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否是文化,是誰的文化?

2020-12-18 文化小耗子

很多人都認為宗教是神的文化,是人崇拜神的文化?所以修教堂修廟宇立雕塑以及製作大小彩繪,該怎麼理解這些文化作品?有人聲稱自己信奉宗教,有人明確表示反對宗教。觀點很對立,甚至打罵仗。甚至有人質疑宗教是不是文化。宗教當然是文化,它是人類的精神產品。

應該說,原始宗教的產生是人類原始哲學思考的結果與感性選擇,比自然主義哲學觀的產生還早 ,人相信神靈比相信自然來得更容易,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先於唯物主義世界觀。考古發展的幾乎所有原始部落,都有祭祀的遺蹟。

宗教,既然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又有那麼深厚的人類社會基礎和心理基礎,它的存在便具有了歷史的合理性。宗教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既有正面意義也有負面意義。這就是我們對宗教的理性認識。基於這種認識,我們對宗教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宗教,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的觀念、思想,通過教義、教儀,已經深深地滲透到一個民族的血液裡,成為文化DNA的重要因素。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生活理念、價值取向、創造創意、話語體系,無不打上了宗教的烙印。尤其在社會文化呈多元形態的背景下,我們必須學會正視它、尊重它、包容它,與各種宗教信仰和平共處。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學為主體世俗文化,具有天然的包容性。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在中國都有數量不低的信教群眾,佛教基本上成功地被中國化。中國本土的道教文化與佛教文化互為借鑑共同發展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包容互鑑、求同化異,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的精神義涵。

相關焦點

  • 北京的宗教文化
    從古至今,各種原始宗教以及土生土長的道教都在北京繁衍和發展,外來的佛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亦相繼在北京地區傳播,並逐漸融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北京歷史文化中,逐漸形成了多元文化體系的北京宗教文化。從北京宗教文化的特徵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即歷史傳承性、吸納包容性、多元共存性、中心引領性和宗教文化民俗性。
  • 泉州宗教文化兼容並蓄 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黃海德專家論道宗教上的大哥、二哥和三弟——對話華僑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黃海德  主持人:泉州憑什麼能被稱為世界宗教博物館  黃海德:泉州是東南沿海的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的「東方第一大港」。
  • 宗教的概念是西方文化,劃分了文化生活,影響了歷史的發展
    提到宗教文化,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而我們今天就一起聊一聊。如果有一位歷史學家說,他發現有證據表明,以色列和埃及在1600年爆發了一場此前未知的戰爭,那麼這種說法會遭到某種質疑。這裡的問題並不在於相關的地理領土是否存在,而在於是否有可以比較的邊界和自覺的國家身份。否認存在著一個16世紀的以色列並不意味著否認目前該國領土的存在,而是拒絕以一種特殊的眼光將那塊領土看成被一組邊界所包圍,並且懷有特殊的建國理想。
  • 淺談:宗教文化的特徵
    宗教的產生本身就是人類文化活動的結果,是人類文化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宗教是以異化的方式反映現實生活而被實體化了的一種社會體系和文化生活方式,這便是宗教的文化屬性。  從外延的角度看,宗教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方面的內容。宗教的器物文化包括進行宗教活動所需的用物、工具和場所。宗教的制度文化包括構建宗教活動的一切形式和方法。
  • 我國民族地區宗教文化的多樣性——何其敏
    歷史發展的軌跡、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文化的傳承與變異、價值觀念同質與異質的交融,不同民族的通婚交往、日常生活的互助交往和生產勞動交往等,是我國民族地區宗教文化多樣性的基礎。正是由於中華傳統信仰的文化基因重視神道中的人道屬性,能夠使各宗教文化不斷整合成軸心系統,這樣,我國宗教既保持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主體性,又展示了各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始終是「使神道沿著溫和、穩健的道路發展」。
  • 洋洋聊文化:印度宗教文化,印度河谷文明的發展進程
    文章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關注我導語:洋洋聊文化:印度宗教文化,印度河谷文明的發展進程印度的宗教歷史文化可以說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起源,宗教文化可以說是影響這古今中外的歷史演變,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印度河谷文明的發展,慢慢帶大家進入印度宗教文化的傳統
  • 宗教是種文化的現象
    宗教一詞源於拉丁文religare,有「聯繫」之意,故「宗教」的義是指人與神的一種關係。所謂「神」,是被神秘化了的超自然力量,如若基督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佛教的「佛」「菩薩」等。宗教的最主要特徵之一,是人類對某種超自然力量的盲目信仰和崇拜,這使得它與人類文明之理性、理智等在相當於程度上是對立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說宗教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呢?
  • 重慶地名形成受到宗教文化的浸染,蘊含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含義
    重慶地名的形成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浸染。歷史上盛行於重慶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和民間宗教。宗教建築名蘊含了豐富的宗教文化含義。佛教自東漢時期傳入巴蜀地區,至隋唐,佛教在巴渝地區已經很興盛,至明清又有發展。
  • 閩南文化:閩南的宗教文化典型!
    閩南的宗教文化典型,能夠最大程度地體現自然意志,表達自然觀念,但從未在與自然的對立面中傳達天志與神意。如閩南的道教文化中有坐落在泉州清源山麓的老君巖,「石像天成」,是遵循自然造化的傑作,與自然構成了和諧的整體;晉江的摩尼草庵,摩尼光佛映照在巖崖上,也是自然的意志表達,同整個自然環境相和諧;閩南宗教文化影響最廣泛的民間信仰是媽祖女神,而媽祖女神是自然的直接物,是誕生於海洋中的偉大信仰,因此也絕對不可能存在著與自然相對立的文化行為。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原始宗教
    本文乃作者寶寶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原始宗教的思想基礎是一種崇拜對象極為廣泛的宗教。原始宗教從文化上來說,原始宗教局限了人們對治療疾病的醫術和藥物的探求,約束了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對產生於生產勞動中的音樂、舞蹈的局限。
  • 日本宗教育兒的文化特性
    日本宗教育兒的文化特性日本的孩子似乎從誕生之日開始就加上了宗教的烙印,日本人對於宗教,特別是對於日本神道的熱衷,影響到了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國家將道德教育的大部分內容,交付給日本的寺院完成。從孩子初生的誕生禮,到個體生命終結的葬禮,日本人的各種儀式似乎都離不開宗教的影子。日本人常說「7歲以前的孩子都是神」,更是將小小的孩童與神秘的宗教思想捆綁在一起。孩子是宗教的孩子。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宗教儀式,在隆重的場合,身著盛裝參拜地方守護神,踏上一層樓梯在感謝平安成長的同時,再次祈求神加護,有靈魂的更新之意,即得到心的靈魂。
  • 神秘的西藏宗教文化
    西藏,在世人眼中充滿著神秘的高原,它的魅力不僅僅來源於它的地理位置,更是因為它神秘的宗教文化。五體投地的朝聖路上,唱佛誦經的修行僧人,擦肩而過的轉經老者。這一切都仿佛是藏族宗教文化的縮影。在藏族口傳史詩《格薩爾王》中,也有著象雄文明的記載,古老的象雄疆域遼闊,兵強馬壯,文化發達,以苯教作為國教,有自己獨特的文字系統。在雪域高原,人們找到了苯教的遺蹟,不僅發現了大量動物骨骸,還出土了一尊青銅雙面神像,其風格與藏傳佛教的造型大相逕庭。
  • 宗教文化被過度商業開發值得關注
    故從性質上說,貼上「三昧水」商標出售礦泉水,可算是對宗教文化過度商業開發的一個典型案例。類似遭遇過度商業開發的問題也曾困擾少林寺多年。從20多年前的「少林牌」火腿腸,到10年前假冒「少林秘方」、「少林武僧」滿天飛,再到去年嵩山少林寺文武學校網站貼出招生打假維權公告,「少林寺」這個佛教文化品牌似乎成了一棵搖錢樹,誰都想來搖一搖。甚至在國外都有不少冒用「少林寺」文化品牌的事情。
  • 古代宗教信仰,古代文化現象,宗教信仰的演變
    大家好,我是張文俊,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古代宗教信仰,古代文化現象,宗教信仰的演變。宗教是一種社會的信仰現象,也是一種文化現象。宗教文化早在原始時代就已存在,到殷周以後方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形態。從殷周以來,中國古代宗教文化是在「皇權」牢牢地掌握著神權的政治社會環境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從總體上看,它是以祭天地、敬祖宗、祀百神的獻祭祟拜和以佔卜、巫術為主的信仰活動相結合的宗教形式,並形成了以天子為中心、以庶民百姓為主體的上下兩個信仰層次。中國宗教文化的觀念中的鬼神信仰與祖先崇拜、天命觀、神道設教、截緯神學等都與中國宗法制的君權、族權、夫權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繫,帶有濃厚的封建等級色彩。
  • 臺灣多個宗教團體抗議民進黨污衊兩岸宗教文化交流
    據中新社25日報導,臺灣多個宗教團體代表25日在臺北召開記者會,抗議民進黨污衊兩岸宗教文化交流。宗教聯盟主席朱武獻指出,臺灣很多神明來自中國大陸,兩岸宮廟有共同主神、信仰,豈能叫紅色滲透?
  •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
    宗教文化是什麼?宗教的意義是怎麼樣的存在呢?宗教文化是最什麼呢?宗教本意倡導信徒恪守本分,也就是修身,從此出發而後愛世人,宗教存在意義本質是以有限的人力去揣測未知的神秘。信或不信在信徒自己,人是個體,父母妻兒丈夫朋友都不應當成為入教的原因。
  • 古埃及文化:宗教信仰中的神靈
    這四個宗教中心不僅是古埃及各個王朝時代的王都,也是當時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由此也可看出在古埃及文化演變過程中,宗教文化的發展也成了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就是信仰的神靈,在古埃及文化演變過程中,阿蒙神是其中最重要的神靈之一。
  • 南懷瑾老師:中國文化與宗教信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二零零四年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一、第一個問題是中國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專論。什麼是宗教?宗教是什麼?信仰又是什麼?我看到過,儒、釋、道,加上耶穌,加上穆罕默德,廟子供了五個祖師,這是中國文化,從上古以來到現在,包括非常的廣。美國有些學者問,你們中國文化怎麼這樣?我說這就是中國文化的偉大,包容一切宗教,集中了一切文化。比如在唐朝的時候,天主教來過,那時叫景教;那時還有個教,叫祅教,中東這方面來的;還有一個教叫摩尼教,波斯這一方面來的。
  • 西藏宗教與傳統文化——石山
    西藏傳統文化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西藏傳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與西藏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致的。人類宗教的發展,與人類文化的發展交織、連結在一起。筆者主要從宗教角度,探討西藏文化所經歷的3次飛躍。苯教的形成西藏考古證明,大約5萬年前西藏就有人類活動。
  • 三教並用、尤重儒學,宗教文化的傳播
    大家好,我是王達智,今天來和大家聊一聊宗教文化的傳播。李世民的文化政策是三教並用、尤重儒學。官方教育主要傳播的是儒家文化,唐代的經學、儒學框架的史學都是繁榮昌盛的。經學出現了二度注釋的工程,也出現了自由說經,不受傳注拘囿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