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09:21:20 來源:今日重慶號微信公眾號
2019年10月,重慶入選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當前,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重慶正在推進三大試點任務。其中之一,即是實施都市圈交通一體化試點工程,從而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區域協調發展,為重慶努力在推進新 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結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重慶正在推進實施都市圈交通一體化試點工程
2019年12月30日,重慶軌道交通環線西南半環(海峽路至二郎)開通試運營,與已開通的東北半環實現貫通,環線成環又近了一步。
這天,劉仁華特地去坐了一趟環線,「修了多年的地鐵,心裡特別親切,很自豪。」
劉仁華是一名土建工程師,2013年到2018年初,他參與建設了重慶軌道交通環線海棠溪站的建設。如今,海棠溪站成了一個網紅打卡點。
「我常在朋友圈看到海棠溪站的夜景照片。」看到那些照片,我們不難理解劉仁華的自豪感:一列地鐵在夜雨中駛向海棠溪站,地鐵背後是萬家燈火,以及喜來登雙子塔的剪影,非常震撼。
織密軌道交通線網
2019年12月30日,重慶開通的軌道交通線路,還有1號線尖璧段(尖頂坡—璧山)。
當天下午,家住璧山的龍潔,帶著3歲的兒子,從璧山坐地鐵來到了大學城。
「以前去大學城都是開車,至少半個小時,現在坐1號線10分鐘就能到,真的很方便。」龍潔說。
隨著重慶軌道交通環線西南半環和1號線尖璧段的開通,重慶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到了329公裡。
重慶軌道交通不斷織密線網的同時,市民的出行也更加便捷。目前,重慶已開通軌道交通環線和1、2、3、4、5、6、10號線及6號線支線共9條軌道交通線路。2019 年,重慶軌道交通全年全線網客運總量10.4億乘次,最高日客運量373.9萬乘次,運營車站總數170座。
正在修建中的10號線南紀門大橋
「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與劉仁華一樣,郭冬冰也是一名土建工程師。從2014年到2018年,他參與了重慶軌道交通環線的建設。
環線竣工後,郭冬冰又接到任務,參與重慶10號線二期蓮花湖停車站的建設,「我是河北人,在重慶好幾年了。我希望未來能繼續留在重慶,修更多的地鐵。」
郭冬冰的願望,顯然正在一步步加緊成為現實。
2020年1月,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什麼是「850+」城市軌道交通成網計劃?
作為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重慶在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方面有清晰的建設目標,即城市軌道交通裡程達到850公裡以上。
2020年初,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四期項目建設的逐步啟動,預計到2022年,重慶將實現運營和在建裡程 「850+」的目標。
目前,重慶軌道交通在建線路,包括1號線小什字至朝天門段、5號線一期、9號線、10號線二期、環線、6號線支線二期、江跳線,璧銅線,以及2019年初新開工的4號線二期、5A線、5號線北延伸段。
事實上,早在2019年8月27日,一份由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的《重慶市主城區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019-2035年)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簡稱《徵求意見稿》),就透露了重慶軌道交通線網的規劃。
這份《徵求意見稿》顯示,到2035年,重慶市主城區將形成「22線1環」的線網布局,軌道線網規模將達到1252公裡。
環線鵝公巖軌道專用橋
「三鐵」融合發展
重慶作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地區之一,如何開展試點?軌道交通在其中又如何成為試點建設強有力的支撐呢?
2019年12月9日,交通運輸部舉行「加快交通強國建設」專題新聞發布會,重慶市交通局副局長李關壽介紹了重慶擬選取推進的三大試點任務。
其中之一,就是實施都市圈交通一體化試點工程。
李關壽說,重慶要以「1小時通達」為目標,推動幹線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三鐵」融合發展,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
這個軌道上的都市圈已經開始打造。2019年11月29日,重慶璧山至重慶銅梁的市域快線璧銅線開工。
璧銅線是重慶東西向大都市區市域軌道快線,也是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區兩群」區域協調發展的示範線。
璧銅線全長37.5公裡,沿線設車站9座,與軌道交通1號線在璧山站實現換乘,與規劃的城軌快線27號線順接,可直達大學城、沙坪垻、大坪、重慶站、南坪、茶園和重慶東站等重要區域,只需一次換乘便可通達主城九區和重要交通樞紐。
按照計劃,璧銅線將於2024年投入使用。除璧銅線外,今年續建的市域鐵路項目,還包括成渝鐵路重慶站至江津段、軌道交通5號線延長線跳磴至江津線、以及渝合線。
隨著幹線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三鐵」的不斷發展,遠郊區以及周邊地區將會納入中心城區通勤範圍,加速主城都市區的形成。同時,「三鐵」延伸也為涪陵、長壽、合川、永川、銅梁等區縣融入主城都市區,創造了有利條件。
原標題:上橋鑽洞,重慶的軌道交通花樣多哦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