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2020-12-06 歷史芷天

古代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現代很多家長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學習一門樂器,畢竟學音樂可以陶冶孩子們的情操,也讓他們多掌握一本本領。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家長在送孩子學音樂的時候,一般都會讓自己的孩子選擇西洋樂器,選擇中國傳統樂器的相對較少。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有了解中西方樂曲知識的朋友可能知道,相比起西方樂曲,中國傳統樂器的音調一般都比較哀傷,比如二胡,它在中國樂器中的地位和小提琴在西方樂器中的地位類似。但由於二胡的琴箱設計,音桶共鳴效果等原因,導致二胡的音色十分滄桑悽涼。

更有甚者,在演奏時會採取按壓弦的技巧,讓二胡發出類似嗚咽的效果。很多家長都覺得這種樂器過於慘澹,不願意讓孩子過早的接觸。其實,不止二胡是這樣,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俗語叫「斷腸笛子送命簫」,說的就是和二胡類似的兩種樂器——笛子和簫

這兩種樂器也是傳統民樂中常見的樂器。因為音色過於悽婉,被人認為是斷腸送命。古代人們送別親友時,經常會觸景生情,拿起笛蕭吹奏一曲。而不管是吹奏的人,還是聽的人難免都會觸景生情。有鬱郁不得志者聽了,更是悲從中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畢竟中國樂器最講究的就是情懷。用樂曲表達出人的心聲才是正事。笛子的聲調悠揚悽切,很容易讓自己產生消極情緒;而簫聲嗚咽,更是烘託出了悽慘孤獨的處境。長期浸淫在這樣的樂聲中,就是讓自己沉浸在黑暗悽苦的情緒中,很容易產生抑鬱的情緒,也就難怪人說斷腸笛子送命簫了。

其實反過來想,若是一個人現在感到傷心絕望,苦悶抑鬱而又找不到發洩的渠道的話,那麼不妨可以練一練笛子和簫,借用這兩種樂器來闡述自己的內心。釋放不愉快的情緒。不也是一種治療內心傷痛的好方法嗎?這也是音樂的一種功效啊。

除了音色悲傷之外,笛子和簫之所以會讓人斷腸送命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兩種樂器確實不好學會讓入門學徒們吹到斷腸送命都不一定學的會。笛子和簫這兩種樂器,都是典型的吹奏樂器。

而且兩者都是對氣吹奏,對氣息控制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腹胸式呼吸法,那麼吹不了幾秒鐘就會影響腦部的供氧,進而產生頭暈現象。這在初學者漫長的學習生涯中是十分常見的。可以想想像,若是吹笛子的時候一口氣上不來,那就真的要送命了。

更可怕的是,相對於笛子,簫對氣量的要求更高,若是掌握不了方法,那麼吹出來的曲子斷斷續續,聲音還會飄忽發虛,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故而有此說法。如果朋友們想學習一種樂器陶冶陶冶情操或者當成一種簡單的既能的話,建議大家避開這種吹奏累的樂器,因為學習它們確實比撥弦類樂器的那種撥哪個音響哪個音要難上百倍。沒有一定的天賦和技巧的話,真的不一定能學會。

當然了,其實不論什麼樂器,學起來都不是容易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行學好的。但是只要有學下去的勇氣和堅持,那麼想要學會一定是可能的。其實這種事不僅僅是用在學習樂器上,生活上的任何事都是如此,僅憑興趣肯定是完不成的,要想做好一件事,那麼勢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心鑽研,仔細研究,才能成行。

相關焦點

  • 古人講「斷腸笛子送命簫」,簫和笛子有何特殊?深層含義少有人知
    有兩種樂器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就是古人常用的笛子和簫,民間也有一句俗語叫做「斷腸笛子送命簫」。一、斷腸笛子送命簫笛子和簫都是民間傳統樂器,因為這兩種樂器的曲調過於悽婉,所以被人們稱作為斷腸送命曲。笛子和蕭這兩個民族樂器,聽起來讓人感受到十分悲傷的情緒。這種樂器也比較難學,演奏起來也十分困難,所以民間就有「斷腸笛子送命簫」的說法。古時候笛子和簫,經常用在送別的場合,這種哀婉的聲音比較適合悲傷的氣氛。
  • 為什麼「笛子斷腸簫能送命」,古人的智慧太偉大了,不服不行!
    這些俗語說盡了人生的智慧和人性的特點,使我們感同身受,似乎是找到了知己一樣。而今天我們講的一則俗語就是「斷腸笛子送命簫」,究竟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看一下。在我國古代娛樂活動較之當下,自然是十分的匱乏,那時候沒有電子遊戲,也沒有網絡,一個人想要尋求快樂,音樂自然是最好的選擇。而古代的樂器又分為多種多樣,每一種樂器都能單獨演奏出歌曲,可以說是各有其能。
  •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俗語說:「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啥意思?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對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我們不得不佩服。無論是他們那巧奪天工的雕梁畫棟的本事,還是那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他們以一種大眾都能接受的方式,將這些文化傳承了下來。
  • 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為何會這麼說,老農的話有什麼深意?
    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為何會這麼說,老農的話有什麼深意?大家有沒有想過,在一個地方發生天災人禍的時候,我們除了給他們送去醫療物資、食物等必需的資源外,往往還會有一些藝術家走進這些地區,給他們帶去音樂等娛樂項目。
  • 俗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俗語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很多人常說語言是門藝術、說話是門藝術,同樣的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說出來給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放在不同的語境裡意思可能也是不一樣的。正因如此,我們在聊天或者讀書的時候如果不聯繫特定的情景,那麼可能會曲解某些話的意思,甚至可能與其本意背道而馳,就像老話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很多人都沒理解到它真正的意思。
  • 農村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有什麼講究?你吹過簫嗎?
    文/遐慕農村俗語:斷腸笛子送命簫,有什麼講究?你吹過簫嗎?在這片莊嚴而又神秘的中華大地上,歷史的長鳴的鐘聲從遙遠的的「古時代」傳來,雖然經歷著時光的洗刷,歲月的衝蕩,但仍然堅定的傳到了我們「耳邊」。我們的先輩們在一次次的,與自然的鬥爭之中,體會著生活的百味之中,總結出了許多發人省醒的「道理」。後來者的我們在很多時候都是受益於這些仍然在現在的社會之中受用的道理的。筆者接下來要說的就是這樣的存在,在農村地區有一句這樣的從古時候流傳下來話,斷腸笛子送命蕭。筆者今天就為各位解析一下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
  • 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為何不得?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按照古人的說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命運,而可以決定命運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出生日期、時間、地點等,對一個人的命格影響都非常大。農村俗語「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其實說的就是出生時間的重要性。每個人都無法決定自己的出身,比如出生的家庭貧窮或富裕,亦或是出生於某一個具體時間等。
  • 俗語「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出自何處?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現在有一句特別流行的口頭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其實這句口頭語的出處,是一句大家並不熟悉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大概意思是平時只管多做好事,千萬不要問或別計較有任何回報。很多人在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認為,這可能又是一句毒雞湯。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每個人都為個人利益而奔忙,誰還會只做好事不求回報呢!這種想法,其實在現代社會十分普遍,但令人高興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消極。
  • 古人言:「上善若水」,到底是啥講究?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古人言:「上善若水」,到底是啥講究?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人將「上善若水」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裡面不乏有些人是跟風行為,並不明白「上善若水」的深沉含義。這話用現在的白話文來翻譯的話,意思就是說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它將水的好形象地詮釋出來,我們來一一進行分析。老子將最善良的人比喻成水,主要是因為水的特點所決定的。
  • 「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在古代的時候說話是文言文那種的,記得在一開始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是非常難的,要記住那些詞語或者那些字的要義,有些字在不同的地方又不同的作用和意思。然而我們現在說話越來越直白,都是一些大白話,那麼今天要說的是:「千年的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這句話的深層含義。
  • 農村俗語:「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和兩短?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和兩短?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經過幾千年歷史的沉澱和積累,我們的文化變得越發的成熟而富有內涵,儼然成為了我們民族絢爛、珍貴的瑰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俗成語都用的到,因為有很多人喜歡用這些簡短但意義豐富的成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而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個成語就是「三長兩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三長兩短用現在的話來理解就是指的是意外的禍事,也是對人的死亡的一種婉轉的說法(它多用於假設、虛擬的用法),比如說:老人的病那麼的重,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該如何是好啊?
  • 古人講「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還有上半句,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古人講「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還有上半句,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我國有著上前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樣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出了不少極具才華的人。別看他們是文人書生,他們為我國的建設所付出的貢獻也是很大的。
  • 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有理嗎?少有人知其深層的含義
    俗語「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有理嗎?少有人知其深層的含義中華文明千年傳承,歷經戰火卻經久不衰,俗語、民諺作為華夏寶庫中的一員一直廣泛流傳於市井民間,雖登不得大雅之堂,但也因為其通俗易懂、貼近民生的特性,使得其得以代代相傳,流傳至今。
  • 農村老人說:「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啥意思?許多人不明白其含義
    農村老人說:「女不過七,男不過八」啥意思?許多人不明白其含義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正德行,作為世界上最為悠久的文明古國,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精神瑰寶只待後人繼承發揚。在這個浮華的社會,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 農村俗語「六月羊滿肥腸,冬月羊跑斷腸」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包羅萬象,都是老一輩的生活歷練,有的詼諧有趣,有的含沙射影,換句話說,用俗語罵人都不帶一個髒字,有些俗語看似這個,實際卻另有所指,比如俗語『六月羊滿肥腸,臘月羊跑斷腸』,啥意思呢?這句俗語單叢字面理解就是六月的羊,由於水草充足,羊吃的飽喝的足,所以羊身體健壯,腦滿腸肥,而到了臘月,百草凋零,想要吃飽肚子,就得到處跑著找,累斷它腸子也不一定能吃飽。這肯定是一個放養的長期觀察到的,其實,這句俗語是說人的命運與生辰八字的密切關係。
  • 簫笛同源:橫吹笛子豎吹簫
    儘管四大宗師華山論劍,個個都是一方霸主,但只有東邪黃藥師手中持一管玉簫,連出場也是未見其人,先聞簫聲。究其原因,西毒歐陽鋒太毒,北丐洪七公偏俗,南帝一燈入了佛門,與道家氣質又不符,唯有黃藥師,琴棋書畫、奇門遁甲無一不精,又隱居桃花島避世,幾乎不入江湖,是真真正正配得上玉簫的人。  「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
  • 古人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啥意思?有何深層含義?
    古人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啥意思?有何深層含義?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出自於老子《道德經》中,這是一句比較難以理解的話語,很多人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到位產生了一定的誤解,今天我們來解釋一下這句俗語的意思,並且了解其深層的含義。
  • 古代流行「男尊女卑」,其本意被誤解千年,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尤其是在古代社會,不論耕田種地,還是上戰場,都是男人的事情。而女性主要負責照顧孩子和家庭,為了增加收入還會養蠶種桑等。從這一點其實就可以看出,古代男性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但近年來關於「男尊女卑」的理解,又出現了一種截然相反的說法。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俗語也是一種智慧結晶。雖然在古代社會中,也廣泛流行於農村地區,但是這種既直白又通俗的語言,卻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人生道路。而且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使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俗語的魅力。 在古裝影視劇中,「舉頭三尺有神明」 是一句經常被提起的臺詞。如果從其表面意思去分析,就是無論做任何事情,天上的「神明」都會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要求人們一定要約束個人行為,並且多行善事才能利人利己。
  • 常說:「千年王八萬年龜,百年的兔子無人追」其深層含義少為人知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歷史國家,說到中國文化,肯定是離不開俗語,在我國民間盛為流行,而這些俗語卻被很多人不看好,很多人覺得這些俗語太過低俗,也就只有農村人用來對小孩作為警語罷了。而這說這些的人才是認知的最大錯誤,俗語為何從古流傳至今,它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