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認為宗教是神的文化,是人崇拜神的文化?所以修教堂修廟宇立雕塑以及製作大小彩繪,該怎麼理解這些文化作品?有人聲稱自己信奉宗教,有人明確表示反對宗教。觀點很對立,甚至打罵仗。甚至有人質疑宗教是不是文化。宗教當然是文化,它是人類的精神產品。
應該說,原始宗教的產生是人類原始哲學思考的結果與感性選擇,比自然主義哲學觀的產生還早 ,人相信神靈比相信自然來得更容易,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先於唯物主義世界觀。考古發展的幾乎所有原始部落,都有祭祀的遺蹟。
宗教,既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又有那麼深厚的人類社會基礎和心理基礎,它的存在便具有了歷史的合理性。宗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正面意義也有負面意義。這就是我們對宗教的理性認識。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對宗教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宗教,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的觀念、思想,通過教義、教儀,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一個民族的血液裡,成為文化DNA的重要因素。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創造創意、話語體系,無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尤其在社會文化呈多元形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學會正視它、尊重它、包容它,與各種宗教信仰和平共處。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主體世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數量不低的信教群眾,佛教基本上成功地被中國化。中國本土的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互為借鑑共同發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包容互鑑、求同化異,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的精神義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