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考了全省第一卻報不了清北;騰訊擬全資收購搜狗;編造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母帳號被限流;汶川地震倖存獨臂女孩高考獲佳績,感恩揚州「親人」;雲南今年以來野生菌中毒已致12人死;深圳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徵信;女子查徵信發現名下莫名冒出1200萬貸款記錄
整理 | 韓佳芸 編輯 | 小豆
她考了全省第一!卻報不了清北
江蘇淮安,高考生白湘菱以430分獲得省文科第一名,但是她的歷史科目選修是B+,有很多學校不能報考。
在江蘇現行高考政策中,總分480,額外兩門選修不算分值算等級。全國C9聯盟高校對江蘇高考的招生政策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全都要求選修科目等級A以上。因此,白湘菱雖然是省文科第一名,但卻報不了清北。
白湘菱說:「自己會有遺憾,後來朋友和師兄師姐安慰我,就覺得還好。原來的目標是南京大學,現在要重新考慮選擇能力範圍內最好的學校。」(南方都市報)
人生總有遺憾,一場考試決定不了你的人生
騰訊擬全資收購搜狗王小川回應
7月27日晚,搜狗(NYSE:SOGO)宣布,公司董事會已經收到騰訊的私有化要約,騰訊擬以每股9美元的價格(溢價56%)收購搜狗所有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該交易如能完成,搜狗將成為騰訊的間接全資子公司,而且搜狗將從紐約證券交易所退市。
搜狗稱董事會剛剛收到提案,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完全由獨立董事組成的搜狗董事會特別委員會將審議該提案。不保證騰訊會給出最終要約。
隨後,搜狗CEO王小川在朋友圈發文稱,感謝騰訊公司對搜狗公司價值以及技術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的認可。接下來會對相關事宜進行認真的討論和衡量,讓搜狗能夠持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按照搜狗目前的流通股情況以及騰訊的持股情況來計算,此次騰訊收購搜狗的代價約合人民幣147億元。受此消息影響,搜狗開盤漲45.74%,報8.38美元。搜狐當前漲9.36%,報12.15美元。(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鈦媒體、財新、界面新聞)
搜狗要改名騰訊狗了?
都是假的!編造女孩考上清華跪謝父母帳號被限流
近日,幾段「女孩考上清華後感恩父母」的視頻火了。網友紛紛點讚的同時,注意到這幾段視頻中考上清華的是同一個小姑娘,可她爸爸一會兒是「工地上的工人」,一會兒是「植物人」……
7月24日,@江蘇網警 發文表示:希望大家傳播真正的正能量,而不是靠編造吸引毒流量。26日凌晨,幾段視頻的拍攝者在短視頻平臺直呼不公:「我這個本來就是一個正能量的段子,是想讓小孩子知道父母不容易,然後他們去上學感恩父母,就這麼一個段子,我有錯嗎?」拍攝者還透露,目前平臺認為其視頻違規,對其帳號限流10天。(封面新聞)
覺得自己在搞創作?看來限10天限少了......
汶川地震倖存獨臂女孩高考獲佳績,感恩揚州「親人」
今年高考,四川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的獨臂女孩李欣雨,取得了625分的好成績。7月26日,她特地向江蘇揚州的朱家青老人報告喜訊。2008年,7歲的李欣雨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右手。當時揚州對口援建綿竹九龍鎮,朱家青得知李欣雨情況後,從08年一直資助到現在。(中國新聞網)
失去了右手,我用左手書寫未來
雲南今年以來野生菌中毒已致12人死
截至7月20日,雲南今年已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日前,雲南省衛生和健康委員會發布了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印製50萬份宣傳資料,製作2部宣傳片,還向全省4000多萬手機用戶發送野生菌中毒預警提示簡訊。雲南疾控專家提醒:不要採集和食用不熟悉的菌類;不論哪種野生菌都不要涼拌吃,一定要炒熟煮透;吃完菌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前往正規醫療機構治療。(人民日報)
野生的,都要小心!
深圳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
據《深圳市犬只電子標籤植入管理規定(試行)》顯示,深圳10月份開始,犬只未植入晶片將被視為無證養犬。
2020年底前,深圳將實現犬只晶片管理全覆蓋。深圳市寵物醫療協會會長喻信益介紹說:「給犬只植入的晶片大小如同一顆米粒。只需注射在犬只的頸部右上側皮下,按壓幾分鐘即可。晶片表面覆蓋了與犬只體質相適應的材料,防滑離和防損傷,對犬只的健康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喻信益說,晶片可以證明犬只主人的身份,幫助市民儘快找回丟失犬只;有效杜絕遺棄犬只行為;為攜犬出入境做好準備等。晶片有效期為15年。(中國新聞網)
狗狗與主人更加心連心了
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徵信
據華夏時報報導,花唄近期以服務升級的模式,接入央行徵信。支付寶客服表示,目前只是部分用戶群接入了央行徵信。如果你的產品協議中有《個人用戶信息查詢報送授權書》,那麼你的信息已經接入徵信。如果僅有《花唄服務協議》、《芝麻服務協議》以及產品說明,則你的相關信息還沒接入徵信。
此次花唄數據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花唄數據的封閉性,信貸數據將被所有金融機構共享。此前,花唄逾期後,花唄只會對部分功能進行限制,一定程度上降低信用評分,對於個人而言約束力並不是十分顯著。
花唄數據接入央行徵信系統,也意味著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支付貸款體系中的主流借貸產品,均完成與央行徵信系統的對接。(財經網、華夏時報)
下次再有人勸你花唄時,要想想了
女子查徵信發現名下莫名冒出1200萬貸款記錄
近日,來自成都的程女士去銀行辦事,在列印了一份個人徵信報告後,卻意外發現自己在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於2011年及2012年有兩筆各600萬元的貸款,合計1200萬元。
程女士的兒子楊先生稱母親對兩筆貸款毫不知情,貸款合同的複印件顯示,兩筆貸款合同中涉及到他母親的籤字及手印均為冒名籤署,他們多次到銀行申訴,均被搪塞、阻撓。對此,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分行會統一處理並書面回復。(央廣網、時間視頻)
沒見面就能放貸?銀行得給個說法
來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