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最離奇的死法就是呂蒙之死,與關羽有關

2020-12-08 騰訊網

我自從大破黃巾軍以來,縱橫天下三十多年,今天被你們這幫小人用奸計害我,我生不能吃你們的肉,死了一定要追索呂蒙賊子的魂魄!吾乃漢壽亭侯關雲長是也!

---這就是關羽附身呂蒙,在孫權的慶功宴會上,對孫權說出的一番話,之後關羽奪取呂蒙魂魄,讓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沒錯,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記載,確實是就是關羽顯靈,附身於呂蒙肉體,先是大罵孫權,接著索命呂蒙,為自己報了大仇,同時讓自己冤恨的魂魄回歸故裡。

呂蒙

中國民間向來有冤死的魂魄會來索命報仇的說法,還有冤魂不散的說法,這些都被三國演義體現在了關羽的身上,從某種意義來說,關羽的冤魂不散、魂魄索命就來自於民間的願望,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關羽是被冤殺的才會如此,那麼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是如何死的?是被呂蒙害死的嗎?

當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之際,連曹操都擔心關羽的威脅,有遷都以避開關羽鋒芒的意思,司馬懿與蔣濟向曹操進言不可遷都,說關羽北伐,孫權肯定見不得關羽成功,如果能聯合孫權,讓孫權從後方偷襲荊州,那麼關羽再厲害,也不能兩線作戰,到時候襄樊之圍立即可解,曹操聽從了司馬懿和蔣濟的建議,於是修書一封給孫權。

關羽失荊州

孫權接到曹操的書信後,召集群臣商議,正巧呂蒙也特意從外地趕回,呂蒙對孫權建議可以同意曹操的建議,乘此機會,偷襲關羽的後方荊州,一舉奪回荊州,呂蒙的建議正中孫權胸懷,兩人一拍即合。

所以,偷襲荊州,呂蒙是始作俑者,如果說誰是關羽之死第一責任人的話,那一定是呂蒙,而且呂蒙是整個白衣渡江、奇襲荊州的策劃人。

呂蒙的防區原本是與關羽在荊州的防區是相鄰的,當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時,呂蒙為了減輕關羽的防備心理,一面恭維關羽,一面暗中裝病調離防區,並換上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接替自己,在當時還是無名小將的陸遜,又給關羽寫信,把關羽誇獎了一番,讓關羽更加驕傲和輕敵。

孫權與陸遜

在騙得關羽的信任之後,關羽就將用來防備東吳的荊州軍盡數調到襄樊前線,於是荊州後方就空虛了,呂蒙就趁此機會,率領大軍,全部化裝成白衣商人藏在船中,等船靠了岸,這些偽裝成商人的士兵,就湧進關羽設在長江邊的崗哨,將關羽的軍隊全部俘虜。

接著呂蒙就率軍利用俘虜的荊州軍騙開荊州城門,東吳軍全部進入荊州城,佔領全城,又利用虞翻說服公安守將傅士仁,利用傅士仁又勸降南郡太守糜芳,於是整個荊州全部落入呂蒙之手。

呂蒙佔領了關羽在荊州的全部後方基地,於是在前線作戰的數萬關羽軍隊成了無根之水,沒有根據地了,關羽在得知情況後急忙率領全部軍隊南下想奪回荊州,由於呂蒙佔領荊州後,約法三章,善待荊州兵家屬,並不斷利用關羽派來打探消息的使者將荊州城內的實際情況傳給關羽手下的荊州軍。

呂蒙

這一下子,關羽手下的數萬荊州軍軍心全無,由於擔心家屬安危,大多數士兵逃離了關羽,回到荊州投降了呂蒙,就這樣關羽身邊的軍隊人數越來越少,最終敗走麥城。

關羽的失敗,從策略到計劃,從計劃到行動,全是呂蒙策劃,你說關羽不恨呂蒙,又會恨誰呢?不過這還沒完,就連關羽最後的逃亡之路也被呂蒙算計得死死的,呂蒙讓朱然率軍五千在麥城北靜守關羽,同時讓潘璋率軍五百在臨沮山僻小路埋伏,準備擒拿關羽。

關羽就連逃命都落入呂蒙的圈套之中,最終被潘璋手下的司馬馬忠俘虜,馬忠把關羽押送回孫權處,孫權原本還想勸降關羽,可關羽根本不吃孫權那一套,不僅不降,還破口大罵孫權。

關羽

這個時候出來一個關鍵人物,就是孫權手下的主薄左鹹,左鹹向孫權建議道:當年曹操對關羽那麼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上馬送一提金子,下馬送一提銀子,就連這樣都留不住關羽,現在不殺他,將來會是大患的。

孫權想了半天,最終殺了關羽,如果說關羽之死的第二責任人,那麼無疑就是這個勸孫權殺關羽的左鹹。

而關羽之死的第三個責任人,就是孫權,孫權畢竟是做決策的人,包括呂蒙的建議和左鹹的建議,最終是由孫權決定關羽生死,所以關羽之死的第三責任人就是孫權。

於是一代名將、萬人之敵、威震華夏的漢壽亭侯關雲長就這麼窩囊的死了,死於敵方的欺騙,死於自己的驕傲。

關羽之死

關羽雖死,可是其魂魄認為關羽是冤死的,遲遲不肯歸天,反而陰魂不散,到處遊蕩,一直遊蕩到荊門州當陽縣玉泉山上,在玉泉山上關羽遇到了原來汜水關鎮國寺中的長老普淨大師,在普淨大師一番超度之下,關羽魂魄恍然大悟,向普淨大師跪下磕頭之後離開。

其實關羽魂魄在歸天之前,去了一個地方,要完成他人生中的最生一件事,然後就魂魄歸天,這件事就是附身呂蒙、索命呂蒙,只有這麼做了,關羽魂魄才會安然離去,於是就出現文中開頭出現的一幕。

呂蒙之死

於是關羽附身呂蒙,先是把孫權一頓大罵,然後奪去呂蒙魂魄,導致呂蒙七竅流血而死,最終關羽也魂飛魄散。

以上全部內容來源於《三國演義》,如有巧合,實屬雷同。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
    三國演義裡呂蒙死的非常離奇,難道真的是大家說的關羽嚇死呂蒙嗎中國一直有許許多多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許許多多的謎一樣的故事。小時候爸爸媽媽會用一些鬼神之說來恐嚇我們。特別就是看完了恐怖電影以後,晚上都害怕的不能睡覺。其實不光光是我們現代人害怕鬼神之說,古代人還害怕鬼神。可能因為古代人殺人殺得太多了。所以他們才會害怕的。就像東吳的呂蒙,呂蒙的用處快和周瑜的都差不多了。而且呂蒙最厲害的就是,他殺了大名鼎鼎的關羽。其實也就是呂蒙殺了關羽,不然劉備也不會不去打曹魏,而去攻擊了東吳。其實這一切都是呂蒙引起來的。
  • 呂蒙之死,真的和關羽有關嗎?
    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就來源於三國時期吳國的大將呂蒙。但相信大家記住這個人往往來源於關羽,正是呂蒙一手統帥了東吳大軍進行襄樊大戰,並且最終殺死關羽,取得了重大勝利。然而就在這呂蒙的人生巔峰時刻,呂蒙卻突然離世,而且關於他的死因也是說法不一,甚是蹊蹺。《三國演義》原著中關於呂蒙的死法,是這樣記載的:呂蒙盡收荊襄之地後,孫 權犒賞三軍,大設宴會為諸將慶功。
  •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喜的是蜀國在定軍山之戰中力挫強大的曹魏,奪得第三個重要根據地漢中,蜀國的發展趨勢達到頂峰。但好景不長,局面很快急轉直下,大將關羽在荊州之戰中,遭到魏吳兩國腹背夾攻,兵敗身死,蜀國最精銳的荊州軍團全軍覆沒,蜀國最重要的戰略基地荊州丟失。
  • 《三國演義》中殺死關羽的呂蒙七竅流血而死,歷史上也是如此嗎?
    關於呂蒙七竅流血而死的事情,是出自《三國演義》,我們也都知道,《演義》中很多事情都不是真的,很多時候虛構的成分比較多。▲史實中的關羽並沒有《演義》描述的那麼神勇在呂蒙之死的問題上,因為關羽是《演義》中的一大主角,歷史事實中他在敗走麥城的時候在逃亡的路上被俘而殺,死的過於冤枉,而且呂蒙戰勝關羽的手段也有些「小人得志」,為了不便宜呂蒙,便安排了呂蒙七竅流血的慘死,以突出雲長的顯聖效果,其實不止是呂蒙,曹操在《演義》
  • 《三國演義》中呂蒙被關羽「索命」而死,真相比演義更讓人膽寒!
    喜的是蜀國在定軍山之戰中力挫強大的曹魏,奪得第三個重要根據地漢中,蜀國的發展趨勢達到頂峰。但好景不長,局面很快急轉直下,大將關羽在荊州之戰中,遭到魏吳兩國腹背夾攻,兵敗身死,蜀國最精銳的荊州軍團全軍覆沒,蜀國最重要的戰略基地荊州丟失。可以說關羽被殺,呂蒙是始作俑者,蹊蹺的是,關羽死後,曹操和呂蒙也相繼死去,曹操年齡大自然病逝可以理解,可是呂蒙年僅42歲就死了,令人懷疑。
  • 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呂蒙是否死於關羽亡魂索命?
    在《三國演義》之中,大部分名將最後的死法都各有不同,除了因為各種自然原因死亡之外,受箭傷而死的情況是最多的,比如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等。不過,有一位東吳大將的死因卻是最為蹊蹺的,那就是據說被關羽死後「索命」的呂蒙,據羅貫中所說,奪取荊州後孫權犒賞三軍,呂蒙卻突然在慶功宴上七竅流血而死,那麼他真的是是被關羽索命了嗎?    雖然羅貫中的小說化描述手法不太真實,但是卻也能揭露一二呂蒙死因的蹊蹺。
  • 為什麼關羽被呂蒙殺死沒多久呂蒙也死了?
    關羽,我想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的名人,大意失荊州後敗走麥城,被呂蒙部下無名小將馬忠俘獲,最後被孫權處死。可是為什麼在關羽被殺沒多久,呂蒙也死了呢?對於呂蒙的死有好幾種說法。一: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為奪回荊州立下大功的呂蒙,在孫權為呂蒙準備的慶功宴上,呂蒙突然神情失常,大聲吼道「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話音剛落,只見呂蒙七竅流血倒地而亡。說是被關羽的英魂附體索命而死,這個說法太過於誇張,關二爺確實厲害,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一戰成名,被神化成天神下凡。
  • 《三國演義》呂蒙殺完關羽以後,為什麼突然就死了?
    呂蒙殺關羽之後就突然死了,一定是有原因的,我們就來說說呂蒙殺關羽給吳國帶來的三大災難。,但是他們的手足之情是一刻也沒有改變的。這個大膽的呂蒙趁著關羽和曹操在大戰,偷偷溜進荊州佔了荊州城,做的的鼠竊之事,難怪關羽說他們是鼠輩。呂蒙佔了荊州,關羽無地可取,只好去麥城。
  • 盤點《三國演義》奇葩死法,諸葛亮獨中兩元,張飛死法最可惜
    結果這貨上場了,直接被諸葛亮罵死,下場相當悲催,以下是臺詞節選: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汝既為餡諛之人,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 《三國演義》中,呂蒙殺了關羽之後,怎麼會突然死了?原來如此!
    公元220年,相繼有三位重要的人物死去,關羽、曹操和呂蒙。關羽進攻曹操,被呂蒙算計,曹操和呂蒙合力擊敗了關羽,最後關羽死於東吳人之手。可以說關羽被殺,呂蒙是始作俑者,蹊蹺的是,關羽死後,曹操和呂蒙也相繼死去,曹操年齡大自然病逝可以理解,可是呂蒙年僅42歲就死了,令人懷疑。那麼呂蒙為什麼在殺掉關羽之後就突然死了呢?
  • 呂蒙的死真的和關羽有關嗎?關羽「顯聖」的傳說又從何而來?
    關羽死後,還有「顯聖」的傳說。《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說關羽陰魂不散,飄至當陽玉泉山。山上老僧普淨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日:「還我頭來!」普淨見空中一人,騎赤兔馬,提青龍偃月刀,左有一白面將軍(關平),右有一黑臉虯髯之人(周倉),相隨一齊按落雲頭,請普淨指點迷津。
  • 身經百戰的呂蒙,為何擊敗關羽後驚恐而亡?呂蒙之死有些荒誕
    自破黃祖建立首功,之後呂蒙又屢立戰功:破南郡擊敗曹仁,破朱光於皖城,攻取荊州三郡,計擒郝普,於逍遙津護主逃生,於濡須拒魏,一路升遷,封中郎將,拜廬江太守,戰功顯赫的呂蒙,一腔熱血支撐著自己的豪情膽氣,從未怕過誰,也不知道什麼叫恐懼!
  • 呂蒙為何違抗軍令也要殺關羽?正史呂蒙是怎麼死的?
    呂蒙,是吳國繼周瑜之後又一員有勇有謀的猛將,而呂蒙的刻苦學習也讓他開始名列三國名將行列,「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講的就是呂蒙的事跡,呂蒙最輝煌的時刻應該是奪取荊州擊殺關羽,而最後呂蒙的死也或多或少和關羽有點關係,有說是關羽亡魂來索命的
  • 三國中呂蒙殺了關羽後,為什麼呂蒙也突然死了?真相終於被揭開!
    關羽一生無敗績,麥城一役,敗即死。呂蒙也是三國武將中的佼佼者,殺死關羽可以說是他戰役生涯中的一大功績,但是呂蒙卻在殺了關羽以後暴斃,後人有許多猜想。關公雖然武藝絕倫,但是因為斷了右臂,面對急轉直下的局勢和洶湧而來的援軍還是力不從心,關公急忙往襄陽奔走,先有曹仁和徐晃夾擊,荊州大亂,呂蒙奪荊州城。
  • 為何呂蒙殺了關羽之後, 呂蒙也突然死了?
    》的描述,呂蒙死於關於附體,魔怔而死,原文描述如下於是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 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 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只 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 盤點三國中各種離奇死法!武神趙子龍被自己老婆一針扎死?
    不多久,就血流盡而死。趙雲的死因,缺少明確的史料記載。即使是小說《三國演義》,也沒有相應的演繹。《三國志》是的《趙雲傳》,只有簡單的幾個字:「七年卒,追諡順平侯。」沒有死因,無非是給個死亡時間。《三國演義》中有一節寫到趙雲之死,大意是諸葛亮有天正與大家商議軍事,突然外面颳起了大風,並把門前的一棵大樹給刮斷了。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小說,還是電視劇中,呂蒙都是「七竅流血」而死,而在《三國志》中呂蒙是因病去世,所以關於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猜測一直很多。《三國演義》對此有精彩的闡述——  話說孫權殺害了關羽父子,將荊襄之地盡收囊中,孫權為了表彰呂蒙立下「曠世奇功」,親自賜酒給呂蒙,不想呂蒙接過酒來剛想喝,突然眼神一凌,揪住孫權的領子就罵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大家都大吃一驚,看他的眼神以及語氣跟關羽一模一樣,聽他說話的聲音,跟關羽像得令人毛骨悚然。
  • 盤點《三國演義》中的「花式」死法,被羅貫中安排的明明白白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在文學中的地位是難以逾越的,它的一些章節在民間也是家喻戶曉的。但是《三國演義》中有些情節是不可思議的,甚至用「魔幻」來形容都毫無誇張。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三國演義》中那些「花式」的死法。
  • 為什麼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呂蒙也突然死了?
    的確如此,三國時的形勢真的太複雜了,變化得又快,今天是盟友,明天也許就是敵人,而且還無所謂對錯,因為大家各有立場。 比如說,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想趁曹操全力防備孫權的時候攻取曹魏佔領的襄陽和樊城,但他沒想到,本是蜀漢盟友的東吳會倒戈到曹操那邊,趁機攻打自己的大本營,導致他進退失據,敗走麥城,被東吳將領割下了頭顱,還失去了荊州的地盤,這就是「大意失荊州」的典故。
  • 殺死關羽的呂蒙,為何在宴會上七竅流血而死?是關羽顯聖嗎?
    ,發生在《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書中寫得清清楚楚,就是關羽顯聖。我們來看一下關羽顯聖索呂蒙性命的過程。書中寫:孫權命人殺了關羽後,盡收荊襄之地,心情無比暢快,賞稿三軍,大擺酒席,與諸將慶功。他安排大功臣呂蒙坐上位,春風滿面地對眾將說,斬關羽、取荊州,全是呂子明之功啊。然後又親自酌酒,恩賜給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