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是中國5個自治區之一。廣西既然是壯族自治區,自然是以說自己的民族語言壯話為主,事實上廣西也的確是以說壯話為主。壯話與桂柳話、白話並稱廣西的三大方言,而且壯話還是廣西的三大方言之首。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又被稱為「壯府」。那麼,按常理來說南寧應該是廣西乃至中國說壯話最多的地方。
然而事實卻正好相反,真相讓人大跌眼鏡。無論一年四季走在南寧市的各大主城區街頭,你可能連一句壯話都聽不到。你聽到最多的必然是普通話,其次就是白話(俗稱南寧土白話)。在南寧市街頭你唯一能聽到說壯話的地方,就是南寧市郊區武鳴區。那是南寧市唯一還保留說壯話的一個城區,因為武鳴區是由原武鳴縣撤縣設區而來的。
那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南寧市主城區,為什麼都不說壯話了呢?原因其實是方方面面的,有歷史原因、也有現代原因,有經濟原因、也有文化原因,有地域原因、也有語言原因,等等。
一.廣西壯族的文化中心是南寧市武鳴區,而不是南寧市主城區
追溯壯族的起源我們知道,壯族源自於先秦時期百越中的「西甌」、「駱越」,即壯族的祖先是「西甌人」、「駱越人」。 駱越人在先秦時期建立有駱越古國,駱越古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位於大明山南麓,即今天的南寧市武鳴區,因而武鳴區是壯族的發源地之一。
今天的南寧市武鳴區,被譽為「中國壯鄉」, 是廣西壯族的文化中心。壯族三月三的文化源遠流長,而每年的「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 「中國壯鄉駱越文化旅遊節」都是在武鳴區隆重舉行。武鳴區申報的《壯族三月三》,也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而且廣西壯話更是以武鳴方言為標準音,足見武鳴區作為「中國壯鄉」、「廣西壯族文化中心」的崇高地位。
然而南寧市武鳴區是廣西壯族的文化中心、說壯話,武鳴方言更是廣西壯話的標準音,但是卻不等於說南寧市的主城區也是說壯話、壯話在南寧市主城區就大行其道。事實上南寧的主城區本地人主要說的是白話,外來人主要說的是普通話。包括廣西各地市籍的外來人員在南寧市生活,也多是說普通話。可以說南寧市主城區說的語言,要麼是白話、要麼是普通話,小部分城中村說平話,說壯話的地方真的不多。
二.南寧市的語言格局:城區說普通話、白話,縣份說壯話
壯族的前身是「僮族」,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前身是「廣西僮壯族自治區」、「廣西省」。 1950年2月8日確定南寧市為廣西省省會,1958年3月5日確定南寧市為自治區首府。雖說南寧市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已經有六七十年,但是最初的南寧市更像是名副其實的漢族城市,南寧市城中村也沒有壯族村子,郊區也沒有說壯話的村子。整個南寧市城區說的幾乎都是白話,小部分地方說平話。
自從南寧市被確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後,其管轄區域在歷經地市合併後,管轄區域拓寬至現在的七區五縣。南寧市除了最初管轄的城區之外,還多管轄了馬山縣、上林縣、隆安縣、賓陽縣、武鳴縣(現已撤縣為武鳴區)、橫縣,這幾個縣幾乎都是壯族聚居區,尤其是馬山縣、上林縣、隆安縣、武鳴縣。也正是如此,南寧市的壯族首府身份才變得才名副其實,南寧市的壯族人口佔比才大增,南寧市說壯話的人口才大漲。但是事實卻是這樣的格局:南寧市主城區(除了武鳴區)主要說普通話、白話,南寧市的縣份主要說壯話。
三.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卻並非是壯族聚居區、分布區的中心地帶
現在的廣西首府南寧市管轄七區五縣,因為其轄區的縣份多是以壯族聚居為主的原因。使得南寧市無論是壯族人口佔比、還是說壯話人數的佔比,總體來說比例都不算低了。因而南寧市廣西壯族首府這個尊崇身份,才算是變得名副其實了。
但是這只能算南寧市是壯族的分布區、聚居區,卻不等於南寧市是壯族聚居區、分布區的中心地帶。廣西21個地級市中,壯族的聚居區、分布區主要位於廣西的中部、北部、西部、西北部、西南部,具體為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南寧市、來賓市、崇左市、防城港市。因而南寧市只是壯族聚居區、分布區的邊緣地帶而不是中心地帶,中心地帶是百色市、河池市、柳州市。
1952年12月建立的桂西壯族自治區(副省級行政區劃),是現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雛形。當時的桂西壯族自治區管轄宜山、邕寧、百色3個專區,一共34個縣。桂西壯族自治區管轄的這些地區其實就是相當於廣西壯族的聚居區、分布區。而這些地區與現在南寧市比較有關係的就是邕寧專區,當時的邕寧專區管轄馬山、武鳴、隆安、上林、邕寧、扶綏、鎮都(今天等)、大新、龍津(今龍州)、崇左、寧明、上思。也就是說現在南寧市的壯族主要分布在其管轄的縣份和武鳴區(原武鳴縣)、邕寧區(原邕寧縣),因此南寧市的縣份自然是以說壯話為主、南寧市的主城區自然是不說壯話的。
四.南寧市外來人口眾多,來了都說普通話,普通話佔領導地位
科學技術在不斷的進步,社會也在不斷的發展,現代社會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經濟社會使得流動人口和外來人口大增,作為廣西首府的南寧市自然也不能例外。其實南寧市的本地人口並不是很多,但是南寧市的外來人口並不少。廣西的其他地級市外出人口,除了首選廣東外,其次就是自治區首府南寧。在南寧市工作學習的非南寧籍廣西人很多,而且廣西各個地級市都有。這些非南寧籍廣西人無論是漢族、壯族、瑤族、苗族、水族等,無論是說壯話、桂柳話、白話、客家話,也無論是來自於桂東、桂南、桂西、桂北那個地級市,神奇的是他們來到南寧後卻一致的都改說普通話了。當然了來到南寧繼續說白話的還有一部分,來到南寧後還繼續說壯話的卻是極少極少。
可以說,無論是什麼人來了南寧都變成說普通話了的,在南寧普通話佔據領導地位。而有意思的是,在南寧工作學習的壯族人還不少,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但是他們卻像是都約好了一樣,平時在南寧都說普通話。壯族人在南寧都說普通話也就罷了,但是他們說的普通話卻又帶有一種濃重的壯話口音,俗稱「夾壯」。因此在南寧待久了的人,一聽他說的普通話就知道他說的是「南普」(南寧普通話)。如果他原來是說壯話的,還能從他說的「南普」中聽到「夾壯」口音。
五. 廣西各地壯話之間難以相互交流,廣西說壯話的人越來越少
廣西雖然只有一個壯族,也只有一種壯話,但是廣西壯話卻有許許多多種方言。雖然沒有「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語」那麼誇張,但是各縣之間的壯話方言差別還是很大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廣西各地的壯話方言雖然都同屬壯話,但是其中的差異卻很大,有些地方隔得比較遠的甚至難以用彼此的壯話進行溝通。比如武鳴壯話方言與百色壯話方言、河池壯話方言、來賓壯話方言,相互之間就有很大的差別與不同。
這或許正是因為廣西各地的壯話方言都不一樣,這才導致了廣西各地的壯族來到南寧,彼此都不能以壯話進行有效溝通,反而只能「無奈」的以普通話來交流。比如來賓壯族和防城港壯族共同來到南寧,他們彼此說的壯話不一定溝通得了;比如崇左壯族和河池壯族共同來到南寧,他們彼此說的壯話也不一定溝通得了。
再且在現代社會的今天,廣西說壯話的壯族人也越來越少了。老壯族人依然在說壯話,但是年輕人說得少了,很多小孩甚至從小都不學說壯話了。尤其是來到南寧定居的壯族人,他們本身在南寧就是說的是普通話,或許只有在家裡、家庭裡才說回壯話。而他們的小孩後代,從小多是學習普通話了,很少從小還學習壯話的。這也是自治區首府南寧市區,為什麼都不說壯話了的一個原因。
總結:
其實在整個中國來說,說普通話都是一個大趨勢,這是普通話連續普及了幾十年的巨大成果。然而在南寧、在廣西,能不能倡導大家普通話、壯話並重,普通話、壯話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呢。畢竟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的南寧,(主城區)卻不說壯話,真的很說不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