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位於廣西西南部,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是紅豆的故鄉,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古稱邕州,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居住著壯,苗,瑤等36個少數民族,總人口為620.12萬,其中市區人口為140.39萬。南寧別稱綠城,鳳凰城,五象城,分別因市內有鳳凰嶺,五象嶺而得名。
南寧,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的綠色之城。南寧市十分重視環境建設,全面啟動城市建設「136」重點工程,進一步加強完善區域綜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到2002年底,城市空氣品質位於國內省會城市前列,南寧市建成區園林綠地總面積為3580公頃,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分別為38.78%和9.51平方米。
南寧位於廣西的西南部,毗鄰粵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內陸的重要樞紐,也是西部重要的省會城市。同時是國家級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核心城市,擁有沿海城市待遇和稅收等多項優惠待遇。南寧的「六張城市名片」分別是:「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中國綠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中國-東協博覽會永久舉辦地」、「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美麗的景觀天賦,獨特的區位優勢,南寧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規劃理念加上市民的創造和熱情,打造出了南寧快速崛起、邁向區域性國際城市的六張獨特名片。中國-東協博覽會舉辦地和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是南寧的地緣優勢,也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與中國綠城使南寧人文景觀魅力四射。這六張名片在南寧加快建設區域性國際城市和「廣西首善」之區的過程發揮了獨特的作用,讓南寧的區域性國際城市藍圖愈加清晰可鑑。另外,南寧被海內外譽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黃金走廊」,這也代表了國際社會對南寧的國際地位的認可,以及體現了南寧在中國的發展建設中重要的經濟地位和戰略地位。
2003年12月17日,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安民在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招待會上宣布,由中國商務部和東協國家經貿主管部門共同主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東協博覽會(簡稱「南博會」),自2004年起,每年11月在廣西南寧市舉辦。
南寧市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早在宋代,當時的文人墨客就評出了古「邕州八景」(望仙懷古、青山松濤、象嶺煙嵐、羅峰曉霞、馬退遠眺、弘仁晚鐘、邕江春泛、花洲夜月)。隨著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中的許多景觀已成記憶中的往事。2004年,南寧市的旅遊資源主要有:南寧十大景觀(揚美古風、青山塔影、明山錦繡、望仙懷古、伊嶺神宮、南湖情韻、龍虎猴趣、邕江春泛、鳳江綠野、九龍戲珠);有大小公園、遊園、風景區、廣場等供人們遊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50多處;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頂螄山貝丘遺址),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6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