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動畫演示潰壩過程

2020-12-12 阿良大事件

我國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全長約為2355米,壩高約185米,而蓄水水位就達到了175米,容量為39.3億km。這麼巨大的工程建起來並不簡單,光是主體就用了將近1.34億m的土方石,包括2800萬m的混凝土,這些材料可以建20個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鋼筋也達到46.3萬噸,相當於建10個鳥巢的金屬架構。三峽大壩使用了冰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從而能在蓄水洩洪的同時,也能發電。然而有人就疑惑了,這麼大的水利工程,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呢?

其實不用擔心,科學家們在設計三峽大壩的時候就考慮它是以萬年工程修建的,也不是說三峽大壩能屹立一萬年,而是它能承受12.23萬m/s的超大洪水,因為它有77個孔,洩洪壩上有67個,平時都用不著,但是當遇到超大洪水的時候,它們就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打開來洩洪,就算是千年難遇的洪水,也不一定需要全部打開,因此三峽大壩很難被洪水衝毀。它的堅固性超乎想像,主體使用的並不是一般的混泥土,而是用水泥、骨粉、水等製作的冰水泥,和水相遇後就會散發熱量,再加上混凝土材料都是近距離運輸,最大限度的降低壩體開裂的概率,甚至有專家稱核彈爆炸都難以將這座大壩摧毀。

印度的拉特納吉裡大壩長達308米,曾經潰壩過,有100米被衝走,洪水一湧而出,吞沒了附近的村莊和兩座橋梁,造成了巨大的損傷。一座小壩潰壩的影響都這麼大,如果三峽大壩潰壩又會怎麼樣呢?

動畫模擬三峽大壩倒塌後將發生的毀滅性洪水,水牆可能通過的路徑,並包括了對到達武漢的洪水的速度,深度和範圍的估計。

三峽大壩一旦破裂,水壩主體在洪水的沉重壓力下立馬瓦解,高約100米的水牆將迅速排出。由於在河兩岸都存在陡峭的山脈,洪水無法分散,洪水以超過每小時100公裡的速度像下流奔去。由於三峽大壩到下遊宜昌市的距離只有50公裡,大壩破裂後30分鐘內,葛洲壩大壩將被壓垮,宜昌市將被摧毀,20米高的洪水潮將以70km/h的速度襲擊宜昌,並將其掩埋在10m的水下。洪水經過宜昌後,繼續沿長江流去,以至少60km/h的速度淹沒周邊的城鎮,此時的洪水高度約為15至20 m。淹沒宜都後,洪水從山谷湧出,進入開闊的平原。洪水開始以扇形分布在整個區域,受災面積不斷擴大。由於洪水分散在整個平原上,因此高度將降低到約8米,速度將達到25 km/h。但是,長江主幹道的洪水仍將保持35 km / h的速度。洪水然後到達荊州,部分洪水將從主河道衝斷,直奔武漢。三峽大壩倒塌後五個小時之內,預計洪水將摧毀下遊350公裡的嶽陽市。模擬預測,嶽陽將被5m的洪水淹沒。

接下來,預計洪災將向東發展,並在洪災到達洪壩(距水壩700公裡)後進一步減輕。在大壩坍塌10小時後,據估計,洪水到達了武漢,它的高度將為7m。儘管該城市的一些高地城市地區將被保留,但其他部分將被淹沒在5m的洪水中。由於武漢長江航道的寬度較窄,預計洪水將緩慢地從城市撤離,已經形成的水池將不易消退。

雖然只是一次動畫演示,但這樣的畫面足以讓人震撼,不過不用擔心,三峽大壩其實並沒有那麼脆弱,畢竟中國的基建能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

相關焦點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有可能被超大洪水衝垮嗎?
    而修建胡佛大壩時,設計師採用了用水冷卻的方法,在大壩內部修建了許多管道,讓低溫的水流經大壩內部,當大壩修建完成之後,再用水泥澆灌到這些管道內,就可以保證大壩不會出現裂縫。我國的三峽大壩沒有採取這樣的措施,而是先冷卻了骨料、建材和砂石,然後再將水泥放進去攪拌,在攪拌的過程中放入了大量的冰塊降溫。除此之外,在修建過程中,大壩還用到了噴霧車,不斷向工地噴灑水霧。
  • 水利專家:洪水不會影響三峽大壩壩基安全
    張博庭:實際上,三峽大壩也經常會一次性把洪水全攔住。比如在降水量不是很大的年份,三峽通常是全年都不洩洪,這說明所有的洪峰都百分之百被攔下了。然後,通過增加發電流量,把洪水下洩。入庫量約50000立方米每秒左右的洪峰,持續一天大約能入庫43億的水量,但如果機組全開,洩水量也約有27億立方米。
  • 萬一核彈直接命中三峽大壩洪水影響也不會超1954年(圖)
    那麼,三峽大壩在軍事安全防禦問題上又有著怎樣的設計呢?萬一三峽大壩潰壩後,大壩下遊又有著怎樣的防備方案呢?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蒲海清就三峽抗核彈攻擊能力等問題接受了央視專訪。  主持人:在三峽大壩建和不建當中其實安全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安全的考慮方面,在決策建大壩時,是怎麼得來的?
  • 水利專家:三峽大壩不怕原子彈轟炸,越泡越結實,你信不信?
    中國長江流域洪災嚴重,專家指新一輪大洪水或襲向三峽大壩。三峽水庫是否加劇了長江流域的洪災,三峽大壩是否存在潰壩風險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了出來,為消解中國公眾疑問,一些中國水利官員及專家出面解釋,似乎仍難平息疑問。
  • 有了三峽大壩,為何洪災還是這麼多?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水利專家稱來襲洪水不影響三峽大壩安全
    攔洪率定多少,由不同層級來定,比如入庫量洪水低於30000立方米每秒的,由三峽集團自己調度;高於30000立方米每秒的,則需要長江委定,超過56700立方米每秒的則需要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來決定。  新京報:為何三峽大壩不能一次性把洪水全攔住?  張博庭:實際上,三峽大壩也經常會一次性把洪水全攔住。
  • 三峽大壩會被攻擊嗎 常規武器對大壩沒用(組圖)
    從1964年到1972年,我國科學家曾對4座模擬大壩進行了7次核武器轟炸實驗,取得了極其珍貴的數據。實驗顯示的最嚴重情況是,當大壩被100萬噸當量的核武器命中時,會產生1000米潰口。從1978年到1988年,專家又連續進行了三峽潰壩實驗,研究大壩在遭受核武器襲擊後,潰壩洪水的影響範圍,以及減少損失的對策。
  • 三峽大壩洩出的水不能發電?超大洪水放出對下遊影響有多大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新一輪強降雨,減輕上遊的防洪壓力,留出庫容以迎接後續的洪水,為中下遊做好防洪準備,三峽大壩於2020年6月底首次開啟兩個閘門深孔進行洩洪。相比於水利發電三峽大壩修建之初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洩洪的自上世紀來長江每年的汛期給兩岸造成的洪澇災害接連不斷,由於汛期基本集中在六七月,下遊和支流河道短時間難以承載較大洪水,三峽大壩建設之初也主要是為了防洪洩洪,水電站發電、航運等相對來說比較次要。
  • 寮國潰壩洪水一瀉千裡,韓國人員逃跑甩鍋很專業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一條水壩潰堤,洪水一瀉千裡,這座原本是寮國賺取外匯的重要工程現在成為了下遊人民的催命符,失去束縛的洪水不僅僅衝毀了多個寮國鄉村,甚至已經蔓延到了鄰國柬埔寨,作為大壩的主要建造者,韓國SK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人員撤走
  • 三峽大壩可抵禦常規核武卻難抵謠言
    近日,有關三峽大壩「發生變形並可能潰壩」的消息甚囂塵上。▲網傳的三峽大壩扭曲變形衛星影像消息「有圖有真相」地質疑三峽大壩的堅固性,在三峽集團給出詳實監測數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以高分六號衛星圖像予以數次闢謠後,網絡上關於三峽大壩扭曲即將垮塌,下遊數百萬人危在旦夕的傳言仍在盛傳。
  • 長江有三峽大壩,為什麼洞庭湖和鄱陽湖流域還是會出現洪水?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我們已經有了三峽大壩工程,為什麼長江下遊的地區還是會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呢? 與此同時,三峽大壩在攔截上遊的洪水時,三峽大壩自身也會開啟洩洪口洩洪,只不過會控制流量,比如說洩洪口的洩洪量是
  • 修建三峽大壩的利與弊,對下遊哪些城市有影響?
    二、具有超強的防洪能力三峽大壩建成之後,可以有效調節庫容水位。在下遊地區需要水的時候,可以加大水流量。在下遊有洪水危險的時候,可以控制庫區下遊流水量。三、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三峽大壩建成之後,三峽大壩成為5A級景區;每年有大量遊客來三峽大壩觀光旅遊,給當地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增加了經濟收益。當然,修建三峽大壩也會帶來相應負面影響。比如會有大量的移民、大量文物古蹟被淹沒。也會造成一定的自然災害和生態危害。
  • 肯亞大壩潰壩洪水傾瀉 已致27人死亡
    受連日強降雨影響,當地時間9號晚,肯亞的一個大壩發生潰壩,目前已造成至少27人死亡。另外,已有至少39人獲救。  發生潰壩的大壩位於肯亞首都奈洛比西北約190公裡的一個叫索萊的小鎮裡。決堤的洪水,造成當地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死亡人數可能會進一步上升。
  • 中國最有名的三峽大壩,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誰更優秀一些呢?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大禹治水的典故,現代社會為了防治洪水泛濫修建了諸多水壩,而中國最有名的就是三峽大壩。那麼和美國的胡佛大壩相比,三峽大壩優秀在哪裡呢?比如修建大壩帶來的生態問題,像科羅拉多河三角洲流域的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海水倒流,積水區水的鹽度提高,動植物遭到滅頂之災。在科羅拉多河生活了200萬年的弓背龜也面臨著瀕臨滅絕等等。同時在大壩修建過程中,有112條鮮活的生命為此喪生。
  • 三峽大壩可抵禦萬年一遇洪水(圖)
    (特派記者 楊光毅羅強張錦旗)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鄭守仁昨日在出席三峽大壩全線到頂新聞發布會時多次強調,「三峽大壩最大的功效就是防洪,但這座大壩也僅僅是提高了防洪能力與標準,長江中下遊地區防洪任務依然繁重。」
  • 三峽大壩擋得了洪水,卻擋不住某些人腦子裡的水
    話說,只要是腦子不蠢,或是內心不陰暗的人,都應該清楚,如今威脅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洪水威脅,主要是源於極端天氣現象給這些地方帶來的持續特大暴雨。所以,我們就不難得出一個再明顯不過的答案:位於這些城市上遊的三峽大壩修的再牛掰,也根本無法阻止下遊的這些地方因為特大暴雨而出現的洪水問題啊。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入庫流量 2020年受強降水的影響,三峽遭受了建庫以來史上最大的入庫流量,達75000立方米/秒,同比去年增加了368.8%,三峽的出庫流量也超過了40000立方米/秒。此次洪水,三峽大壩開了11孔洩洪,而三峽是有23幾個洩洪深口的。
  • 謠言纏身的三峽大壩 到底有著怎樣驚世駭俗的實力
    北京時間7月19日,「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平穩通過三峽大壩。即便如此,隨著南方多地洪澇災害而起的三峽大壩崩潰論調並未消失殆盡。其實三峽大壩自建成之日起爭議就從未停過,尤其是每年夏季雨水泛濫之時,「大壩變形」、「大壩崩潰」論便開始甚囂塵上。
  • 三峽大壩的高度為什麼是185米?
    而每次長江流域發生洪水時,人們就會指責三峽大壩防洪不利,認為三峽大壩沒有發揮出防洪功能,還有人問為什麼不把三峽大壩加高10米,截留更多的洪水。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慢慢來分析。三峽大壩的高度三峽大壩有兩個高度,一個是我們經常聽說的三峽大壩高185米,其實185米並不是三峽大壩的實際高度,而是以長江吳淞口高度為參照的高度;從水下地基到壩頂的實際高度只有181米。為了理解方便,我們將三峽大壩的高度統稱為常用的18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