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買買買」的季節,商家們虎視眈眈地盯著你的「錢包」,各種優惠券、紅包活動層出不窮,想要買到最高性價比的東西,計算難度堪比奧數,即便絞盡腦汁,也玩不過商家的套路。
最抵不住誘惑的是,一波好心的網紅,掏心掏肺地給你推薦「好物」,原本計劃啥也不想買的人,默默地把購物車加滿了。
物質上的推薦倒還好,吃過幾次虧,就不再信了。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洗禮」,有的人跟你說:「錢不是省出來的,是賺出來的」;還有人說:「懂得花錢才會賺錢」。經過多次灌輸,有些人真的信了。
於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些所謂的「真理」。買衣服、買包包、買鞋子、買化妝品、買電子產品都要「大品牌」的,貴的,這樣才能襯託出自己的品位和高雅的生活。
當然,如果是家裡有「礦」的人,這樣做無可厚非,但是作為一般的工薪族,即便有了穩定的高收入,只想著自己當下吃好、用好、穿好,養成「月月光」的習慣,對於未來沒有一定的資金儲備,那到時如何應對風險呢?
如果哪一天工作丟了,沒有了穩定的收入,或者家庭遭遇突發變故,急需要一大批錢,沒有「餘錢」的人那該怎麼辦呢?只能厚著臉皮向周圍的人借錢?還是在網上發布眾籌?那曾經苦苦經營的「精緻生活」瞬間就崩塌了。
這就是為什麼人越窮,越容易有這個「亂花錢」的壞習慣,就為了得到那短暫的滿足感,即便以後收入再高,也富不起來。
那要如何避免這樣的「壞習慣」呢?其實,就一個關鍵點,那就是「理性消費、開源節流」。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各種剁手「買買買」,對於賺錢毫無貢獻,花出去就沒了。如果沒有節制的話,即便金山銀山,也很快花光,將來會越來越窮。
比如經常吸菸的人,一天20塊,一年下來就要7300元,30年就花掉了將近22萬,更何況這種習慣是對身體有害的。
還有很多女性朋友,抵不住各種降價活動的誘惑,買了一堆壓箱底的衣服,還有很多囤在家裡一年都用不上的東西。
對此,香港富豪劉鑾雄對「節儉」深有體會,他認為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富豪,他們的財富都是靠節省積累下來的。就像他,銀行存款過億的時候,連4000塊錢的外套都捨不得買,就是害怕未來有什麼突發情況。
所以說,人越窮,越要避開「盲目消費、跟風消費」的這個壞習慣,要清楚什麼物品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要把錢花在刀刃上。對於未來,還要留一部分應急資金,以備不時之需。
與此同時,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然後每個月將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存起來,用於投資,從而實現「錢生錢」。
長期以往,好習慣養成之後,即便是普通的工薪族,生活也會越過越好。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