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名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徵軍老兵,五月三十日從雲南瑞麗畹町口岸踏上回鄉探親之路。六十七年前,他們從這裡走出國門抗擊日本侵略者,今天他們從這裡返鄉尋親,感受祖國的繁榮富強。當日,老兵們還參觀了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及瑞麗口岸,感受了祖國的巨大的變化,當地政府高規格宴請他們。圖為老兵進入中國境內受到熱情歡迎。 中新社發 保旭 攝
九名流落在緬甸的中國遠徵軍老兵,五月三十日從雲南瑞麗畹町口岸踏上回鄉探親之路。三十日,老兵們參觀位於瑞麗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碑。 中新社發 保旭 攝
「回鄉的路,我走了67年」
流落緬甸67年的中國遠徵軍老兵經乘國昨日回到祖國
昨日下午4時16分,中緬邊界畹町橋。92歲高齡的中國遠徵軍老兵經乘國,在女兒的攙扶下,步履蹣跚,一步步踏入國門。他兩眼噙滿淚水,聲音哽咽:「回國了,終於回國了。這條回國的路,我整整走了67年。」
一身新裝回國
5月28日,得知要回國,經乘國起得比往常要早,刻滿滄桑的臉上掛滿笑容。一大早,他洗漱完畢後,特意挑了一件格子短袖襯衣,又戴上一頂白色鴨嘴獸帽子,「因為看起來比較精神。」老人對記者笑著說。「這是爸爸有史以來最高興的一天。」陪同經乘國一同回國的女兒告訴記者,「爸爸從沒這麼激動過。」
出於對老人健康的考慮,5月28日下午到達曼德勒市,經乘國和其他老兵一起被安排在賓館休息。「在賓館裡,爸爸不停地打聽何時走,他恨不得長上翅膀,馬上飛回江蘇老家。」經乘國的女兒說。
經過一天多的休整,昨天下午,經乘國等8名老兵終於坐上了從緬甸臘戌開往中緬邊境畹町口岸的專車。下午4時16分,8名老兵在家人的攙扶下,整齊地、一步一步地走向國門。這8名老兵中最大的94歲,最小的82歲。而在8名老兵中,經乘國顯得格外精神,他抬頭挺胸,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當跨過國門的一剎那,淚水順著經乘國紅紅的眼眶譁譁流出,很快打溼了他胸前的襯衣。一旁的女兒趕快拿出手巾為父親擦拭。
清楚記得家鄉茅山
從國門走向大巴的路上,經乘國得知有江蘇的媒體後,一把拉住記者的手,緊緊地握住:「太感謝了,這麼遠讓你們跑來接我回家。」
鄉音無改鬢毛衰。一口句容話的經乘國告訴記者,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老家句容的茅山風景,他曾多次從縣城前往那裡去玩,步行需要整整一天的時間。他還能記得南京湯山,記得那裡駐有許多部隊。
經乘國還能一一說出家裡兄弟姐妹的名字和年齡,「大哥乘玉、二哥乘貴、大姐乘梅……我現在都92歲了,不知道他們還在不在?」當得知兄弟姐妹都先他而去時,老人不禁潸然淚下,「都怪我啊,如果早幾年回去,就能見上一面了。」
記者告訴他,雖然兄弟姐妹不在了,但他96歲的大嫂趙倫英還在,他急忙問記者:「她身體怎麼樣?她可是我表姐啊,她與我大哥是近親結婚。」
當記者告訴他,他的大嫂已經病重臥床不起時,他一把抓住記者的手,「快,你帶我回去,我們明天就走。我要見她最後一眼。」
經乘國告訴記者,他21歲時從老家逃荒出來,就再也沒有回去過。流落在緬甸後,他日日夜夜都想回家,回到中國,回到江蘇句容華陽鎮那個小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