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以「詩話錢江源·尋根好地方」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暨2020「錢塘詩路·開化尋源」活動在開化根緣小鎮啟幕,省市縣相關領導,文化學者、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機構代表、環球旅遊小姐國際大賽嘉賓、媒體記者近300人相聚錢塘江源頭,共赴每年一度的開化文旅盛會。
本次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衢州市委宣傳部、開化縣人民政府、錢塘江文化研究會主辦,為期一個多月,包含詩詞採風研學、全國非遺詩詞大賽、漢唐文化展示、環球旅遊小姐巡迴賽、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根源地研討會等10餘項活動。
留名「吉尼斯」,根雕文化攀新階
「讓我們恭喜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成功留名『吉尼斯』!」活動開幕式現場,隨著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相關負責人接過金氏世界紀錄官方機構頒發的證書和牌匾,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宣告正式通過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認證,成為「全球最大的根雕博物館」。
據悉,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以根雕藝術、盆景藝術、賞石文化與園林古建為載體,融華夏上下五千年歷史璀璨的文化於奇根異木,涵蓋地方景觀、水域風光、遺址遺蹟、建築設施、人文活動、氣候景觀等六大主類文旅資源,僅釋迦牟尼佛造像、巨型根雕五佰羅漢陣、觀音百相等佛教人文造像根雕作品就有4000餘件,2013年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唯一的根文化主題旅遊區,也是開化縣根雕產業蓬勃發展的展示窗口。
為打響「根宮佛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2010年9月開始,開化縣政府在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連續舉辦九屆中國(開化)根雕藝術文化節,每一屆主題不盡相同,但都成功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帶旺了景區的人氣和財氣。尤其是在近四年的根雕藝術文化節上,開化堅持放眼世界,以國際化理念策劃舉辦多次國際根藝文化交流活動,既有熱情洋溢地「請進來」,又有自信滿懷地「走出去」,不僅一次次把開化美景和開化故事推向遠方,而且實現了以根藝為媒弘揚傳統文化、促進國際交流合作的目的。「如今的根雕藝術文化節,不僅僅是開化社會經濟、文化藝術發展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國乃至世界根藝文化發展的一件盛事。」中共開化縣委書記魯霞光表示。
目前,開化全縣共有各類根雕企業30餘家,從業人員近2000名,年產根雕作品30萬件,產值超15億元,成為浙江省根雕產業重要集聚區,「開化根雕」成為繼東陽木雕、青田石雕、黃楊木雕之後的「浙江第四雕」。以根宮佛國文化旅遊區為核心的根緣小鎮,更是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全省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世界根雕看中國,中國根雕在開化」的品牌愈加深入人心。
定位「根源地」,詩路文化啟新程
圍繞「詩話錢江源·尋根好地方」的主題,本次根雕藝術文化節洋溢著濃濃的「詩」味。啟動儀式上,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和錢塘江文化研究會分別授予開化「浙江省詩詞之鄉」和「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根源文化研究基地」兩塊牌子;開化以錢塘江源頭城市的擔當,率先發出了推進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的倡議;錢塘江詩路紀錄片之開化篇也正式開機。
在12月3日下午接力舉辦的「錢塘詩路·開化尋源」研討會上,來自浙江省社科聯、杭州市人民政府、錢塘江文化研究會、浙江省詩詞與楹聯學會、浙江大學、衢州市文聯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開化的詩路文化底蘊溯源、「錢江源頭」和「錢塘詩路」文脈聯繫、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中的開化擔當和作為等主題發表主旨演講,開展「根」「詩」對話。專家們一致認為,開化應該也有充分優勢將「錢塘江詩路文化帶根源地」作為全新文化IP打造。
據悉,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以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蘭江—婺江—衢江為主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打造的全省四條詩路文化帶中線路最長的一條,蘊藏著極豐富且寶貴的文明財富。地處錢塘江源頭的開化縣,就擁有豐厚的詩詞文化底蘊,從五代時期發端,這裡先後湧現出江少虞、張道洽、徐子榮等優秀詩人和《張實齋梅花詩》《竹素山房詩集》《竹林詩稿》等一大批詩文集。
為充分挖掘詩詞文化,積極融入錢塘江詩路文化帶建設,這兩年,開化以「百裡金溪詩畫風光帶」建設等為抓手,積極落實組織、政策、資金等要素保障,串珠為鏈、推陳出新地打造了一大批景區村、詩詞村(校)及詩路文化驛站,不斷擴大詩詞文化輻射範圍;同時,還通過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詩詞創作活動,拓寬優秀詩詞作品展示渠道,激發人民群眾的詩詞創作熱情。
「到開化追根溯源,可以說名正言順、恰逢其時。」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武表示,錢塘江詩路的研究、保護和開發是一篇大文章,一項系統的龐大工程,如何做好做活做深做透這篇文章,開化既要做源頭,更要牽好頭,既要出大力,更要成合力,要主動聯合詩路沿線各地,擦亮珍珠,串珠成鏈,以更高標準做好錢塘江詩路的保護、開發、傳承和利用,打造入耳、入眼、入心的文化和旅遊產品,充分展示錢塘江詩路的歷史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
建設「核心園」,源頭文化開新篇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開化每年一度的文旅盛會,本屆根雕藝術文化節不僅對根雕文化、詩路文化、漢服文化等傳統文化進行展示,還緊跟世界潮流,組織邀請環球旅遊小姐走進開化,以綠水青山為舞臺、以精美根雕為背景,秀出傳統與時尚、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美,向世界發出到此一遊的誠摯邀約。
位於浙皖贛三省交界處的開化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全縣森林覆蓋率80.7%,出境水質常年保持在Ⅰ、Ⅱ類標準,是浙江的優質「大水缸」,典型的江南小家碧玉;空氣品質常年為優,縣城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釐米3770個,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古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負氧離子濃度每立方釐米最高達40萬個,被譽為「華東綠肺」,是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點讚的「好地方」。
獨特的區位條件和優質的生態資源,賦予了開化「一江清水送下遊」的神聖使命。近年來,開化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始終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著力補齊生態短板,牢牢把握錢江源國家公園建設的契機,以發展文化和旅遊為發力點,打好品質蝶變、平臺聚變、產業培育、配套完善、品牌強旅、服務優化等「組合拳」,實現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撬動了縣域經濟的綠色蝶變,成為浙江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典範和驕傲。截至2019年,開化縣文化旅遊產業已經連續17年實現雙位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已逐步優化為9.9%、32.9%、57.2%。
「發展文化旅遊是開化以綠色生態引領全縣高質量發展的破題之舉,這就要求開化牢記自己作為大江源頭的使命,發掘好、利用好源頭文化。」魯霞光認為,在把浙江建設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時代實踐中,開化仍需繼續依託源頭既有的生態、文化資源,全域打造美麗大花園的核心園,努力建設成展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示範窗口。(劉偉華 張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