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比特幣為什麼是歷史上最經典的騙局之一」,今天接著昨天的文章再補充幾點,首先我在聲明一次,比特幣沒什麼實際價值,有些人老拿幣圈和a股比 但是A股沒一支股票都有一個上市公司,比特幣能拿來吃嗎?
好,既然有人拿比特幣和傳統股票相比較,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先來看三句話:
真實股市投資:用真錢買賣真正的股票
模擬炒股遊戲:用虛擬資金買賣虛擬的股票
比特幣類騙局:用真錢買賣虛擬的股票
如果我們將「比特幣」改名為「比特股份」,即:
比特股份=比特幣
帳戶中比特股份數量=帳戶中比特幣餘額
那麼就會更容易理解比特幣騙局模式。
其核心主線為:模擬炒股軟體中事先設定比特股份共有2100萬股,然後通過網絡解方程比賽每隔10分鐘左右發放一定數量給最先解出方程題的礦工,最後再由礦工向被忽悠的比特粉們出售這些虛擬股票用於炒作,這樣說明白了嗎?
我們在來看一個故事,《皇帝的新裝》很多人都聽過吧,兩個騙子騙了皇帝一大堆金銀珠寶,製作了一件根本就不存在的「華麗衣服」,最後皇帝什麼也沒穿就直接走上街了,醜態百出。
而比特幣炒作則是升級版的《皇帝的新裝》,相當於一群人在炒作由那兩個騙子製作的2100萬件根本就不存在的「華麗衣服」,只不過比特幣通過所謂的「新技術」包裝使其變得更具迷惑性,變得讓普通大眾難以分辨而已。
總的來說,比特幣就是一個虛無的東西,打開你的比特幣帳戶,你會發現看到的只是比特幣餘額,而不是比特幣本身,並且沒有任何主體負責兌現比特幣,因此所謂的「比特幣」僅僅只是一個人為定義的名稱而已,並不映射任何有價值的資產,權利或特定服務,實質就是虛無。
第一、上面已經說了,比特幣相當於是礦工贏得解方程比賽所獲得的獎勵,顯然每一個解出來的方程答案(哈希值)都不會是比特幣本身,這就像你舉辦個解方程比賽,如果獎品是50箱水果,那麼方程答案和水果也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第二、你的比特幣帳戶中顯示的餘額,比如「10」「100」這些數字本身也不可能是比特幣,它們只是表明你擁有多少比特幣。就比如你有一張iphone手機的提貨單,那麼提貨數量一欄寫了「1」就代表你能拿1臺手機,寫了「2」代表能拿2臺手機,但手機是手機,數字是數字,iphone手機本身是一臺通訊設備,而不是一個阿拉伯數字。
說到這裡,就會有很多人問,那麼比特幣到底在什麼地方?
這個時候,一些比特幣的死忠粉就會告訴你:比特幣本身其實是不存在的,在這裡會有很多人誤以為比特幣是存在於網絡中的一種數字資產,事實上並非如此,比特幣僅僅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但是只要有數量的記錄就可以了,不影響交易,大家也會承認你擁有傳說中的比特幣的。
好,我們在繼續往下看。
雖然你只擁有比特幣餘額,而並不擁有比特幣,但是如果有主體對比特幣餘額進行信用背書,負責兌現特定的資產或有償服務,至少說明你擁有的並不是一場空。
那麼誰會為比特幣帳戶中的餘額進行信用背書呢?很遺憾,由於比特幣本身是去中心化的,這就意味著沒有任何主體需要對比特幣帳戶中的餘額進行信用背書!
我們把上述的總結起來,其實就兩點:
1、比特幣僅僅只是一個名稱,本身並不存在,你帳戶裡有的只是比特幣餘額。
2、沒有人對比特幣餘額進行信用背書,來承擔特定的資產或服務的兌現責任,即比特幣餘額不代表任何資產,權利或服務。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那麼比特幣最後會不會崩盤?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所熟知的鬱金香泡沫會破滅,股市泡沫會破滅,沒有任何價值基礎的比特幣泡沫同樣難逃崩盤結局,雖然沒人知道比特幣何時會崩盤,也沒人知道其價格高點會達到多少多少,但可以肯定的是高位接盤的人最後會虧得很慘很慘。
總之,當比特幣市場真正崩盤時刻來臨的時候,大部分人註定都是無法套現離場的,所以在看清比特幣騙局的真相後,越早離場越好,千萬別幻想著等風險來了再跑,因為到時根本來不及反應,也許某天一覺醒來就會發現自己的帳戶只剩下個零頭,更何況很多致命性利空消息常常是大鱷們率先知道,等到中小炒家發現的時候,價格可能早已跌得慘不忍睹。
現在很多比特幣炒家或許早已習慣了暴跌後再創新高的走勢而從不止損,但總有一次突如其來的暴跌讓你再也等不到新高,並陷入深深的、深深的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