謀求俄羅斯「全球影響力」將成為普京的遠期目標。
俄經濟之帆借力中國之風
十二年前,普京上臺後大力推動俄中關係發展並給兩國建立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賦予了真正的內涵。俄中關係發展到今天的高水平,普京可謂功不可沒。
2月27日,在談到未來如何進一步發展中俄關係時,普京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讓俄「經濟之帆」乘上快速發展的「中國之風」,將「中國潛力」用於俄西伯利亞和遠東的「經濟崛起」。二是俄中將繼續加強在國際舞臺上的相互支持,共同解決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三是在實用主義和考慮相互利益基礎上,以真正的夥伴關係開展行動。他對中俄兩國建立的發展關係模式和前景充滿信心。
應該說,俄羅斯對外政策中優先密切與中國的關係是綜合考量的結果。首先,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中國不僅是俄羅斯的重要鄰國,還是亞洲最有影響力的國家。為保證周邊穩定安全,為經濟持續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奉行睦鄰友好合作政策應當是最有效的手段。普京的這一選擇不僅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也是他在競選綱領中多次強調的要「保持穩定」的外部前提條件。「在當今世界,穩定是一種財富」,普京說,俄羅斯未來所有改革是為了要持續的平穩發展。
從戰略高度來看,普京指責美國一直企圖在對涉及俄羅斯的問題插手,包括影響俄羅斯大選進程,俄對美國要在歐洲建立反導系統計劃感到不安,因為這威脅了俄羅斯在歐洲的戰略利益。而美國戰略中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使中俄兩國同時都面臨壓力。為了遏制美國在亞太地區勢力擴張的企圖,中和與俄羅斯相鄰的日本、韓國等美國盟友在東北亞地區的滲透,俄羅斯選擇了與中國進一步加強戰略合作,在解決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互相支持,並強化在聯合國安理會等多邊機制中的協作。
【編輯:葉士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