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白酒近年來漲幅之大、利潤之高,也許只有房地產業堪與媲美。
一瓶普通的53度飛天茅臺,三四年前尚不過五六百元,如今市場價竟高達2000元左右;五糧液、國窖1573等高檔白酒也聞風而動,身價日增。
業內專家認為,高檔白酒敢於肆無忌憚地漲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款消費致使市場對價格不敏感;只有嚴控公款吃喝風,才能真正防止高檔白酒亂漲價。
以貴為榮 「怪象」叢生
高檔白酒的風向標無疑是作為中國「白酒之王」的茅臺。去年底,茅臺曾宣布「限價令」——每瓶53度飛天茅臺零售限價959元。然而,今年以來,茅臺酒價格一漲再漲,零售價翻了一番,且供應緊張。
在合肥市長江東路漕衝批發市場內的茅臺代理店,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53度飛天茅臺價格已經賣到了1800多元一瓶,「已經沒貨了,什麼時候來貨還不好講,價格肯定要漲,估計要突破2000元一瓶。」
漲幅驚人的還有國窖1573。瀘州老窖集團日前宣布把國窖1573的出廠價上調至889元,與漲價前的終端零售價基本持平;終端零售價則漲至近1400元,漲幅達40%。
高檔白酒不僅在瘋狂漲價,且存在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怪象」。
其一,一店一價,相差懸殊。同樣一瓶茅臺酒,在不同商店價格差別很大。記者在上海南京東路一條街上看到,相距幾百米的不同商店,同一瓶酒價格相差三四百元,完全沒譜。
其二,該賣的不賣,不該賣的亂賣。記者在上海走訪了一些茅臺專賣店,裡面布置豪華,但見不到什麼顧客,因為「限價」茅臺根本沒得賣。專賣店沒酒,而很多網站、菸酒行卻賣得很火。
其三,季節性漲價變成四季都漲價。往年每逢春節等重要節日,高檔白酒會漲價,但今年白酒共經歷了四輪漲價。「淡季不淡」,春節過後不但沒有像往年一樣價格回落,反而繼續上漲;甚至本不該是漲價季節的夏季,白酒照樣價格上行。
其四,漲價產生連鎖效應,酒廠紛紛以貴為榮。只要茅臺一提價,其他品牌也會紛紛跟著漲價,生怕自己「掉隊」。一些原本生產中檔白酒的廠家,也在努力擠進高檔之列。
想漲就漲 底氣何來
高檔白酒價格一路飆升,想漲就漲,究竟哪來的底氣?
面對消費者和社會各方的質疑,幾乎所有廠家都把調價原因歸結為企業成本上升:農產品漲價、人工開支增加以及嚴格徵收消費稅等因素,使白酒廠商成本有所增加,成本壓力導致價格上調。
然而,貴州茅臺發布的財務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46.3%;利潤總額92.8億元,同比增長57.4%;利潤率高達68%。「農產品漲價、人工開支增加和稅收等因素,的確使白酒廠商成本有所增加,但部分知名高檔白酒的價格一年來已接近翻番,這絕不是成本增加能解釋的。」安徽一家酒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高檔白酒每斤生產成本一般不到100元。」越是高檔白酒,原材料等成本所佔的比重就越小。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漲價手段獲取更高利潤,已經成為高檔白酒行業的慣用手法,其背後有著多重推力。
一是炫耀性消費需求讓漲價有機可乘。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說,近年來高檔白酒價格暴漲,一個重要原因是國內高收入群體形成,體現身份的奢侈品消費形成了這種奇特的「剛性需求」。
北京市一家設計集團的副總建築師對記者說,年終是加強客戶溝通的重要時刻。「你的客戶點名要這個,你能不買嗎?」
二是流通環節多,層層加價嚴重。一位白酒經銷商透露,目前茅臺等高檔白酒進入最終的零售渠道,一般要經過四級代理,每一級代理至少都會加價15%,有的甚至更多。
三是市場炒作推波助瀾。長期跟蹤研究白酒行業變化的申銀萬國研究所分析師童馴認為,由於高檔白酒具有一定的壟斷性,不排除一些企業通過控制產量和出貨量等方法,人為加劇產品的稀缺性,以賺取更高利潤。「現在囤積倒賣名酒非常賺錢。比如茅臺,去年一瓶1100元,今年2000元,漲了近一倍。賣酒,賺錢;賣不掉,賺得更多。」合肥市一位從事菸酒銷售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