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創立了封建君主的統治開端。關於始皇帝的盛讚和非議不勝其數,而其中一個關注點就是秦始皇自始至終沒有殘殺開國名將們,在後代開國君主和將領關係的對比下,這顯得尤為可貴。眾所周知,皇帝們多與開國將領們不和是由於,開國名將們多戰功卓著,且擁有兵權,容易產生謀逆的行為,以至於讓皇帝們漸起殺意。而作為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沒有殘殺任何一位知名將相,這在封建王朝中的發展中,可以說是難以想像的時代。那麼,手無寸鐵的書生方士又是因為什麼招惹秦始皇了呢?
始皇帝在統一六國後如何治理國家
史記: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
秦始皇對於治理秦國有著獨特的見解,他鞏固了政治,加強穩定了經濟發展。對於思想文化的控制,還要從一個爭論開始。秦「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前,秦國的實力就遠超東方六國,以至於當時的大臣們就在討論,統一後的秦國應該建立怎麼樣的國家體制。這場爭論的的答案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流派:一,繼續分封制,周朝的分封制歷經幾百年,已是深入人心,以丞相王綰為首的部分官吏認為,應當在被攻佔的六國之地,設置王侯來治理。二,廢除分封制,此派是以當時為廷尉的李斯提出,他認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王混亂爭鬥,正是由於分封制的施行,因此,國家應當廢除分封制。
為何焚書?該焚何書?
眾所周知焚書坑儒是加強思想控制方面的政策,那麼始皇帝到底焚燒的是哪些書呢?關於分封制和不執行分封制的問題,最後以始皇帝執行郡縣制而解決,也就是不再按照古制分封制。然而眾多大臣都支持分封制也有其道理,他們認為東方六國各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人情社會,如果不是按照古制分封制讓當地諸侯王來治理當地,恐怕會產生諸多問題。當時的李斯已經為丞相,他指出,「道古以害今」,東方六國原本的思想會導致他們不服從秦國的統治,不利於秦國的大一統,因此除了秦國原本的書籍之外,東方六國的書籍被焚燒。
焚書過後,方士和儒生因何得罪始皇帝?
不可置疑,始皇帝的焚書行為讓當時大量的典籍消失,這引發了一些方士和儒生的不滿,加之一些方士利用始皇帝妄圖長生來誘騙秦始皇。秦始皇得知後大為震怒,因此下令追查,最後查明400餘人,坑殺於鹹陽,此事和「焚書」組成了歷史上知名的「焚書坑儒」事件。
總結
始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自有其文韜武略之處。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也可以得知,焚書對於當時的統治和文化的同一性,是有積極作用,然而對於文化方面卻是大災難。坑儒事件表現的是皇帝對於騙子們的不滿,反而消極作用就很小了。事實上,嬴政的確對得起始皇帝這個稱號。他維護了國家的大一統,使整個中原成為一塊完整的國家領地。
參考文獻:《秦始皇本紀》、《史記》、《說文解字》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